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81134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子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子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子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子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会计学 电子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美国安然、世通等一系列恶性会计信息造假案的曝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当局内部控制的意识,促进管理当局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同时,可以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信息,使其了解被投资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情况,进而判断被投资单位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有利于其做出更为理性的决策。 国内外学者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已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但由于选取的样本和指标的差异,或者国家地域政 策的不同和市场发展的差异,致使研究的结论不尽相同。 1 相关概念的定义 1.1

2、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的思想和框架总体上就是对组织内资源进行管理的体系,然而基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认识和分析: ( 1) Coso 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 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 (The Commitee of Sponsoring of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简称Coso)1992 年 9 月,发布了内部控制 整合框架 ( 简称内部控制框架即COSO 内部控制框架, 1994 年进行了增补 ) 该框架之处内部控制是一个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

3、。只在为实现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等目标提供保证。美国 COSO 委员会内部控制 整合框架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的内涵进行拓展,在目标和内容上进行提升,特别是与风险管理融合,最终于 2004 年 9 月正式公布企业风险管理 整合框架 ( 简称 ERM 框架 ) ,该框架指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共同参与 的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和部门的用于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的,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ERM 框架对内部控制 2 整合框架的超越,标志着内部控制内涵得到了深化和延伸。 (

4、 2) 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 (PCAOB)对内部控制的定义 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 (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简称 PCAOB, 2008)发布的审计准则第 2 号规定 : 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针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 的审计,即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必须关注相关的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同时管理层应该对其做出评估。所谓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指,在公司主要的高级管理人员,主要财务负责人或行使类似职能的人员的监督下,设计一套流程,并由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批准生效,该流程可以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根据公认会计原则编制对外宝

5、物报表提供合理保证,并且包括如下政策和程序 : 一是有关以合理的详尽程度、准确和公允的反映公司的交易和资产处置的记录保管。二是为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编制财务报表的记录交易,以及公司的收入和支出仅是按照管理层和公 司董事会的授权执行,提供合理的保证。三是为预防或同时发现对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未经授权的公司资产的购置、使用或处置,提供合理保证。 ( 3)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 COCO 对内部控制的定义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 (CICA)负责的控制规范委员会 (Criteria of Control Board,简称 COCO, 2009)将 “ 内部控制 ” 的概念扩展到 “ 控制 ” ,定义为 :

6、 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中的要素集合体,它包括资源、系统、过程、文化、结构和任务等,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支持达成该企业的目标。 ( 4) 英国综合守则 (Conbinedcode)的 Tumbull 指南对内部控制定义 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协会于 1999 年出台 的 Turnbull 指南指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过程四个要素。 Turnbull(2009)更加关注风险和控制的关系,将风险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商业目标联系起来。 ( 5) 中国财政部 ( 2009) 对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

7、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因美国 COSO 报告对内部控制基本要素的定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所以我们借鉴 COSO 的表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3 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其根本作用在于衡量和纠正员工的活动,以保证事态的发展符合计划的要求,它要求按照目标和计划,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评价,找出偏差,采取措施加以改进,防止损失,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 根据 COSO 的这份 研究

8、报告,内部控制的目标、要素与组织层级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紧密相连的有机统一体系 ;同时,对内部控制要素的进一步细分和充实,使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日益融合,拓展了内部控制的内涵和外延。 1.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含义 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对外进行业绩报告的主要形式。会计信息的披露一直受到投资者的重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有效执行情况是否必须以特定报告形式对外信息披露,在美国经过了近二十多年的争议。 张宜霞,舒惠好( 2006)提到早在 1978 年 ,美国 Cohen 委员会 (审计师责任委员会 )就建议企业管理当局应提供报告 (并有独立审计师的

9、证明 ),表明管理当局对财务报告的责任,并要求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价。该委员会指出,“该报告应当提供管理当局对公司会计系统及其控制的评估,包括对控制系统固有限制及公司对独立审计师认定的重大缺陷做出反应的描述。” 2002 年萨班斯法案( SOX 法案)结合公司的财务报告全面提高了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要求,把过去的很多自愿和选择性做法变成了法定的、强制性的要求,其中 302 节和 404 节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报告进行 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SEC 根据 SOX 法案的规定,制定了相应的规则。 可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公司管理当局自愿或按照既定的披露要求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情况进行

10、评价,并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当局的内部控制报告出具审核意见,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注册会计师的审核报告以公开报告的形式提供给利益相关者,供市场理性判断投资价值,以满足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的一种行为。 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 的研究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经历了自愿披露到强制披露的过程 。 2.1 国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 国外对 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 ,成果也比较显著。 4 Raghunandan & Rama( 1994) 考察了财富 (fortune) 100 强公司的年度报告,发现有 80 家公司提供了涉及内部控制的管理报告,但它们并没有遵循一定的标准形式

11、进行披露。 McMullen、 Raghunandan & Rama( 1996) 对 2221 家公司 1993 年的年报进行研究 , 发现有 33.41%( 742 家)的公司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他们还对1989 1993 年的 4154 家公司进行研究 , 发现有平均 26.15%的公司提供内部控制 报告 , 而财务报告有问题的公司提供内部控制报告的较少 , 仅占 10.5%。 并且越小的公司,内部控制报告与财务报告问题的相关关系越为明确 , 因此,他们认为财务报告有问题的公司提供内部控制报告的可能性很小。 Heather(2000)以银行家、证券经纪人、公司董事、公司土管、分析师、机构

12、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注册会计师、内部审计师等九种财务报表使用者 (共363 份有效问卷 )为调查对象,分析他们对内部控制报告的需求,得出的结论是 :内部控制对企业管理和减少财务报告的错弊有着积极的作用,内部控制报告可以促使管理层改进内部控制、加 强监督,审计师的验证可进一步强化这一作用 。 SOX 法案的颁布,标志着美国的内部控制信息进入了强制性披露阶段,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趋向于全面系统化 。 SOX 法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要求公司首席财务官、首席执行官或类似职务人士必须书面声明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负责,并且要求管理当局对外披露定期报告的同时披露管理当局对有关

13、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估报告,这份内部控制报告还必须经过负责公司定期报告审计的注册会计师的审核。这标志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从此迈入了强制性披露的阶段。 2006 年 7 月是 SOX 法案实施的最后期限,所有在美国证券市场上上市的海外公司也必须开始执行该法案。特别是 404 条款的颁布与实施,成为已经或计划将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国企业一道难度较大的门槛,同时这也对世界各国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2 国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 2006 年 6 月上交所指引和 2006 年 9 月深交所指引相继出台,这标志着中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由自愿披露到强制披露的转变。国内学者多以上交所

14、和深交所这两部指引作为研究基础,研究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 进意见 。 5 方红星、孙翯 ( 2007) 选取 2006 年年报作为研究资料,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沪市非金融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及其动因,发现只有少数的上市公司按照上交所内控指引的要求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大多数的上市公司在监事会报告、重大事项和公司治理中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很少的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详细进行披露。 杨有红、汪薇 (2008)选取 2006 年沪市年报,通过描述性统计,对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并没有遵循上交所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性披露的要求、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动

15、机很弱,另外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实评价缺少统一的标准。 杨雄胜、李翔、邱冠华 (2007)研究发现,我国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西方发达国家尚存在较大的差距,上市公司本身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审计师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关注强度较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尚未得到投资者应有的认同。 周勤业、王啸 (2005)以美国萨班斯 奥克斯利法案以及 SEC 出台的有关规则为出发点 , 研究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性质、内容及审计验证、评价依据、责任主体等 , 并结合我国公司治理环境、制度背景 ,建议要求管理当局出具内部控 制评价报告以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并需经过注册会计师验证,以

16、及统一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等。 李晴阳 ( 2008) 选取 2005 年在深市公开发行的 A 股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研究,发现在 528 家一般性上市公司中,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有 428 家( 81.06%) ; 监事会对内部控制发表意见的有 383 家( 72.54%) , 有 160 家( 30.3%)的公司董事会提到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从而说明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动机不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未得到有效执行。 吴劭堃 (2008)选取我国沪市上市公司 2006 年年报,分析其中的内控信 息披露情况,分析发现:随着上交所内控指引的发布,内控信息的披露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进;但强制性披露

17、规则的执行效果较差,只有较少的公司出具了自评报告和注册会计师审核报告 ,并且质量参差不齐。 陈丽琴、封华 (2009)从沪市 A 股的 832 家上市公司中,分行业采用系统选样法随机抽取了 200 家公司的年报作为调查样本,研究其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发现内控信息披露的规定并未得到有效执行、上市公司本身缺乏对内6 部控制制度的正确认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有隐瞒不利信息的动机。 通过总结国内外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可以看出国 外(特别是美国)对该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已经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法律上已由自愿性披露演变发展为强制性披露。国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外有关法律和学术成果

18、的引入和介绍,对中国相关法律法规不足的分析以及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描述性研究,肯定了对内部控制信息应该采取强制性披露的态度,但对具体披露时应遵循何种规范,监管机构应如何进行监管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完善 。 3 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 由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提高财务报告真实性方面的作用,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在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 情况下,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Cook(1991)以 48 家日本公司为样本,探讨公司特征,试图找出影响公司信息披露水平的因素,研究发现,规模较大的公司、上市公司、制造类公司会自愿披露较多信息。 Hossain(1994)研究影响

19、公司内控信息披露水平的因素 , 选取 75 家马来西亚公司作为研究的样本 , 发现公司规模、所有权集中度和在外国上市与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负债比例与披露水平接近显著正相关。而以新西兰的 55 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结果发现,公司规模、负债比例及海外上市排名与披露水平正相关。而这两次研究均 发现固定资产比例和会计师事务所与披露水平无显著相关关系。 Weili Ge(2005)对 2002 年萨班斯 -奥克斯利法案颁布后的 261 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业务越复杂、规模越小、盈利能力越弱,其越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Doyle, Ge 和 Mcvay(2006)对 2002-20

20、05 年披露有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779 个样本公司的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证实了那些规模小、成立时间短、业务复杂、成长速度快、财务状况不佳的公司更有可能存在重大缺陷。 AndrewJ.Lcone(2007)对在年度报告中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进行了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有组织结构复杂性、存在重要组织变化7 以及在内控系统方面的投资等特质,同时提供了一些相关证据。 方红星、孙翯 (2007)选取 2006 年年报作为研究资料,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沪市非金融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及其动因,发现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有是否在海外上市、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外

21、部审计意见、规模排名等。 蔡吉甫 (2005)选取 2003 年 A 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 ,分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 现经营业绩、财务报告质量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有显著影响,业绩好、财务报告质量高的上市公司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 , 而财务状况存在异常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力明显不足。 李馨弘 (2007)的实证结果表明 ,影响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的因素有独立董事比例、公司规模、承销商声誉、审计意见类型、盈利能力、是否因违规而受到处罚、所属地区、发行市场等。 马忠、吴翔宇 (2007)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最终控制人控制权比例越高,现金流所有权与控制权分

22、离程度就越大,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程度就越低。 左惟、乔晔 (2009)研究我国中小民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资产负债率与内控信息披露程度显著正相关,其他变量未通过检验。 李少轩、张瑞丽 (2009)随机选取 2006 年 167 家上市公司的年报,通过建立主成分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受公司股权结构、公司质量和审计中介等因素的制约,而公司治理、公司规模则不具有影响力。 林斌、饶静 (2009)以 2007 年沪深两市主板 1097 家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信号

23、传递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内部控制资源充裕、快速成长、设立了内审部门的上市公司以及有再融资计划的公司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而上市年限长、财务状况差、组织变革程度高及发生违规的公司则不愿意披露鉴证报告。 可见,根据上述研究可知,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的特征因素有: 公司规模、所有权集中度 、 外国上市 、 负债比例 、 业务复杂 度 、盈利能力 、 管理层持股比例、大股东持股比例 、 委托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 、 地区类别、8 行业类别、国外营运程度、获利率、国际仁市地位 、 所 有权结构、董事会组成、经理人员持股比率、政府持股

24、比率、外部董事比例 、 业绩 、 总资产规模、外部审计意见、规模排名 、 经营业绩、财务报告质量 、 公司股权结构、公司质量和审计中介 等。至于各因素如何对内部控制信息程度产生影响,与各研究者的研究依据不同而结果也不同 。 4 国内外研究 差异分析 综合 各种 文献可以看出 : ( 1) 国外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学术上则重点关注自愿性披露和强制性披露与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和财务报告质量的关系 ;国内对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起步较晚,文献还比较匾乏,现阶段研究主要集中 于对国外法律法规和学术成果的引入和介绍,对中国现行法律法规的不足予以分析,以及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

25、描述性研究,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我 国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格式、内容规范等方面的研究还极其缺乏 , 关于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很复杂,从研究现状来看国外对影响因素已经有研究,但是没有形成比较公认的综合性观点,国内的研究更少。因此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机制和规范 。 ( 2) 美国有很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重要性的研 究,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投资者和公众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认识和态度,在中国大多投资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内部控制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西方发达国家 也 尚存较大

26、差距,上市公司自身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审计师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关注强度较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尚未得到投资者应有的认同,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上的差异并未在资本市场上得到体现。 综上可见,国外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大部分是从财务报告的角度研究的,发现业绩好的公司更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有问题的公司不大可能提供内控报告。并且 国外的文献大多研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而单独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文献较少。国外研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也是从财务报表的角度研究的较多,如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负债比例、固定资产比例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是从企业规模、经营业绩等方面来研究的,从公司治理

27、角度研究的不多 。 9 5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管理当局向外界传递公司内部控制状况的重要途径,也是管理当局解脱受托经济责任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内部控制建设,对外可以使投资者保护利益增加投资信心,保证市场经 济的有效运行。 笔者认为,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治理体系,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强化公司内外部监督是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途径。另外,监管部门应当制定权威性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框架,以规范其格式和内容,提高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同时,要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应的处罚机制,对违反内部控制信息

28、披露规定的企业,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提高上市公司的违约成本。 10 参考文献 1李 敏 .企业内部控制简明教程 M.上海: 立信出版社 , 2009. 2张宜 霞 .企业 内部控制论 M.大连:东北 财经 大学 出版社, 2008. 3张颖 ,郑洪涛 .企业内部控制 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4张 宜霞,舒惠好 . 内部控制国际比较研究 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5Raghunandan, K., and Rama, D.V. Management Reports After COSOJ. Internal Auditor, 1994(8). 6 McMul

29、len, D.A., Raghunandan, K1and Rama, D.V. Internal Control Reports and FinancialReporting ProblemsJ.AccountingHorizons,1996(14). 7Heather M.Hermanson.An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Reporting on Internal controlJ. Accounting Horizons, 2000(14). 8方 红星,孙翯 .强制披露规则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基于沪市上市公司 2006 年年报的实证研究 J.财经问题研究

30、 , 2007(12). 9有红,汪薇 .2006 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 J.会计研究, 2008( 3) . 10杨雄 胜 , 李翔 , 邱冠华 .中国内部控制的社会认同度研究 J.会计研究 , 2007(8). 11周 勤业,王啸 .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及其借鉴 J.会计研究, 2005( 2) . 12李 晴阳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改进建议 J.财会通讯 , 2008(10). 13吴劭 堃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基于沪市 2006 年报的调查 J.财会通讯 , 2008(4). 14陈 丽琴 ,封华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分析 J.财会通讯

31、, 2009(5) . 15Cook, T.E. An assessment of voluntary disclosure in the annual reports of Japanesecorpora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1991(3). 16Hossain, Perera, M, Tan, L.M., etal. M. Voluntary disclosure in an emerging capital marke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1994(29). 17

32、Weili Ge,Sarah McVay. 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after the Sarbanes-Oxley ActJ.Accounting Horizons,2005(9). 18Jeffrey Doyle, Weili Ge, Sarah McVay. 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7(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