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经济论坛论文-推进供给侧改革,降低实体经济成本.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041982 上传时间:2018-11-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公经济论坛论文-推进供给侧改革,降低实体经济成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非公经济论坛论文-推进供给侧改革,降低实体经济成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非公经济论坛论文-推进供给侧改革,降低实体经济成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非公经济论坛论文-推进供给侧改革,降低实体经济成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非公经济论坛论文-推进供给侧改革,降低实体经济成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推进供给侧改革 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内容提要:相对于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从供给端改革入手,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释放实体经济活力,让中国第一制造大国成为中国第一制造强国,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实体经济 减负 建议一、供给侧改革1、供给侧改革的背景近年来国外的农产品大行其道,国人在国外抢购奶粉、水果、大米等农产品,而国内的农产品则屡陷价格践踏,伤农事件频出,甚至出现“奶农倒奶” 、 “菜农毁菜”的等极端情况;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国人出国旅游却狂买马桶盖、净化器

2、、奶粉国内生产的粗钢每斤价格与“白菜”相差无几,产能过剩成了重大包袱,但精钢特钢却需大量进口。国际分工格局重构对结构性改革提出紧迫要求,在我们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上个世界 90 年代以来,欧美国家是主要的产成品消费市场,东亚国家是主要的生产基地,中东、拉美、非洲等地区是主要的能源原材料输出地。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通过直接购买资产和债券、降低利率甚至实行零利率或负利率等方式,大规模增加市场流动性,提振市场信心,但是欧美国家信贷消费模式难以持续,转向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一些高端制造业出现回流;能源原材料生产国迫于新能源技术快速

3、发展的压力,着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凭借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抢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市场。各主要经济体都力求通过结构性调整提升分工位势,争取更有利的分工地位。历经 30 多年风雨兼程, “世界工厂”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世界工厂”并没有使中国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国,很多代工产品其原料和市场都在海外,真正拥有核心技术在海外畅通的自主品牌少之又少。 “世界工厂”只是给国际品牌代工,既没有核心技术,也没有知识产权,更没有营销渠道,附加值或者含金量都不高。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变化,过去低成本、薄利润、高消耗、高污染的“世界工厂”发展模式显然已难以为继, “世界工厂”转

4、型升级刻不容缓。拉动我们经济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已经不能解决经济高速增长,必须从供给侧则的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2、为什么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一是“住”“行”主导的需求结构发生阶段性变化。2013 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户均达到 1 套房,2014 年每千人汽车拥有量超过 100 辆。根据国际经验,这个阶段“住”“行”的市场需求会发生明显变化。2013 年后,我国新开工房屋面积、住房销售面积先后出现负增长,汽车销售进入低增长阶段。二是需求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居民对

5、产品品质、质量和性能的要求明显提高,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与日俱增。三是服务需求在消费需求中的占比明显提高。随着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加快,旅游、养老、教育、医疗等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四是产业价值链提升对研发、设计、标准、供应链管理、营销网络、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供给侧明显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一是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多。一些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偏低。2015 年钢铁产量出现自 2000 年以来的首次下降,水泥产量出现自 1990 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二是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供给侧调整明显滞后于需求结构升级,居民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

6、求难以得到满足,出现到境外大量采购日常用品的现象,造成国内消费需求外流。三是体制机制束缚了供给结构调整。受传统体制机制约束等影响,供给侧调整表现出明显的黏性和迟滞,生产要素难以从无效需求领域向有效需求领域、从低端领域向中高端领域配置,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供给潜力没有得到释放。3、用工匠精神推进供给侧改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4 月 6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引领中国制造升级;促进降成本扩内需增就业;坚持标准引领,建设制造强国,是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供给、扩大需求,促进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会议通过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

7、划,要求对接中国制造 2025,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实施工业基础和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推动在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农业机械、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实现新突破,并适应创新进展和市场需求及时更新标准,弘扬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生产更多有创意、品质优、受群众欢迎的产品,坚决淘汰不达标产品,提振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支撑制造业提质增效、提升国际竞争力。4、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释放实体经济创新活力,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之一中央经济会议指出,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出“组合拳”。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

8、,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要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正税清费。要降低社会保险费。要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金融部门要创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环境,为实体经济让利。要降低电力价格,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要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流通体制改革。近年来,实体经济发展比较艰难的主要原因是:1、制度性交易成本。各种行政审批许可是制约企业发展和市场活力的重要障碍,同时简政放权的阻力仍然存在,中央一些政策难以落实,有的企业上项目,拖上一年半载都批不下来。2、实体经济企业的税负比较高,企业除了要承担增值税、消费税等之外,还要承担 25%所得税以及内资股东 20%、外资股东 10%的红利税,这样算下来,一般

9、实体企业的税负要达到 40-50%以上,企业没有资金再去进一步创新和研发。3、向企业收取的社保费用比较高,造成人力成本也越来越高,而向企业收取的各类费用也是过多、过高。此类费用林林总总有四、五百项。4、企业用地价格太高,一块工业用地,每亩就要一百多万,投资成本太大,一般实体经济企业很难承受。5、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难,一方面国家下达给银行的目标利润太高,导致银行贷款利率太高,一般企业融资成本都在 10%左右。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2012 年以来一直维持在 85 元左右的高位,2015 年为 85.97 元,同期企业利润率仅

10、为 5.57%。国企主营业务利润率更是只有 4.8%,如果企业在赢利这么低的情况下再去融资,实际上就会亏本。另一方面民企融资更难,同样是贷款,如果是贷给国企利率就低,贷给民企利率就高,甚至还有些国企以此来赚利差,严重的导致国企贷款的坏账没人追究,民企就要追究,这些方面没有一视同仁,导致没人敢给民企贷款。6、物流企业面临着税费、审批、交通、融资、土地等一系列营商问题亟待解决,“营改增”后货运企业税负普遍增加,过路过桥费偏高,配送车辆进城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直接导致产品的价格居高不下。二、供给侧改革与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关系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

11、补短板,最终落脚点是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在实体经济中,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吸引和创造更多的国内外需求,将为实体经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是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当务之急。当前,行业准入限制阻碍了生产要素在行业间和行业内的自由流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增大了民营企业进入障碍;金融市场不完善,降低了资金配置效率;市场诚信体系不健全、消费者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致使消费者 转向境外消费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潜力的释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打通要素流动和再配置的通道,使生产要素从无效需求流向有效需求领域、从低端领域流向中高端领域,进而提高

12、要素配置效率,着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产能过剩、库存过大是无效和低端供给的集中表现。2015 年底,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已降至 70%左右,煤炭产能利用率还要更低一些,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商品房待售面积达 7.2 亿平方米,创下历史新高,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很大。过剩产能和积压的库存沉淀了大量的厂房、土地、设备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使得要素无法从过剩领域流到有市场需求的领域、从低效率领域流到高效率领域,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据报道,2015 年我国居民出境超过 1.2 亿人次,境外消费达到 1.5 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一半用于购物,而且购买的商品层次呈下移态势,从以往的高档奢侈品转向性价比高

13、的日用消费品。这反映了我国供给体系和产品品质明显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不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有效供给能力。而解决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提升有效的供给能力,必须给实体经济松绑,让实体经济在市场资源配置中具有充分的市场竞争力,重新构建生产关系,刺激生产力的发展,激发实体经济从“重数量”、“重产能”转向“重品质”、“重研发”、“重创新”、“重品牌与技术”上。要给实体经济赋予活力,政府职能必须加快转变,切实做好“简政放权”的最后一公里,从体制和机制上推进供给侧改革,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的2015 年企业负担

14、调查评价报告显示,79%的企业反映“人工成本快速攀升”,66%的企业反映“融资成本高”,此外,反映“税费负担重”“招工难”的企业占比分别达到 54%和43%。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日前举办的 20152016 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我国总的来看还是中等收入国家,但很多方面成本偏高,呈现一种“未富先高”的现象。我国的创新能力在不断提高,但目前还不足以弥补快速上升的成本造成的竞争优势的减弱。要尽量保持和延长竞争优势,必须下决心降成本,否则,长期下去很多企业会被高成本压垮。因此,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是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三、如何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5、, “企业是供给的主体,降低企业成本是供给侧改革的一大关键点”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要确保所有的行业,税负只减不增。那么,如何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以下这些方面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但是如何落实到位,还需要下大决心来进行制度性的创新。1、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必须转变政府职能,降低交易成本,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尽快建立各个领域的负面清单,切实取消和减少行政审批,切实减少对企业的干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中小企业研究室主任王继承认为,实施负面清单制度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关键。他举例说,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强劲动力,但发展成本较高,金融、养老、医疗等行业还

16、面临市场准入障碍,下一步要深化改革,逐步放开准入,促进竞争、改善供给。2、降低实体经济税费负担。进一步正税清费,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同时调中小微企业税收起征点,清理涉企各种不合理收费罚款项目,营造公平的税费环境。不但要减少税种,降低税率,减轻企业的税负,帮助企业有更多的赢利资金去发展实体经济,还要降低或免除企业的各类费用负担。要明确究竟哪些费用可以收,除此之外各种名目的费用应该坚决予以取缔,切切实实为企业减负。3、精简“五险一金”,降低社保成本。4、降低社保费率,精简归并“五险一金”,减少企业人工成本。根据目前的社保政策,绝大部分企业“五险一金”的缴纳比例都在工资总额的40%以上已经成为企业

17、的巨大负担。我国社保制度起步时间不长,各险种的相关年度收缴、支付率与结余率并不高,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路径不多。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建议,在研究降低社会保险费为企业减负解困的同时,要用公共财政尤其是用国有资产划拨和国有企业分红支持社保,减少“三公”经费等政府非必要开支部分补贴社保基金。4、降低实体经济财务成本,向实体经济让利,增强实体经济盈利能力。实体经济盈利水平长期低下,导致实体经济缺少研发、创新、品牌、技术等升级换代。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降低企业债务负担,必须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提高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能力。财务成本过高也是我国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18、。 “金融部门要认识到实业才是金融的基础,向实体经济让利,减少实体经济财务压力。针对实体经济中的中小企业难以在银行贷款的问题,国家政策性银行要给予低息扶持,贷款额度中要确定 20%以上的比例专门用于中小企业的低息贷款,还要有 20%的人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帮助其发展实体经济。在政策层面,无论是给国企还是民企,银行要一视同仁,负同样的法律责任,这样可以促进银行向民企贷款,为民企解决融资难问题。5、要给予实体经济适当的“工业工地指标”,减少“土地财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国制造业”,并降低实体经济企业工业用地的出让价格,让企业有更多的钱用来搞生产、搞科研。当前,地方政府热衷于房地产开发,

19、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对“投资周期长、见效慢、收入低”的制造业没有积极性,地方政府热衷于“大招商”、“500 强”,而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急需要的工业用地、科研用地、创意产业用地等很难得到解决。6、降低实体经济的物流成本。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物流运输成本问题。物流费用过高的原因在于过高的燃油、过路费及各种运输工具的管理费用。在农产品尤其是水果、蔬菜方面表现尤其突出。推进流动体制改革,这是挖掘实体经济企业新的利润源,也是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途径。“营改增”后货运企业税负普遍增加问题,降低税负、统一税率,梳理物流企业不合理的资质证照,探索公路收费改革,统一和降低过路过桥

20、费,切实解决配送车辆进城问题,进一步便利货运车辆通行等等,也是通过供给侧改革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有效途径。结论:在全球市场份额很难进一步提升的情况下,除了打造中国制造的升级版,如自有品牌,自有技术,自有销售渠道,自有创新能力,中国实体经济其实没有更好的道路可走。目前发达工业大国,美国、日本、欧洲占据的制造业高地,如航空航天飞机制造业、装备制造业,芯片科技,软件等产业,中国要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第一科技创新大国,在全球产业链中攀升自己的价值等级,占据高端产业,必须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切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激发实体经济创业激情,为实体经济创新、升级释放活力。参考文献: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2016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华网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