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24093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绵阳市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绵阳市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绵阳市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绵阳市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绵阳市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绵阳市防灾减灾 “十三五” 规划(2016-2020)(征求意见稿)绵阳市防震减灾局2017 年 6 月1目 录第一章 序言1第二章 现状与形势2第一节 “十二五”期间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第二节 “十三五”时期防灾减灾的形势、挑战和机遇6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10第一节 指导思想10第二节 基本原则10第三节 规划目标11第四章 主要任务13第一节 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13第二节 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14第三节 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建设14第四节 加强自然灾害工程防御能力建设15第五节 加强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设16第六节 加快推进应急产业发展16第七节 加强

2、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17第五章 主要项目18第六章 保障措施36第一节 加强组织管理36第二节 加大经费投入36第三节 加强评估监督371第一章 序 言“十三五” 时 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 5 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的 5 年,是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宏伟目标取得突破性进展的 5 年。根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 年-2020 年)、四川省“ 十三五 ”防灾减灾 规划、绵阳市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基于我市地震、地质、气象、洪旱、森林火灾、重大生物灾害、生态环境灾害等自然灾害背景,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意在运用法律

3、、行政、市场和科技等多种手段,全面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灾害风险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规划期为 2016 年2020 年,规划范围为绵阳市内地震、地质、气象、洪旱、森林火灾、重大生物灾害、生态环境灾害等自然灾害的防范。本规划应作为未来五年市、县两级政府推进防灾减灾事业发展、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指导防灾减灾工作、制订防灾减灾政策的重要依据。2第二章 现状与形势第一节 “十二五”期间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二五” 期 间,由于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地表岩土松动、震前修建的建(构)筑物防灾抗灾能力受损减弱,加之汶川特

4、大地震余震、芦山 7.0 大地震、三台梓潼盐亭交界地区尚未勘明隐伏构造造成中强地震的影响,安州千佛、高川接连发生暴雨泥石流,地质、洪涝、干旱等灾害时有发生,以及农业、林业、生态环境方面的自然灾害,给我市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面对复杂的防灾减灾形势及重大挑战,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绵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带领全市人民锐意进取,攻坚破难,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基础上,经济社会发展振兴取得了重大成绩,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防灾减灾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十二五” 期间在灾害应对方面,对市应急委成员和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进行调整,同时根

5、据灾害事件类型设立了抗震救灾、防汛抗旱等 11 个专项应急指挥部,依托在绵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了绵阳市应急管理专家组,为我市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专业技术和智力支持。全市各县市区均成立了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十二五 ”期 间我市已将涉及防灾减灾的应急管理、防震减灾等3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绩效考核管理,启动各类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工作,编制或修订完善了绵阳市地震应急预案、绵阳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绵阳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绵阳市大气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绵阳市城区防内涝应急预案、绵阳市集中式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绵阳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预案。针对应急预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6、我市于 2014 年出台了绵阳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对市总体、专项、部门、地方、企事业单位、大型活动6 大类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宣传培训等相关管理工作进行明确和细化。二是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逐步推进。“十二五” 期间,我市充分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重要契机,加强了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工作。在龙门山断裂带沿线的平武、北川、江油、安州四县(市、区)建立了包括测震和强震观测组成的地震观测台网,全市基本能监测市内 M0.6 级(ML1.5 级),邻区 M2.3 级(ML3.0 级)级以上地震活动。全市基本建成水位水量监测体系;建成绵阳市精

7、细化要素预报系统和绵阳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系统,全市 7 天以内常规气象要素预报产品时间分辨率 6-12 小时,空间分辨率精细到乡镇,气象灾害预警时效明显提高。地质灾害危险点群测群防率达到100%。全市建成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和区域控制站 8 个。建成涪江、仙海等水域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和覆盖广泛的空气自动监测站。4三是自然灾害工程防御措施得到广泛运用。“十二五” 期间,我市依照城区地震小区划、国家地震区划及地震安评结果,全面落实了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开展了对城乡住房、学校校舍和桥梁隧道、水库堤坝等既有基础设施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排查评估和相关加固工作;全面开展城乡住房违法建设整治工

8、作,逐步排除因违法建设导致的不符合设防要求的安全隐患;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在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全面实行土坯房改造,确保住房安全。针对“5.12” 汶川地震以来地质灾害数量暴增的实际,采取工程治理、应急排危、搬迁避让等治理工作,对 2045 处地质灾害点进行了防治。江河和水库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重点防洪保护区基本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武都水库等一批防洪调度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或开工。实施了中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了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有效减少了城市内涝的发生。四是加强了灾害处置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十二五” 期间,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市、县两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组建工作,负责完成各类

9、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其中,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下设办公室、军地协调小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处置专家组,建成包括消防、武警、市级应急重点部门(单位)在内的 18 个大队、46 个分队、2567 人的应急救援专业力量。各县市区设立 9 个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共 3000 余人,并将运行经费纳入财政专项保障,每年开展集中培训、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处置能力。同时,全市在“十二五” 期间 招募建立了规模达近 105万人的志愿者队伍。五是灾害应急物资和应急避难场所得到加强。在“十二五”期间,健全应急物资联合储备机制,出台绵阳市应急物资储备规划(2016-2020),现建成市级物资储备库 10 个、物

10、资储备站32 个、物资储备点 106 个。“十二五” 期 间,全市在灾害易发乡镇配备电台 66 部;各乡镇按照基层武装部建设标准,建有物资器材储备库,并于 2012 年底通过四川省军区达标验收,具备防汛、灭火、地震等救援能力和运输保障能力,提高了各类自然灾害先期报告和处置能力。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应急避难场所体系,结合广场、绿地、空地、公园、大型停车场及人防工程、体育场馆、学校、村级活动阵地等公共设施,建成了应急避难场所 3492个,其中在绵阳市城区、县城建成大型避难场所 67 个,建成小规模避难场所 3425 个,基本满足达到了满足绵阳市城区 95%的人员应急避难、各县(市、区)80%的人员应

11、急避难的要求。六是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科技投入增加。在“十二五” 期间,我市地震、地质、气象、洪涝等各种自然灾害的科学防范能力明显增强,灾害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等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按“国内 领先、国 际一流” 的标准在北川任家坪建 设了 512汶川特大地震科普体验馆,体验馆总占地面积 3550 平方米,展区面积 1560 平方米,分为“时空隧道、灾 难现场、解密地震、穿越地震断裂带、震前防御、避险与救援” 六个展区,在任家坪建成了 5.12 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中心,该中心是一家以防灾减灾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培训中心,在发挥大中小6学生和社会公众教育培训上发挥重要作用。“十二五”

12、 期间,我市利用无线通讯手段建立了地震灾情信息现场快速采集与上报网络;重点支持九洲集团发展 863 计划专项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该公司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等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实施了北川“突发事件应急教学和避险演练软件平台”等科技 创新 应急体系项目,全面提高灾害应对能力。七是防灾减灾知识的社会普及率明显提高。在”十二五” 期间,充分利用“防灾减灾日” 等重要时段,在学校、机关、乡镇、社区等地开展了防灾减灾教育活动。并将防灾减灾教育纳入了中小学素质教育、各级党政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明显提升。同时加强示范创建工作,北川县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防震减灾示范县,安州区

13、创建成为四川省防灾减灾示范区,北川县“ 两馆两址一湖 ”也成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第二节 “十三五”时期防灾减灾的形势、挑战和机遇2016 年至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由于我市所面临的地震、地质、气象、洪旱、森林火灾、重大生物灾害、生态环境灾害等自然灾害背景,我市长期遭受各类自然灾害的影响的形势较为严重。“十三五” 时 期,在汶川地震余震有起伏衰减、地震造成的地表岩土松动、环境压力不断增大、气候异常变化激增等背景下,自然灾害易发、多发、频发的趋势继续存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同时,随人类活动范围的7扩大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程度、影响深

14、度和广度将出现新的变化,各类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难以预见性日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新的灾害风险增大。绵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境内从盆地、丘陵、山区最低点与最高点落差达 5092.8米,西北部山区部分乡镇分布在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常年受地震、地质、洪涝等灾害的影响。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规模及范围逐步扩大,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承载力逐渐出现超负荷状态,大批汶川地震前修建的城乡基础设施和房屋,虽经过灾后维修或加固,但经过余震及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防灾能力进一步降低。城区地下管线隐患及城区日益拥堵,城市管理在风险防控、应急疏散等方面较为薄弱,造成城市对自然灾害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广大农村尤其是西北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相对滞后,农村居民主要依靠农业及其他自然资源为生,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不少农村人口因灾致贫或因灾返贫、重复反复受灾等问题突出,广大农村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薄弱。综合防灾减灾基础依然薄弱。有关方面尤其是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底子薄、欠账多,现有救灾技术手段相对落后,重救灾、轻防灾的倾向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站网密度、预警预报精度以及灾害信息传播技术水平和时效性与社会需求仍有一定差距。防灾减灾人才、应急救援队伍短缺;各灾种应急队伍资源共享有待进一步提高,部门之间、区域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