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促幼儿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914607 上传时间:2018-11-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例研究促幼儿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课例研究促幼儿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课例研究促幼儿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课例研究促幼儿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课例研究促幼儿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课例研究促幼儿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松江区西林幼儿园 吴洁 1【摘要】 课程改革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挑战。课例研究的出现,正迎合了教师心理发展的需求,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热烈欢迎,许多教师培训活动也在借用课例研究的模式,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本课题即围绕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的能力,通过来自于课堂的课例,探寻课堂教学的普遍性规律,在反思调整中不断优化青年教师的教学行为,积累有益的教育经验,展现自己的教育智慧,使我们的青年教师在当今课改的浪潮中实现教学能力的快速成长。【关键词】 课例研究 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 行动研究 一、 课题的提出:新课程强调老师做研究

2、型的老师,那么,老师研究什么对自身的发展最有益,我们认为是课堂教学。而课例研究正是一种教师所擅长的、基于实践性情境的反思性研究。通过成功的课例研究活动,我园旨在每学期解决一些问题,培养一些教师,带动教研组的团队成长,而我们的教师也将逐渐养成教学中研究、研究中教学的良好工作习惯,带动全园整个课堂教学的改变。因此,我们将之确立为研究课题(2011 年 8 月被批准为松江区 2011 年教育科研区级立项一般课题沪松教基201180 号) ,有以下方面的思考:1、顺应了以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教1感谢本课题研究主要成员:黄其明、徐萍、陈燕、符轶、顾玉叶、陈华、孙艺瑶等老师2育发

3、展关键是师资。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有知识、有学问,而且要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同时还应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其具有专业不可替代性和教育不可替代性。关注教师教学能力的专业发展,已成为焦点问题。我们就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发展,提出以课例研究为载体,通过不断地完善教学设计、反思教学现象,逐渐使青年教师从不成熟到成为相对成熟教师的成长历程。这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2、唤醒了青年教师的主体意识,提高了教研组团队的内涵建设。课例研究让教师们置身于共同的、真实的、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面对共同的话题大家有话可说,有问题可谈,也有内容可写,各种有

4、形成果也随之而然产生。开展课例研究,使青年教师的主体意识得到唤醒。青年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研究的主体,在与有经验的老教师结为学习伙伴过程中,一方面得到专业引领,一方面又是进行平等的合作。本课题使园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构建着一种新型的讲求沟通、主动、共识、合作的人际关系,把园本教研建设落到了实处,同时也促进了教研组建设,使教研组成为学习交流的阵地,合作互助的集体,这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3、培养了青年教师的问题意识,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课例研究的过程,它不仅是从一种教学设计到另一种教学设计的过程,更是大家借助这一载体,展开行动研究的过程,大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

5、调整改进教学设计。它一方面体现出老师对教学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或矛盾所展开的研究,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个人实践反思、同伴合作互助、专业引领创新等作用。把教师引入研究的状态,具备研究的意识和方法,使学习、思考与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我们永远的追求。3二、 实践与探索:随幼儿园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我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们立足幼儿园发展的实际,强调青年教师收集自己的课堂教学案例,通过青年教师个人反思,与教研组团队情境体验式的平等对话等方式,围绕具体教学问题,以行动研究的科研方法来解决日常教学难题,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知识型、科研型、创新型的青年教师队伍,

6、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一)课例研究的目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做法通常是开展举行一次课堂教学比武活动,虽然也有效果,但对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尤其是促进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的发展作用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一是这些评比活动集中在几天内进行,评课不及时不深入;二是评课时,也大多是说说这节课的成功与不足,浮在表面,评课中研究的成分很少。如何开发园本研训的新模式,从而促进每一位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幼儿园内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成为了我们调整工作思路的核心。我们思考着继续聚焦课堂教学,尝试着有针对性的先行在一个教研组内开展“集体备课1 人执教课后评课反思调整”的课例研究。即以一个课

7、例带动全园的青年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进而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在课例不断优质化的动态过程中,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实现全校教师的整体均衡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我们追求的是 “一支蔷薇香满园”的效果,是我们全园教师的全体总动员。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不只是“个人做、群体议”的过程,更是“群体思、群体做”的过程。我们的青年教师符轶老师执教鬼鬼盯着你 ,活动设计之初,教研组内的青年教师就教材选择的价值定位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发现此教材贴近孩子的生活,因为许多孩子都具有挑食的普遍性,所以借助这个有4趣生动的绘本故事进行健康教育说明了自己的设计思路与教学流程,其他的青年教师结合自己的教

8、学经验提出了许多可借鉴的教学策略;有了大家的智慧,符老师成功的开展了一次集体教学活动,当天教研组内的评课,要求从观察到幼儿的行为与表现后,说出本次活动中的成功与不足,不足之处问题出在哪儿,如何改进。老师们积极参与,畅所欲言,这次评课持续了很长时间还意犹未尽。我们的青年教师觉得这种实践性的评课交流,效果很好,大家能带着研究的眼光,关注课堂,聚焦问题,指出了不少改进方法,执教老师决定修改活动方案后再次尝试效果。整个课例研究的过程,执教者符老师深有感触,随即写了一些教学反思,组内其它老师也写了不少评课记录、教研案例等,大家觉得收获很大。此时,恰逢教师进修学院的黄其明老师来我园进行课例研究,教师专业成

9、长的有效途径的专题报告,对我们启发很大,也使我们理清了后续研究的方向与思路,我们的做法和专家的报告竟有很多相吻合的地方,这次专题报告把我们的青年教师带入了课例研究的殿堂。(二)课例研究的方式总结我园近年来进行的课例研究,我们发现:课例研究的过程,它不仅是从一种教学设计到另一种教学设计的过程,更是我们青年教师借助这一载体,展开行动研究的过程,大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调整改进教学设计。我园在近两年的课例研究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1)实践反思式这种形式的课例研讨,依托教研实践活动,以青年教师群体为主,开展自主式的教学实践研究活动,执教者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

10、为,或对行为产生的结果进行深入的审视和分析。(2)团队互助式通过研组内的集体备课、磨课、评课等教研方式,使我们教研组内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平等的参与,真诚的合作,这一5过程使大家共同受益,共同提高。(3)专家引领式在研究过程中,我园以为专家指导,通过对松江教育主编对青年教师课例反思的撰写指导以及观看名师的录像课,感受并体验专家的先进教育观点与理念。(4)园际联动式拓宽信息渠道,开展了与两所结对园的互听互评,业务培训以及教学评优等活动,获取丰富的教育教学新信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我们所开展的课例研究是由教研组的一位青年教师代表执教,一课多研,其他教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而展开的实践性研究。这一研究过程

11、把老师们置身于共同的、真实的、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面对共同的话题大家有话可说,有问题可谈,也有内容可写,各种有形成果随之而然产生。因为教学理念的推进,教学能力的提升不仅仅依靠一位骨干教师,它应该是一件集体的事,是一个专业团队的打造。同时这一研究形式,把教学和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使教学与研究真正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促进了教研组建设,使教研组成为学习交流的阵地,合作互助的集体。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们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努力把这节课上得更好,但这不是我们唯一的追求,我们坚信“态度决定一切” ,把教师引入研究的状态,具备研究的意识和方法,使学习、思考与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从而促进教师

12、专业成长是我们更高的追求。(三)课例研究的流程我园在课例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整合多方资源进行研究。我们结合课例,围绕主题,一次教研不够,就二次教研,二次教研还不够,就三次教研。在研究过程中重点抓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努力对问题进行分析、提炼,使之成为有价值的问题。在一次又一次的研究中,把握幼儿已有的关键经验,依据主题价值的核心经验,结合不同年龄段6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对课堂教学实现了宏观与微观的分析研究,一堂优质的课例就是在这样的教研中逐渐产生的。但是认识与实践的理想境界是无限的,智慧与创造也是无限的。所以,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多次打磨的课例,目前被认为是优秀的课例,但它并不代表着完美。

13、它依然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和不断创造的过程。【课例研究操作流程表】自评得失、总结成效反思课例同伴互助、多元评价吸收反思、梳理方案三度设计、反思创新值得提出的是课例研究活动中“研磨课例实施课例反思课例”可以连续研磨课例实施课例个人设想、设计依据集思广益、协作教研二度设计、调整方案关注幼儿、主体发展关注现场、师幼互动7反复,也可以间隔反复,因为真正的教学中的问题是不可能一次性地被解决,可能需要多次付诸“行动研究” ,继而以此为基础作出进一步的策略调整和再实践,然后,行动之后再次总结提炼,直到真正地解决这一教学难题为止。 “课例研究” 是一种长期的持续不断的改进教学实践的过程,是通过教师合作完成

14、的。1、研磨课例反复切磋优化方案活动前的课例讨论,主要帮助执教者理清思路,明确活动重点和难点,做足准备优化预设的方案,有效提高集体活动的效率。 思幼儿了解幼儿的发展是体现集体活动价值的基础。把“思”幼儿放在第一位是我们研究过程中取得的非常有价值的收获。虽然每个老师都会把“以幼儿发展为本”挂在嘴边,但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是否真的在这样行动呢?教师往往会把一份教育内容分析的很透彻,但却忽视了最重要最关键的“你的孩子”。“纲要”也指出,“了解幼儿和尊重幼儿”是基础,因此在活动前要了解幼儿的经验基础、情感需求,深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现有发展水平。 研教材选择适合的教材是凸显集体活动价值的前提。教师要根据

15、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选择不同的内容,提出恰当的要求。怎样的教材才是适合的教材呢?适合的教材是引起幼儿兴趣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活动鬼鬼盯着你讲述的是孩子中最常见的“挑食”现象。但教材中将挑食的危害比喻成了怪兽“鬼鬼” ,引导幼儿要样样东西都爱吃,去消灭“鬼鬼” 。这样的一个内容首先充分引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又让幼儿从情感上十分乐意接受。适合的教材是满足幼儿需要的。8需要是学习的动机,在活动找路中,我们关注到幼儿个体需要与发展,投放了三份不同式样的“找路”材料,重视材料及个别化学习对于幼儿学习的重要作用。只有根据幼儿的需要,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他们在经历观察、探索与交流中才能体会

16、到成功的快乐,领悟到丰收的喜悦,幼儿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适合的教材是贴近幼儿经验的。学习活动中指出幼儿应具备的基本经验:“对周围环境中的现象敏感,运用已有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避免脱离幼儿的实际经验,选择那些离幼儿生活较远的、甚至是完全抽象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前充分解读幼儿、分析幼儿,了解他们的经验、兴趣和需要,明确幼儿有什么,要什么,即正确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然后选择适合的教材。如活动还有一只羊中,涉及到了幼儿的数数经验,在活动中为什么确定从 2 开始接着数,而不是从 1 开始;将总数到底确定在几以内,都是需要通过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基础的。 定目标把握目标重难点是凸显集体活

17、动价值的核心。活动目标是活动的出发点和预设的归宿,是教育目标和任务在活动中的具体化。明确的、适宜的活动目标,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依据,也是对活动进行评价的依据。确定了活动的目标,就等于把握了活动的方向,也直接关系到活动价值的实现。怎样使目标定位更准确?明确目标是分析重难点的过程,活动中有价值的点很多,到底什么是活动的重难点,要在设计每个活动时学会思考,思考活动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为幼儿带来什么发展;思考幼儿已有经验与目标之间的落差在哪里等。就活动找路我们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开展了两次对活动方案的研讨活动(详见下图) 。设计初期,我们中班教研组共同就目标落脚点做了探讨和分析。幼儿对到超市能买到各种东

18、西、垃圾要丢到垃圾箱里、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等都了然于心,那在活动中还需要深入探讨吗?9这对幼儿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并不大。于是我们在研讨的过程中决定,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积累记住路边常见的设施从而原路返回的经验。 啄细节考虑材料的适切性与挑战性是凸显集体活动价值的保证。教育是以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教育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幼儿的能力发展和经验储备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提供适切且具有挑战性的操作材料。但是如果教师对操作材料的挑战性把握不好,也会导致活动的价值的弱化。如活动找路中,我们预设用三份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帮助幼

19、儿学会记住一路上看到的常见的设施,能用排一排、连一连、圈一圈的方式感知顺序和倒序。附:材料的图示材料 1(排一排)图示:材料 2(连一连)图示:材料 3(圈一圈)图2531013要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考虑出示的操作材料内容要具体形象、生动有趣;要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出示材料时要由易到难,让幼儿有机会亲身参与,亲自体验,操作练习;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考虑动静交替,同时考虑组织形式,以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相结合;还要考虑孩子个性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材料要有层次性、挑战性,既关注全体,又尊重差异。2、实施课例关注现场师幼互动在课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执教的者青年教师主要就是依据教研组共同研讨确定的课例方案来实施活动,并通过观察现场幼儿的行为表现与语言表达来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我们也常常会采取录像等延迟性观察记录法来作为微格教研的研讨话题。3、反思课例实践验证优化活动活动后对课例的讨,更是一种对方案实施后的反思,通过孩子的行为分析来验证、调整活动前的设计,不断优化活动。此时,我们的关注点仍然是幼儿,从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来分析活动的选材、目标是否合适,活动环节、细节是否得当。 思幼儿从幼儿的反应、表现,看活动是否有价值 思教材从幼儿的生活、需要,看活动是否有价值。 思目标从幼儿的经验、发展,看活动是否合适。 思环节从幼儿的能力、水平,看环节是否得当。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