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生姓名: 学 号: 学 院: 经济学院 专业班级: 论文题目: 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提供研究分析 教师姓名: 课程时间: 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提供研究分析摘要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随着其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拓展,目前形成了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的多元供给机制。非营利组织所具有的/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 0 等特征,使得它在克服公共物品领域存在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我国非营利组织尚不成熟,政府的政策着眼点应该是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保证非营利组织志愿机制和委托代理机制的健康运作。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公共物品 提供 机制一、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是人类社会公共需求
2、和公共利益的产物,是满足公共需求、实现公共利益的重要途径。公共物品的充分与有效供给,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福利的发展,并为私人物品的供给提供最基本的平台。1非排他性。公共物品在消费过程中,无法将不付费者排除在外,或者排他在技术上可行,但成本太高而 2非竞争性。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均不会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即公共物品的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和边际拥挤成本为零。经济学理论认为,纯公共物品如由私人投资、生产公共物品可能难以获得回报,只能由国家和政府来投资、生产、提供。3消费效用的不可分性。公共物品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成员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厂商享用。
3、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不可分割性的公共物品因其无法形成市场价格,因而很难像私人物品那样通过市场来供给,而只能由公共经济部门来提供,从而使提供公共物品成为国家或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4外部性。由于公共物品消费中的非排他性和不可分性特征,公共产品具有外部性,消费者对一个公共物品消费可能对此类公共物品的非消费者产生一定的有利或有害的影响正外部性或负外部性,由于无法排除未付费者的免费使用,公共物品正的外部性容易造成“搭便车”行为;而负的外部性则易造成公共物品供给的“理性不经济”现象。因此,需要通过制度设计克服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搭便车”行为和“理性不经济”现象。二、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可行性公共物品政府
4、垄断所存在的问题,为政府以外的主体供给公共物品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而非营利组织所具有的特性,使得它作为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作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之一,非营利组织最早出现在 17 世纪。从 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前半叶,非营利组织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致力于社会变革、社会改造的工人团体不断涌现;出现了一批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基金会和一批致力于慈善事业的非营利组织;致力于战场救护的非营利组织日益活跃,并促成了国际公约的签订和国际红十字会体系的成功建立,它们在战争期间和战后初期经济社会重建舞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批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非营利组织出现在科学、教育
5、、卫生等领域。20 世纪中叶以后,伴随着二战后的战后重建和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非营利组织也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1972 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数以千计的非政府组织聚会在一起,召开了历史上第一次非政府组织的国际会议)/环境 NGO 论坛 0,就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是一次划时代的会议,它标志着非营利组织开始积极介入国际重大事务的决策,逐步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市场化、民主化、民营化和全球化浪潮,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非营利组织都出现了更加蓬勃发展的局面。在许
6、多国家,民营化浪潮此起彼伏,推动着各国政府将一个又一个的国有企业、公营部门推向市场,并不得不对政府自身施行改革。许多公益性领域开始成为竞争性领域,政府也减少了对这些领域的补贴,非营利组织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使它们逐渐发展成熟。非营利组织不仅在一国内部,而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被称为“全球公民社会”的非营利部门正在逐步形成,并被一些学者誉为代表了 20 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创新。所谓非营利组织,是指具备法人资格,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享有免税优待,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的机构或组织。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界定:第一,不以营利为目的。个人和单位提供资金创建非营利组
7、织或扩大其运营规模,并不期望取得投资报酬,甚至不期望收回投资。这说明非营利组织总体上不是以微观的经济效益而是以宏观的社会效益为目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它们不可以盈利,且现实中确实有些也在盈利,这些组织依赖或至少是部分依赖其运营利润来维持生存。但是无论如何,盈利不是这些组织的主要目的。正是这种非营利特征使它从根本上区别于企业组织。第二,/非分配 0 的约束条件。这一点与第一点有着密切联系。正因为非营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作损益计算,所以,其组织的盈利收入、利润以及财产都不能分配给其员工、经理或官员,不作盈余分配。经营活动所得收入和盈利只能用于完成组织的工作任务。第三,政府给予免税。鉴于非营利组织
8、为公众服务的性质,国家免除其收入所得税,有些还可免除其他地方税,如财产税等。应该说,这三点主要表明了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特征。三、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作用(一)非营利组织及其供给公共物品的作用非营利组织是指这种组织的经营、运作的目的不是获取利润,而是为实现整个社会或者社会中某一部分特定成员的公共利益。非营利组织具有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等 5 个特征。非营利组织的成员,基于对该组织致力于公益或共益的宗旨和理念的认可,提供捐赠或志愿服务,为自己及他人提供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自愿提供公共物品的事实使人们意识到,人们并不总是搭便车,在参与者人数有限的情况下、在人们的相互沟
9、通、互惠心理以及利他主义的作用下,人们也会自愿提供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物品供给中发挥以下作用:一是弥补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职能的不足。政府提供的是均等化的公共产品,只能满足公众的基本公共需求,而公众超额的和多样化的公共需求则可以由非营利组织提供,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可以补充、补足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和政府形成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二是防止社会公众的“搭便车”现象。如果公共物品的每个消费者支付的成本与他所享用的公共物品的数量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那么他会倾向于不付费或少付费,出现“搭便车”现象。如果社会每一成员都“搭便车”,可能会导致虽然对某一公共物品的需求很大,但其供
10、给量很小,甚至为零。非营利组织将其非营利性和社会公众的志愿者行为有机结合,减少“搭便车”的行为,从而提供社会需要的公共产品。(二)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共物品的机制市场机制是以自愿求私益,通过平等的市场活动主体之间的合同与契约、自由交易、公平竞争、个人经济权利的满足等活动追求私人利益,经济领域是以市场机制为主要运作形式;政府机制是以强制求公益,通过公共权力的运作和政府组织之间纵向的“命令服从”关系追求公共利益,政治领域是以政府强制机制为主要运作形式;社会领域的非营利组织,其机制是以自愿求公益,通过具有平等地位的社会活动主体的个人选择、理解,形成共同的道德和信念等活动追求公共利益。非营利组织通过两类机
11、制提供公共物品:一是由非营利组织自身性质决定的志愿机制。即在政府政策策动、企业资金资助和非营利组织目标设计下,针对特殊人群需求,基于志愿组织公益人动机,通过对政府和企业的游说,能够获得非营利组织运行的必要资源,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从而实现社会公共福利的最大化。二是在公共物品供给中所形成的由政府及企业组织的委托代理机制。政府和企业作为委托人将本应由他们提供的公共物品委托给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作为代理人提供政府和企业所需要的公共物品。提供公共物品满足公共需求是政府的责任,但有些情况下政府无力、无法全部提供公共物品,或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成本过高。这时,政府就会将某些公共物品的供给职能委托给
12、相关的非营利组织,由非营利组织代行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之职能。同理,企业在市场化运作中,也有一些事务是企业本身无力、无法解决的,或企业解决这类问题成本过高。企业也会将一些与企业市场活动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委托给市场中的中间组织。市场中的中间组织是为企业市场经营提供服务的一类非营利组织,其性质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愿公益性。(三)政府在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中的作用1保护和鼓励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一是保证非营利组织的志愿机制的运行。一方面,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一样,其管理不是靠利润动机的驱动,而是依靠使命的凝聚力引导,经由能反映社会需要的使命与宣传来获取外部的支持和捐助,并实现其组织内部的协调运作。另一方面,
13、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壮大,有利于政府加强与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物品领域的合作,增加了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不同方式和多种渠道,促进政府公共物品提供数量和质量的改善。二是保证委托代理机制的运行。由于政府活动须符合一定的程序,而非营利组织则具有自发性,能够满足服务者不同的需求。2规范和监管非营利组织的行为。一方面非营利组织发挥作用的志愿机制也存在志愿失灵,需要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进行规制,确保非营利组织能够按照其成立时的向社会表达的致力于社会公共利益或一定范围内共同利益的宗旨和理念进行运作。为此,政府应该对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服务过程进行审计和监督。另一方面,非营利组织如果承接政府的购买服务,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其
14、使用的财政资金也需要接受政府的监督和审计。四、促进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政策建议第一,强化政府资助。政府资助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都是非营利组织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不过不同的非营利部门获得政府资助的力度、规模、形式有所不同。针对不同领域的非营利组织、不同类型的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共物品的公共性、公益性及受益范围的不同,政府的资助强度和方式可以不同。并且,政府资助不一定要采取政府直接投资亲自经营的方式,这种政府直接生产的方式对私人捐赠的“挤出效应”较大。资助形式可以多样化,其原则在于降低公共物品的供给成本,提供公共物品的效率。例如,政府津贴、补助、政府购买、合同承包等多样化的形式,这种政府与非营利组织
15、合作伙伴关系既可以降低政府直接生产公共物品的财政负担、提高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也可以缓解政府直接支出对私人捐赠的“挤出”。政府并没有直接投资、经营非营利组织,但政府可以做“资金和指导”的提供者。这种伙伴关系将使非营利组织获得资金的同时改进了公共物品的提供效率,同时还可以监管非营利组织的运营。第二,有效激励私人捐赠。要对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加以细化,增强其操作性,以激励公民捐赠和提高捐赠量。我国当前公司或企业的慈善捐助量较大,个人捐赠的地位无足轻重。目前应该强化激励公民的私人捐赠,从政府的角度,需要根据人们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的变化来设计减免税政策,估计税价弹性和政府收入分配政策的有效性。征税降低了不
16、同收入群体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会影响人们的捐赠倾向,税制设计需要仔细考虑这些效应。从非营利组织的角度,我国慈善机构的劝募形式还有待于多样化,并且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宣传自己;考虑到人们捐赠的非纯利他主义倾向,可以将劝募和私人物品的联合生产相结合,这样可以提高募集资金的数量。第三,改革彩票发行体制。民间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政府资助、会员费、社会捐赠,甚至在主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通过发行彩票来获得经费来源。在条件不成熟时,也可由政府成立一个类似共同基金或由民间非营利组织联合建立一个共同基金的组织来发行彩票,并将其资金分配给各个公益组织。并且针对不同的公共物品类别设立基金,增加资金的筹措量。第四,鼓励、培
17、养人们的志愿和公益意识。将道德教育和志愿行为相结合,鼓励人们为慈善性的非营利组织捐助劳动,直接或间接地为社会供给公共物品和服务,就是在利他。这种方式将道德教育具体化,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公益意识。在美国,家长为了送孩子进长春藤,就积极鼓励孩子参与社区建设,打义工,因为打义工有记录,学校录取可以参考。参考文献:1 吴伟. 慈善捐赠、公共物品的自愿提供与非营利组织.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 2007年7月2 王雅龄 季栋伟.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性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9期3 滕世华. 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可行性研究.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4爱因斯坦.论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03,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