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基础知识讲义.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98832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0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基础知识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工业基础知识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工业基础知识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工业基础知识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工业基础知识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统计考试资料 在讲工业基础知识之前,首先要了解工业统计的性质和任务。 (一)工业统计的性质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工业统计是社会经济中的一种重要部门统计。工业统计工作就是通过各种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占有大量的统计资料,并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从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反映工业生产规模、水平、发展速度和比例关系,揭示工业生产的发展及其规律性。 (二)工业统计工作的任务 工业统计的任务,是由工业统计的性质所决定的。工业统计的基本任务就是调查、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统计资料,反映工业生产计划执行情况,反映工业生产发展的规模、速度、工业内部各种比例关系,以及工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为

2、基层企业发展经济实行科学管理提供经济信息和依据。 一、工业范畴 (一)工业统计研究的范围 工业统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业领域的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原料、原则和方法方式。因此为了明确工业统计研究的范围,必须正确的划定工业的范围和界限。 1、什么是工业 工业就其生产活动的性质来说,就是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以及对工业品的修理、翻新的物资生产部门。 因此工业生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 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 ( 2)对采掘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 ( 3)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 ( 4)对工业产品修理和翻新; 根据工业生产活动的性质和内容,就可以划清工业与其他物

3、资生产部门生产活动的界限。 2、工业与其他物资生产部门的区别。 工业部门的形成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工业是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然后,建筑业、运输业又从工业中分离出来。所以工业与其他部门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一)工业与农业的区别: 1、农产品生产与采掘工业的区别: 人类劳动是否直接参与了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或天然形成过程; A、人们的劳动直接 参与 了动植物产品的生产过程,即农业; B、对自然资源的现成利用,人们并不参与他们的自然生产过程,即工业; 2、农产品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的区别:生产的产品能否成为自身的再生产手段; A、农产品的本身就是将来再生产的手段,即农业。 B、对农产品实行机械的

4、、热力或者化学的加工过程,自加工过程的开始,就是动植物的终结。 (二)工业与建筑业的区别: 1、建筑业产品一般是固定的不能再空间移动,而工业产品是可以在空间移动; 2、建筑业施工场所随着施工任务经常转移,而工业的生产场所一般是固定的; (三)工业与货物运输业的区别 : 货物运输业只实现产品空间移动而不创造新的产品,而工业则是创造新的产品。 (四)食品加工业与食品业的区别: 饮食业的特点是:对食品的加工生产与对食品的零售直接相结合,他的产品是现场生产,现场消费,一般不进行储存。 而食品加工业的生产与消费是不直接结合的,一般都不进行现场消费,产品的储存性比较大。 (五)工业与服务业的区别: 对家用

5、电器、自行车、钟表等日用工业品的修理,从理论上来说是属于工业的,但这些日用工业品已进入消费领域,对他们的修理活动,实际上是直接为居民提供一种服务,所以,现行统计制度规定,划归居民服务业。 明确了工业范围的界限,实质上也就明确了工业统计的研究范围和界限。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工业统计的范围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02)的前身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该国家标准由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原国家标准局于1984 年发布实施, 1994 年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对该标准进行第一次修订,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 2002 年该标准又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并将名称改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6、,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行业分类是依据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对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它社会经济活动的类别进行标准分类。 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的规定,划分行业的基本单位应该是产业活动单位,这样划分可以准确地反映国民经济行业结构,但这种划分难度大,因此,除基本单位普查以外的统计调查中,我国还是按法人单位划 分行业的。 新的行业分类标准共分 20 个门类, 95 个大类, 396 个中类, 913 个小类,并对每一个类都按层次编制了代码。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 20 个门类是 : 1、农林牧渔业; 2、采矿业; 3、制药业; 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7、; 5、建筑业; 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8、批发和零售业; 9、住宿和餐饮业; 10、金融业; 11、房地产业; 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 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6、教育; 1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20、国际组织; 二、工业统计的基本内容 一、基本单位统计 基本单位是构成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经济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统计调查的基本单位,在统计上,基本单位按其性质和作用不同分为两种: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 划分基本

8、单位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组织统计调查和对调查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1、 法人单位:法人单位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核算单位的简称,其条件有: A、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B、独立拥有和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鉴定合同; C、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2、产业活动单位: 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A、 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而非产品); B、 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财务活动; C、 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 法人单位是由产业活动单位组成,一个法人单位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产业活动单位 二

9、、生产统计 (一)工业产品产量统计 工业产品产量是工业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实物数量。 应包括:工业企业各车间(主要车间、辅助车间、附属车间和副产品车间)生产的全部产品产量,不论是对外销售还是自用的,经正式鉴定合格的新产品,生产设备,未正式投产以前试生产的合格品,都应统计,若订货者是境外工业企业,产量由委托企业统计,加工企业不统计。 工业产品产量不包括: A、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下脚余料、废料; B、 回收再用的原材料; C、 企业外购,未经任何加工的工业品; D、 某些产品在质量检验时,用做试验的产品; E、 不符合质量要求的; 工业产品统计的原则: 为了保证统

10、计数据的准确、及时,在计算工业产品实物量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必须是符合规定标准的合格品 只有经过检验,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才能计算实物量。 产品质量标准,一律按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订货合同的技术条件或主管机关规定的条件执行。 (二)必须是已入库或办完入库手续的产品产量 未入库或未办完入库手续的产品,不能计算产品产量。需要包装或备配件的产品,必须包装完毕或备件配套齐全才能入库并计算产量,缺件产品不能算产量。 (三)必须是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产量 工业产品产量是表明工业在一定时期的生产量,按规定应当是报告期期初第一天第一班开始至期末最后一天最后一班交班为止的产量之和。 报告期起止的时间范围,

11、国家统计局有一定的规定,各企业不能任意缩短或延长。但,如企业主管机关征得统级统计机关同意,对报告期的截止时间有特殊规定的,企业应按主管机关规定执行。企业不得自行确定或 随意更改报告期。 (四)必须严格按工业产品目录规定进行填报 工业产品品种繁多,各地习惯叫法不一,凡是列入工业产品目录的产品,不论有任何理由,一律按照目录统一规定的产品名称、编码、包括范围、计量单位、分类体系、排列顺序以及计算方法等,严格遵守产品目录规定填报。 (二)工业总产值概念及作用 工业总产值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它是反映在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规模和总水

12、平指标,是计算工业生产速度和主要比例关系,是计算工业产品销售率和其他经济指标的主要依据 。 (三)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原则 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就是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不能把企业内部各个车间生产成果简单相加。用“工厂法”计算的工业总 产值,它包括以下三个要点: 1、工业总产值是以整个工业企业作为计算单位,而不是以企业内车间为计算单位。 2、同一产品的价值在企业内不容许重复计算。 3、同一产品价值在各个工业企业、部门、地区之间可以重复计算的方法。全国工业总产值则是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总和。 采用“工厂法”计算的工业总产

13、值,是由于工业企业是组织工业生产的基层单位,也是国民经济组成和财务核算的独立单位。 (四)计算工业总产值采用的价格 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产品产量, 计算工业总产值采用的价格有两种:现行价格和不变价格。 1、现行价格 工业产品现行价格是指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品在报告期内的出厂价格(即报告期内的产品实际销售价格)。包括产品成本和工业利润、税金,但不包括与工业生产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种因素,如商品的流通费用和利润、税金等。因此,企业不得采用零售价格计算总产值,因为零售价格包括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流通费用、税金和利润。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产品价格随行就市,工业品的出厂价格多样化,当报告期的产品销售

14、价格前后有变动,或同一种产品同一时期有计算工业总产值采用的价格有两种:现行价格和不变价格。 有 几种销售价格时,应分别按不同价格计算总产值,如生产完成时还不能确定按哪一种价格销售,原则上应该按照每种产品以各种不同价格取得的销售收入除以销售量(即实际平均价格)作为现行价格计算总产值的依据。 2、不变价格 工业产品不变价格也称固定价格(这已成为历史,我们只作为一般了解),是指使用历史上某一时期或某一时点的价格,作为某一时段时期内计算总产值的价格。用不变价格计算的工业总产值叫做不变价格总产值。不变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每隔一段时期就需要重新编制新的不变价格。历史上我们沿用了 52 年、 57 年、 7

15、0 年、 80 年不变价格。 编制不变价格是根据各种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采取分级分层管理的原则,分中央、地方和企业三级制定。 1、属于全国性的重要工业产品。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产品归口管理分工,编制全国通用的工业产品不变价格,经国家统计局审核后,在全国制行。 2、未编入全国通用工业产品不变价格的,由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同本地区有关部门,编制本地区通用的工业产品不变价格,在本地区执行,并报国家统计局备案。 3、未编入全国和地区通用工业产品不变价格,由各工业企业以 80 年 1月 1 日出厂价格作为企业工业产品的不变价格,经上级主管机关审核后,在本企业使用。 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内容:

16、 1、本期生产成品价值; 2、对外加工费收入; 3、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工业总产值 =本期生产成品价值 +对外加工费收入 +自制半成品在制造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1、 本期生产成品价值:是指企业本期生产的,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已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半成品)价值,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非工业部门使用的成品价值。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其计算原则是:本期生产原则,最终产品原则,自备原材料生产原则。 本期生产成品价值 =产品产量平均实际销售单价 2、 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

17、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 注意:不应包括修理对象的价值,但包括修理中使用的原材料等价值。 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本期生产成果要计算,而上期生产成果应扣除,计算时应用期末减期初。 (五)工业增加值统计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物资产品和老价值之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计算增加值应遵循:本期生产的原则,最终成果的原则,市场价格的原则 。 工业增加值指标的优点: 1、可以真实、正确地反应工业生产的成果; 2、可以对企业经济效益起

18、到导向作用; 3、通过增加值的构成要素,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通过增加值的四大构成要素,可以正确分析出增 加值增减的原因,以及国家、企业、个人间的分配关系; 4、增加值不受企业生产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具有可比性。 生产法工业增加值: 就是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计算公式:工业增加值 =工业总产出 -工业中间投入 在实际计算中,工业总产出用工业总产值代替,另外,由于增值税为价外税,是增加值的一部分,因此,实际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 =工业总产值 -工业中间投入 +本期应交增值税 工业中间投入:是指工业企

19、业报告期内,在工业生产活动中,所消耗的, 外购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它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计算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必须是从企业外部购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及自制品价值; 2、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3、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总产值相一致; 分配法(收入法)工业增加值:是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原始收入,从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工业增加值 =固定资产折旧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 注意: 工业增加值和工业净产值是两个不同的指标,其主要区别有二: 1、工业净产值不包括

20、固定资产折旧,而工业增加值包括 2、工业增加值不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费,而工业净产值是包括的。因此利用工业净产值计算工业增加值时,需要扣除劳务费。 (六)工业产品质量统计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满足社会和个人需要所具备的自然属性。 主要包括: 1、内在质量: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2、外观质量:色泽、光洁度、造型、包装等。 工业产品质量统计指标: 1、反映产品本身质量的统计指标: ( 1)产品平均质量特性指标: 指反映产品本身物理性、化学性能、寿命、可靠性或外观等质量特性的指标。 每种产品往往有多个方面的质量特性,通常以一、两个最主要、最关键的质量特性的平均质量反映多个产品质量水平

21、。如轴承平均使用寿命指标等等。 ( 2)产品质量分指标: 是通过对一定的产品质量项目计分的方法来综合反映质量水平的指标。它的计算方法是,先按照某种产品的质量特性,确定考核项目,然后分别规定出各种考核项目的质量标准计分,最后把检验所得的各项质量分加总,就得出整个产品质量总分数。 一般运用于装配的轻工业产品,如电脑等。 ( 3)工业产品等级率及平均等级指标: 工业产品的等级指标,是在合格品的基础上,用众多参数综合评价产品的质量指标,将全部合格品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然后再分别计算产品等级率及平均等级指标。 如: 优等品率 = 优等品产品合格品产量 % 平均等级指标 =( 产品等级 该等级产品

22、)合格品总产量 2、 产品生产工作质量指标 ( 1)产品合格率,是指合格数量占全部送检制品(包括次、废品)数量的比率。 产品合格率 = 合格品数量全部送检制的数量 100% ( 2)废品率是指废品数量占全部送检制品数量的比率。 废品率 = 废品数量全部送检制品数量 100% 三、劳动工资统计 在下来要讲到劳动工资统计时,就要用到指数,此时有一个名词“同度量因素”需要介绍一下: 同度量因素:使若干由于度量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度到可以加总和比较而使用的媒介因素,为了计算总体指数,必须把不能同度量的单位变为可以相加的指标,变为可以相加指标的关键是求出同度量因素。这个因素可以根据有关经济方程

23、式来确定,如: 单位产品价格产品产量 =产品产值 J q = J q 单位产品成本产品产量 =总成本 z q = z q 在 以上方程式的右边,是经过同度量因素的作用,而可以相加或合并的总体。上面方程式左边第一个乘数为质量指标,第二个为数量指标。如果要计算数量 指标指数 (如产品产量 ),那么就可以用以上方程式的第一个乘数 (如价格单位产品成本 )作为同度量因素,即由于价格或单位成本的作用,使得不能相加的各种产品的产量变成了可以相加价值指标;对于质量指标指数可以采用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在计算总指数过程中,同度量因素除了首先起着同度量的作用外,同时还起着权数的作用。 ( 1) 从业人员统计 从

24、业人员是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其他从业人员和营业主、个体户、私营企业雇工和个体户帮工、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农村从业人员等。 在岗职工人数统计:现行劳动统计制度规定,在岗职工是指在企业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假、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企业支付工资的人员。 在岗职工统计中不包括: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离开本企业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离退休人员、参加单位劳动的现役军人和勤工俭学的在校学习及大中专实习生、在社会福利单位工作但以国家救济为主的人员、在企业中工作的外籍和港澳台人员等。 在岗职工人数统计指标 期末人数:是指报

25、告期最后一天的实有人数。 平均人数:是指报告 期平均每天拥有的职工人数。 在岗职工人数构成统计 工人:是指基本车间和辅助车间中直接从事工业性生产的工人。 学徒:是指在熟练工人指导下,在生产劳动中学习生产技术,享受学徒待遇的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是指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工作能力的人员。 管理人员:是指企业的厂长、经理及在各职能机构、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车间中从事行政、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 服务人员:是指服务于职工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 其他人员:是指由本企业开支工资,但所从事的工作与本企业生产基本无关的人员。 ( 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统计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是指本企业在一

26、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理解时注意: 1、工资是劳动报酬而不问经费来源; 2、工资是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而不包括支付给非职工的劳动报酬; 3、工资是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而不包括支付给企业外人员的劳动报酬。 工资总额的构成 : 1、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 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2、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 3、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4、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它特殊原因支付的津贴,以及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物价补贴; 5、

27、加班加点工资:是指对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日工作的职工以及在正常工作日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职工按规定支付的工资; 6、其它工资 ; ( 3)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与相应的劳动消耗量之比。 1、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表示(正指标): 劳动生产率 = 产品产量劳动消耗量 2、用单位产品平均消耗的劳动量表示(逆指标): 劳动生产率 = 劳动生产消耗量 产品产量 劳动生产率计算原则 : 1、产品产量和劳动消耗量在时间范围上要保持一致; 2、产品产量和劳动消耗量在空间范围上必须保持一致; 3、产品产量和劳动消耗量之间要保持直接的依存关系; 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劳动生产率可以采用不同的产量(价值量、实物量),不同的人员范围和不同的时间单位来计算。 劳动生产率的种类 : 工人劳动生产率(按实物量计算),按总产值或增加值计算的全部劳动生产率,按全员中扣除其他人员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工人劳动生产率(按总产值或增加值计算)年劳动生产率、月劳动生产率、日劳动生产率、时劳动生产率。 ( 1)按实物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