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人教新课标版资.doc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829769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人教新课标版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人教新课标版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人教新课标版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人教新课标版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人教新课标版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优质文档优质文档九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考试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分数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14 Ca:40 Cu:64 Mg:24 C1:35.5 Fe:56一选择题:(请将答案直接填写在下表中,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1分,共 10分)1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3. 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金镶玉”含有多种玉石,其中有一种是化学成分为Ca2Mg5Si8O22(OH)2的透闪石,该化学式

2、中 Si的化合价为A -2 B -4 C 2 D 44.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甲烷用作燃料 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氧气用于炼钢 干冰用作制冷剂 焦炭用于炼铁A. B. C. D.5我国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碘以两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利用厨房中的食醋、淀粉等可鉴定食盐中是否含碘,其反应原理为:5X+KIO 3+6CH3COOH=6CH3COOK+3H2O+3I2,试推测 X的化学式是 A.K2O B.KI C.KOH D.KIO6. 小明知道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仍然采用排水法收集,而不用排空气法,其主要理由是A排水法比较方便 B排水法可收集到较纯

3、的二氧化碳气体 C排水法收集气体较多 D排空气法装置太复杂7下列关于数字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 Zn2+中的“2”表示锌原子得到 2个正电 B. 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 2个氢元素C. 2NO中的“2”表示 2个一氧化氮分子 D. 2Error!Error!2O3中化学式上方的“+3”表示 2个铝的化合价为+3 价8. 在化学反应 A2B3CD 中,6gA 恰好与 8gB完全反应,有 9gD生成。若要生成 15gC,则参加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学校班级姓名考号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反应的 B的质量为 A.8g B.24g C.12g D.16g9. 能

4、正确表示化学方程式 2H2O 2点燃 2H2O意义的是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B.氢分子和氧原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分子C2 份质量的氢气和 1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2份质量的水D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元素104.6g 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8.8g二氧化碳和 5.4g水,则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A该物质定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C该物质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l2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 16分)11. 用适当的化学用语表示: (1)氮原子 ; (2)2 个氢氧根离子 ; (4)

5、氧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 价 ; (5)2 个氧分子 ; 12下列物质:液氧 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矿泉水 空气 生铁 氧化铜 红磷 铜 过氧化氢。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 ;属于氧化物的是_ _。(填序号)13.下图中的、分别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 分别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1)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 X= ;(3)A、B、C、D 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序号);(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 B、C、D 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填序号);14请结合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上述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6、。a ,b 。优质文档优质文档(2)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该反应原理,可选择图中 (填标号,下同)与 组装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三简答题(每空 1分,共 12分)。15回答:15mL 酒精与 15mL水混合后的体积 ( “大于”或“小于”或“等于”)30mL,这是因为 ,该变化 (“能”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理由是 。将 6g碳在 18g氧气中燃烧,完全反应后得到的二氧化碳质量 (“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4g,这是因为 。16小新和小明同学用镁带燃烧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新认为:镁带完全燃烧后,剩余固体质量要比参加反应

7、的镁带质量大,理由是 ;而小明认为:镁带完全燃烧后,剩余固体质量要比参加反应的镁带质量小,理由是 ;小新查阅资料知:镁不仅能在氧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于是他将点燃的镁条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瓶壁有黑色物质生成,请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7右图所示:水槽内盛有澄清石灰水,点燃高低两支蜡烛,用钟罩将其扣在水槽内。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钟罩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现象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现象或出现的原因是 (任答一项) 。某同学用上述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结果发现与理论数据有偏差,其原因可能是 (提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四综合

8、应用题(共 12分)18.趣小组按右图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二氧化碳的性 质:(1)若用装置 B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B 中除有 少量水外,还应加入的试剂是 ,当、导管口连接时,B 中看到 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他们从我市一古建筑维修现场搜集了一些旧墙灰,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古建筑旧墙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他们称取了 12.0g旧墙灰放入烧杯中,并加入足量稀盐酸(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不考虑 H2O、HCl 的逸出)。反应开始时,烧杯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为 300.0g。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反应时间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优质文档优质文

9、档该小组因故没有记录反应时间为 16min时的数据 M,由表中数据推测,M g。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 (列出算式)。旧墙灰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 30分)1 2 3 4 5 6 7 8 9 10A C D B B B C B C B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 33分)11. (5 分)(1)N(2)2OH -(3)Error! 2O3 (3)2O212(2 分); 13(5 分)(1)9, 40.08 (2)8 (3)BC (4)B14(5 分) 酒精灯, 试管 (2)2H 2O2 2H2O +O2 B C(或 D) 或 2KMnO4 K2

10、MnO4+MnO2+O2或 2KClO3 2KCl+3O2 A C(或 D) 三简答题(每空 1分,共 24分)15.(6 分)小于,分子之间有间隔,不能,该变化为物理变化,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小于,根据 C+O2点燃=CO 2可知:6g 碳与 16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的二氧化碳质量为22g16(4 分)2Mg + O2点燃 2MgO 镁与氧气化合生成氧化镁,生成物质量肯定要比参加反应的镁带质量大;镁带燃烧生成的氧化镁有部分以白烟形式扩散到空气中,剩余固体质量要比参加反应的镁带质量小;2Mg + CO 2点燃 2MgO + C17(5 分)高处蜡烛先熄灭,低处蜡烛后熄灭;钟罩内液面上升

11、; CO 2+Ca(OH)2=CaCO3+ H2O;蜡烛燃烧时消耗氧气,而生成的 CO2由于受热密度减小,聚集在钟罩上部(或石灰水吸收 CO2后,钟罩内压强减小); 钟罩内 O2没有消耗完,或生成的 CO2没有被石灰水全部吸收/min烧杯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g300.0 299.0 298.0 297.2 296.5 296.0 295.7 295.6 M 295.6优质文档优质文档等四综合应用题(共 13分)18 (1)(3 分)石蕊试液;石蕊试液由紫变红 ;CO 2 + H2O = H2CO3;(2)(共 10分) 295.6 300.0g295.6g=4.4g解: 设 12.0g旧墙灰含碳 酸 钙 的 质 量 为 x1分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 分100 44x 4.4g 1分100 44 = x4.4g 1 分x=10g 1分旧墙灰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10g/12.0g 100% = 83.3 2 分答:此旧墙灰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8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