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作 者: 专 业: 准考证号: 成绩: 联系电话: 完成时间: 目 录 内容摘要 ( 1) 关键词 ( 1) 绪论 ( 1) 一、农业产业化的含义 ( 1) 二、 为什么要发展农业产业化 ( 2) 三、 如何看待农业产业化 ( 3) (一) 农业产业化是产业经 济学的重要理论范畴 ( 3) (二) 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的联系 ( 4) 四 、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概况 ( 5) 五 、 农业产业化面临的问题 ( 7) 六 、解决农业产业化问题的对策 ( 10) (一) 资金支持是农业产业化有力的助推器 ( 10) (二) 实现农业产业的整体规模效益 ( 11) (三) 理顺农地
2、产权关系 和利益联结机制 ( 12) (四) 其他 具体农业产业化政策 ( 13) 结论 ( 14) 参考文献 ( 15) 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 :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明显提升,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向城市集中,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开始逐步扩大,农村积累下来的种种矛盾,引发 的 “ 三农 ” 问题日益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要对农业和农村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无疑是解决 “ 三农 ” 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业 资金 产 业化 经营模式 龙头企业 绪论 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全球农业的
3、共同潮流和趋势。世界农业已经进入产业化时代。我国多年来的实践表明,不仅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而且农业产业化对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形成和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以及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正在并将继续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其作用将远远超出农业经济的范畴。 一、农业产业化的含义 农业 产 业化是农业 产 业一体化经营的简称。农业产业化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高德博格在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提出的,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农业纵向组织经营形式。国外最通用的名称是 “ 农工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 ” ,国内最普遍的叫法是 “ 贸工农
4、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 ” 。其基本内涵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为中心,以农户为基础,以加工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科技服务为手段,对当地农业的支柱和主导产品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体制,是系统内 “ 非市场安排 ” 与系统外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实现 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营方式。 二、为什么要发展农业产业 化 农业产业化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开展特别是产业结构得不到合理调整是导致 “ 三农问题 ” 的关键。 随着国家一系列农业政策的出台对目前
5、“三农问题”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但是农业在国家三大产业中比例和贡献仍占较小的比例,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问题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的三农问题 导致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命力不断式微,农民收入得不到提高甚至日益减少,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倒退。农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农村社会各项事业无法有效开展,诱发 了 不稳定 的因素。由于农业产业化长期得不到开展,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状况得不到改善,农民收入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生活状况得不到改善,贫困山区温饱问题甚至重新出现。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利益需求的必然导向,是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 自从粮食
6、产品价格不断降低,农民 “ 增产不增收 ” 的现象越来越多且严重,农民渴望增加收入、提高收益、改善生活的需求日益迫切,这种利益需求与农业产业化一契而合 , 所以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 三、如何看待农业产业化 (一) 农业产业化是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理论范畴 农业产业化是揭示农业与其关联产业间的关系以及产业化农业内部的企业间关系。农业与其关联产业间在生产技术上的直接和间接的投入产出关系,在总体上表现为产业化农业内部各部门在资源分配和产出上的比例关系,即产业化农业的内部结构关系。因此,产业结构理论为研究产业化农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内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主导产业的选择、产业的区域
7、分布和空间结构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 1.农业与其关联产业间关系是投入产出关系。产 业关联理论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表来揭示产业间的关联关系。利用投入产出表不仅可以揭示一个国家或一 个地区农业和农业关联产业各部门间客观存在的技术经济联系及其特征,而且还可以分析一个大的经济区域内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以及一个具体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内部各部门(或利益主体)间的资源配置、生产规模等方面的比例关系,从而为宏观的经济决策和微观的经济管理服务。 2.产业化农业内企业间的关系是指产业化农业内部的有关利益各方(包括农户、 工商 企业、服务组织等)实现经济联系的准微观的组织形式。产业化农 业的合理组织 不仅
8、 能保持产业内的企业有足够的改善经营、提高技术水平,又能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使该产业的产品单位成本处于最低水平。产业组织理论为分析产业化农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产业化农业的合理组织指出了方向和途径。 综上所述,从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来看,农业产业化本身应该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 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的联系 农业产业化是一国工业化的核心内容。 国家的 工业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工业产业化,二是农业产业化。实现工业化,就是要 实现国家 的 工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只着眼于工业产业化的角度考虑问题是不完整的。 从我国 目前的实际情
9、况看 ,工业生产经营的产业化 已经 已达到了一定 的水平。但是,我们仍然不能说我们已经实现工业化,甚至不能说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原因就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程度还很低,农业生产的自给自足性、生产组织的分散性、生产方式的手工劳作性等方面并没有实质性的转变, 作为工业化主要内容之一的 农业产业化,还制约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工业化不是一个孤立的结果,也不是一个单一的进程。一方面,一国工业化的最终实现依赖于农业产业化的最后完成,没有农业的产业化就 没有一国的工业化;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对一国工业化的实现具有加速作用的同时,它自身作为结果,也将最终完成于一国工业化的进程之中。农业产业 只有像 工业产业那样实现
10、市场化、社会化、系列化,使农业产业化发展在经营理念、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等诸方面与工业的产业化程度相适应, 才能 实现工农业两大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四、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概况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就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现状与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具体地说,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 面 的状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产权关系不顺,农地产权市场运行不健全,影响了农业适度集约化经营 ; 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不足,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纵向升级 ; 农业产业化引导力量薄弱,缺乏市场前瞻性,导致农业产业化存在较大盲目性 ; 集体经济
11、力量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差,机械化程度低,使农业产业化处于低度水平 ; 产业化创新不多,产品加工深度不高,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影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后劲 。 农业产业化是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大事。目前,农业和 农村 经济发展正面临结构深刻调整、体制深刻转换、 社会 深刻变革的新的形势,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理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今后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面向市场,实施以质取胜、多元化 发展战略 ,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既要立足于国内市场,又要实施 “ 走出去 ” 战略,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
12、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 目前 市场经济体制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农业及其经营体制。尽管在农村改革中建立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符合我国国情和农业的特点,且具有很大的弹性,既适应古老的牛耕,也适应现代的机耕,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应当长期坚持。但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家庭经营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弱点 也日益显露出来。这些弱点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形式,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由此而很难打破家庭经营所形成的 “ 小而全 ” 生产格局 , 每户所能提供的农产品极其有限;农户受 文化 水平、科技知识的制约,农产品科技含量低、 产品质量差,缺乏市
13、场竞争力,更无力与国际农产品竞争;农户居住分散,受 交通 条件、产品包装、保鲜等限制, 即使有批量产品也难以进入国内、国际大市场。简言之,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打破县界、省界、国有大市场的矛盾靠家庭经营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在坚持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长期不变的前提下,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经营,发展产前、产中、产后的合作,建立 “ 农工商 ” 、 “ 贸工农 ” 综合体,实行农商、农工、农业生产一体化,走农业产业化路子,就是建立适应市场市场经济的农业经营体制的必然选择。总之,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市场经济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又是农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 要。市场经济无国界,在农业面临国际农产品竞争的新
14、形式下,走农业产业化路子,也是我国农业、农民在市场经济 大道中必经的一条路 。 农业经济的现状导致了目前大型企业扎堆到工业领域和第三产业领域,农业领域没有大型龙头企业的引导导致了现在农村农民增收受限,农产品销路缺乏,农产品价格低廉。 2000年,国家八部门联合公布了 15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名单,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重点龙 头企业不仅 能 得到国家的重点扶持, 加快企业发展,而且 重点龙头企业的称号 也 表明 一个企业的 实力、业绩, 同时也 代表着信誉 ,它不仅能更好地融资扩 大经营规模,更是一块参与打开国际市场的一块敲门砖 。各地的实践表明,哪里有成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
15、哪里的结构调整就顺利,农产品就销路畅,价钱好,农民的收入也高一些。从一定意义上说,农民找到了龙头企业,就等于找到了市场。现在的问题是,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在初级阶段,各地的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龙头企业的规模不大,带动农户的能力有限,实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入世在即,龙头企业将直接面对风急浪高的国内外市场, 国家此举的用意 就是要让更多的龙头企业尽快大起来、强起 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五 、农业产业化面临的问题 1.龙 头企业带动能力弱。虽然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达到一定规模 ,但龙头企业没有摆脱 “ 小、散、低、弱 ” 状态。大部分组织的龙头企业还是小企业,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
16、面狭窄,带动能力不强,缺乏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普遍较低,科技投入少,在农产品精加工、包装、 营销 、品牌管理 等方面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龙头企业的弱小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目前,初加工农产品比较多,精深加工的产品少。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低,更缺乏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品牌效应尚未形成。 2.主导产业缺乏长远发展能力。尽管各地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时,都确定了一些主导产业,但多是小规模、不成批量的产业,规模较大、竞争力强的支柱性 的主导产业较少。有的地方由于 企业重复建设,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基地生产缺乏规模,资源优势发挥不够。更有部分地区由于信息滞后,或没有结合自
17、身实际、从 自身优势出发,在确立主导产业中存在趋同性,缺乏特色,缺乏与市场的紧密联系,导致了主导产业不能发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 3.组织化程度较低。分散众多的农户直接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没有联合起来的强有力组织保护,农户切身利益的维权呼声因势单力薄而被市场变化的浪涛吞没,组织化程度低使农民难以在新阶段得到生存和发展。另外,农业科技 教育 现状、农民素质、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在国民经 济格局中的地位等方面,也都与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4.利益机制不完善。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完善的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方面,龙头企业扶持生产的机制没有健全,加工、运销企业不能自觉地扶持生产,不能自觉地为生产环节提供资金、技术等各项服务,不能自觉地让利于农;另一方面,龙头企业与农户双方普遍没有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助协作、联动发展的关系,因而不能做到同甘共苦,不能形成长久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5.产业化经营组织整体竞争力弱 。 我国农业产业化竞争力弱,不仅体现在单项产品 、单个市场主体上,而且体现在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科技和产品质量、品牌与价格以及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化体系的综合竞争力上。 我国 大部分龙头企业还是小企业,经营规模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