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ppt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99824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5.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学的 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 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一、阴阳的概念,阴阳的特性,相关性,普遍性(规律性),规定性,相对性,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交感 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互根互用(互藏) 阴阳消长平衡(自和) 阴阳转化,阴阳交感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阴阳交感前提与基础: 阴阳二气运动; 阴阳二气在运动中达到和谐状态时就会发生交感作用,从而产生万物。,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对立制约:是指自然界一切事

2、物或现象中的阴阳两方面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和相互制约。 原理:相反 对立 制约,阴阳互根互用互藏 阴阳互根互用:是指对立的阴阳双方始终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 阴阳互根:是指指对立的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如明与暗、上与下。 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如精与气、兴奋与抑制等。基础 阴阳互藏: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的任何一方中都蕴含有另一方,即阳中蕴含阴,阴中蕴含阳。,阴阳互藏是构筑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关系的基础和纽带; 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

3、合和的动力根源; 阴阳互藏还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阴阳消长平衡自和 阴阳消长平衡: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始终在数量上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或消减的变化之中,而维持相对动态平衡的关系。 阴阳消长:是指一事物中所含阴、阳的量和阴、阳之间的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消长变化着。 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内在根据 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1.基于对立制约关系的阴阳互为消长:阴与阳之间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消减,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增长的互为消长的变化。即: 此长彼消 阳长阴消 阳胜则

4、阴病 阴长阳消 阴胜则阳病 此消彼长 阳消阴长 阳虚阴盛 阴消阳长 阴虚火旺 2.基于互根互用关系的阴阳皆消皆长:阴与阳之间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亦增长,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亦消减的皆消皆长的消长变化。即: 此长彼亦长 阳长阴长 血虚补气以生血 阳中求阴 阴长阳长 气虚补血以养气 阴中求阳 此消彼亦消 阳消阴消 阳损及阴 阴阳两虚 阴消阳消 阴损及阳,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 内容:由阳转阴 阴阳转化形式 渐变: 四季交替 由阴转阳 突变: 中暑 条件:重、极、甚 “重阴必阳” “

5、重阳必阴” “寒极生热” “热极生寒” “寒甚则热” “热甚则寒” 意义:生、化、极、变是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总结 (一)阴阳交感 是新生命产生的基本条件 特殊 是阴阳之间产生各种联系的前提和基础 阶段(二)阴阳对立制约 最基本原理(规律)(三)阴阳互根互用互藏(四)阴阳消长平衡自和 阴阳运动(五)阴阳转化 “一阴一阳之谓道”,三、阴阳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用于疾病的诊断 指导疾病的防治,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体是由阴阳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生之本,本于阴阳” 1.依据解剖大体部位: 上、表、前、外 阳 下、

6、里、后、内 阴 2.依据功能特点: 脏腑 五脏 每一脏如肾 肾阴:凉润、宁静、抑制、沉降 肾阳:温煦、推动、兴奋、升发 经络系统分阴阳:阴经阳经,阴络阳络。,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整体而言:营养物质与功能活动 部分而言:气机、气与血、脏腑经络功能 阴气:主凉润、宁静、抑制、沉降 阳气:主温煦、推动、兴奋、升发 正是由于人体内阴阳二气的交感相错、相互作用,推动着人体内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精与气的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维持了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稳定有序,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的生命进程。,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区分正、邪的阴阳属性 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及其对病邪的抵抗能力、对 外界环境的适应能

7、力和对损伤组织的修复能力等 阴气(阴精):具有滋润濡养作用的液态物质 及脏腑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 阳气:具有推动温煦作用的微小物质 及脏腑器官组织的功能活动。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 阴邪 如:六淫 寒、湿 阴邪 阳邪 风、暑、热(火)、燥 阳邪,2.说明疾病的发生 原理:阴阳失调疾病的发生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是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 正气不足 阳气 阴精 偏衰 机体阴阳 平衡失调 发病 邪气侵入 阳邪 偏胜 阴邪 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出现偏盛偏衰是其前提和基础。,3.概括病变规律 阳胜则热实热证热者寒之 阴阳偏胜 阳胜则阴病 阴胜则寒实寒证寒者

8、热之 阴胜则阳病 阴阳偏衰 阴虚则热虚热证阳病治阴 阳虚则寒虚寒证阴病治阳阴阳失调 阴阳互损 阴损及阳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阳损及阴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阴阳格拒 阴盛格阳(阳气 )真寒假热证 阳盛格阴(邪热 )真热假寒证 阴阳转化 由阳转阴 寒热转化 由阴转阳 虚实转化 阴阳亡失 亡阴阴气亡失功能衰竭 阴阳离决 亡阳阳气亡失功能衰竭,用于疾病的诊断 1.分析四诊资料,归纳疾病征象的属性 望诊:色泽分阴阳 闻诊:气息分阴阳 问诊:动静喜恶分阴阳 切诊:如脉象 浮(主表)、数(主热) 阳 沉(主里)、迟(主寒) 阴 2.概括疾病证候,阴阳为病证分类总纲 表证、热证、实证 阳证 里证、寒证、虚证

9、阴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用于疾病的防治 基本原则:调整阴阳 阴平阳秘 1.指导养生 目的:一是延年,二是防病。 原则:“法于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使人体阴阳与“四时阴阳”变化相适应 方法: 春夏养阳:春夏顺应生长之气以养阳 养生养长 秋冬养阴:秋冬顺应收藏之气以养阴 养收养藏,2.指导疾病治疗 原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 阴平阳秘 (1)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和治法 损其有余(实则泻之) 热者寒之(阳病治阳) 实热证 寒者热之(阴病治阴) 实寒证 (2)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和治法: 补其不足(虚则补之) 阳病治阴 虚热证 根据阴阳对立制约的原理 王

10、冰:“壮水之举,以制阳光” 阴病治阳 虚寒证 王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张景岳根据阴阳互根原理 阳中求阴 阴虚证 阴中求阳 阳虚证 (3)阴阳两虚证,当阴阳并补,但须分清主次。阳损及阴者,当补阳为主,辅以滋阴;阴损及阳者,当滋阴为主,辅以补阳。 (4)阴阳亡失者,当阴阳分固。亡阳者,当回阳以固脱;亡阴者,当益气救阴以固脱。,3.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 四气: 温、热阳 温里、散寒、助阳 寒、凉阴 清热泻火解毒,五味: 辛、甘、淡阳 辛味有发散之性, 甘味能滋补与缓急, 淡味有渗泄作用,酸、苦、咸阴 酸味能收敛, 苦味能降能坚, 咸味能软坚和泻下,升降浮沉: 升、浮阳:上升、发散的特点 沉、降阴:内收(收涩)、泻下、重镇特点,治疗疾病,根据病证的阴阳偏盛偏衰情况,确定治疗原则;再根据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选择相宜的药物,以调整机体阴阳失调状态,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风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七律冬云,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