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课论文-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91451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献检索课论文-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献检索课论文-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献检索课论文-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献检索课论文-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献检索课论文-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 2 作者 : 桂 * 3 化学工程学 院 4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 100029 5 * 联系人, E-mail:* 6 7 摘要 微生物燃料电池 ( Microbial Fuel Cell, MFC )是将有机物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而电极材料对微生物燃8 料电池的产电性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历史及工作原理,详细说明了各种9 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结构特点、产电性能及应用情况。最后,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前景 做出展望。 10 关键词 : 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产电性能 11 12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废

2、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早在 1911 年,英国杜伦大学植13 物学家 M.C.Potter 首先发现微生物具有产电功能,提出了微生物燃料电池这一概念。但是由于当时微生物燃14 料电池发展地十分缓慢。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 伦敦皇家学院的 M.J.Allen 和 H.Peter Bennetto 对最初的微生15 物燃料电池做出来一系列变革性的改进 , 最终形成了沿用至今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基本模型。 到了 20 世纪 9016 年代,燃料电池产生新的突破,韩国科 学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员 B-H.kim 发现某些物种的细菌具有电化学活性,17 这意味着微生物燃料电池将不用介质就能将电子

3、转移到阳极。发展至今,微生物燃料电池越发受到科研工作18 者的重视,因为与其他有机产能技术相比,在操作和功能上,微生物燃料电池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如说它19 既能保证能量转化的高效率,而且工作条件温和,因为产物大多数为 Co2 等无害气体,所以又不需要进行废20 气处理。但是微生物燃料电池由于产电量小,产电性能不够高等因素影响其进行大规模产业化,当我们能做21 到微生物燃料电池大规模产业化时,对能源短缺的形势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福 音。本文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22 材料进行了综述,尽量全面的介绍最新的有关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 23 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 24 25 微生物燃料电池依

4、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如图 1 所示, 在阳极室,有机燃料被氧化失去电子并且产生质26 子,电子直接或间接到达阳极材料,然后通过外电路到达阴极形成电流,而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室,27 然后氧化剂在阴极的电子被还原。虽然只是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其间存在较为复杂的电子转移问题,根28 据电 子转移方式不同可把微生物燃料电池分为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和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直接微生物燃料29 电池燃料在电极上氧化,电子从燃料分子直接到电极上,此时,生物催化剂催化在电极表面的反应,而间接30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有机燃料在电解质溶液或者其他地方被氧化,通过一些介质的传递作用才使电子运输到电31 极上,这些

5、有电子传递作用的介质叫做介体,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32 2 33 图 1 MFC 工作原理 34 2 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 35 2.1 阳极材料 36 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阳极材料 是转移有机燃料分解释放的电子到外电路的枢纽。所以,阳极材料对微生物燃料37 电池的产电性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理想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材料应该具有尽可能好的吸附电子的能力和导38 电性能。此外,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还作为阳极室产电微生物的依附位置,起着富集具有电化学活性微生物的39 作用。改变阳极材料的种类和形状都对阳极材料的功能产生影响,以下介绍几种较阳极材料包括发展较为成熟的,40 也有新

6、近才发展起来的。 41 2.1.1 碳材料 42 碳材料包括天然石墨电极和人造石墨电极,但一般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用到的是人造石墨电极。它很早就被43 应用于微生物燃料电 池中当做阳极材料,这得益于碳电极多空的结构和高纯度、耐腐蚀、价格低等优点。由44 于其多空化,所以比表面积很大,有益于微生物的富集,也适合电子在其中转移。目前主流的炭电极材料是45 碳棒,碳布等,但是以炭纤维为基体的多空炭电极发展很迅速。例如,石墨刷电极由碳纤维构成,具有耐受46 腐蚀的金属核心,它的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多空结构赋予它高的能量密度,也就是这些特性使它们在微生物燃47 料电池系统中能按规模放大 1。 我们还可以用纳米碳

7、材料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材料。 纳米碳材料作为48 传 统碳材料的一种发展和衍生,不仅继承了碳材料化学稳定性、 导电性、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普遍优点,同时49 具有更大的表面积有利于产电菌的附着,为胞外电子直接传递过程提供了更多的接触位点 2。 石墨烯电极也50 是很好的碳材料电极,它具有比表面积大,导电性优异,机械活性好,电催化活性高等优点。也正是由于石51 墨烯优异的导 电性和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好的生物相容性 , 加强了微生物与电极间的电子传递 , 增大了活性面52 积 , 利于生物膜的形成从 而显著提高了电池的功率输出 3。除了石墨烯之外,碳纳米管也是很好的阳极材料,53 比如说, 碳纳米

8、管、活性炭以及柔性石墨作为阳极微生物燃料电池最大产电功率密度分别为 402、 354 和 274 54 mW/ m2 ,其中碳纳米管阳极产电功率密度最大 。 碳纳米管、活性炭以及柔性石墨作为阳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55 内阻分别为 263、 301 和 381 ,利用碳纳米管可以降低电池的阳极内阻和欧姆内阻 4。 56 2.1.2 导电聚合物 57 导电聚合物可以进行分子结构的设计,还可以进行掺杂和脱掺杂。作为新型的电极材料,导电聚合物具有质58 量轻,稳定性好,电阻率在较大范围内可以调节的特点。因此,导电聚合物能成为微生物燃料电池带来性能优良59 3 的电极材料。 60 比较常见的导电聚合物有聚

9、苯胺和聚 吡咯 。可以通过电化学聚合 方法和化学合成方法来合成聚苯胺。通过对 聚61 苯胺和聚 吡咯 (aniline-co-o-aminophenol) (PAOA) 被用来修改碳毡阳极和改性阳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研究 ,62 修改后的阳极的输出功率和生物多样性 ,与未修改的炭电极相比 , 分别增加了 35%和 18%5。由于聚苯胺的高电导63 率,掺杂态和掺杂的环境稳定、易于合成、价格低廉等特点,它非常适合做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与聚苯胺64 相似,也可对聚吡咯进行掺杂后再进行修饰。还有人用石墨烯和聚吡咯复合材料,借助两组分 间的协同作用可以65 改善单组份石墨烯和聚吡咯的电化学方 面

10、的性质 , 来增强其电化学效应,使得石墨烯 /聚吡咯 复合材料在生物燃66 料电池中有出优良特性 。 67 纳米导电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电极材料 , 具有质量轻、稳定性高、电阻率可调等优点。所以当把它运用于微生物68 燃料电池阳极时,其多空化和优异的导电性能使电池的发电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Zhao 等 6对比考察了 S. loihica 69 PV-4 分别在以 ITO 电极、聚苯胺薄膜修饰的 ITO 电极以及聚苯胺纳米纤 燃料电池的阳极时 , 维修饰的 ITO 电70 极为阳极 MFC 中的产电性能,研究结果发现导电聚合物 修饰后的 ITO 电极产生的电流 和功率密度高于 ITO71 裸电极,且

11、纳米结构聚苯胺修饰的 ITO 电极 产生的电流和功率密度显著高于聚苯胺薄膜修饰 的 ITO 电极。 72 2.1.3 金属化合物修饰阳极 73 因为有些金属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可以提高微生物细胞与阳极间的电子转移能力,除此之外,阳极的74 电流量和产电效率会大大提高。 Park 等 7以 Shewanella putrefucians 为产电微生物、乳酸为燃料,利用自制的 75 Mn4+-石墨阳极 (石墨、锰、镍、粘合剂 )得到 10.2 mW/m2 的输出功率,而未经修饰的石墨电极的输出功率 仅76 为 0.02 mW/m2。以活性污泥为产电菌,以乳酸、蛋白胨和 酵母提取物为燃料,修饰

12、阳极的输出功率达 788 77 mW/m2,未 经处理石墨阳极的输出功率为 0.65 mW/m2。从中可以看出金属化合物修饰的阳极做成的微生物燃78 料电池比未经处理的石墨做成的电池输出功率高。 79 2.2 阴极材料 80 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阳极产生的电子通过外电路到达阴极,阳极室的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材料附近,81 然后质子和电子与氧化剂如氧气,氰化钾等相遇,电子受体得电子被还原。一般来说,氧化还原的速度直接决定82 了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能力, 所以用催化效果好的阴极材料显得至关重要。传统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一般采用金属83 铂催化剂,但是由于它价格昂贵,很多研究都转向了非贵金属氧化物

13、催化剂的研究。因为非贵金属氧化物价格低84 廉,来源较广,所以它们被广泛应用于 燃料电池中 。在综合比较电化学催化性特别是还原催化性的高低后,研究85 着发现锰的氧化物、钛的氧化物等具有优良的催化活性。 Wang 等 8采用裂解铁乙二胺四乙酸作为阴极催化剂, 这86 种催化剂是在有氩气的情况下, 使混合有铁螯合的乙二胺四乙酸的碳热解得到的,用这种催化剂替换 Pt,发现87 其最大功率能达到 1 122 mW/m2,与 Pt/C 阴极得到的最大功率( 1 166 mW/m2) 相近,说明这种催化剂 也具有88 很好的催化活性 , 基本能达到 Pt 催化剂的 效果 。 除了非贵金属氧化物可以作为微

14、生物燃料电池的阴极,过渡金89 属大环络合物,如,热解酞菁铁 、 四甲基苯卟啉钴等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 但其稳定性不高 、 制备过程复杂 ,90 实用性不强 。 当然 , 我们还要考虑阴极材料的可再生性和环境友好性 。下文介绍几种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主流的91 阴极材料。 92 2.2.1 铂基催化剂 93 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 对铂基 催化剂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因为铂基催化剂具有很高的电催 化效应,因此在研究94 者发现新的电极材料时通常会把它的电催化性能与铂基催化剂相比,来判断它催化效果好不好。一些研究者把铂95 催化剂制成纳米级颗粒,既可以减少电池成本,又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但是这并

15、没有扭转铂由于它的价96 格很昂贵造成的缺点,加上电池长期运作后,铂催化剂会失活,更增加了电池的制造成本,所以金属铂催化剂的97 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所以 在不影响微生物燃料电池产 电性 能的情况下 , 进一步提高贵金属 的利用率或研制新98 型的取代铂及基于铂合 金的催化剂具有重要的意义 。 99 2.2.2 催化剂 100 Morris 用 Pbo2 代替铂阴 极催化剂,取得了让人满意的结果。电池的最大功率提高了二到四倍,成本降低了101 4 二到十七倍。但是 Pbo2 的毒性很强,易发生渗透,这一缺点限制了铅的氧化物作为电极的广泛应用。 102 非金属氧化物 Tio2 和 Mno2

16、是很好的催化材料,完全可以替代 Pbo2。 Tio2 熔点低、介电常数高、无毒、103 化学性质稳定、氧化还原性强等优点。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除臭、杀菌、污水处理等领域。当我们把二氧化钛引104 入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时,发现它的催化活性很好。可能是由于 : 阴极中 Tio2 受到波长小于 387nm 的105 光照射后,吸收具有足够大能量的光 子,随后纳米 Tio2 价带中的电子被激发到导带, 在价带上留下空穴,形成106 高活性的电子空穴对 ; 一部分光生电子空穴对发生复合,一部分光生 电子空穴对分离,向 Tio2 光催107 化剂表面迁移; 分离的光生空穴与水反应产生氧气和氢质子,且低能

17、量价带上的光生空穴具有较强的还原性,108 易于在释 放导带上光生电子的同时接收电子,减少了电子受体数量,增加了电子与最终电子受体氧气结合的可109 能行 , 最终提高了电池本身潜在电能产生电量即提高了电池的性能 。 Lu 等 9以涂载了 Tio2 的石墨板为阴极电极,110 分别比较了可见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阴极负载 Tio2 的 微生物燃料电池 性能,并进一步与铂电极和石墨电极性能111 进行了对比,其功率密度比石墨阴极 MFC 高 230%,低于阴极负载铂催化剂 MFC 的功率密度。 112 对于 Mno2 催化剂,它可 能的作用机制为: 阴极电极上负载的 Mn4+ 接收外电路传递过来的

18、电子变成 113 Mn3+ ,而 后 Mn3+ 将电子传递给空气中的 O2, ads,促使 O2,ads 转 变成 O2, ads-且自身还原为 Mn4+;114 O2,ads 与空气 中的水和阴极电极上的电子先结合反应生成 H2O, 随后再进一步反应生成 OH-; OH-与通115 过阳 离子交换膜传递过来的 H+ 结合生成 H2O 从而完成整个 反应(如图 2 所示 )。反应具体过程如下: 116 117 当它在电池中运作时,它具有较负的阴极电势和较高的平均氧化态以及比表面积, 如 型 Mno2 的阴极电势118 为 -0.16V,平均氧化态和比表面积分别为 3.59 和 139.1m2/

19、g(其中平均氧化态是指示 Mno2氧化活性 的重要指标) ,119 因此其具有较强的阴极催化活性 10。并且 Mno2 是一种廉价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所以它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得到120 了充分的应用。 121 122 5 123 图 2 MnO2 作为阴极催化剂的作用原理 124 2.2.3 氮化学修饰的阴极 125 我们可以 在电极表面进行分子设计和功能优化,使电极对特定的电化学反应催化活性提高。我们可以用化学吸126 附法和电化学沉积法进行电极修饰。目前在微生物燃料电池领域主流的化学修饰是氮化学修饰。 ,成少安等 11最127 早对碳布进行氮化学修饰,以 5%氨浓度的氦载气在 700 下加

20、热碳布 60 min,得到的氮 -修饰碳布电极作阳极,128 功率密度从对照组的 96 W/m3 增加到 115 W/m3,而且电极启动周期也缩短 50%,作者归因于氨热处理使得碳布129 表面带 正电,有利于细菌的吸附和胞外电子的传递。 130 2.2.4 过渡金属大环类 131 过渡金属大环类阴极具有与铂碳阴极相当的性 能,且这种阴极大大减少了贵金属在 微生物燃料电池 中的用 量 ,132 降低了材料成本 ,所以它们也是值得研究的电极材料。 Zhao 等 12在电化学测试中发现了酞菁亚铁 ( FePc) 和四133 甲氧基苯基卟啉钴 ( CoTMPP) 两种催化剂,它们在电流密度为 0.2

21、mA/cm2 时的性能与铂碳阴极相当或更好,134 但是 其输出功率较铂碳低 。 Birry 等 13研究了乙酸亚铁 ( FeAc) 、四甲氧基苯基卟啉氯化铁 ( ClFeTMPP) 及135 酞菁亚铁 ( FePc) 这三种铁基阴极负载在炭黑上 的氧还原活性,发现在氩气环境中制备的 FePc 催化 剂的氧还136 原活性和 MFC 性能优,在铁负载量为 0.01 0.16 mg/m2 时,其大输出功率为 550 590 mW/m2,与铂负载量为 137 0.5 mg/cm2 的铂碳相当,并 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138 2.2.5 导电聚合物及复合物 139 导电聚合物 是由具有共扼 键的高分

22、子经化学或电化学 “ 掺杂 ” 使其由绝缘体转变为导体的一类高分子材140 料 。 它除了电导率可以在绝缘体半导体金属范围内变化 , 还可进行掺杂和脱掺杂 。就和能 用一些导电聚合物做阳141 极类似,它们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所以一些导电聚合物还能做阴极材料。例如, 聚 苯胺 /电气石复142 合电极材料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生物阴极材料相比聚苯胺修饰的石墨电极和未被修饰的石墨电极有着更好的143 电化学性能(功率密度、极化曲线 、 电压、 CV),而且缩短了电池反应器的启动时间 , 说明电气石适合作为修饰144 电极的材料 。 Yuan 等 14研究了在空气阴极 MFC 中用聚苯胺

23、/炭黑复合基酞菁铁( PANI/C/ FePc)作为氧还原催145 化剂,发现与碳基酞菁铁 ( C/FePc)相比 PANI/C/FePc 的 电化学催化活性大大增强了,在 MFC 测试中的大146 功率密度为 630.5 mW/m2,比相同条件下铂碳阴极的大功率密度高 10%,同时它的功率 /成本也比铂碳高 7.5 147 倍。 Yuan 等 15将聚吡 咯与碳黑复合物 ( Ppy/C) 用于阴极,研究了其作为 阴极催化剂的作用。经过循环伏安扫148 6 描及线性伏安 扫描分析发现,修饰了 Ppy/C 后,氧化还原反应电位正移了约 260mV,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为 149 401.8mW/m

24、2,大于碳黑阴极 ( 90.9mW/m2) 和铁阴 极 ( 336.6mW/m2) 的功率密度,虽低于铂电极的功 率密150 度,但是单位成本的能源输出比铂电极高了 15 倍。他们还研究了聚苯胺 - 碳黑 - 酞菁铁 ( PANI/C/FePc) 对氧151 气还原反应的催化作用 16,运行结果显 示, PANI/C/FePc 阴极催化剂的最大功率输 出达到了 630.5mW/m2,大152 于 C/FePc( 336.6mW/m2) 和 Pt( 575.6mW/m2)阴极的功率输出。 153 2.2.6 碳纳米管 154 碳纳米管作为一维纳米材料,重量轻,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 、 巨大的比表面

25、积 、 柔韧性 、导电性 、 和化学稳定155 性 ,它是一种很好的 电极材料 。 Qiao 等 17将 碳纳米管 /聚苯胺复合物作为 MFC 的阳极材料,研究发现用大肠杆156 菌做生物催化剂时,含 20%碳纳米管的复合物具有高的电化学活性,产生的大功率密度远远高于之前报道的用157 大肠杆菌催化剂的功率密度。 ,张亚平等 18在合成 MnO 的过程中将其 负载到 CNT 上(原位合成法, In -situ 158 MnO /CNTs),并将其应用于 MFC 阴极。同时单独将 MnO 与 CNTs 机械混合作为对照组 ( Mixed MnO /CNTs)。159 实验结果发现, MnO 充分

26、的吸附在 CNTs 上,形成 三维立体结构,以此提高了催化剂与氧气反应的接触面积。160 并且通过线性伏安法实验发现 In-s itu MnO2/CNTs 的 氧化还原效率要高于 Mixed MnO2/CNTs 。结果表明 161 CNTs 提高了 MnO2 氧气还 原效率。 Lu Min 等 19制备了一种新的锰 -碳纳米管 -聚吡咯复合催化剂,负载量为 2 162 mg/cm2 粘合至碳布表面作为阴极时,得到了 213 mW/m2 的输出功率,略低于经典 Pt/C 阴极的 343 mW/m2。163 为了提高 CNT的催化性能,有研究采用氮掺杂碳纳米管( Nitrogen-doped CN

27、T, NCNT) , 制备 NCNT一般以 C2H8N2164 为前驱物。冯雷雨等 20研究了氮掺杂碳纳米管作阴极催化剂时 MFC 的性能和稳定性。单室空气阴极 MFC,以 0.5 165 mg/cm2 的 NCNT 负载于复合阴极上,得到 1 650 mW/m2 的最大功率密度,高于 Pt/C催化剂 MFC的 1393 mW/m2,166 在 25 批次的运行后,前者输出功率仅降低 5.7%,表现出比 Pt 催化剂更高的稳定性。 167 2.2.7 生物阴极电极 168 非生物型阴极虽然能显著提高 MFC 的产电性 能,但是其成本高 、 稳定性差、容易造成催化剂污染,研究者们169 考虑用微

28、 生物体内的具有特定功能的酶作为催化剂,取代金属催化剂。 生物阴极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微 生物170 替代金属等其它化学试剂作催化剂可以降低 MFC 的构建与运行成本; 避免了催化剂中毒等问题,从而提高了171 电池运行的持续性; 在阴极室生长的微生物也可以处理废水或产生有用物质 21。 Freguia 等 22设计出利用碳基172 质作为电极材料的 MFCs,废水先通过阳极室,随后调节 pH 并导入阴极室中,结果显示 COD 去除率高达 173 99% ,最大功率密度为 110mW /m3。 Zhang 等 23以葡萄糖为燃料底物考察了碳 纤维刷和柱状活性炭颗粒作为阴174 极材料 MFCs

29、 性能,发现碳纤维刷 MFC 的启动时间比活性炭颗粒 MFC 的长,原因是电极材料对微生物生长和175 分 布状态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测定结果表明碳纤维刷阴极 MFCs 的极化内阻比活性碳颗176 粒阴极 MFC 的大,它们获得的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 24. 17 和 50. 13W /m3。 Clauwaert 等 24将生物阴极用在以177 乙酸为底物的管状 MFC 中,并设计了不同型号的反应器,发现反应器规模在 0.183 L 时的性能好,且在间歇178 式系统的大功率密度高于 连续流系统,但是库仑效率 低于连续流系统。生物阴极减少了金属和贵金属催 化剂的使179 用,

30、增加了 MFC 的可用性 。 180 3 应用前景 展望 181 在能源日益短缺和环境条件不容乐观的今天,微生物燃料电池有望缓解能源危机和帮助处理环境污染。但是目182 前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仅限制于小规模的污水处理,因为 MFC 的性能与理想状态有还有很大的差距,原因包183 括动力学因素、内阻因素、传递学因素等导致其燃料氧化速率低和质子传递速率低。但是 MFC 的应用前景 还是184 很乐观 的 ,主要 表现 在污水处理,传感器和替代能源 等方面 。首先在污水处理方面,微生物燃料 电池发展空间很185 大。我国每年产生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达到几百亿吨,若是能用 MFC 处理富含生物可降解有机

31、物的废水,并且186 用降解废水得到的电用来生产或生活,这将会实现减少污染和创造能源的双赢;在传感器方面,由于微生物燃料187 电池的发展会促进微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微生物传感器是 由固 定化微生物、换能器和信号输出装置组成,以微生188 物活体作为分子识别敏 感材料固定于电极表面构成的一种生物传感器。 由于 电 池电流对污水浓度的响应速度较快189 并且具有 有较好的重 复性 , 运用 MFC 的原理来开发新型的微生物传感器将使微生物传感器得到很快发展 ;在替190 代能 源方面,因为 MFC 可以直接把葡萄糖中的氢全部消耗并转化为水,所以它比传统的生物质制氢原料利用率191 7 高,并且能直

32、接把生物质转化为电能。随着 MFC 的发展,它的输出功率密度一定会越来越大 , MFC 生产电能一192 定会大规模产业化。 193 参考文献 194 195 1 Logan, B.; Cheng, S.; Watson, V.; Estadt, G., Graphite fiber brush anodes for increased power production in air -cathode microbial fuel cells. 196 Environmental Science Zhang, L. B.; Ding, L. L.; Ren, H. Q.; Cui, H., E

33、ffect of conductive polymers coated anode on the performance of micr obial fuel cells 202 (MFCs) and its biodiversity analysis. Biosens. Bioelectron. 2011, 26 (10), 4169-4176. 203 6 Zhao Y, Watanabe K, Nakanmura R, et al. Three-dimensional conductive nanowire networks for maximing anode performance

34、in microbial 204 fuel cells. Chemistry, 2010, 16(17): 4982-4985. 205 7 Park D H, Zeikus J G Impact of electrode composition on electricity generation in a single-compartment fuel cell using Shewanella putre-206 fuciansJ Applied Microbiology Biotechnology, 2002, 59(1): 58-61 207 8 Wang P, Lai B, Li H

35、, et al . Deposition of Fe on graphite felt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Fe( CO) 5 for effective cathodic preparation 208 of microbial fuel cell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3, 134: 30-35 209 9 Lu A, Li Y, Jin S, et al. Microbial fuel cell equipped with a photocatalytic rutile-coated cathodeJ. Energ

36、y & Fuels, 2009, 24 ( 2) :210 1184-1190 211 10 Zhang L X,Liu C S,Zhuang L,et al.Manganese dioxide as an alternative cathodic catalyst to platinum in microbial fuel cells J .Biosens Bioe-212 lectron ,2009,24(9):2825-2829 213 11 Cheng S ALogan B E.Ammonia tre atment of carbon cloth anodes to enhance p

37、ower generati on of microbial fuel cells J .Electrochemistry 214 Communications, 2007, 9(3): 492496. 215 12 Zhao F, Harnisch F, Schrder U, et al. Application of pyrolysed iron ( ) phthalocyanine and CoTMPP based oxygen reduction catalysts 216 as cathode materials in microbial fuel cellsJ. Electroche

38、m. Commum., 2005, 7( 12): 1405-1410. 217 13 Birry L, Mehta P, Jaouen F, et al. Application of iron-based cathode catalysts in a microbial fuel cellJ. Electrochimica Acta, 2011, 56 ( 3):218 1505-1511. 219 14 Yuan Y , Ahmed J , Kim S. Polyaniline/carbon black composite-supported iron phthalocyanine as

39、 an oxygen reduction catalyst for 220 microbial fuel cells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1, 196( 3): 1103-1106. 221 15 Yuan Y, Zhou S, Zhuang L. Polypyrrole/carbon black composite as a novel oxygen reduction catalyst for microbial fue l cellsJ. Journal of 222 Power Sources, 2010, 195( 11): 3490-349

40、3. 223 16 Yuan Y , Ahmed J , Kim S. Polyaniline/carbon black composite-supported iron phthalocyanine as an oxygen reduction catalyst for 224 microbial fuel cells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1, 196( 3) : 1103-1106. 225 17 Qiao Y, Bao S J, Li C M, et al. Carbon nanotube/polyaniline composite as ano

41、de material for microbial fuel cellsJ. Journal of Power 226 Sources, 2007, 170( 1): 79-84. 227 18 王敏炜,李凤仪,彭年才 .碳纳米管 -新型的催化剂载体 J.新型 碳材料 .2002,17(3):76-78. 228 19 Lu M, Guo L, Kharkwal S, et al.Manganese -polypyrrole carbon nanotube, a new oxygen reduction catalyst for aircathode microbial fuel 229 ce

42、lls 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3(221): 381-386. 230 20 Feng L Y, Yan Y Y, Chen Y G, et al.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tubes as efficient and durable metal-free ca thodic catalysts for oxygen 231 reduction in microbial fuel cells J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1, 4(5): 18921899. 232 21 He Z

43、, Angenent L T. Application of bacterial biocathodes in microbial fuel cellsJ. Electroanalysis, 2006, 18( 1) :2009-2015. 233 22 Freguia S, Rabaey K, Yuan Z G, Keller J Water Res , 2008, 42: 1387 1396 234 23 Zhang J N, Zhao Q L, Aelterman P, You S J, Jiang J Q Biotechnol Lett , 2008, 30: 1771 1776 235 8 24 Clauwaert P, Ha D V D H, Boon N, et al. Open air biocathode enables effectiv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with microbial fuel cellsJ. Environ. 236 Sci. Technol., 2007, 41( 21): 7564-7569.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