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42096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DOC 页数:104 大小:3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二 O 一一年三月目 录第一篇 发展基础和发展目标 .1第一章 “十一五”发展成就 .1第二章 “十二五”发展环境 .8第三章 “十二五”发展目标 .11第二篇 扩大内需 .17第四章 扩大消费 .17第五章 投资拉动 .18第六章 出口带动 .20第三篇 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1第七章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21第八章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5第九章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27第四篇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28第十章 改造提升制造业 .28第十一章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37第十二章 加快发展服务业 .39第五篇 加强基础

2、设施建设 .47第十三章 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保障体系 .47第十四章 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50第十五章 水利建设 .52第十六章 全面提高数字潍坊建设水平 .54第六篇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7第十七章 加快“三区”开发建设 .57第十八章 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 .61第十九章 加强城镇化管理 .67第二十章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69第七篇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70第二十一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70第二十二章 加强资源管理 .72第二十三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74第二十四章 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76第八篇 加强社会建设 .78第二十五章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和文体产业

3、.78第二十六章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81第二十七章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83第二十八章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体系 .85第二十九章 加强社会管理 .86第九篇 加强发展保障 .89第三十章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89第三十一章 扩大开放 .96第三十二章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98第三十三章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01第三十四章 规划实施 .1021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015 年)根据中共中央、中共山东省委和中共潍坊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市

4、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第一篇 发展基础和发展目标第一章 “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 时 期,是我市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任务,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十一五” 规划顺利实施,主要任务目标圆满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为“ 十二五” 跨越发展奠定了 坚实基础。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3091 亿元,“十一五”

5、 年均增 长 14.2%,人均 GDP 达到 35300 元,年均增2长 13.5%。地方财政收入 202.4 亿元,年均增长 2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331 亿元,年均增长 23.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51.1 亿元,年均增长 18.5%。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潍坊电厂二期、鲁皖成品油管道、济青客运专线、荣乌高速、青兰高速、潍胶公路、疏港公路、沿海防护堤等一批项目相继竣工,潍坊港年货物吞吐量突破千万吨,实现一类口岸开放;新能源发展取得新突破,风电从无到有,装机容量达到 45 万千瓦,年可发电达到 8 亿千瓦时。图表 1:“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单位

6、:亿元)1720.920562475.62707.23091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图表 2:“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位:亿元)110.688.5132158202.431043.21208.41523.41890.523311151.1574.1 675831.2988.5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转方式、调结构迈出新步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 2005 年的 13.4:56.9:29.7 调 整为 10.7:55.7:3

7、3.6。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粮食连续八年增产,总产达 522.6万吨。制造业较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 1958亿元、利税 725.4 亿元,年均分别增长 18.6%、28.2%。培育形成了潍柴等大型企业集团。服务业规模和质量逐步提升,实现增加值 1040 亿元,年均增长 16.4%。金融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各项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32.92%,年均提高 3.4 个百分点。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家、省级 68 家和 3 家省级工程实验室。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成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

8、区和国家级动力机械特色产业基地。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被批准为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全国生态工业示范4园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十一五” 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生态市建设“十大重点工程百个建设项目” 成效明显。我市入选 2009 中国十大最具创新力城市,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连续 3 年进入中国城市信息化 50 强。图表 3:“十一五”末三次产业比重二产55.7%三产33.6%一产10.7%一产二产三产统筹协调发展呈现新亮点。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建成区面积扩大了 20

9、多平方公里,人口增加 20 余万人。累计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 152 亿元,新改扩建主次干道 470 公里。张面河、虞河、白浪河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1013 亿元,商品房竣工面积 3680 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 2840 万平方米。全市城镇化率达到 51.6%,比“ 十五”末提高 6.6 个百分点。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60 个重点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大大增强, “多村5一社区”的 农村社区建 设模式在全国推广。统筹区域发展实现新突破,我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区” 建 设成效明显。北部沿海开 发步伐加快,滨海新城建设顺利推进。与青岛的交流

10、合作日益加强,连续成功举办 3 届(青岛) 潍坊周活动,签约合同项目 488 个,总投资1045 亿元。圆满完成支援北川灾后重建任务,支援鄄城成效明显,支援西藏、支援新疆、支援安塞工作进展顺利。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改革。金融改革实现新突破,组建了全省第一家村镇银行,完成了全省首家农村合作银行改组商业银行试点工作。积极推动扩权强镇改革,县级 26 个部门的 6 大类 84项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到镇级,区域重点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实现突破,组建了潍坊报业集团、广播影视集团和文化资产经营公司,5

11、家文艺院团完成改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我市被确定为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直接融资工作实现新突破,五年累计成功发行 31 亿元企业债券、17.4 亿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上市企业达 29 家、股票 33 支,五年从股市融资 298.4 亿元。外经外贸健康发展,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进出口总额 117.5 亿美元,年均增长24.4%,实际 利用外资五年累计 31.9 亿美元。社会民生有了新改善。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普通高考连续6五年保持全省最好成绩,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 14.9 万人。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新农合参合率达到 99.89%。人口与

12、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3以内。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立了 1 个国家级、6 个省级、32 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积极实施“文化惠民 ”工程,乡镇街道规 范化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圆满完成了十一届全运会部分赛事承办任务,农村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 100%。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五年城镇新增就业 56.7 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 59.9 万人,实现了城镇“零就业家庭” 动态消零。城乡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全面建立。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9675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8872 元,分别年均增长 13.8%和

13、12.1%。图表 4:“十一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单位:元)118461371615691172671967588725508 62787072 7695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0000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我市“十一五 ”经济社会 发展的成功实践, 为科学谋划“十二五” 及今后的 发展 积累了丰富经验,提供了有效借鉴。一是7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抓机遇、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全面提升经济发展

14、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强大的发展动力。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善于抓主要矛盾、抓薄弱环节,集中用力、重点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四是坚持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五是坚持做好结合文章。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与潍坊实际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创造性开展工作。面向未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服务业比重偏低,新兴服务业发展不足,工业传统行业占比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高端农产品较少。科技创新不足,高端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较少,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城镇化水平不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社会民生保障能力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