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分析[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9769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分析一、引言对外直接投资(FDI)起源于发达国家,因此早期相关理论的研究也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FDI活动为研究对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纷纷兴起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原来的国际主流FDI理论对此很难做出解释,为此,国际经济学家开始探讨它们FDI的动因、投资决策和投资方向,产生了不少的FDI理论成果。本文按照理论发展所遵循的方法论展开,对国际FDI理论进行梳理与分析,其落脚点是看这些理论是否能够解释我国FDI的实际情况,更为重要的是以期对我国的FDI有所启迪和借鉴。二、国内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评述(一)、西方主流国际FDI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

2、流理论主要包括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维农的产品周期理论、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巴克莱等的内部化理论以及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1、垄断优势理论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海默首次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21,垄断优势理论是一种以不完全竞争为前提,依据企业特定垄断优势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是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一种分析。后经其导师金德尔伯格以及约翰逊等学者的补充,发展成为研究国际直接投资最早的、最有影响的理论。也公认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奠基之作。海默认为,所谓不完全竞争,是指由于规模经济、技术垄断、商标、产品差别以及由于政府课税、关税等限制性措施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寡占是不完全竞争的主要形式

3、。正是在这种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美国企业所具有的各种垄断优势才是导致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金德尔伯格列举了跨国公司拥有的各种垄断优势,一是来自产品市场不完全的优势,如产品差别、商标、销售技术与操纵价格等;二是来自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的优势,包括专利与技术诀窍、资金获得条件的优惠、管理技能等;三是企业拥有的内外部规模经济。企业之所以选择直接投资来利用其垄断优势,一是为了绕过东道国关税壁垒,维持和扩大市场;二是为了技术资产的全部收益。70年代初,约翰逊、凯夫斯等在海默、金德尔伯格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垄断优势理论。他们指出,知识的转移是直接投资过程的关键,对知识资产如技术、诀窍、管理与组织技能

4、、销售技能等无形资产的占有是跨国公司垄断优势的来源。总之,垄断优势理论提出了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思路,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独立开来进行研究,并较好地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期美国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对后来的理论研究产生严重影响。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维农教授在1966年首次提出,后经威尔斯、赫希什等人不断发展、完善。其理论要义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即产品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以解释企业根据生产条件和竞争条件而做出的对外直接投资决策22。维农认为,在产品创新阶段,生产一般集中在美国国内,并部分出口满足其他发达国家的消费需求;当产品进入成熟

5、阶段后,由于产品基本定型,仿制增加,加上西欧国家市场扩大,劳动力成本低于美国,以及关税和运输成本的不利影响,导致美国对西欧国家直接投资,以就近占领当地市场并出口发展中国家;当产品进入标准化阶段时,产品的生产技术、规模及样式等都已经完全标准化,企业的垄断优势不复存在。产品的成本与价格因素更为重要,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优势凸显,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最佳生产区域,其产品可供应本国和其他国家市场。3、内部化理论1976年,英国里丁大学学者巴克莱、卡森对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提出批评,并提出了新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内部化理论1。巴克莱和卡森仍以不完全竞争为假定前提条件,并对其作出新的解释。他们认为,不

6、完全竞争并非由规模经济、寡占行为、贸易保护主义和政府干预所致,而是由于某些市场失效,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增加所致及企业在让渡其中间产品时难以保障其权益,也不能通过市场来合理配置其资源,以保证企业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形。市场内部化的目标就是消除外部市场对于中间产品的交易失效。因此,市场内部化、市场失效和交易成本构成内部化理论的三个重要方面。内部化的实现条件是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内部化可以为跨国公司带来多方面的收益,包括可以将内部资源转移的交易成本最小化;可以把相互依赖的经营活动置于统一的控制之下,从而协调其不同阶段的长期供需关系;消除买卖双方的不确定性,消除市场的不利影响;通过前后向投资或兼并,

7、充分利用中间产品市场的势力,形成垄断优势;通过对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转移价格,规避政府的干预,转移资金,逃避税负等。内部化理论是西方学者研究跨国公司理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内部化理论从寡占市场结构的角度转向了研究各国企业之间的产品交换形式、企业国际分工与生产的组织形式,它能够解释大部分的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和跨国公司的许多经营现象,因此被视为跨国公司长期性的一般理论。4、边际产业扩张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提出边际产业扩张论,又称为比较优势理论2。这是一种利用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原理,分析和解释日本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模型。小岛清指出边际产业扩张论的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

8、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及边际产业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又是东道国具有明显或潜在的比较优势的部门,如果没有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东道国这些优势就不能被利用。这样,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就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的比较优势并扩大两国的贸易。该理论解释了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这一时期以资源导向型、劳动力成本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直接投资占主导。5、国际生产折衷理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英国经济学家邓宁继承了海默关于“垄断优势”的观点,吸收了巴克莱、卡森和拉格曼的“内部化优势”的内涵,又引入了区位优势理论,构成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核心,称其为“三优势模式”3。所有权优势

9、主要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他国企业没有或者无法得到的资产和规模经济优势。一是资产性所有权优势,指对有价值资产的拥有或独占;二是交易性所有权优势,指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为了避免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而将企业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会使企业的所有权优势丧失或无法发挥;区位优势是指跨国公司在投资区位选择上具有的优势。包括东道国的地理位置、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现实的与潜在的市场需求、运输与通信成本、基础设施、市场体系的发育程度、政府的调节与干预程度、优惠政策、文化差距等等。当东道国的区位优势较大时,企业就会从事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从跨国公司国际生产这个高

10、度,讨论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组变量对国际直接投资的作用。这三组变量的不同组合决定了一国企业国际经济活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被称为是国际FDI理论的集大成者。因为它不只限于讨论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的决定因素,而且力图解释跨国公司的整个国际经济活动,创建了一个关于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协议安排三者统一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区位优势因素的加入有助于解释二战后外国对美国的大量直接投资。但是该理论也无法解释部分国家在尚未同时具备以上三种优势的情况下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象,没有涉及社会经济关系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二)、国内学者对FDI理论的研究中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中国企业

11、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进行了理论抽象,阐述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决定因素和行为方式等,形成了一系列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如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理论、综合论、门槛论、大国综合优势理论等。1、二阶段理论吴彬与黄韬(1997)在其二阶段理论中指出,各行业中企业的一般性经营资源水平在国际的资源状况不同上的地位决定了企业进行FDI的状况4。如果母国企业的一般性经营资源水平高于东道国企业,即处于优势状态,则优势企业侧重于利润攫取的行为。反之,如果母国的大多数企业处于劣势状态,则母国的大多数企业要从东道国获得经验。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一般需要先向发达国家东道国进行获得经验的F

12、DI,即经历第一阶段,占有当获得了足够的经验之后才能转向利润攫取的FDI。2、比较优势理论冼国明与杨锐(1998)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分为两类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FDI),即学习型FDI,和发展中国家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投资(FDI),即竞争策略型FDI5。通过前期的学习型FDI,发展中国家企业可以加强技术积累的速度和效果,并且增加了后期的所有权优势,进而通过后期的策略FDI进一步巩固“OIL”结构和市场份额。二人同时指出,当发展中国家通过前期的学习型FDI获得的技术与同期发达国家所拥有的技术之间的差距小于某个特定值时,FDII才能向FDIII转换,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在进

13、行FDIII的时候必须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当然,发展中国家自身技术积累程度较高的可以直接进行FDIII。3、大国综合优势理论孙建中(2000)提出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优势理论6,指出综合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投资动机的多极化二是差别优势的多元化;三是发展空间的多角化。该理论认为,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但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兼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呈现出多极化和综合型;同时与被投资的东道国相比又具有多层次、综合性的差别优势而且对外直接投资的各个阶段并存、技术结构多层次性,投资主体多元性以及投资空间全方位性,这三个因素之间相互激励、相互促动,形成对外直接投资的综

14、合优势,进而取得综合效益。三、FDI策略分析(一)、影响FDI区位选择的因素1、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内涵的区位要素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主要说明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方式选择,认为只有当企业同时具备了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及区位优势的时候才可以选择对外直接投资,若只具备所有权优势及内部化优势则可选择许可贸易方式,若仅具备所有权优势则只能选择出口方式。但在邓宁基本理论的框架下仍隐含着重要的区位思想,他的理论把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分为第一,市场因素,主要为市场规模、市场增长、市场的格局及顾客的类型。第二,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壁垒及国外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心理距离等。第三,区位成本因素,主要包括原料劳动力成

15、本,运输成本等。第四,投资环境,包括涉及外国投资的政策法规的优惠程度,关于外国直接投资政策的稳定性及金融货币的稳定性等。2、以克拉维斯、弗里德曼、凯夫斯及部分北欧学者为代表的市场学派理论该类理论十分强调市场的接近性、市场规模及增长潜力以及所谓的心理距离对跨国公司投资区位的影响,认为接近市场就意味着低的运输成本、低的信息搜寻成本,较大的市场规模和快速增长的市场潜力,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据克拉维斯等的研究,东道国劳动力成本对美国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出口有着负的影响,因而也影响其空间布局。凯夫斯等人把试图把交易成本引入FDI的区位分析中,但由于概念过于抽象没有得到太有价值的东西。

16、而北欧学者认为与实体距离对应的为心理距离,所谓心理距离是指“妨碍或干扰企业与市场之间信息流动的因素,包括语言、文化、政治体系、教育水平、经济发展阶段等。心理距离的远近意味着企业克服障碍成本的高低,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一般遵循心理距离由近到远的原则。例如,瑞典的跨国公司总是把其周围的丹麦、挪威、芬兰作为海外经营的首选目标。3、以安哥多、贝尔德伯斯、奥克荷姆以及中国学者鲁明泓等为代表的制度学派理论该理论着重分析了东道国政治、经济、法律甚至转型体制对吸引FDI的影响。例如,安哥多发现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与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创造出来的有组织的经济环境紧密相关;贝尔德伯斯研究了东道国反倾销政策对对跨国

17、公司直接投资的影响,认为通过反倾销可以吸引更多的FDI,但一旦东道国取消了反倾销措施,直接投资中的成本因素又将上升。奥克荷姆等强调了金融制度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影响,认为股票、债券的发行上市制度将影响到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的公司的相关成本、资本收益等。鲁明泓则以114个国家和地区为样本,探讨了影响FDI的四大类制度因素,即国际经济安排、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政府廉洁程度,认为经济的开放度及对外资的欢迎态度最为重要。4、以波特、斯密斯与佛罗里达、埃利森与格兰泽为代表的集聚经济理论他们认为集聚经济是由于经济活动与相关生产设施的区域集中而形成的正外部性及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产业的空间集聚不仅会带来产业的

18、自然优势而且会带来技术溢出等外在优势,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波特认为一个区域之所以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有吸引力,就在于它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熟练的劳动力,具有好的区域形象及大量的产业集中等。东道国区位因素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成为20世纪后期跨国公司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这些理论分别以东道国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状况、市场规模、产业结构与分布、金融制度等经济因素以及等政治、文化因素作为变化因子来检验其与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相关性,虽然这类统计分析削弱了跨国公司理论发展的内含,但却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地理分布有较强的解释力。四、总结总结以上各种国家直接投资理论可以看出这

19、些理论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了各国的不同时期国际投资领域的现象和特点,对产生国际直接投资的原因、决定因素以及对各国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这些理论可以为各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各国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实践参考。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于我国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可知,只有拥有各种优势的企业才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虽然当前我国企业并没有同时拥有各种垄断优势,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如区位优势,并且通过开展对外直接投资,还可以借鉴和学习国外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营销策略等,以培育我国企业的各种竞争优势。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各种观点和中国学

20、者的研究成果更可以支持我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由于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短缺,而积极吸引外资,借以提高我国的技术、管理水平,以“引进来”为主。这期间,我国企业对引进的技术等加以吸收、改进和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优势,有实力主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而且,在我国加入WT0后,国内市场上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如果我国企业只是固守本地市场而放弃进入国际市场,那么其国内市场份额势必逐渐被吞食。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企业必须增强国际竞争意识,积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五、参考文献1英巴克莱,卡森跨国公司的未

21、来M北京冯亚华,池娟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2日小岛清对外贸易论M周宝廉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3何家乐中国信息技术产业FDI区位优势分析基于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J现代营销,201011,534吴彬,黄韬二阶段理论外商直接投资新的分析模型J经济研究,19977,25冼国明,杨锐技术积累、竞争策略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J,经济研究,1998(11),296孙建中资本国际化运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优势比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7鲁明泓外国直接投资区域分布与中国投资环境评估J经济研究,199712,58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9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

22、货币与资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10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中文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1柳思维,杜焱比较优势、大国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战2008年湖南商学院大国战略研究学术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200812,15716012刘则渊,方玉梅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分析框架探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73213聂名华发达国家境外直接投资理论比较研究J山东经济,20021,3514刘红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及国际比较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5梁琦跨国公司海外投资与产业聚集J世界经济,20039,416贺灿飞,魏后凯信息成本、集聚经济与中国外商投资区位J中国工业经济

23、,20019,417张海洋影响我国FDI区域分布因素变迁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36,2318桂安生,朱尚林FDI区位选择和产业集聚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苏省研究为例J中国商界,201096719邱姗姗影响FDI流入的决定因素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时代金融201010,202120罗俊霞影响FDI区位选择因素的PANELDATA分析以中部六省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010,20821021STEPHENHYMER,THEINTERNATIONALOPERATIONSOFNATIONALFIRMSASTUDYOFDIRECTFOREIGNINVESTMENT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197711,PP38740022VERNONRAYMOND,INTERNATIONALINVESTMENTANDINTERNATIONALTRADEINTHEPRODUCTCYCL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665,PP1912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