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届)毕业论文题目后金融危机下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策略选择姓名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导师学科导师职称教务处制2011年05月29日后金融危机下对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策略选择II诚信声明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论文作者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授权声明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原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
2、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对论文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进行任意处置。论文作者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2011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I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由美国向全球蔓延,给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作为领头羊国有企业在海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地位相当得重要,如何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保持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良好形势,并使其进一步发展扩大,对于中国国有企业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提升在国际经济上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金融危机爆发为分界点,通过分析中国国有企业金融危机前后海外并购的状况,总结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特点。同时对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客观环境作
3、分析,包括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最后提出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策略选择。关键词金融危机,国有企业,海外并购后金融危机下对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策略选择IIABSTRACTTHEFIRSTHALFOF2008,THEFINANCIALCRISISINTHEWORLDBYTHEUNITEDSTATESBEGANTOSPREADTOCHINASFOREIGNDIRECTINVESTMENTHASBROUGHTATREMENDOUSIMPACTASALEADER,THEPOSITIONOFSTATEOWNEDENTERPRISESINTHEPROCESSOFFORE
4、IGNDIRECTINVESTMENTWASRATHERIMPORTANTHOWOVERSEASMERGERSANDACQUISITIONSOFSTATEOWNEDENTERPRISESTOMAINTAINAGOODPOSTURE,ANDTOFURTHERGROWANDDEVELOPFORCHINASSTATEOWNEDENTERPRISESTOEXPANDFOREIGNDIRECTINVESTMENT,ENHANCEOURINTERNATIONALECONOMICPOSITIONOFGREATSIGNIFICANCEUNDERTHEIMPACTOFTHEFINANCIALCRISISTHEA
5、RTICLEBASEDTHEFINANCIALCRISISASTHECUTOFFPOINT,INTRODUCESCHINESEENTERPRISESANDFOREIGNACQUISITIONSOFFINANCIALCRISESTHENACCORDINGTOTHESEMERGERS,CONCLUDETHECHARACTERSOFCHINASENTERPRISESOVERSEASACQUISITIONFORCHINESEENTERPRISESOVERSEASACQUISITIONSANDTHEOBJECTIVEENVIRONMENT,INCLUDINGCHINESEENTERPRISESOVERS
6、EAS,ANALYSESTHEDIFFICULTIESANDFAVORABLECONDITIONSFORTHEMERGEROFFINANCIALCRISISFINALLYPUTFORWARDTHECHOICESOFCHINESESTATEOWNEDENTERPRISESOVERSEASACQUISITIONSTRATEGIESUNDERTHEBACKGROUNDOFTHEFINANCIALCRISISKEYWORDSFINANCIALCRISIS,STATEOWNEDENTERPRISES,OVERSEASMERGERSANDACQUISITIONMA目录摘要ABSTRACT引言1一、后金融危
7、机下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及特点1(一)后金融危机下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1(二)后金融危机下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特点2二、后金融危机下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有利条件5(一)海外并购成本降低5(二)目标公司所在国的投资环境良好5(三)中国政策的支持6三、后金融危机下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制约因素6(一)核心竞争力的缺乏6(二)政治性风险7(三)投资时机选择8(四)管理制度的缺陷8(五)并购整合存在困难9四、后金融危机下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策略选择10(一)长期投资战略10(二)淡化政治影响10(三)正确掌握时机选择11(四)培育海外并购人才策略11(五)因地制宜的整合战略12参考文
8、献14致谢162011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1引言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的增强,特别是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提供了有利的机会后,中国企业开始向海外进行大规模扩张。在此扩张中,国有企业是重要的中坚力量。但在国有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很多难以预见的困难。麦肯锡的统计显示,截止2010年过去的20年里,全球大型企业的兼并案中,真正取得预期效果的不超过50,而中国有67的海外收购是不成功的。事实也证明,这几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失败的案例也不在少数,经济损失数额巨大。国有企业只有以一种长期的战略眼光进行海外投资,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海外投资的成功率和投资收益率。因此,学习研究以往的并购
9、活动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今后并购活动已成当务之急。首先,需界定两个重要概念。(1)跨国并购是指国内的一家企业通过取得国外企业的部分或全部产权,而对国外该企业控制的一种投资行为;(2)后金融危机时期(POSTFINANCIALCRISIS)是指目前世界经济所处的一段特殊的时期,即金融危机最危急的时刻已经过去,世界经济正处于恢复期。所以本文所认为的后金融危机时期是指金融危机的后期。此时,金融危机已经缓和,全球经济从崩溃边缘走了出来,金融危机肆意破坏经济的恶劣态势得到了有效控制,全球经济开始出现复苏性增长,即全球正在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研究的金融危机虽然是2008年9月下
10、旬正式爆发的,但是鉴于金融危机从2007年开始已经对中国海外并购产生影响,因此本文以2007年为金融危机前后划分时间点。一、后金融危机下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及特点(一)后金融危机下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自加入WTO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国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已非常活跃,步伐逐渐加快。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更是在内外部原因的影响下掀起了海外并购的浪潮。即使遭到金融危机打击,“走出去”战略还是得到了积极的实施。据统计,2009年中国海外并购金额高达355亿美元,创历史最高值。根据汤森路透集团发表的报告,截至2009年2月17日,全球跨境并购规模约730亿美元,同比下降35,但
11、中国海外并购总额却同比增加40至218亿美元。大量海外投资的案例显示,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还处于一个低级的起步阶段,对海外投资的认识,还停在买资源、买后金融危机下对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策略选择2设备、买技术的简单初级层次,而且目标国的一些政策和壁垒,都直接限制了国有企业海外投资的能力与水平,使其无法实现投资目的,获得投资收益。(二)后金融危机下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特点本文接下去从金融危机前后对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分析中,总结出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特点。1并购日渐活跃,数量增加虽然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民营企业的并购日渐活跃,但并购的主力军仍为国有大型企业。尽管从并购事件
12、数量来看,民营企业占据绝对优势,但就实际并购资金额来看,民企远不能和国企相提并论。除了中石化、中石油这些能源资源国企巨头大手笔海外并购外,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五矿发展也成为今年并购潮的重要推动者。表1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事件数量单位件年份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并购数42587888121154数据来源网上数据整理。根据表1可知,2009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事件共154起,已完成的40起海外并购金额达到1250亿元人民币,而正在进行中的海外并购金额更高达4750亿元。国企作为金融危机下海外并购热潮中的中坚力量,并购金额共1076亿元人民币,占总金额的86。虽然40起已完成
13、的并购事件中,25起是民企所为,国企主导的仅13起,但就并购金额来看,民企远远远不能和国企相提并论。统计数据显示,25起民企并购事件的交易额仅为147亿元,平均每起交易金额为588亿元;13起国企并购的交易额高达1076亿元人民币,占86,平均交易金额高达8276亿元,为民企的近20倍。且在40起已完成的并购案中,交易金额的前10笔中有7笔是国企所为。显然,相比之下,国企并购明显强势很多。2并购规模日趋扩大(1)并购规模。2000年,中国政府在中国企业多年海外经营经验的基础上,正式确立了“走出去”的战略。2001年12月11号,中国正式加入WTO。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规模增长迅
14、速,金额不断攀升。2002年,中国企业并购投资金额为2亿美元。2003年海外并购金额达834亿美元,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的18。2004年海外并购海外并购总金额约70亿美元,同比增长50。2005年海外并购总金额占对外直接投资额的53。2006年,海外并购总金额达到141亿美元,同比增长61。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中国海外并购投资205亿美元,比2002年的2亿美元增加了100倍。普华永道的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海外并购交易达166宗,交易金额3352011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3亿美元,创历史最高值。(2)发展趋势。图1描述的是1995年到2009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情况
15、,由于近年来以并购方式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而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主要由海外并购推动。所以下图间接地反应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也呈不断增长趋势。图119952009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情况注本图根据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公布数据资料整理从以上分析的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情况来看,中国国有企业并购的交易金额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同时,可以预见中国企业在经历了最初的试探性并购阶段之后,伴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强、并购经验的丰富,及良好的并购声誉,将逐步进入快速增长阶段。3并购开始注重战略性2007年以前,中国国有企业跨国并购是以资源获取与业务拓展为主要目的,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海外并购经验的不断积
16、累,一些企业开始化金融危机为机遇,从并购的初级阶段上升到战略性需求阶段。主要案例包括2008年2月,中铝联手美铝收购力拓12的股份。此次战略投资显示了中铝发展国际化多金属战略、适应行业格局迅速变化的决心,为其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2008年5月,五矿集团收购德国HPTEC公司,一举成为微型钻头和铣刀的领先企业,从而为实现“延伸钨产业价值链,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发展”的整体战略提供了支持。2008年9月,中联重科收购了意大利CIFA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设备企业,为公司实现“成本中国化,技术品牌高端化”的战略构建了快速成长的平台。2009年6月,中石化成功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之后整合
17、其原有的技术后金融危机下对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策略选择4与管理团队,中石化将朝世界领先企业的目标迈进一步。通过以上事例可以看出,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主要目的是资源获取或业务拓展等单一目的,金融危机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跨国并购提升到战略高度,期望通过并购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或对战略方向提供有力支持。因此,战略性需求跨国并购的出现,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企业逐步实现全球化的重要标志。4海外并购方式呈现多样化海外并购按支付方式分为现金并购、股票并购和混合并购。危机前,中国国有企业主要的并购方式主要是现金并购,但近年来的交易显示,股票和其它证券的使用亦见增长。为进一步了解中国企业海
18、外并购方式的现状,根据中国并购报告和中国并购网上,20032007年每月五大并购事件中的海外并购事件作为分析案例。经过整理和统计,海外并购事件共有29起,现金支付方式是应用最广泛的方式,占76。有混合支付手段参与的并购案占到14,以“换股现金”的混合支付模式作为并购的支付手段逐渐被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时所选择,2009年完全以换股作为支付手段的案例也开始出现。如2009年3月,中色股份以065澳元每股认购定向配售1550万股或1229扩大后股本并购了澳大利亚TNZ公司。现金支付使交易简单便捷,但对企业的现金流也形成巨大压力。股票并购具有规模相对较大,保持原目标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可使双方共同承
19、担估价下降风险等优点。企业可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地选择适合金融工具来达到降低操作风险、并购收益最大化的目的。5海外并购行业更加广泛随着中国海外并购发展,金融危机前后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在行业的选择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能源并购仍是企业选择的主要行业,但其比例有所降低,电信、金融、交通等行业的并购已有较大比例的上升,其中最突出的是金融业的并购。这是因为2007后,国外金融业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其收购成本迅速下降,所以中国的金融业并购比例大幅度攀升。第二,在自然资源中,有色金属行业也成为海外并购的热门行业。由于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重视与采矿类企业并购成本下降,采矿业并购
20、比例有2008年的33增至2009年的44。如五矿集团、中钢集团、中国铝业等公司在2008年、2009年的海外并购规模大大超过了以往。第三,2007年后第三产业并购比例迅速上升,如家电、电力、医药、化工等行业跨国并购兴起,海外收购的行业更加广泛与多元化,中2011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5国海外并购的范围几乎涉及各主要行业。通过以上对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分析,总结出中国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发展规模呈增长趋势,并购动机由资源获取上升为战略性需求,并购方式呈现多元化,并购行业日趋广泛五个特点。二、后金融危机下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有利条件(一)海外并购成本降低在2008年
21、金融风暴的持续冲击下,一些国际上著名公司的资产不断萎缩,客观上降低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本。与此同时,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速了人民币的升值,中国的银行资本金充足,外汇储备近2万亿美元,人民币坚挺;再加上目前中国外贸低糜,以投资带动出口正是开拓海外市场的一个好时机。由此,中国企业面临着海外投资收购的良好时机,即中国企业有可能以较低的成本购买到外国企业的优质资产,尤其是中国短缺的资源型和高科技型的资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二)目标公司所在国的投资环境良好金融危机已使得很多国家陷入困境。为了振作本国经济,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利率水平不断下降,在金融危机前后各国的利
22、率水平差别非常明显。作为金融危机原始地的美国2009年3月18日的利率水平同2007年3月15日相比降低了500个基点。新西兰2009年3月18日的利率水平同2007年3月15日相比降低了450个基点。不同国家间的融资成本正在趋于一致。表22007年3月18日和2009年3月18日主要国家的利率水平()国家07030903利差美国525025500英国5050450新西兰7530045澳大利亚6253253加拿大4250503欧元区4150250瑞士1752750251525中国279225054日本050010040后金融危机下对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策略选择6数据来源HTTP/WWWDAI
23、LYFXCORNHK/COMHK/CENTRALBANK/,2007年3月18日和2009年3月15日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出台了问题企业的激励政策。该政策的内容是如果问题企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免除于破产,不需政府用财政预算进行救援,政府将免除对交易伙伴问责。若中国国有企业此时进行海外并购,帮助困境中的东道国企业成功自救,可相对减轻东道国政府的财政负担,因而会避免东道国政府问责,这对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是有利的。(三)中国政策的支持目前,中国政府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去海外发展。2008年12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准许商业银行发放并购贷款,这大大推进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进程
24、。2009年3月16日,商务部发布新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大幅度地下放核准权限,仅保留对少数重大境外投资的核准权限。2009年5月18日,外管局网站刊登了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对境内机构境外投资资金汇出的管理由以往的核准制调整为登记制;经外汇局核准,可以在项目筹建阶段汇出其投资总额一定比例的前期费用。同时扩大了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范围,该规定将有利中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海外并购需要充足的资金,仅靠企业自身实力难以进行。企业海外并购需要融资,相比于与民营企业,中国国有企业获得国家财政的资金支持力度更大。三、后金融危机下中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制约因素(一)核心竞争力缺乏中国国有企
25、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技术优势并不明显处于相对落后阶段;新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还在探索磨合期,委托代理机制不合理、所有者的缺位、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等问题使其组织管理处于相对劣势地位。能够利用的只有两种优势规模和金融货币优势。通过国家的强力支持,中国国有企业在规模上非常庞大,但这种庞大并不意味着规模效益的增加,只是说明企业具有进行大额的海外投资的能力;不过,人民币升值使国有企业拥有了更大的优势,这也是国有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出现大量海外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2009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公告,中国对外投资的结构如表3所示。表32009年中国对外投资结构表行业分类对外投资额(亿美元)所占比重2011届国际
26、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7商务服务业2047362采矿业1334236金融业873155批发和零售业614108制造业224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737房地产业9416科学研究、专业技术和地质勘查业781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708建筑业3606农林牧副渔业3406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服务业280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705其他102合计56531000注本表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整理。从表中可以看出,科研、信息计算机等高技术行业只占19,大部分中国对外投资集中在技术含量极低的行业中,这正是由于中国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限制了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的产业选择,若
27、没有了中国人力成本和制度支持优势,缺少核心竞争力的国有企业海外投资,只能进行简单的资源收购。少数生产企业投资也以初级产品为主,技术水平较低;而高技术含量的海外直接投资往往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赖小民表示,中国海外并购失败比成功更多的根本原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作为一个有实力的企业并购至少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要有非常强的资金实力;第二要有核心技术;第三管理能力,特别是并购后的整合能力;第四国际经验,还有风险控制与资金问题。在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国有企业通过对外投资来进行技术或销售渠道的收购行动往往充满了风险和障碍,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二)政治性风险在中国国有企
28、业对外投资的过程中,由于国有企业的官方背景,使其在海外投资过程中要承受大量政治压力。许多大规模的投资,都是因为政治的原因,限制了其海外投资的进程,甚至最终导致投资失败。后金融危机下对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策略选择82005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石油公司,美国国会议员以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等理强力阻挠,导致中海油不得不退出收购;同年,华为收购英国马可尼公司,也是因为国家安全的理由导致失败;2007年,华为与贝恩合作收购美国3COM公司,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以危害美国政府信息安全为由阻止;2009年中铝入股力拓,同样因政治原因被拖延调查,最终力拓摆脱财政危机,中铝错失并购时机。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一方面
29、,是由于国有企业背后的政府背景,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其行为常被误解为国家政治性、战略性行为,遭到被并购国政治势力的阻挠;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想要通过并购提升技术水平,将并购目标直接瞄准他国的先进技术,或凭借资金优势获取自然资源,而这两者都直接影响到目标国家的国家利益,很容易令政治势力以“国家安全”为由进行阻挠干涉,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已经不是单纯的商业竞争,而变成了国家政府之间的博弈。这使国有企业的正常扩张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三)投资时机选择国有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过程中,往往不注重时机的选择,对客观经济环境没有仔细进行评估,投资过程或者太草率,或者太拖沓,而这两者都是造成投资损失的
30、重要原因。2008年1月22日,中国平安已通过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购入富通集团约11亿股股份,占富通集团总股本约499,成为最大股东。总对价约为211欧元。至2008年底,中国平安共出资23874亿元人民币投资富通集团,浮亏超过200亿元,此项投资亏损巨大。中国平安之所以亏损如此巨大,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外界经济环境评估不准确,投资时机选择失误。从2006年开始,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显现,2007年8月席卷美国、日本和欧盟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中国平安在2007年年底开始在二级市场投资富通公司,几乎是选择在股价的最高点,投资时机出现巨大失误。中石化、中石油、中投、中铝等国企的海外投资过程中也出现了类似
31、的失误。其中,中铝也出现了巨大的投资失误到2008年10月19日,中铝持有的力拓股份市值已缩水约73亿美元,2008年中国海外并购的损失超过了2000亿元人民币,大型国企在海外投资时机选择上的不谨慎给中国造成了巨大损失。(四)缺少海外并购的专业人才和管理经验中国的国有企业的经营存在着极大的制度性缺陷。虽然经历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但其内部的监管和经营体制还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即使一些国内比较成功的企业,在2011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9进行对外投资时,由于对目标国的文化法律等因素的不了解,使其在国内应用比较成熟的管理体制无法适用国外的环境,出现了大量的事故纠纷。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曾经采取
32、职工下岗等措施来达到减员增效,在当时国内政府支持和社会经济背景下是成功的,但在法律文化与制度都和中国差异很大的海外,同样的措施往往使企业陷入困境。2004年,上汽成为韩国双龙汽车的大股东,成为国内首个汽车业跨国并购的公司。但由于企业文化习俗的冲突,企业内部一直存在着激烈的矛盾。7月,在上汽和双龙债权团签订了上汽收购双龙股份备忘录后的第5天,双龙工会就举行了总罢工。2005年,由于上汽未遵守与工会达成的裁员协议,用减员增效的手段进行改革,又造成了与工会的冲突不断升级。在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的情况下,2010年1月,双龙最终申请破产保护,上汽损失超过18亿元。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虽然表面上国企在海外
33、投资中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对目标国文化法律不熟悉,但事实上却显示出国有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国内,国有企业一直以来享受低劳动力成本和优惠的制度政策等优势,所以习惯性地把国内的经营思维使用到海外并购中,为了节约成本让员工下岗。只是一味地追求经济目标,没有更多为员工着想,使得出现劳资纠纷和社会问题,而且不断地激化最终导致并购失败。(五)并购整合存在困难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机制使国内企业产生竞争意识,但是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在政府保护之下的,多数国有企业在并购重组上不成熟,受到各级政府的干预,一些国有企业并购的原因可能仅仅是按照政府的指令行事。政府指令先进企业并购落后企业,盈利公司接纳亏损公司。在这种
34、情况下,价格不再是国企考虑的主要因素,因为政府会为并购提供资金,此时并购是作为一种任务在完成,因而并购成本无法控制。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国内企业,面对海外并购会极不适应。战略层面上,一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自身全球化战略中的角色定位仍不清晰,面对并购机会缺乏选择能力,亦缺少在不同市场上管理业务组合的经验,对目标市场的消费者、竞争对手、渠道结构和监管环境没有深入的认识。此外,公司治理结构亦不够完善。总体上,多数中国国有企业尚不具备对收购目标进行有效选择、评估和后期整合的能力,不易实现协同效应。其次,中西方文化差异明显。经历过海外并购的中国国有企业都会遇上文化整合问题。不论是从经营理念还是生活习
35、惯,东西方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使是同样身处东方的邻国,日本、韩国等也与中国存在文化差异。西方各国如德国人严谨、法国人后金融危机下对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策略选择10浪漫、美国人自由这些被大家所知的国家人文特点,在并购整合过程中会影响目标企业。例如,上汽集团作为大股东正式入股双龙汽车时,委派中方年轻团队对双龙进行经营管理,韩方不服,加深了双龙工会和上汽之间的矛盾。四、后金融危机下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策略选择一长期投资战略国有企业因为其核心竞争力缺乏,能够选择投资的产业范围很小,造成目标国对国家安全的担忧。国有企业近期海外投资的目标简单明确在短期内为了获取石油、矿石、技术而投资,这种大规模意图简
36、单的投资自然会受到重重阻碍。只有以一种长期的投资战略眼光进行投资,循序渐进,先通过股权投资获取知情权和投资收益,而后通过增大股权的方式参与到公司的经营中,再到建立长期的资源供给和技术合作。这一系列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计划来实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政治阻力。在实行长期战略的同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在不断进步,不断增加己方海外投资优势,取得显著的效果。(二)淡化政治影响政治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由于未能预期政治事件的变化而给国际投资活动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当并购项目涉及到目标国的重大国家利益的时候,政府会动用法律或政策直接干预并购项目,从而导致收购失败。首先,西方国家对中国企业与政
37、府的密切关系感到不安。由于进行海外并购的国有企业的政府背景总是让目标国的政府有所顾虑。如2009年5月,原中铝总经理肖亚庆出任国务院副秘书长,这增加了澳洲对中铝官方背景的敏感和恐惧,担心中国政府控制了澳大利亚的经济命脉。还有,中铝积极公布融资计划本是想显示资金实力,却反倒加重了澳大利亚的疑虑。其次,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中国威胁论”等各种意识形态也不断影响着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这笔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投资,从一开始就存在太多变数。中方除了在交易初期短暂占据主动之外,大部分时间处于完全被动状态,承受着澳大利亚政府、力拓股东以及公众舆论的多重压力,澳方不顾中铝的解释,偏执地将中铝国企背景理解
38、为政府行为。据澳大利亚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1100名澳大利亚调查者中90的人对外资持股澳本土企业持反对态度,而其中78受访者反对中国国有企业、银行或者投资基金对澳企业股权的竞购。澳政府更是把这种不良情绪付诸行动,通过延长审查期为力拓争取时间。就这样,在多方合力下,一起纯粹的商业并购行为,竟演变成为一场政治风波,在此风波中,受伤最深的是中方的利2011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11益。在这种长期投资战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国家行为。国有企业的性质使其有着政企不分的特点,这样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就会造成极大的政治障碍,只有在海外投资过程中逐步淡化国有企业的政治背景,才能更好实现长期战略目标。(三)正确
39、掌握投资时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海外市场成了很多企业都非常关注的一个市场,而且很多企业纷纷走向海外。但事实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道路并不平坦。很多专家认为,海外并购面临的潜在风险是决策失误的风险、经营整合的风险以及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国家关系变化、东道国法规以及当地工会的态度变化等。而投资时机的选择是最为重要的,要减少海外并购风险获得成功,一定要掌握投资时机。对比中铝两次注资力拓的结果,可以看出中铝第一次成功收购力拓93的股份很好地利用了天时地利。第一,联合美铝共同完成对力拓股份的收购。一方面,中铝有效利用了美铝在交易谈判上的技巧和经验,使力拓在双方博弈中不敢轻举妄动;另一方面,联合美铝能够
40、表现出是一种市场化当力拓出现危机濒临破产边缘时,中铝第二次投资195亿美元使力拓重现生机。实际上,这次力拓借助中铝并不是真心想与中铝合作,而是利用拖延术,等待时机成熟起死回生。由此可见,双方在时机博弈上的较量相当重要。首先,力拓采用挑拨离间的策略,诱使中铝抛弃美铝单独参与收购协议谈判。事实上,联合美铝恰恰是中铝第一次收购事件成功的关键原因。其次,力拓的拖延使其股市回升。中铝第二次收购力拓的失败,暴露出了中铝博弈经验的不足。首先,中铝在这次收购的时机博弈上没有抓住时机。因为在力拓宣布破产倒闭前宣布大规模的注资计划,恰好刺激了力拓股票价格上涨,因而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将是双方博弈势力消长的关键环节。其
41、次,中铝这次收购暴露出了国有企业财大气粗的急切心态。一方面,中铝并没有像第一次收购那样注册新公司完成收购。另一方面,当力拓和必和必拓暗中合作时,中铝也没有调查清楚并利用反垄断法揭露其反市场行为。最后,在等待审查的过程中,中铝也没有及时做出交易调整和补救,例如放弃董事席位、调整交易条款等。于是,在第二轮的博弈中,原本处于上风的中铝让力拓最终起死回生,自己逐步陷入被动局面。在随后的第三轮较量中,中铝只好抓住机会参与力拓的配股融资方案。(四)培育海外并购人才策略跨国并购的整个过程,需要由企业的成员来逐步完成。如果企业缺乏海外经营的人才,并购往往难以成功。而目前中国企业缺乏跨国经营人才,这要求企业要有
42、一套后金融危机下对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策略选择12完整的人才培养战略。企业应引进一批拥有海外并购和经营经验的人才,同时还应当在企业内部选拔一批员工进行跨文化管理的相关培训,从而为企业的跨国并购提供强大的脑力支持。只有重视对员工国际化能力的培养,才能在遇到海外并购机遇时抓住机会并获得成功。(五)因地制宜的整合战略整合是企业并购的最后一步,也是并购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企业整合模式是不固定的,想要成功必须依据并购后新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措施的,因地制宣,因时制宜,选择不同的整合模式。但不管何种整合模式,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保证并购双方能有效融合,互利双赢。1全面融合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大多
43、选择吸收合并方式。并购方吸收目标公司成为自己公司的一个部分,目标公司不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并购方仍使用自身名称,并取得目标公司的财产、权利和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整合适合采取全面融合的方式。采用这种模式,目标公司的员工可能会觉得环境变化太快,一时无法适应。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企业整体的协同效应得以体现。目标公司成为并购方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此达到整合目标。2保持各自独立性当海外并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营全球化,分散经营风险时,并购方和目标公司并购整合后仍保持各自独立性的做法比较合适。这种并购方式下,并购方并不参与到目标公司的具体经营活动当中,只是按股权获得目标公司的经营利润。这种模式的具体
44、措施是目标公司进入并购方的全球体系中;但是并购方和目标公司的内部体系,管理者和员工职位、企业文化和生产销售理念不发生改变,并购方只是按股权取得红利。前述案例中,2008年前铁矿石价格一路上涨。作为世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之一,力拓获取了大量利润。2008年必和必拓欲与力拓合并,这对中国等铁矿石进口国十分地不利。为了阻止并购交易进行,中铝和美铝联合共同参股力拓集团,但不参与到力拓的经营当中,因而并购的阻力较小,能够迅速获得成功。3创立新的企业文化当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目标是创立新企业时,整合双方最好的资源来创立新的企业文化。如果目标公司企业文化中存在优秀成分,与并购方属于同一行业,在并购后的整合上
45、中国国有企业应该学习对方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选择双方企业文化2011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13和经营理念的优秀部分加以融合,成为新集团的文化和经营理念。例如,上汽联手晨星集团收购了秋山印刷机械制造株式会社,为了继承和发展秋山公司优秀的文化和经营理念,上汽将新公司名命为秋山国际,并对秋山国际实施日本本土化管理,尊重日本文化,保留秋山印机企业传统和企业文化,尊重其员工,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秋山国际此后很快取得了好成绩,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整合的成功范例。不管如何,并购完成后,企业在对目标公司业务状况进行系统性分析的同时,还需要关注收购企业与被收购企业的文化差异。只有实现业务与文化的
46、同步整合,建立一致的企业文化,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的并购获得成功,从而为企业的海外扩张铺平道路。后金融危机下对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策略选择14参考文献1刘主光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影响及其策略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10185882徐艳,童春良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及前景分析J经济全球化,200961501513李自杰,李毅,曹保林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征、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41521574孟军中铝“购拓”失败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影响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42435盖方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7
47、96梅新育中国在海外金融危机下的政策选择J中国货币市场,20081015177张炳雷,陈英中国有企业海外投资所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57618苏国强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战略选择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J经济问题,2007856579覃娜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行为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910栗新宏中国铝业并购后遗症J证券市场周刊,20084591211何进日,黄灿企业并购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10510712姚淑梅能矿资源企业跨国并购现状、问题及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82414513王宛秋,赵子君中国
48、企业海外并购支付方式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8811611814黎平海,李瑶,闻拓莉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点、动因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92747915PRADHAN,JAYAPRAKASHANDABRAHAM,VINOJOVERSEASMERGERSANDACQUISITIONSBYINDIANENTERPRISESPATTERNSANDMOTIVATIONSINDIANJOURNALOFECONOMICS,VOLLXXXV,NO332005PP36538616PETERJBUCKLYANDMARKCASSONANECONOMICOFINTERNATIONALJOINTVENTURESTRATEGY,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1996SPECIAL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