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吉林省和龙市文化小学 魏桂京内容提要: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作文教学是小学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作文中,作文的形式有很多种,在九年义务教材“新课标”语文知识训练中,作文训练比例相当大,因为作文是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体验生活、增长社会本领、学习并使用语言文字的重要形式。关键词:激发兴趣 作文创新 口头训练 重视阅读 实践合作 作品展示 自改自悟 评价激励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发现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一写作文就头疼,就无话可说,文章空洞,内容杂乱,结尾草草收兵。为了
2、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多年来经过不断地探究和实践,我发现许多的教学作文的好方法。我认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展丰富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而且还可以将学生优秀习作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其次,作文备课要有创意:要找出本次习作的有创意、有创新的部分,并把有创意、创新的思维作为激发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然后,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注重学生日常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日常的阅读教学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注重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注重日常学生谴词造句能力的培
3、养,加强作文指导课范例的剖析。最后,改变以往作文评改的方式: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让学生也来参与自己作文的评改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评语要有新意和激励性。相信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切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学生为本,在不久之后许多学生一定会消除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然而,小学生作文水平提不高、害怕作文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时好词好句积累的量较少而感到无话可写。出现这种现象关键在于他们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于自己谴词
4、造句的能力培养更是不重视。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然而,要教好学生的作文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生怕学生写不好作文,教师从备课开始就从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各方面着手考虑,在教学时将这些内容一一教给学生,并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消化吸收。虽然我们语文教师花费了大量精力,效果仍然不理想。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大大削弱,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同时目前的作文教学,一篇作文从指导到学生习作,再到老师批改,最后到老师讲评,历经两周才能完成,这样不仅战线拉得过长,而且反馈信息慢,学生受到的效果必然低。另外,作文
5、的批改总是由教师单方面完成几乎没有学生的参与,这样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老师一味地以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常常求全责备,使学生很少能在写作过程中体验愉悦和成功,所以很多学生谈“作文”色变,视“作文”为烦事、苦事。把作文寄希望于教师的“指导” 、课外作文选的参考和自己的凭空想象,东拼西凑,乱写一通,写出来的文章既不表“情” ,又不“达”意,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也就是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 ”。那么
6、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呢?我将从以下四方面谈谈我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的研究。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1)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
7、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或是一个精彩的片段,或是一句感人的话语,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2)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开学不到一个月,班级已有多名同学在作文大王 、 少年文艺 、 校刊上发表了自己的作文。当这些学生拿着刊登着自己作文的书的时候,我大力地表扬了他们,在肯定他们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鼓励其他同学:他能发表,你们也能一定行!这不仅调动了发表优秀作文小作者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性。 (3) 第三
8、个做法是: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言两语的流水帐”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 ,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尤其是2012年五月份和龙市中小学文明美德伴我成长的活动中,同学们踊跃参加,选材广泛,从身边写起,把美德传扬,参赛同学全部获奖;在今年的全国移动举办的网上作文竞赛中,在139家校圈习作天地中,同学们兴趣盎
9、然,纷纷发表作品,人人都拥有了成功的快乐。二、备课要有创意 备课要有创意,也就是说作文备课要和以往有所不同,小学语文教育大纲指出“作文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但是,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等方面几乎全是教师单方面的劳动:上作文课,在老师精心简短的讲解之后,立即让学生动笔,这时学生即没有心理准备,也没有内容准备,大部分学生把自己平日看到的有意义的内容抛在一边,去根据老师的要求凑合成文。这是作文教学费时效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在明确习作内容及训练要求的前提下,要找出本次习作的有创意、有创新的部分,并把有创意、创
10、新的思维作为激发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详细地设计好每一步教学步骤。例如,小练笔同学之间 ,其习作要求是:根据题意写一件在同学之间的事,要写出真情实感。内容要真实,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语句通顺、连贯。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要使学生把作文写好,必须把创意性、创新性作为备课的主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那么,首先应该把(1)选材立意和(2)材料组织作为着手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问题:“同学”你是怎样理解的?同学和同学发生过很多事情,那么你能说给大家听一听吗?在这些事情中,哪件事情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最有新意?这件事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从这些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第一个设
11、计的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其实,同学的范围是很广的:既指现在的同学也可指过去的同学;还可以包括校内同学和校外的同学,如在和龙市文化宫兴趣小组一起学习的同学等等。这样选材范围不是扩大了吗?第二个设计的目的也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说得越多,越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使作文有内容可写;第三个设计是在第二个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中思维,目的是让学生从众多的事件中选择真实的,而且又比较新颖的材料,第四个设计是在前两个设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所选材料对文章中心的确定和挖掘。为了达到组织好材料的目标,我在教学中又分别设计了三个问题,即你打算怎样安排选定的作文材料?除了这种写作方式外,还
12、可以怎样安排你的材料?你觉得采用哪种方式更有利于突出你所表达的中心?不难看出,前两个问题,可以较好地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三个问题则是在学生集中思维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中选优。可以说这种备课始终围绕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等思维规律,我认为这样的作文教学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这种备课充分表现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创意和独具匠心。三、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提高认识 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是有限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因此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写好
13、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然而,由于小学生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观察不细致,认识不深刻,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例如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作文习作一次 - 的活动 ,要求选择你平时最感兴趣的活动,按一定顺序把活动写清楚写具体,注意写出活动时人物的心情。因此为了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认识事物、积累经验,通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这要在平日里多下功夫,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提高认识。我结合实践活动课上做水果拼盘、拌凉菜、包饺子等活动,以及课外集体走到社区义务劳动、学生到敬老院慰问、在广场文艺汇演、深入社会各阶层实践调查等活动。我很注意教给学生仔细观察的方法,
14、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人物的衣着、神情以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等方面的特点细致观察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勤于积累,平时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节目,上网收集资料,或者在生活中见到的有特色的情景,都要及时记下来,每天利用晨会和午会时间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讲讲“所见所闻” ,学生学会了观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2、注重平时的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作文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 ”所以,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在平时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
15、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的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如在教学写作校园一角时,让学生体会课文高大的皂荚树中动静态的描写及作用之后,让学生练写校园里的松树 。松树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十分熟悉的,但是有些学生笔下的松树确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毫无文才可言,然而通过要求学生把凡是描写皂荚树的句子运用到描写松树上的全部摘录下来,进行仿写,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又如在教学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就要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和表现人物
16、内心活动的方法,更细腻地刻画生活中的人物。因此,我认为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作文教学中的典范,仿写中最好的素材。另外,结合校园主旋律让书香溢满校园的活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开展读书活动,学写读书笔记。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注重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读书与作文相结合。在课内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在课外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读书知识进行广泛的阅读,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或文章记录下来,模仿习作,抓好班级日记接龙,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通过读书活动得到的学习效果:(1)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和作文素材,语言材料和作文素材一是来源于生活,二是来源于阅读。二者缺一不可;(2)积累思维材料。学生
17、在读书中,凭借阅读材料,精心思维,思维水平和认识水平不断提高;(3)积累写作知识,如:文章条理清晰、主次、详略、开头结尾、过渡等。3、重视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 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时,充分发挥学生说的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学生说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说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习作的具体规定,提高审题能力。二是说自己的准备材料。目的是检查他们习作前的材料
18、准备的情况。三是口头作文。该项结合习作指导过程又分为说题目、说提纲、说作文。说作文可采用个人自说、同桌对说、班内口头作文交流等多种形式。通过说不但解决了学生作文的内容问题,而且还解决了他们的语言表达问题4、在日常中加强学生谴词造句能力的培养。谴词造句是习作的奠基石。谴词造句的基本要求:一是用词准确,二是句子完整。它的步骤是:理解词义:理解词语表达意义,明确词语的运用范围,分清词语的感情色彩。选择材料:选取一些新鲜的、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来写,用词要灵活,内容要丰富。培养造句能力:一个完整的句子至少是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 ,这就是句子的主语部分。后一部分说的是“做什么” 、
19、 “怎么做”或“是什么”这就是句子的谓语部分。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当把话说的具体明白,让人一看就懂。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在平时加强以下两点谴词造句的训练。 (1)句子结构要完整:结构完整是造好句子的前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部分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或造句时说出的句子是不完整的。一个完整的句子不仅要能回答“谁在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更要能够回答“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怎么干?”或“什么时候,什么,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怎么干?”如果我们在平时就坚持不懈地强调句子的完整性,我相信学生写出不完整的句子的次数会大大下降。 (2)内容要生动:文章是由句子构成,为了使文章生动句子的表达首先就要生动具体,必须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如教学“抚摸”一词造句时,有学生说:“朝阳抚摸着土地” ,就可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在怎样的季节里,在怎样的天气条件下,朝阳如何抚摸着什么样的土地?”经过引导学生造出“深秋的早晨,薄薄的雾气正慢慢散去,朝阳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 ”显然第二句要比第一句表达得更准确、鲜明、生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谴词造句能力的培养为习作打下牢固的奠基石。5、指导课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