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颅压综合征 的 MRI诊断与鉴别 低颅压综合征 :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 侧卧位 腰部蛛网膜下腔的 脑脊液压力 在 0.59 kPa( 60mmH2O)以下,以 体位性头痛 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 , 影像和临床诊断容易被忽略和混淆。 最早由德国医生 Schaltenbrand 在 1938 年首次报道。 低颅压综合征的概念及预后 定义:低颅压综合征是颅内压 50mmH 2 O的一组少见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 一般预后良好,多数可自然缓解。 低颅压综合征的始动因素 不外乎两种情况: 一、脑脊液漏出过多:如腰穿、颅脑及脊柱手术、脱水、血液浓缩渗透压增高等; 二、脑脊液产生过少:脉络丛功能障
2、碍致脑脊液生成过少或吸收过多、下丘脑中枢功能障碍等。 低颅压的病理生理 通常颅内容积较为恒定,波动范围极小。脑脊液量减少时,颅内血容量会代偿性增加,因脑静脉有更大的顺应性和容积,所以大多通过静脉来代偿,导致静脉淤血扩张。 硬脑膜由两层构成,硬脑膜的血管和神经穿行其中,在某些特定部位两层分开,局部膨大形成硬脑膜窦,脑静脉直接注入窦内,因此脑膜增厚,硬膜窦扩张。 低颅压时,因脑脊液减少,脑组织在脑脊液内的浮力减小,脑脊液的衬垫作用减弱或消失,立位时,脑由于重力作用下移,出现 “ 脑下垂 ” 。 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体位性头痛 :具有特征性,头痛与体位变化有明显关系,立位时加重,卧位减轻或消失,
3、一般头痛变化多在体位变化后 15min内出现。恶心、呕吐、眩晕、耳鸣、颈僵和视物模糊为较常见的伴随症状。 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低,多小于 50mmH2O。 低颅压综合征的 MRI表现 低颅压综合征的 MRI表现有其特征性: 1、平扫表现:硬脑膜增厚, 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 、 T2WI呈高信号,静脉窦和脑静脉扩张; 2、增强扫描表现:增厚的硬脑膜弥漫性、均匀、线样强化,幕上、幕下均可受累,但侧裂池、脑干表面的脑膜一般无强化; 低颅压综合征的 MRI表现 3、垂体淤血致垂体增大。 4、脑下垂,小脑扁桃体下疝,桥前池和鞍上池变窄,脑室缩小,视交叉变平或下移,后颅窝结构拥挤。 5、 硬膜下积液 , 约占 10%, 多为双侧 , 额顶部最多见 。 6、 硬膜下血肿 , 如有皮层静脉 、 桥静脉破裂则发展为硬膜下出血 。 双侧额顶部及纵裂脑膜明显对称性增厚 /明显强化 两侧小脑 幕及硬脑 膜明显增 厚、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