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民勤职专 石英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2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4掌握速读的要领,能够在快速阅读中迅速找出关键词、中心句。教学重点1体会文章蕴涵的深刻主旨。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教学方法电教法、导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里是地球的第三极,是海拔最高的地方。这里是沙漠和戈壁的世界,这里高寒缺氧, “鸟兽绝迹、
2、驼马遁形” 。然而,即使是在这里,也曾有生命昂然不屈,那就是西藏阿里唯一的绿树红柳“离太阳最近的树” 。在阿里这样的恶劣的条件下,人生存都有些困难。但这里竟然生存着一种植物红柳。在这个地方有植物有绿色,那就和我们见到的绿色的意义不一样了,它就不仅是生命,更是顽强生命的象征了。可是,当时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更为了缺乏环保意识而亲手毁灭了他们生活中唯一的绿树。三十年后毕淑敏以而深沉的笔调为我们唱了一曲有关红柳的颂歌,但更是一曲悲歌。(板书:颂歌、悲歌)下面我们共同欣赏作者用心写出的这首歌,并思考:1、红柳树是什么样子的?2、为什么说这是一首颂歌,作者在歌颂什么? 3、这首悲歌悲叹的是什么? (师
3、生齐读,约十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红柳是什么样子,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2、这是属于什么表达方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为什么这里要用拟人?对什么微笑?作者的目的是什么?4、它顽强的生命力什么地方体现了? 5、这些都是歌颂红柳顽强精神的,文章是不是还歌颂了它的别的精神?明确:奉献精神,它可以固住泥沙,保护生态环境。6、小结:环境如此恶劣,红柳这个高原上的精灵,顽强地生存着,更重要地是它以自己强大的根系固定住了流沙,无私的为人们做出自己的奉献,,这就是作者为红柳写的颂歌,这样的精灵自己以它自己顽强的生命力生存下来是毫无问题的,另一方面,它为人类做贡献人们理所当然应该珍惜爱护它。可
4、是,是不是这样呢?不是,其实作者在歌颂的同时,就已预示了其结局。三、研读结局,感悟主旨1、哪句话暗示了红柳的结局? 明确:“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 “曾以为”暗示了红柳的悲剧,为下文埋下了伏笔。那么作者认为可悲的是什么? 明确:红柳树惨痛的悲剧。 2、能固住泥沙,给人们带来绿色的树,给高原带来生命的希望的树,最后却被挖掉了,这无疑是一出悲剧,但可悲的仅是这些吗?作者为红柳被挖掉感到痛心,但她更痛心的是什么呢?(可以提示司务长所说的话)明确:更可悲的是人们亲手毁灭了这离太阳最近的树,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可悲。3红柳的结局如何?请在文中找
5、出相应的语句并体会语句中蕴涵的思想感情。(1)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2)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3)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4)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简析:文章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红柳被砍伐后触目惊心的形象,蕴涵着作者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强烈的忧患意识。4作者着力描绘红柳形象,突出红柳在雪域高原的珍贵,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和伟大的力量,仅仅是为了歌颂红柳吗?简析:不仅仅是为了歌颂红柳,更是为了增添文章的悲剧色彩,加强悲剧震撼人心的力量。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
6、看。”红柳越美越有价值,摧毁红柳的行为就越可悲。四、跳读课文,了解挖红柳事件,体会蕴涵在文章平静的叙述下的深刻意义1找出文中记叙挖红柳事件的语句。(1)“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浩浩荡荡地出发了。”(2)“把红柳根从沙丘中掘出,蕴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3)“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4)“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长,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于是人们想出了高技术的法子用炸药!”2抓住关键词分析,理解作者用大量笔墨渲染挖红柳场面的用意。工作量越大,工期越长,劳动力越健硕,越衬出红柳的顽强;队伍越浩大,工具越先进,越显示人类破坏自然的可怕与可悲。关键词
7、(特点) 作用队伍 浩浩荡荡工具 铁锨、镐头、斧、高技术的炸药工作量 可怕衬托红柳顽强的生命力工期 几天时间、漫长劳动力 最有力气的男子汉,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突出人类破坏自然的可怕、可悲3人们为什么要挖红柳?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4你怎样看待司务长算的这笔“帐”?简析:司务长只是从自身的需求出发
8、去算这笔帐,却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对生态的破坏。没有认识到和谐的环境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前提。那些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急功近利行为,最终都会得到大自然最残酷的报复。5文章详细记叙“我”和司务长的对话有何作用?简析:司务长那副义正辞严、理直气壮的情态,反衬了人类挖掘红柳的可悲。人们不仅亲手毁灭了这高原上唯一的绿树,破坏了生态平衡,还理直气壮,振振有词,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可悲。美被毁灭,可悲!毁灭美而不自知,尤其可悲!6小结:本文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借着平静的叙事、细致的描写和大胆的比喻,作者为我们唱响了一曲悲歌为红柳傲然不屈的英魂而悲,更为人类的残酷和无知而悲。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这一曲悲歌也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不由得产生思考:是什么导致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人与自然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六、布置作业完成阅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