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2473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届论文题目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发展问题研究所在学院商学院专业班级金融学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日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发展问题研究II诚信声明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论文作者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授权声明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原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对论

2、文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进行任意处置。论文作者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I摘要在当今时代,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农业也不例外,而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尤其在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的支持作用越来越显著。其中浙江省作为中国金融生态发展较发达地区之一,其农村金融生态的发展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区域经济稳定的关键所在,是目前解决三农问题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其农村金融由于受到金融机构机制不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恶劣等限制条件的影响,使得浙江省在发展农村金融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要解决当前农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迅速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首要任务是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本文从分析浙江省农村

3、金融生态的现状入手,分析农村金融生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所在,并给出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的合理化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村金融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进而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建设。关键词农村金融,生态发展,问题,研究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发展问题研究IIABSTRACTINTHEMODERNERA,ANYINDUSTRYDEVELOPMENTISINSEPARABLEFROMTHEFINANCIALSUPPORT,AGRICULTUREISNOEXCEPTION,BUTRURALFINANCEISTHEIMPORTANTLIFEBLOODOFTHERURALECONOMICDEVELOPMENTPARTICULARL

4、YINTHECONSTRUCTIONOFNEWCOUNTRYSIDEINCHINA,THERURALFINANCIALSUPPORTTOMOREANDMOREREMARKABLEONEOFCHINASFINANCIALECOLOGICALDEVELOPMENTOFZHEJIANGPROVINCEASONEOFTHEMOREDEVELOPEDREGIONS,THERURALFINANCIALECOLOGICALDEVELOPMENTISRELATEDTOPEOPLESLIVELIHOODANDREGIONALECONOMICSTABILITYISTHEKEYTOSOLVETHREEAGRICUL

5、TURALPROBLEMS,ISCURRENTLYTHETOPPRIORITYOFOURWORKANDTHERURALFINANCIALDUETOFINANCIALINSTITUTIONSMECHANISMIMPERFECT,THERURALFINANCIALECOLOGICALENVIRONMENTS,THEINFLUENCEOFSUCHCONSTRAINTSINZHEJIANGPROVINCE,MAKESTHEDEVELOPMENTOFRURALFINANCIALFACEDASERIESOFPROBLEMSTOSOLVETHECURRENTPROBLEMSEXISTINGINTHERURA

6、LFINANCE,FINANCIALSERVICELEVEL,RAPIDPROMOTIONPRIMARYMISSIONISTOIMPROVETHERURALFINANCIALECOLOGICALENVIRONMENTBASEDONTHEANALYSISOFTHEPRESENTSITUATIONOFRURALFINANCIALECOLOGYINZHEJIANGPROVINCE,ANDANALYSESTHERURALFINANCIALECOLOGICALTHEEXISTINGPROBLEMSANDREASONSOFTHEPLACE,ANDGIVEPERFECTRURALFINANCIALECOLO

7、GICALRATIONALIZATIONPOLICYSUGGESTIONSINORDERTOPROMOTERURALFINANCIALHEALTHSTEADYANDRAPIDDEVELOPMENT,ANDTOPROMOTETHENEWRURALCONSTRUCTIONKEYWORDSRURALFINANCIAL,ECOLOGICALDEVELOPMENT,QUESTIONS,RESEARCH目录摘要ABSTRACT引言1一、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现状概述2(一)概况2(二)农村金融生态发展现状3二、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一)农村金融信用程度不高4(二)金融市场环境不完善5(三)

8、农村金融法律环境不完善6三、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发展问题原因分析7(一)金融机构体系发育程度落后7(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失衡8(三)农村信用普遍缺失8(四)金融市场生存空间狭窄8(五)农村金融法律环境欠佳9四、关于我国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发展问题的对策与建议9(一)构建良好的农村信用体系,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的信用环境9(二)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积极改善农村金融生态市场环境10(三)以法制建设为保障,夯实金融生态的法治环境11结束语12参考文献13致谢151引言农业是基础产业,它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农业也与其他产业有很强的关联度。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势头较好,尤其以浙江省为首,

9、农村金融生态已初具规模。要努力发展农村金融,就必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各种金融资源,加速资金流转,提高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以推动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农村金融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即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因此,改善农村金融生态,构建农村金融体系,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农村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固然不可否认,然而在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的发展中,由于存在正式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作用弱化,信息披露失真,资金供给难以满足农业需要,产业结构不适应融资体制的需要,金融市场不能满足需求等问题,即当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的前提下,浙江省农村金融的发

10、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可见,生态环境是影响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所在。农村金融生态包括农村金融信用,农村金融市场和农村金融法律三个方面。而农村金融信用缺失,市场机构机制不完善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一直都是困扰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的大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毫无疑问,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系统自身的脆弱性,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一方面,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够完善,农村金融生态失衡信用环境较差。另外,政府行政干预过多,以及诚信环境的缺失,都会形成农村金融生态发展的困境,即金融信用体制不顺造成农村金融长久处于次优状态。为此,我们应从建立统一的农村信用制度,改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推进体制改革不断积极拓展金融业务服务领

11、域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改善当前的农村金融生态发展所面临严峻形式。另一方面,由于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主体的数量少,规模小,金融生存空间狭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不够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及农信社县以下的网点战略收缩,更使农村金融服务出现“荒漠化”的情况,导致了农村金融生态市场调节失灵,农村金融生态结构扭曲、供给与需求结构产生了矛盾,使得农村金融在金融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最后农村金融法律环境欠佳,金融债权缺乏保护。我国农村金融法制建设严重滞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和健全,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造成了及其不利的影响。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发展问题研究2一、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现状概述(一)概况浙江省农村金融生

12、态发展程度相对较高,较其他个省份优势明显。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具有设点较多,分散经营,覆盖面广等特点。近年来,浙江省各金融机构不断的扩大其服务范围,延伸服务内容,贴近农户,深入挖掘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不断提高信贷支农的满足度,从而使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三农”发展的主要原因。浙江银行业金融机构一直围绕“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转型化”不断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方面的投入。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这极大促进了浙江省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转变,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浙江省金融机构不断进行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大力推广面向农民的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

13、款,并逐步将信用农户评定机制推广到各个信用个体户,信用小企业,以及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这极大地扩大了原先信用贷款的覆盖面。即在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基础上,大力推广这种一次核定且随用随贷,保有余额控制并可周转使用的小额信用贷款模式,并适当的放宽小额信用贷款的额度和期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更加全面的发展。与此同时,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农村金融生态的信用环境是浙江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薄弱环节,其表现为中介机构行为不规范,发展不平衡以及信息披露公信力低;包括整个社会信息体系建设缺乏联动性,各金融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与互通配合不够等现象的产生。此外,浙江省农村金融市场的

14、发展也不平衡,如农村信用社隐藏很多风险;区域性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特别是乡镇以下的金融服务缺陷较多,可供农户选择的服务较少。最后,法制环境也是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其表现主要为金融法律制度尚不健全完善,金融法律法规落后于经济需要,执法主体不统一等。(二)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发展现状及其特点1浙江省农村信贷担保合作为了完善农村信贷的担保合作,浙江省银行机构积极建立健全用政府去扶持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鼓励和支持用多渠道筹集资金并多元化组建农信担保公司。另外,浙江省金融机构还积极推广林权抵押贷款,以及农房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配套信贷

15、产品。目前浙江省由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新型农村金融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正在逐步形成。2浙江省农村金融信用环境3信用形式体现的信用关系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个领域中按照信用契约实现的程度,履约程度越高、信用质量越高,信用环境就越好。反之信用质量越低则信用环境越差。浙江省的信用服务站诞生于1953年,其对推动农村金融合作与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于2004年4月18日组建的浙江省农信联社,则使农村信用社在浙江省内开始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总部。到2010年6月为止,浙江省信用服务组织总共组建成立了39家农村信用联社和42家农村合作银行,基本上约等于于农村合

16、作金融机构的自营网点总数的934。农村信用社固然是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但农村金融在经营上的历史性包袱沉重,自有资产质量差,部分金融机构还出现严重的资不抵债的情况,再加上管理内部控制薄弱,从业人员素质差,机构运行效率低等问题,浙江农村金融发展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目前,农村信用社很难满足更高层次的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3浙江省农村金融市场环境据为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要求,近年来,浙江不断加大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改革创新力度。目前,浙江已经逐步形成合作性金融、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新型农村金融相结合的多元化、多层次、适度竞争的现代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额已经从2001年

17、不足1500亿元上升到2008年末的5200多亿元;贷款总量也由2001年末的1100亿元上升到2008年末的3600多亿元。浙江省各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加快试点探索,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008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二级法人体制已全部改组成农村合作银行和县级统一法人联社,共组建农村合作银行36家,县级统一法人联社45家。到2008年底,全省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各项存款已占全省金融机构存款的1493;各项贷款余额达3678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贷款的1271,尤其是其中的农业贷款是2003年末的277倍。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农村信用社隐藏很多风险;区

18、域性金融机构发展的不平衡,金融市场不能满足金融需求,以及金融市场落后的产业结构等。4浙江省农村金融制度与法律环境由于我国农村金融法制建设严重滞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和健全,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反映出的很多问题很难解决,法律环境整治的难度依然很大。现行法律体系中缺乏农村金融法等专门法律规范。法律行政化,执法效率低下、司法执行难、执行周期长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企业、个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淡薄,失信行为在浙江省农村中时有发生,已成见多不怪的现象。同时,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发展问题研究4制,对逃废债务人无强有力的威慑手段,这会产生对欠赖账的个人、企业打击不力的情况,同时金融债权也

19、得不到有力保护。在浙江一些农村地区,还存在过度压榨金融资源的情况。即农信社等机构借贷资金过度借贷无法回收,这会使部分农村金融机构的资源被过度压榨,难以保持一定的流通性。浙江经济较为活跃,层次也同样丰富,但在目前法制环境欠佳的情况下,浙江省金融生态协调运行仍然受到很大阻力。目前只有通过对金融法律的改革创新才能更好的应对农村金融生态发展出现的问题。二、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农村金融信用程度不高1信息披露失真信息披露失真。银企关系变异,农村企业和个人依赖金融部门贷款较为普遍,但私营个体企业财务制度极不健全。做假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上报政府产值高,上报税务销售少,上报银行效益好

20、,上报法人是实效的现象非常普遍。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难以掌握企业执行国家会计和审计准则的真实情况和企业运行的真实状况,对自然人真实借贷情况也难以掌握,加之信用信息开放度较低,缺乏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正常获取和检索渠道。信息不对称,贷前调查难的问题客观存在,给信贷留下了风险隐患。特别是由于金融同业竞争日益加剧,金融机构为谋求资金使用出路竞相降低贷款门槛甚至违规操作,给金融行业自律和合规经营带来了致命伤害。一些企业和个人在多行开户借贷,有意逃避金融机构监督,不但直接加大金融机构贷款营销和最终收贷难度,也给其进行贷款欺诈提供了机会。2信用投资体制下的资金供给难以满足农业需要信用投资体制下的资金供给难以

21、满足农业需要。现行的农业投资体制是以信用制度为主体,财政投入为辅,这就对投资回报提出了严格的有偿要求,使得涉农金融机构都趋向于高获利低风险的行业。由于浙江省农业贷款资金额度小,贷款对象分散,数量众多且受教育程度较低,往往成本较高,容易形成不良贷款。获利少导致资金向收益高的行业流动,大量资金被抽走投向工商业。处于弱势的农民是制约农村金融生态良性运行的关键因素。大部分浙江省的农民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抵押物,很难获得抵押贷款金融生态主体信贷功能弱化。同时,农民经济实力太弱,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这就加大了农村金融生态运行的信用风险,致使对农民贷款的违约风险相对较高。农民难以归还贷款,将风险传

22、递到金融机构,形成不良贷款。这样抑制5了金融机构对农民的放款意愿。因此农民贷款难,是当前农村金融生态体系自我调节功能发挥作用的最终结果。而信贷资本固有的逐利性和风险的可控性,导致农村金融生态中的资金供求链条人为断裂,农民无法有效从金融生态系统获得物质能量,金融机构主体无法有效与金融生态系统进行能量交换,从而导致浙江省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二)金融市场环境不完善1金融市场仍然不能满足金融需求金融市场仍然不能满足农村金融需求。我国普遍农村金融的服务网点覆盖面积严重不足,并且还有缩小的趋势。光浙江省仅农村合作性质的金融系统就有近4000个服务站被撤销掉。过去,乡乡都有信用社,村

23、村都有信用站的金融服务局面已不复存在。现浙江省共1211个乡镇,其中173个出现金融服务网点空白,即共有1329的乡镇没有相应的金融服务支持。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受地域经济和金融机构小,金融资源缺乏的因素制约,农村中小企业需求旺盛。在在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则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量相应增大,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就会供不应求。浙江农村市场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对农村金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但是目前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产品过于单一,服务手段过于传统,跟不上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2落后的产业结构不适应融资体制的需要落后的产业结构不适应融资体制的需要。浙江省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二、三产业

24、发展滞后,城镇化水平低。这些企业的分散布局导致产业聚集效应弱化,延缓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这样的产业结构致使融资方式僵硬化和融资困难程度增大,不利于乡镇企业和农户融资,抑制了其发展壮大。具体来说其一,现代市场经济融资体制的缺位是造成“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根据19802004年农业贷款、财政支农资金、农村投资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数据分析表明,增加农村投资和财政支农资金有利于农民收入提高,而农业信贷资金的增加对农民收入增长却是一个不利因素,其配置是非有效的,只有真正的农村投资才能够带来农民收入增长。通过对农村投融资体制演进过程的历史分析、制度分析和统计分析,可以知道由于没有建立市场经济投融资体制

25、,造成针对“三农”的投融资主体缺失,使农村经济发展缺乏稳定的资本形成机制,其结果是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不合理,资本配置效率低下;农村信贷资金“农转非”现象突出,形成了农村金融“空洞”;农民本身的原始积累所形成的闲散资金因投资渠道不畅,只能存入银行;大量的民间资本和外资面对农村投资的低效益和恶劣的投资环境而止步不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已陷入了资本短缺的恶性循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发展问题研究6环。现代市场经济融资体制的缺位是造成“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其二,中国农村融资体制现状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制度背景。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增长要素。我国农村融资体制的形成离不开经济体制的大背景。改革开放前,形成了

26、与高度计划经济相吻合的融资结构和运行机制;改革开放后,融资结构和运行机制处于转轨的渐进演变过程中。长期以来,政府为了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实施“重工抑农”战略,在资金配置上向城市和工业项目倾斜,并通过倾斜性政策、行政权力及制度安排等抽取农村剩余,忽视了对农村的引导性投入和农村市场的开拓。3农村正式金融机构支农作用弱化农村正式金融机构支农作用弱化。农业发展银行是政策性银行,其目标是支持整个农业开发和农业技术进步,保证国家农副产品收购以及体现并实施国家的农业产业政策。但在实践中其支农职能不断弱化,已演变为专门从事粮棉油收购贷款的银行。并没有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应有的作用,而且其职能定位也发生了偏离。农

27、业银行是以工商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有商业银行。随着商业化改革的提速,农业银行已完全转变为商业性银行,从以支持农业为主转变为以支持工商业为主。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涉农贷款比重明显降低,目前其农业贷款所占比例已降到10左右。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日趋弱化,虽然农业银行在大多数地区都设有县级分支机构。但是由于其实行严格的贷款权限控制,普遍只存不贷或存多贷少,致使农村资金供求矛盾更加尖锐。农村信用社主要定位于为农户服务,但长期形成的弊病如产权不清晰,所有者缺位,历史包袱过重,资产质量差,经营困难,潜在的经营风险很大,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虽然进行了渐进式的改革,但基本上停留在内部组织机构体制

28、和行业管理体制的层面没有实质性的制度突破。使其在支农过程中的作用被严重弱化。(三)农村金融法律环境不完善1农村金融缺乏完整、统一的制度体系农村金融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实际地位和状况,决定了我国对农村农村金融立法的重视程度不可能达到发达国家那样。立法的不重视直接导致制度的不完整。通常情况下,立法首先是以国家的整体利益为基准和根本出发点的,这就决定了对农村金融的立法在完备性方面达不到其他法律那样的细化程度,从而间接地决定了农村金融的相关法律和规定的不完整;同时,农村金融法律与规范制定的进度往往滞后于农村金融及其形式的实际发展,由于针对农村金融及其形式的立法也都是从国家的利益出发的,并没有将农村金融作

29、为一个整体的金融现象来对待,所以导致针对农村金融具体形式的各种法律规定之间缺少内在的联系,呈现分割和独立的情形,这也使得针对农7村金融的法律与规范缺乏与其他法律和规范之间的有机联系、沟通,从而影响了农村金融相关法律的发展与完善。因而类似法律问题的界定模糊以及不同位阶法律规定之间的冲突,使得相关主体较难区分所涉及的农村金融合法与否,客观上增加了交易成本。2农村金融法律法规落后于经济和社会需要我国现行的许多金融法规都是在特定的金融环境和经济发展时期出台的,且以政策引导和行政命令为主要形式,表现出临时性、应急性,缺乏长远的制度设计和规划,权威性较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特点。在当前经济转轨过程中,较多

30、条款规定已显示出一定的滞后性,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原有的很多有关农村金融及其形式的法律规定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及时地被补充、修改、完善或者废止。相应的补充、修改、完善或者废止这些法律条文的权利也并没有被赋予地方,地方政府因此很难根据自己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对农村金融及其形式制定具体的地方性法规来进行约束,一旦出现问题,地方政府对农村金融发展不敢主动进行协调、引导或者约束,而是等待中央和上级的精神,这对农村金融生态的健康发展极其不利。3农村金融的执法主体不统一在法律规范下针对不同的农村金融形式的执法主体的规定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执法主体有基层的县级或乡级政府,基层

31、的公检法机构,金融监管部门等。而且在有的规定中对各个执法主体之间如何进行协调与配合缺乏明确的权力划分和职能分工,导致在具体管理上往往各自为政;而在执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通过行政手段、行政公文或者某一个行政系统的规定来代替法律对农村金融的发展进行限制,比如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发展当中就普遍存在这种情况,现在进行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也是通过行政的手段和金融监管的联合形式来进行的。行政部门的权力和法律规定的权力之间的互相冲突在现实中屡见不鲜,以合会为例,法律对此规定的空白不得不由政府部门通过自己行使职权来弥补法律缺失的尴尬,但也造成政府部门在具体执法时遭遇到无法可依的窘迫,行政部门超越自己的职权范

32、围做出的行政行为在现实中因为可以补充法治的不健全而被默认,这种违背法治要求的结果必然导致执法者和被执法对象的互不信任。三、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发展问题原因分析(一)金融机构体系发育程度落后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发展问题研究8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决定了金融生态环境的羸弱,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赖以生存的土壤贫瘠。因而虽历经50余年的发展,浙江省农村金融体系仍未发展到“肢体健全”的程度。金融体制不顺造成农村金融长久处于次优状态。表面上看,浙江省农村地区从事金融活动的正规金融机构有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四家。但不难看出,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的转变,浙江省农村金融

33、体系的整体功能受到削弱。(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失衡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的外部环境阻碍了农村金融生态的平衡。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链因其农村弱位、农业弱质、农民弱势的特点而具有显著的金融脆弱性,生态链极易因外力的冲击而断裂。浙江省农村金融物种、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无法高效联动;农村金融物种个体质量不高,竞争力弱。另外,农村金融法制环境松驰,对违法犯罪与企业破产改制逃废债务的打击力度不够;信用环境较差,农村信用环境的恶化也是造成浙江省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而信用制度供给的不足,就会产生恶劣的示范效应。(三)农村信用普遍缺失诚信缺失也是导致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当前,浙江省农村征信系

34、统建设严重滞后,社会信用服务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信用体系、中介机构不健全,征信体系建设滞后,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建设的外部环境较差。制度建设滞后,中介服务极不规范。由于缺乏有效的个人信用体系,对个人贷款所蕴涵的风险不能进行适时监测同时,由于私营个体企业财务制度极不健全,做假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加之信用信息开放度较低,缺乏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正常获取和检索渠道,信息不对称、使贷前调查、对企业的效益分析、贷款风险预测等无法正常进行。从而导致农村金融服务功能的弱化。(四)金融市场生存空间狭窄金融机构为“三农”和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成本高、风险大。农村经济发展的薄弱,可直接或间接转嫁到农村金融,进而造成农

35、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恶化。表现为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供求失衡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性不足。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首先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主要集中城区和部分大集镇,形成农村乡镇金融服务严重不足。其次,资金外流严重,基层国有商业银行存多贷少,再次,是政策性银行金融服务不断弱化,资金投入逐年萎缩。最后,信用社资金实力难担独家支农重任。9(五)农村金融法律环境欠佳我国农村金融法制建设严重滞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和健全,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立法方面,破产法规定清算程序上把银行排在最后,未明确金融机构对欠债不还的债务人享有无条件的破产起诉权,刑法对有意通过提供虚假财务资料骗

36、贷的企业刑事责任无明确规定;最高法院关于只要证明抵押住房是自住用的生活必需品,银行不得对其处置拍卖的司法解释,增加银行贷款风险可能性;农民可担保资产不足,没有一部合作金融法来保护农村信用社的合法权益。执法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相当普遍,执法行政主导和行政干预现象较为严重,执法效率低下、司法执行难、执行周期长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四、关于我国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发展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一)构建良好的农村信用体系,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的信用环境1建立统一农村信用制度和评价体系建立统一的农村信用制度和评价体系建立统一的农村信用制度和评价体系,尤其应加快建立农户个人、农村中小企业的电子信用档案,规范信用

37、村、信用户的农户信用评级体系,建立包括征信数据库、诚信奖励与惩罚体系、追偿制度等完整的征信体系。首先,需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宣传、舆论监督等手段,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的正向激励和逆向惩戒机制。其次,广泛开展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社区、信用户、信用企业建设,进一步营造重信用、讲诚信的社会风气。第三,建立健全数据体系,广泛向金融、税务、公安、房管、土地、车管、保险、商家采集客户信用资料。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充分利用该信用系统作为信贷决策的依据,建立信用渐进制度,把信用评分系统变成信用激励手段。在推进农村金融机构信息化管理的同时,提高农村征信系统效率。2以信用工程建设为基石

38、,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当前,要不断扩大信用工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加大信用工程建设的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民的信用意识,优化信用环境,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进信用镇、村、户建设进程的同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信用工程建设,以良好的政府信用带动社会诚信建设,领导信用社与政府监管部门、执法部门与人民银行联动,建立相关工作联系机制,加快农村征信体系建设进程,坚决制止和打击恶意逃废信用社债务行为,不断规范信用秩序,促进农村金融生态信用环境建设。3建立多层次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发展问题研究10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畅通资本补充渠道,完善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放大担保倍

39、数。建立以农村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及种植养殖大户为主体的“自愿组合、多户联保、风险共担”的大联保组织;按照“政策引导,多方出资,市场运行”的模式,鼓励组建以民间担保基金为平台的专业化担保机构;推动银保合作,发挥农业保险对农业小额信贷资金的风险保障和补偿功能;探索建立“财政主导、保险跟进”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二)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积极改善农村金融生态市场环境1构筑信息平台,发挥金融生态的交换功能一是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标准的审计、会计、信息披露标准,依法强化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二是深化中介机构改革,形成中介机构市场竞争的机制;三是加强中介服务市场监管,杜绝虚假中介行为;四是发挥

40、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提高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和诚信水平;五是政府相应部门及时、全面向农村金融机构披露农村改革、农业产业优化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高各级财政负债透明度,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信息成本,帮助和引导其根据自身信贷政策和风险承受能力,自主确定贷款项目,提高信贷支农和金融服务效率。2推进体制改革,促进农村金融主体多元化一方面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有步骤地推进辖区合作金融机构的联合重组,积极筹建农村合作银行(商业银行)和邮储银行,加快农发行职能定位,调整步伐。另一方面,在保持辖区金融秩序稳定的基础上,将探索金融体制创新途径,引导农户在现有的农村商会、专业技术协会等社团组织基础上,按照产

41、业特色或供销流程,试点组建农户资金互助组织。另外,我国应学习如何建立新的农村金融体系模式,创新我国农村金融体制。例如,可以试行寓于农业合作组织的合作金融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体现在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依附于农林渔业协同组合系统,是农协的一个子系统,同时又是具有独立融资功能的金融部门。农协信用机构是合作金融组织,农户入股参加农协,农协入股参加信农联,信农联又入股组成农林中央金库,故三级组织之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均独立核算,自主经营,但上一级组织对下一级组织负责管理和服务。3积极拓展金融业务服务领域,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多样化金融需求目前,金融业在农村地区提供的服务仅局限于传统的存贷业务,显然已不能适应农

42、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对此,农村金融机构一方面应完善服务品种,特别是基础性信贷产品,鼓励农村金融机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需11要,进行交易工具和业务品种创新。另一方面改善结算支付手段,加快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农村信用社应尽快接入全国联网的支付系统。金融机构针对新农村建设在资本、技术、信息等方面比较薄弱的特点,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和多层次的金融服务。2006年底,银监会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村镇银行开始进入广大农村地区。村镇银行立足当地环境,不仅可有效降低信息不完全带来的交易费用,同时参与现存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对促进农村地区金融组织的合理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

43、用。可在条件允许地区试点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进驻与发展,加大农村经济中直接融资的比例。(三)以法制建设为保障,夯实金融生态的法治环境1尽快完善农村金融立法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因此,通过立法对正当的农村金融及其活动进行法律上的界定,是当务之急。与此同时,要健全和完善相关配套法律制度。首先,抓紧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尽可能将农村农村金融纳入农村合作金融体系,让民间资本入股农村信用社,在利益基础上充分体现自愿性,特别是对那些具有较高组织性的农村金融组织进行改造,使之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立足生根;其次,不断完善反垄断法,打破金融业的国有垄断局面,创造一个有利于金融业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再次,放松利率管制

44、,让利率的生成机制正确反映资金供求关系,尽早实现利率市场化,这样有利于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灵活、方便等方面的竞争力;最后,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提升民营银行的社会信誉,保证金融秩序的稳定。2健全农村金融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公平的竞争秩序需要有制度的保护,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反对歧视,做到市场的平等准入和公平竞争。我国政府长期以来对农村金融市场准入的严格限制,维护了现有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抑制了竞争,不利于农村金融服务质量的改善,也不利于新的农村金融组织的创立,更不利于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造成农村金融组织资源和金融产品供给不足,形式较为单一。因此,国家必须通过政策和法律,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开放农村金

45、融市场,建立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功能互补、协调运转的机制,打破和消除垄断格局,真正形成基于竞争效率的农村金融业组织结构。缺乏市场退出机制是中国金融市场的普遍性问题,这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只有建立优胜劣汰法律保障机制才能使金融机构感受到强大的市场压力,进而自发地产生改善服务和经营管理,严格控制风险的动力。在建立金融市场的退出机制之前,应当首先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领域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安排。银行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发展问题研究12等存款类金融机构按照规定标准参加存款保险和缴纳保费,当某金融机构倒闭破产时,由存款保险机构按规定的标准及时向存款人予以赔付并依法参与或

46、组织清算,这样可以有效保护和补偿中小存款人的合法利益。只有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对资不抵债、管理混乱的金融机构坚决实行市场退出,才能及时化解金融风险,逐步形成竞争性农村金融制度环境,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3建立完备的农村金融的监管体系促进农村金融与正规金融的良性互动。我国农村金融是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正规金融之间存在着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的辩证的关系。所以,二者互有优势,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可以利用互补关系进行合作。正规金融通常有广泛的基础设施、资金来源,但他们却远离农户,因此获取准确信息和降低风险都较困难。相比较而言,农村金融机构贴近农村,贴近农户,具有

47、信息优势和较好的合约实施机制,而且更具有弹性和创新性。有鉴于此,有必要通过法律的形式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合理的疏导,利用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优势和农村金融的信息和履约机制的优势,将二者连接,创造便利条件,建立两者相互合作优势互补的关系,构筑一体化的农村金融制度,从整体上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从而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结束语金融生态,是指各种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内部金融组织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农村金融生态则是指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融通及金融服务的各类金融机构为了生存和发展,

48、在与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相关联的所有因素及其他机构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形成的一种动态的、均衡的系统。由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彻底、不到位,使得农村金融处于我国金融发展的弱势地位,其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突出,农村金融生态极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迫切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失衡,农村诚信环境缺失,农村金融生态市场不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都要求我们必须建立统一的农村信用制度和评价体系,积极改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尽快完善农村金融立法。着力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复合型农村金融生态体系,最终通过信用,市场,法律三个方面的相互配合改进达到改善农村金融生态发展问题的目标。13参考文献1程果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路径选择以黄南州为例J青海金融,2009939412黄庆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