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碳和碳的化合物课题课题 3 一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的性质一、一、 CO的性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与、物理性质(与 CO2比较)比较)无色、无味、气 体 无色、无味、气 体比空气小 比空气大难溶于水 能溶于水CO2 CO色、味、态密度溶解性请请 分析分析 CO和和 CO2分子结构上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分子结构上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它们都是由碳、氧元素组成,只是构成分子的原子它们都是由碳、氧元素组成,只是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不完全相同,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吗?个数不完全相同,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吗?想一想想一想二、化学性质二、化学性质1、可燃性、可燃性现象:发出蓝
2、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无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无色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色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 燃2 CO + O2 = 2 CO21、燃烧、燃烧 CO时,实验现象如何?时,实验现象如何?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实验说明一氧化碳具有什么化学性质?、实验说明一氧化碳具有什么化学性质?4、点燃一氧化碳前应做什么工作?、点燃一氧化碳前应做什么工作? 检验气体纯度2、还原性、还原性现象: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变成光亮红色,产生无色现象: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变成光亮红色,产生无色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uO + CO =
3、Cu + CO2用于冶炼金属用于冶炼金属1、实验现象如何?产生了什么物质?、实验现象如何?产生了什么物质?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为什么氧化铜会变成铜,而一氧化碳会变、为什么氧化铜会变成铜,而一氧化碳会变成二氧化碳?成二氧化碳?4、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发生了、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发生了什么反应?一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什么反应?一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实验中注意的问题实验中注意的问题:1、一氧化碳通入直型玻璃管前应先、一氧化碳通入直型玻璃管前应先 做什么工做什么工作作 ?2、是先通入一氧化碳还是先加热氧化铜、是先通入一氧化碳还是先加热氧化铜
4、 ?3、一氧化碳是否会全部停留在直型玻璃管中、一氧化碳是否会全部停留在直型玻璃管中反应反应 ? 尾气中含有什么气体尾气中含有什么气体 ?4、尾气应如何处理、尾气应如何处理 ? 为什么?还有其他方法为什么?还有其他方法处理尾气吗?处理尾气吗?3、 CO的毒性1、 C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燃性气体,试说明 CO使生物体中毒的机理?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当 CO空气中 CO含量达到 0.02%时持续 23小时即出现中毒症状,含量高些还会导致生命危险。故使用煤气、烤炭火时一定要保持室内通风透气,防止 CO中毒。CO2与是无毒的气体,但空气中
5、 CO2含量高了,就会使空气中氧气含量减少,从而能导致生物体缺氧死亡。4、煤炉中发生了哪些反应?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可以怎样防止中毒?(煤的主要成分是碳)2、煤气中的主要成分是、煤气中的主要成分是 CO ,为了让人知道煤气,为了让人知道煤气是否泄漏,可采取什么措施?是否泄漏,可采取什么措施?可在煤气中预先加入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3、 CO一旦发生泄漏,你采取哪些措施,怎么办一旦发生泄漏,你采取哪些措施,怎么办 ?先关闭煤气阀,再开窗通风。千万不可开电灯!上层:中层:下层:共发生了三个反应C + O2 = CO2点燃2CO + O2 = 2CO2点燃CO2 + C = 2CO高温使煤充分燃烧
6、,并保持室内通风。四、四、 C、 CO、 CO2三者的转化关系三者的转化关系:2C+O2=2CO 点燃点燃 点燃点燃 C+O2=CO22CO+O2= 2CO2 点燃点燃C+CO2=2CO 高温高温COCCO2五、 CO的污染CO的污染:大量的污染:大量 CO的会造成大气的污染的会造成大气的污染 ,主要来,主要来源:汽车排放的尾气。其余来自煤等含碳燃料的燃烧源:汽车排放的尾气。其余来自煤等含碳燃料的燃烧和石油的炼制和石油的炼制1 . 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怎样预防怎样预防 ?2 . 有人用炉火取暖、有人用炉火取暖、 ,为了防止煤气中毒为了防止煤气中毒 ,在炉火上放在炉火上放一盆水行吗一盆水行吗 ?3. 有人说他不会中毒有人说他不会中毒 ,一闻到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一闻到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 ?讨论题讨论题:1、在空气不流通的情况下易发生煤气中毒。保持室内通风可预防煤气中毒。2、不行。因为 CO难溶于水。3、 CO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无法闻到气味。CO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 途: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可燃性:还原性:毒 性:2CO +O2 = 2CO2点燃CO + CuO = Cu +CO2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用作燃料、冶炼金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