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城 市 规 划 原 理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论 第一节 城市的概念与本质 一、城市的形成 1、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具有自然优势:耕地肥沃;交通便利;能得到淡水供应等。 经济发展水平 :劳动分工,剩余产品,交换 政治组织 :统治者的所在地 2、 人类居民点的形成: 原始社会 无固定居民点 人类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一万至一万二千年前) 其大多靠近河流、湖泊,自然条件优越 黄河长江流域、尼罗河下游、印度河、西亚两河流域等 3、 城市的形成: 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 分工,使居民点发生分化 以农业为主 农村 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城市 城市的出现是在原始社会向奴隶
2、社会过渡时期,是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产物。 城 本意 以武器守卫土地 ,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性的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御野兽侵袭,后来演化为防御敌人侵袭。 中国最早的城起源于传说的三皇五帝之都。考古发掘最早的古城为 4000 多年前夏代所筑。 市 商品交易场所,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市 逐渐被吸引到人口比较集中,又是奴隶主居住的地方,并开 始有了固定的位置 有防御城垣的居民点并不都是城市,城市是有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二、城市的发展 1、 早期城市 的发展 : 背景: 农业革命,出现剩余产品 导致:作为政治中心或军事中心、文化中心的城市
3、影响因素: A、 受防御要求的影响 中国古代城池 雅典卫城 罗马营寨 巴比伦城 B、 受社会阶级分化与对立的影响 中国古代殷城、邺城、长安 古埃及卡洪城 古罗马庞贝城 C、 受政治体制的影响 2 中国 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 , 城市中心是政权统治中心,宫殿、官府 欧洲 君权专制 , 城市中心是神权统治中心, 教堂 D、 受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 地主所有制,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 欧洲 封建领主制,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 沿海港口成为商业中心,带动内陆的发展 2、 现代城市 的发展 : 背景: 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 工厂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 农业生产率的
4、提高;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实: 人口大量聚集 城市布局的变化 自然环境的恶化 科技的发展引发的问题 导致:工业城市、大城市 3、 当代城市 的发展 : 背景: 后工业革命,经 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 以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空间经济结构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变等。 现实: 人口规模扩大 生态环境恶化 水质、热岛效应等 对外交通发达 海、陆、空 城市中心区的衰退 城市空间布局形态的差异 城市聚集效益增大,城镇群密集发展 可持续发展思想出现 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信息社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导致: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 、 大都市连绵区 三 、城市的概念 1、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
5、术语标准: 城市是 “ 以 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 城市是 “ 以人为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 ” 2、 城市的职能: 非农业人员的居住场所 生产技术、科技信息的交流场所 宗教、文化、艺术的活动场所 商品交易的场所 保障居民生活、工作的防御场所 3、城市的特征 包括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 : 3 非农业人口的聚居点,不同层次的城镇对人口数量有一定要求 产业结构是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 多数城镇都是一个区域内的人类活动中心,包括行政
6、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和交通中心 四、城市化 1、 城市化的含义: 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的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职业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转变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人口及建筑的高密度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完备 2、 城市化水平的度量 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意义: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或者工业化的程度 PU = U/P PU 城市化水平 U 城镇人口 P 总人口 3、 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城市化水平高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7、 4、 城市化的历史过程: 初期阶段 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30左右 中期阶段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化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 60或以上 稳定阶段 农业现代化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转化为城市人 口,一部分工业人口转向第三产业 城市化水平 时期 30 60 4 5、 城市化的进程特点: 1760 1851 年,世界城市化的兴起、验证和示范阶段; 1850 年出现第一个城市化水平达到 50以上的国家,英国 1851 1950 年,城市化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推广、普及和基本实现阶段 1950 年至今,城市化在全世界范围
8、内推广、普及和加快阶段,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获得独立后,社会经济与城市化同步迅速发展 6、 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城市化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 城市化发展的主流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 位 7、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提供粮食、提供资金原始积累、提供原料、市场保证、提供劳动力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8、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城市环境污染 空气、垃圾、污水、噪 音、电磁波 居住环境差 住宅密度过高,舒适性差 交通状况堪忧 交通堵塞 城市灾害严重 地震、火灾、洪水 社会问题增加 就业、刑事犯
9、罪 9、 我国城市化的特点: 东西部发展极不平衡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 重增加很不稳定,大起大落,与特殊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密切联系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道路 10、 我国城市化道路: 1980 年开始迅速发展, 2000 年,五普城市化水平达到 36 预测 2050 年城市化水平 60 65,全国 16 亿人口, 8 亿在城市 关键问题:就业 11、 我国城市化模式: 苏南模式:乡镇工业, 进厂不进城 接受城市工业的扩散,以乡镇工业为动力(地方推动型) 温州模式:发展家庭工业和民间市场,以私营家庭工业为主(市场推动型) 珠三角模式:外资的 三来一补 劳动密集型为主, 以及乡镇工业发展(外资促
10、进型) 5 第二节 城市 规划的概念与 理论发展 一、规划的概念 规划是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预先安排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践的过程。 二、规划的特征 规划最基本的特征是未来导向性 , 既是对未来行动结果的预期;也是对这些行动本身的预先安排。 三 、城市规划的概念 和基本知识 1、 概念 :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是 “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 城市规划 是 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 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2、 城市规划的根本作用 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的进
11、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任务 是 根据已有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本质 是合理的、有效的和公正的创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环境,这项任务包括实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决策意志及实现 这种意志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同时也包括实现这种意志的工程技术、生态保护、文化传统保护和空间美学设计,以指导城市空间的和谐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3、 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
12、则 :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4、 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 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谁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用地,并 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 提出城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奏和方法; 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
13、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奏。 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 : 土地使用的配置; 城市空间的组合; 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 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 5、 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 6 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 城 市规划是法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 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 二、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古希腊到 18 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时期) 1、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A、 春秋战国时期的 周礼 考工记 第一次关于城市规划的明确记载 内容: 记述了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
14、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记述了按照封建等级,不同级别的城市: 在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级别差异( 都、王城、诸侯城) 此外还有关于城外的郊、田、林、牧地的相关关系的论述 评价及意义: 周礼 考工记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形成了我国历代都城建设的礼制规范,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B、 战国时代的管子 度地篇 在思想上丰富了城市规划的创造 关于居民点选址的要求 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 从思想上完全打破了周礼的单一模式
15、的束缚 因天材,就地利,故 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必须将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统一协调起来,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前提 城市内部空间布局宜采用功能分区的制度,以发展城市商业和手工业 评价及意义: 管子具有革命性的极为重要的著作,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建立了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影响深远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C、 战国时代的商君书 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发展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选) 论述了都邑道路、农田分配及山岭丘谷之间比例的合理分 配问题 分析了粮食供给、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规模之间的关系。 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
16、关系研究的先例 D、 历代都城建设的突出特点 (选) 秦咸阳: 无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城市规划中神秘主义色彩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影响深远;出现了复道、甬道等多重的城市交通系统,具有开创意义 汉长安: 历史上称为斗城,因外形与北斗星相仿之故,实际上是先建宫室后再筑城墙,城北为避开渭水而呈曲尺形 东汉洛邑: 功能分区明显;强调中轴对称,周礼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曹魏邺城: 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齐 ,道路分级明确 三国吴金陵: 强调 形胜 ,是周礼制城市规划思想与自然结合理念思想综合的典范 南北朝: 佛教和道教的空前发展,强调城市的信仰和文化功能 隋大兴(长安)
17、城: 规划了城市建设的时序,先筑城墙、后辟干道、再造居民区的坊里 隋唐长安: 分区明确,以宫城为中心,严格的中轴对称,规整的方格路网,封闭的里坊制 五代后周世宗柴荣关于改建、扩建 东京(汴梁) 而发布的诏书是中国古代关于城市建设的一份杰出文件:它分析了城市在发展中出现的矛盾;论述了城市改建和扩建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7 了改建、扩建的规划措施;还提出了规划的实施 步骤;此诏书为中国古代 城市规划和管理问题 的研究提供了代表性文献 宋开封城: 开放的街巷制,古代规划思想的新发展 元大都: 三套方城,宫城居中和轴线对称布局,在很多方面体现了周礼的王城空间布局制度 总结 : 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
18、古代城市的典型格局以各个朝代的都城最为突出。从唐长安城到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周礼 考工记所记载的城市形制达到了完善的境地,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等级和宗法礼制 以儒教思想为主线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 以尊重自然的 天人合一 思想为主线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 2、 西方古代的 城市规划思想 A、 古希腊 公元前 500 年的古希腊城邦时期,提出了城市建设的 希波丹姆 模式: 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 寻求几何图像与数之间的和谐与秩序的美 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市民民主文化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当时的城市(如米列都),广场和公共建筑(如神庙、市政厅、露天剧场和市场)取代了宫殿,作为市民集会场所
19、形成了城市的核心 B、 古罗马 公元前 1 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著作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最完整的古代建筑典籍: 关于建筑师的教育、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关于城市规划、建筑工程、市政建设等方面的论述 C、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建设 14-16 世纪,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势力不断壮大,在文化上体现为文艺复兴: 集中在局部地段进行改建,如广场建筑群 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最具代表性,成功运用不同形体和大小的建筑物和场地,巧妙配合地形,组成了具有高度建筑艺术水平的建筑组群 D、 巴黎凡尔赛规划 16-17 世纪,欧洲建立了君权专制的国家,出现了以政治、经济、文
20、化为中心的大城市: 巴黎是欧洲的生活中心 凡尔赛宫采用轴线对称放射的形式,其对建筑艺术、 城市设计及园林都有较大影响 其设计思想从属于古典建筑艺术 3、 其他古代文明的城市规划思想 (选)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源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居民信奉多神教,建立了奴隶制政权 波尔西巴 乌尔 新巴比伦 尼罗河流域河古埃及文明 孟菲斯城 卡洪城 三 、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 (工业革命后至 20 世纪初) 8 1、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 针对工业城市所出现的问题 2、 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16 世纪,莫尔,乌托邦 16 世纪,康帕内拉,太阳城 19 世纪,欧文,新协和村 19 世纪,傅立
21、叶,法郎吉 3、 现代城市 规划 的实践发展 A、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1848 年通过了 公共卫生法 ,规定了地方当局对污水排放、垃圾堆积、供水、道路等方面应负的责任。由此开始,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污水法规,建立起一整套对卫生问题的控制手段 对工人住房的重视也促成了一系列法规的通过,如 1868 年的 贫民窟清理法 和 1890 年的 工人住房法 等,这项法律要求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住房 B、 巴黎改建 以道路切割来划分整个城市的结构,并将塞纳河两岸地区紧密地联系起来 在街道改建的同时,结合齐整街景建设的需要,出现了标准的住房平 面布局方式和标准的街道设施 在城市的两侧建造了两个森林
22、公园,在城市中配置了大面积的公共开放空间。 为当代城市的建设确立了典范,成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欧美城市改建的样板 C、 城市美化运动 源自于文艺复兴后的建筑学和园艺学传统 在西特的倡导下得到深化 以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的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建设为其成功的实例 以 1893 年在芝加哥举行的博览会为起点的,对市政建筑物进行全面改进为标志的城市美化运动则综合了对城市空间和建筑进行美化的各方面思想和实践 20 世纪初,在美国得到了全面的推广 4、 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发 展 社会改革思想: E. Howard 的田园城市 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 建筑学传统: Le Corbusie 的现代城市设想
23、 赖特的广亩城市 雅典宪章( 1933) 有机疏散理论 马丘比丘宪章 邻里单位、小区与社区规划 理性主义规划理论及其批判 城市设计研究 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批判、决策理论和新马克思主义 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想 全球化理论 A、 1898,霍华德,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的空间布局模式:磁力与反磁力 城市土地归城市机构所有 田园城市实现的城市经济财政手段 9 城市规模(人口密度)控制方法 强调城市周围需要永久保 留一定的绿地 对 田园城市 的评价: 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的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规划问题,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的重要性问题等都提出了见解 以 田园城市 为标志,现代城
24、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田园 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 B、 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 以绿地包围城市,限制大城市的发展 在绿地之外建立卫星城镇,设有工业企业与大城市保持联系 卧城 半独立的卫星城 独立的新城 C、 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采用大量高层建筑,提高中心区 建筑高度,增加人口密度 建立高效益的城市交通系统 保证充足的阳光、空间和绿地 城市是 垂直的花园城市 D、 赖特的广亩城市 强调人的个性,反对集中主义 人们回到乡村,大都市死亡 E、 雅典宪章( 1933) 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
25、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 分析了四大功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城市发展应保留名胜古迹和历史建筑 城市应按全市人民的意志进行规划,要以区域规划为依据 居住为城市的主要因素,要多从居住者的要求出发进行规划 城市规划是一个三 度空间的科学 F、 马丘比丘宪章( 1977) 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并将理解和贯彻这一关系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改变了过去将城市规划视为终极状态进行描述的观点,而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G、 有机疏散理论 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 把高速交通集中在单独的干线上,避免穿越居住区 H、 由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5、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10 ( 1) 雅典宪章( 1933) 功能分区 ( 2)马丘比丘宪章( 1977) 功能融合 ( 3)华沙宣言( 1981) 人 +建筑 +环境 ( 4)环境与发展宣言与 21 世纪议程 可持续发展 由单向的封闭型转化为复合发散的思想方法 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 由刚性规划转向弹性规划 由指令性的思想转向引导性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