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SPC在XX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学院专业工商管理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1一、前言部分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大师朱兰JMJULAN博士1994年提出20世纪以“生产力的世纪”载入史册,未来的将以“质量的世纪”为主。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质量已经成为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是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出现,客户对产品的质量提出更多、更新、更严格的要求。同时,生产厂家的产品责任和服务责任更加加重。除此之外,社会对产品和服务在一系列方面诸如资源利用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
2、所有条件构成了质量挑战的内容。正如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哈林顿HJHARRINGTON说的,这并不是凭借枪炮进行的战争,而是以产品质量为主要武器的商业战争。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面对质量的挑战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的共识。质量是一个国家文化、经济、教育、科技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应,是一个民族物质文明的象征,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左右一个国家政治地位的重要因素。产品质量低劣会严重制约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削弱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导致资源的浪费与经济效益的低下。当今,质量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语言,是现代工业社会和各国经济建设中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从企业的角度来看
3、,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当今的市场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买方市场的总体格局已经形成,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质量管理与控制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质量已经成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因素。客户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的发展趋势,企业和企业管理者面临的挑战性问题已经不是“如何成功”,而是“如何持续成功”。企业持续成功的关键是要求获取客户的持续满意和忠诚,其前提需要理解客户,满足客户的需求。个性化的产品使影响质量的因素更加复杂,增加了质量控制的难度;而技术尖端化的产品对过程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部分产品在
4、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果再提高其产品质量,可以获取更好的效益,而我国企业具备提高质量的源动力ISO9000认证和质量管理的推广以及政府的重视为深层次的开展质量管2理奠定了基础;国际先进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逐步引入中国并正在蓬勃发展和应用。此外,信息化技术在企业应用推广,普遍程度越来越高,质量管理方法结合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空间壮大。二、主体部分(一)国外的相关研究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对质量管理的研究不断发展。从早期的小作坊生产的操作者检验,到形成操作与检查分开的工长质量管理,到成立专职的检验部门;从各自的质量要求到形成统一的标准;从手
5、工检验发展到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从事后检验、全数检验发展到预先控制、抽样检验;质量管理在此期间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形成了诸多比较成熟的理论。例如比较著名的有1、1921年泰勒提出质量检验是种管理职能,可以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处理,并建立了专职检验制度。但是这样的质量管理属于事后把关,不能及时反馈检验信息。2、道奇HFDODGE和罗米格HGROMING提出了抽样检验理论,为质量控制和检验理论奠定了基础。3、20世纪30年代休哈特WASHEWHART提出了统计质量控制SQC理论并首创了进行质量控制的工具控制图。4、1947年戴明提出了戴明循环,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的PDC
6、A连续改进循环,以及“质量控制七种工具”。5、20世纪60年代朱兰向人们揭示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称之为“朱兰质量螺旋曲线”。6、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为适应国际间贸易发展的需要,发布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形成了全球通用的各个行业的质量管理标准。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质量管理的实践方法不断创新发展。1987年,美国KAPOOR提出集成质量系统INTEGRATEDQUALITYSYSTEM的概念。其中影响最大的两个统计过程控制SPC和六西格玛原则。统计过程控制SPC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程控制工具。它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反馈信息及
7、时发现系统性因素出现的征兆,并采取措施消3除影响,使过程维持在仅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受控状态,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与传统质量管理阶段相比,它的范围从最终检验点拓宽到整个制造工序,检验工作进一步丰富化。六西格玛原则是以数据为基础,追求零缺陷的质量管理方法。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六西格玛从原先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演变成为高度有效的企业流程的设计、改善和优化技术,与全球化、电子商务战略齐头并进,成为重要的战略举措。六西格玛逐步发展成为以顾客为主体来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和产品开发设计的标尺,追求持续进步的质量管理理论。(二)国内的相关研究我国质量管理研究起步比较晚,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引进了日本的全面质量管
8、理思想。但是由于当时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形成了重产值、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的观念。针对此情况,1987年12月原国家经委发出了关于在工业企业中推行“质量否决权”的通知。1988年8月开始采用国际标准ISO9000系列,1993年开始执行采用此标准,并相继建立法律法规。1996年12月,我国政府颁布了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年,这是指导我国质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所有措施的实施为控制我国产品质量保证具有积极的贡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企业类型的多元化给质量管理提出了新需求。质量管理系统的功能提升至对企业整个经营过程的质量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监控和分析,
9、使企业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国内关于质量管理理论和应用的研究逐渐发展成熟。例如,清华大学对质量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操作数据存储、数据仓库体系结构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代生产技术中心将成组思想引入统计质量控制,提高了质量数据的先验性和质量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提出了基于工序质量数据成组的成组统计质量控制技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其面临着全球化的产品竞争,而产品竞争的关键就是以质取胜。质量无国界,企业若要加入全球产业链中,就必须按照国际统一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方法进行质量管理,建立企业产品质量优势。依靠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已经不足以解决企业复杂的质量管
10、理问题,信息化的质量管理成为了企业的普遍选择。4(三)发展趋势在企业实际质量管理运作过程中,质量信息一般被独立地分散在企业各职能部门中,通常是历史质量活动和事务的记录,往往导致质量信息的无序性和不连续性,甚至出现同一质量信息在不同部门间的不一致性。要解决此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通过完整的、系统的、有效的组织形式来管理各种质量数据,优化企业质量信息管理的流程,将分散在企业各相关部门中的质量职能协调起来,便于质量统计方法和工具的采用,有利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实际实施。但是,仅仅对质量数据进行收集、分类和管理只是事后的管理,将质量控制提前至质量问题未发生的时候,才是质量管理追求的高目标。如果只是管理所有质量
11、数据,而忽略了这些质量数据所隐含的可供决策的有用质量信息,将失去寻找质量隐患的机会。统计过程控制SPC工具能充分发挥信息集成、数据处理量大且快速,多角度数据分析的特点。在利用SPC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随时对生产、采购、销售进行指导,提前发现质量隐患,有利于质量管理人员对未来质量状况做出预测性的分析。目前,质量管理已经进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任何国家的服务和产品,如果不符合世界级质量的标准,就难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获胜。过去在质量管理中有“3法则”,即允许不合格品率达到27的水平;而现在提出了“6法则”,即允许不合格品率达到0002PPM106的水平。相当于对不合格品的要求比过去严格
12、了135万倍。在产品质量形成的整个过程中,产品质量的形成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我们希望尽可能减少不合格品或者没有不合格品的出现。所以,如何使生产过程保证不产生不合格品的能力,如何保持其能力是需要讨论的问题。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质量成为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质量管理结合网络信息化技术应用成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稳定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为适应现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企业把SPCSTATISTICALPROCESSCONTROL,即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引入质量检测,使质量检验由事后检验转变为过程控制,不再是单纯的事后检验来检验质量。至1924年休哈特发明控制图以来,
13、SPC理论经过80多年的实践,已经发展完善。其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特别在企业内的应用范围、程度已经广泛、深入。目前,国外大多数企业应用SPC质量管理系统对产品质量进行过程控制,5以数据说话并非事后检验。国外大多数制造企业推行MES系统,SPC质量管理系统作为主要的子系统使其重视并大力推行。但是对于中国的企业,人们对于SPC技术的应用较薄弱,大多数的企业仍然停留于传统的时候检验阶段,质量保障能力较低。三、总结部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本质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而质量是经济效益的基础。如何制定企业的质量发展战略、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对质量管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同时为其提供了良好的
14、发展机遇。中国若要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整个国家工业的质量竞争力必须提升至新水平。在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导致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质量信息种类和信息量激增,并且信息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使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难度增大,管理人员不能快速做出决策,进而滞后质量管理的相关决策,最终影响产品的市场响应速度。面对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市场,企业要获取成功,以顾客满意的产品占领市场,就必须以现代质量管理理念为基础,以现代科学与管理技术为手段,综合产品生命周期的质量因素,将企业运作模式与质量管理有机结合进行整体研究,建立更适合企业发展的质量管理系统。从市场发展的现状出发,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
15、市场,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激烈,质量管理与控制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随着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质量成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因素。对于国内外的质量管理的现状进行讨论,发现依靠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不足以解决现代企业复杂的质量管理问题,信息化的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的普遍选择。针对企业数据量大而信息少的状况,我们需要利用统计过程控制技术来解决问题。6主要参考文献1崔喜权、解治宇,SPC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矿业工程2007,532吴成锋,统计过程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工程2008,2743刘宏、全凌云,应用SPC技术监控过程质量,电子质量2010,”14韩亚利,质量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及
16、其应用,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15韩亚利,质量统计过程控制技术SPC的应用及实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2009,”56路春光、孟丽丽、王振中、张光辉,统计过程控制SPC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0,”17徐岚、刘嵘侃、陈亚兰、贾新章,SPC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线的应用研究,微电子学2007,3758高彩云,SPC在小批量生产中的应用,电子质量2008,”109金剑、金钊,SPC质量统计过程控制系统在复烤生产线中的应用,烟草科技2010,”410袁学成、胡湘洪,统计过程控制SPC体系实施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11聂微,SPC实施指南SPC软件应用技术手册,广东
17、经济出版社200612官生平,SPC统计制程管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13梁忠华,SPC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云南电业2005414古毅,SPC中选用正态分布进行质量控制的依据,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08,115朱正德,对SPC运行中过程能力评估方法的改进,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08,216张爱琴、肖波吉、李建文,浅析采用SPC技术进行质量管理,山东冶金2004,2617刘艳秋、时君丽、陶学恒,统计过程控制SPC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8,2118富珍、郭顺生,统计过程控制SPC在ERP质量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轻7工机械2005419罗宇铭,SPC在质量管理中的应
18、用探析,技术与市场20081220刘建军,论SPC在中国制造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经济视角20081221傅利平,SPC运作实务,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22蔡纯之,SPC控制图技术在生产线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机械制造2003723钟伦燕、韩俊、刘红,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原理和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24蔡林沁、谢阅、马绍良,统计过程控制分析与管理系统,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25刘广第,质量管理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6郎志正,质量管理及其技术和方法,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27刘立户,全面质量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8何位、于忠海,统计过程质量控制图的改进及其实现方法研究,
19、燕山大学200429刘继颖、秦现生,产品质量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西北工业大学200330刘明周、任兰、张铭鑫,产品质量统计过程中的制造质量数据管理方法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531RLBARKER,SPCANDTOTALQUALITYMANAGEMENT,TOTALQUALITYMANAGEMENTVOL1NO2199032NEDGREENBERG,SIXSTEPSTOSHOPFLOORACCEPTANCEOFSPCSOFTWARE,QUALITYAUGUST201033RICKSLOOP,PREVENTIVEMAINTENANCEFORYOURSPC,QUALITYDECEMBER201034AFBISSELL,SPCINNONPRODUCTAPPLICATIONS,TOTALQUALITYMANAGEMENTVOL1NO1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