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企业社会保险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12123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企业社会保险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A企业社会保险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A企业社会保险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A企业社会保险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A企业社会保险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A企业社会保险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一、前言部分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城市繁荣和农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他们的社会保险程度低,近乎游离于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近年来理论与实务界对此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简要评析了总体研究现状,并指出当前亟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在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2006年初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的原则性意见。国务院有关部门

2、和各地方应当按照国务院意见的精神,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完善具体政策。本篇综述参考了大量学者和专家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并做出评论。二、主题部分(一)比较有代表性的三种社会保险理论在我国社会保险领域,有学者认为,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三种理论是1、效率主义理论北京大学陈平教授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和穷国,不能企图经理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而只能建立以家庭储蓄养老保障为主,民营的医疗保障为辅,社区的社会救济保低,廉价高效灵活多样的社会保障系统。2、平等主义理论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方向”课题组认为社会保障不能实行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而实行“平等主义”的原

3、则,范围扩及全民,所有公民,凡是生活处于困难时都应该得到国家的帮助。3、“基础整合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理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景大魁认为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是以社会公正为理念基础的,其内容应该是守住底线,卫生保健;强化服务,就业优先;依托社区,城乡统揽。(二)社会保险存在问题的研究1、员工参保率普遍偏低(1)现行社会保险政策受到不少用人单位的抵制,在一定程度上形同虚设。农民工虽然也属城镇非农劳动者,但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农民工没有被现行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所覆盖。从理论上讲,随着劳动用人制度的改革和劳动法的颁布实施,传统意义上的固定工概念即被打破,企业所有用人,无论是传统的正式职工、

4、还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临时工都属职工,农民工等带有明显身份歧视的称谓应当寿终正寝、不复存在,农民工只要一经雇用,用人单位都应一视同仁地为他们提供城镇职工享有的基本社会保险。但事实并非如此。劳动法实施十年来,农民工的临时身份仍然挥之不去。由于多数用人单位拒不依法为农民工按国家有关规定参保,地方政府又没有依法强制用人单位为其参保,绝大多数农民工并没有依法享受到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制度的有关待遇,现行法律法规赋予农民工社会保险权利的有关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形同虚设,基本未能落实。(刘雄,2006)(2)基本未被社会保险制度覆盖随着劳动力流动的加速和劳动力市场的逐步统一,农民工总体规模逐年增长。但这一庞大的

5、群体纳入现行社会保险体系的数量非常有限,一般估计不超过20。分险种看,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5年上半年完成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专题报告,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为15左右,部分地区如广东、大连参保率也仅达到20;参加医疗保险的为10左右;参加失业和工伤保险的比例也亟待提高,且基本未参加生育保险。(邓大松,2007)(3)社会保险待遇难以享受的问题从目前各地农民工参保情况看,按现行城镇社会保险体系接受农民工参保的地区,用人单位普遍存在少缴保险费或象征性缴费的情况,致使农民工参保有名无实、有始无终,未来难以真正享受养老和医疗保险待遇。据大连市劳动保障部门调查,一些使用农民工的企业能不参保的则尽

6、量不参保,即使在劳动保障部门中,迫于压力不得不缴费的也尽量少缴费,常用的手段是少报参保人数、压低缴费基数,已经缴费的也不能如数提供缴费农民工的名单(主要原因是漏缴太多,象征性地缴纳一点费用实在无法具体分到哪些农民工头上。再加上农民工频繁流动,原有农民工参保缴费情况还没搞清,新的农民工又来了一批),给经办机构个人账户管理带来了困难。在一些社保部门眼里,用人单位关于农民工的用工情况永远是个搞不清的“迷”,只能让用人单位象征性地缴点费或者罚点款了事,结果大多数农民工仍然游离于社会保险体系之外。(林义,2006)在农民工离开原参保地时实行退保政策的地区,由于社保关系难以转移和出于对个人未来就业前景不确

7、定性的考虑,多数农民工都选择退保,结果导致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关系即行中断,没有起到养老保险应有的作用。从个人短期利益角度看,农民退保虽然能立即拿到现钱,利益直观,但从长远的保障角度看,则没有起到养老保险的作用。(吕学静,2006)(三)社会保险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研究目前,农民工参加养老和医疗保险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中,既有农民工就业状态不稳定而难参保等客观存在的问题,也有农民工对现行制度缺乏信任、用人单位怕参保增加人工成本、地方政府担心推进农民工参保会影响本地投资环境等主观方面的问题,还有现行制度不适合农民工(如门槛高、难转移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有城乡二元制度等深层体制原因。(郑功成,20

8、07)1、就业状态不稳定导致参保困难。在城镇就业的大多数农民工没有稳定工作。据劳动保障部调查,农民工在一个单位工作3年以上的只占2030。据农业部固定观察点数据显示,2003年全部外出劳动力中,外出时间3个月以内的占97,46个月的占145,半年以上的占758,其中10个月以上的常年性外出打工占到602;2004年,在外出农村劳动力中,有就业岗位但是不稳定的占406。由于技能不高,又面对工资低、劳动强度大、且受到不平等对待,为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多数人频繁流动。这一方面使经办的工作量倍增;另一方面,在农民工社保关系不便转移的情况下,增加了管理难度,凸现现有的信息系统不能适应需要;此外,高流动性

9、还导致单位和本人都缺乏参保积极性,也给劳动保障部门缴费基数核定及监察执法等工作带来困难。(郑秉文,2005)2、农民工、用人单位和地方政府三方均存在短视行为,对参保态度不够积极。农民工对一方面对参保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也对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缺乏信任,对自己以后能否享受养老待遇心存疑虑和担心。由于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规定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而农民工流动频繁,如果不能实现转移接续,多数很难达到该年限标准。有的地方还规定退休前5年必须到该地参保,这实际上把农民工的养老问题排除在外。所以农民工在离开参保地时普遍不愿将钱放在社保机构,一般都选择退保。这实际反映出农民工对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的不

10、了解和不信任,也反映农民工在参保方面存在短视行为。农民工所在单位多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乡镇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主要集中在建筑、餐饮、服装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用人单位为追求利润,千方百计减少人工成本,不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主观上也不愿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强调企业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只能维持低成本竞争,如果按照城镇企业社会保险办法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单位负担过重,担心会因此影响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关键还是一些地方政府对推进农民工参保也存在明显的短视行为。从长远看,没有从统筹城乡、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促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战略高度,没有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出

11、发,推动农民工参保;从近期看,主要担心推进农民工参保会提高本地企业的营商成本,影响当地的投资环境,把好不容易招商引资引来的资方吓跑,从而影响地方的经济发展和为官一任的政绩。(李珍,2007)3、社保制度门槛高、转移难,导致农民工权益难以保障现行制度主要是针对城市原国企职工设计的,明显不适合农民工。主要表现在(1)费率过高由于承担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负担,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三项保险费平均为工资总额的28,个人缴费为11,企业和农民工个人普遍感到负担太重。据劳动保障部抽样调查,1998年全国制造业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相当于人均工资总额的274,占其人工成本的174,而人工成本总额相当

12、于成本费用总额的129。也就是说,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将增加其总成本约224个百分点。由于费率过高,形成了高门槛,影响了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参保的积极性。(2)社会保险关系接续难养老和医疗等主要的社会保险制度被分割在2000多个统筹单位(多为县市级统筹)内运行,各统筹单位之间政策不统一,难以互联互通,养老保险关系无法转移接续。现行转移政策以及管理手段不适应农民频繁流动的需要。农民工流动性大,不仅在同一个城市频繁地变动工作岗位,而且还经常跨地域流动,以及阶段性转入非农领域就业。由于外来农民工一般来自不发达地区,其户口所在地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般没有建立,已经建立的也还很不健全。一旦他们离开原工作的城

13、市,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难以转回原籍。按照国家现行规定,职工跨地区流动时只转移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不转移社会统筹资金,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因此难以落实,而农民工的社保关系转移则更为困难。(3)退保实际上损害了农民工权益由于现行政策允许农民工退保,结果导致农民工流动时反复参保、退保,有的甚至在同一地区更换工作单位时也先退保、再参保。广东省有的地区农民工退保率达95以上。退保使农民工只参保、不受惠,不仅直接损害了农民工享受社会保障的对等权益,而且反过来又影响了用人单位的参保积极性。这种状况也影响了政府的形象,有媒体称一些地方将农民工强制性社会保险变成城市社保基金的“提款机”,负面政治影响非常明显

14、。(4)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民工社会保险缺失的深层体制原因我国农民工在城镇“经济接纳、社会排斥”的情况在世界城镇化、工业化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根源在于我国建国以来的城镇化选择了一条城乡分割的体制路径。众所周知,几乎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都是因为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尤其是这些国家农村的经济结构,农业劳动力受农业低产出、土地征用的推力和工业部门高比较效益、高劳动所得的拉力双重作用,大量向城镇自由迁徙,也就是说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是同步进行的。而我国50余年来走的是完全不同的城镇化、工业化道路,城乡的劳动力、生产资料等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农民被户籍制度固化在农村

15、,工业化没有伴随相应程度的城镇化,城乡之间形成了二元社会经济格局。由于农村劳动者挥之不去的农民身份,农民工在城镇受到户籍、就业、保障、教育、住房等方方面面的制度歧视和排斥,导致城镇内部社会保险和福利方面的新二元格局。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工在就业方面的排斥被逐步冲破,但其他方面的社会排斥仍然在继续。其结果,城镇居民把农民工当成外来者、乡下人;用人单位把农民工当成临时工,不愿承担其社会保险责任;而地方政府又缺乏城乡统筹全局观念,出于狭隘的本位主义考虑,在经济上接纳农民工成为本地劳动者,为当地经济发展和GDP增长做贡献,但却不愿为其承担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住房等附着在劳动者就业权利之上的其

16、他社会责任,理由仅仅就是因为农民工不具有本地户口,而当地政府和财政仅对有本地户口的城镇居民负责。看来,城乡户籍壁垒不彻底冲破,用人单位和地方政府总有种种理由对农民工另眼相待。(康士勇,2006)(四)解决对策的研究第一种途径将农民工直接纳入现行城镇社会保险体系。这是相当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认为农民工进入城镇就业就应该与城镇职工一视同仁、同工同酬,执行相同的社会保障政策即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原则,只要按要求参保、按标准缴费、达到规定的条件,就应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而且,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增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减轻当期基金支付压力。但从实际情况看,在相当长时期内,农

17、民工具有不同于城镇职工的诸多特点,直接将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并不现实。(何平,2004)第二种途径统筹城乡,重新构建我国社会保险体系。这是一种新思路,就是既不是强行把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也不是简单地另外建立一套专门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而是从根本上打破城乡分立的二元社会保障结构,着力于建立制度模式全国统一、覆盖城乡居民、城乡和地区保障待遇有所差别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此一并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孙光德,2005)第三种途径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保障六个层次。具体

18、到某个保障项目,如医疗保障则可能是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互助等几个层次保障的组合。根据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点是两大块一块是社会保险,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为主、财政适当补贴,具体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项制度;另一块是社会救助,费用由财政负担,包括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医疗救助和灾害救济三项制度。要把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问题,放在完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大背景中统筹考虑、整体设计,而不能就事论事。对农民工来说,重点是养老、医疗、工伤和基本生活等方面的保障。具体政策建议如下1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国家养老金制度。这是完善社会保障系的

19、重点,也是难点。2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3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冯建威,2005)此外,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制度可不作大的改革,现在就完全有条件将农民工直接纳入。生育保险制度本身有待改革,单设这个制度似乎没有必要,可考虑直接并入医疗保险制度。三、总结部分工业化、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这一过程必然要求农村劳动力也即本综述所称的农民工向非农产业、向城镇转移。在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化进程加速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农民工的社会保险问题是我们早晚都必须直面的问题。逐步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险,不仅有利于解除农民工面临的各种社会风险,消除国家公共社会政策

20、对农民的忽视,体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公正性,更重要的是,从长远看,有利于实现我国的城镇化、工业化,解决困扰已久的“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并最终实现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性增长。四、参考文献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世纪抉择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构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2李培林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李强城市农民工的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新视野,2001(5)P67P724郑功成农民工的权益和社会保障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8)P102P1065蔡昉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6华迎

21、放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思考与政策选择中国劳动,2004(10)P23P267华迎放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模式选择中国劳动,20055P121P1238国际劳工局社会保护处,农村人口的社会保护需求、局限性与可能性国际社会保障协会第28届全球大会报告;9焦凯平养老保险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10谢圣远社会保障发展史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11史柏年社会保障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李珍社会保障理论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13邓大松社会保险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14冯建威社会保障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15郑功成社会保障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6丁建定社会福利思想武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7孙丽平生育保险中国社会保障,200718葛寿昌社会保障经济学上海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19RMAIJINNINGDESSERTATIONSOFAMERICANSOCIALWELFARE,THESOCIALSECURITYENGLISHDOCTORALTHESIS,20082P5P720DFASNACHTAMERICASSOCIALSECURITYPOLICY,20073P3P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