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解释 1.第一次文代会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即第一次文代会于 1949年 7月 2日至 19日在北平召开。来自解放区和前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约八百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周恩来代表中央作报告 ,周扬和矛盾分别代表两个地区作文艺运动经验的报告 ;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选举成立全国性的文艺组织 文联和领导机构。第一次文代会标志着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和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的建立。开始了当代文学的 “一体化 ”的进程 ,并确立了各种文学力量在 “当代文学 ”中的资格和地位。 2.双百 方针 1956年 5月 2日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 “百
2、花齐放 ,百家争鸣 ”的方针。其具体内容是 :“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 ,强制推行一种风格 ,一种学派 ,禁止另一种风格 ,另一种学派 ,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 ,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 ,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 ,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双百方针的提出 ,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 ,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 展中真实地 ,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 ,同时 ,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性、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
3、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4.根本任务论 是 “文革 ”文学理论的核心命题。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 ,“要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 ,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 ” 5.三突出创作原则 1968年 5月 23日 ,“四人帮 ”根据江青旨意最先提出 “三突出 ”创作原则 ,即 “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这是从 “根本任务论 ”出发制定的形式主义的创作模式。 6.主题先行论 其主题是指 “老干部等于民主派 ,民主派等于走资派 ,走资派还在走 ,必须要打倒 ”。这个主题无论对哪种体裁 ,在创作之前就已规定 ,创作时必须从它
4、出发 ,必须根据这个主题到生活中寻找素材 ,加以表现。 7.革命样板戏 革命样板戏是建国后一体化文学体制下戏曲革命化的极端产物。 “文革 ”期间 ,江青一伙在全盘否定十七年文学的同时 ,还攫取了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京剧改革的成果 ,并将它们连同现代革命京剧奇袭白虎团、海港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 ,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等 8个剧目 ,封 为 “革命样板戏 ”。 8.政治抒情诗 : 1963年起 ,政治抒情诗成为占据诗坛主导地位的潮流 ,内容直露地表白诗人的政治信仰和道德情操 ,甚至以标语口号来替代情感的抒发 ,诗歌变为 “战歌 ”。诗的主题由赞颂新生活转向对 “继续革命 ”的感情
5、和行动的宣扬。大量运用浅薄的比兴象征、托物言志方法 ,红日、红旗、青松、风暴等成为使用频率极高的象征符号。代表作家有 :郭小川、贺敬之。 9.山药蛋派 又称山西作家群、山西派等 ;是由部分山西作家构成 ,以写农村题材小说为主的一个文学流派 ;起源于 40年代 ,繁荣于五六十年代 ;代表作家和作品有赵树理 的锻炼锻炼、三里湾、马烽的我的第一个上级 ,西戎的赖大嫂等 ;作品多取材于山西农村生活 ,反映农村变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竭力追求小说的平民化、大众化和地域性特色 ,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农民形象 ,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10.茶馆 话剧茶馆于 1957年创作 ,是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戏剧创作的
6、精品 ,它不仅是老舍戏剧代表作 ,也是中国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 ,同时是北京人艺剧院演剧艺术的卓越代表。茶馆的艺术构思很独特 ,它的重要特征表现为使用了 “反描法 ”、 “侧面透露法 ”以及 “人像展览式 ”方法。在艺术结构上则 采用了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 “坐标式 ”结构。 11.伤痕文学 是 70年代末 80年代初出现的通过对文革生活及文革后人们精神创伤的真实描写、大胆揭露、愤怒鞭挞 ,展现人们肉体和精神 “伤痕 ”的作品。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 ,卢新华的伤痕。 12.反思文学 指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出现的对建国三十多年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和社会的曲折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的命运的影响进行了冷静反思、
7、重新审视的小说创作潮流。这一时期的反思文学作品几乎全部是悲剧性的 ,作家们在悲剧中倾诉了人民的苦难 ,贯注着对民族坎坷历程的思考。标志性作品 :茹志鹃剪 辑错了的故事。 13.先锋小说 是指在中国文坛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 ,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 ,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 ,也被称为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等。 14.朦胧诗 起于 20世纪 70年代末到
8、80年代初 ,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它以 “叛 逆 ”的精神 ,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 ,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江河、杨炼等。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 ,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 ,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 ,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 ,丰富了诗的内涵 ,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15.随想录 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 ,巴金直面 “文革 ”带来的灾难 ,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 ,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 ,从而达到了文学
9、和思想的最后高峰。 随想录收录巴金先生文革结束创作的一百五十篇文章 ,分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共五集 ,统称随想录。 16.新写实小说 是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一股新的文学创作倾向。这些小说的创作方法仍然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 ,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 ,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在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认识上 ,把日常生活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 ,在对真实的理解上 ,追求一种色的体验真实 ,在对人物处理上 ,主要体现的是小人物的生存境况 ,在叙述态度与叙述方式 ,采取民间的叙事立场 ,中立化的叙述 方式。代表作家作品有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刘震云的单
10、位等。 17.文化散文 文化散文作为一股文学思潮形成并逐渐成熟于 80 年代后期至 90 年代初期 ,是90 年代 “散文热 ”中最重要的表现领域。文化散文主要是指创作主体写作时采用一种文化视角 ,“以二十世纪人文科学和艺术哲学的最新成果为观察工具 ,避免先贤们的偏颇 ,文化批判鞭辟入里 ”,使散文写作 “攀上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和深度 ”。代表作家及作品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 简答题 一、双百方针 (时间、内容、意义 1、时间 : 1956年 5月 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的双百方针 2、具体内容 : (1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11、 ,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2利用行政力量 ,强制推行一种风格 ,一种学派 ,禁止另一种风格 ,另一种学派 ,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3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 ,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 ,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 ,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3、标志性意义 这一时期 ,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出现了解放思想 ,独立思考 ,摆脱教条 ,冲破禁区 ,大胆探索的新气象。 二、概 述 50、 60年代小说的情况。 (包括创作变化、题材、体裁、主流、非主流等 历史题材 :以反映明主革命为主 ,描写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各个历史阶段。 反映解放战争 :杜鹏程保卫延
12、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和罗广斌、杨益 言的红岩 ;峻青的黎明的河边、茹志娟的百合花 反映抗日战争和 20年代、 30年代的革命斗争 :孙犁风云初记、知侠铁道游击队、 冯志敌后武工队、冯德英苦菜花、李英茹野火春风斗古城 近代历史题材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 古代历史题材 :徐懋庸鸡肋、陈翔鹤 陶渊明写挽歌 现实生活题材 : 反映农村生活 :马烽一架弹花机、赵树理登记、谷峪新事新办、李准不能走那条路、秦兆阳农村散记、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 反映农村劳动妇女 :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李准李双双小传、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茹志娟静静的产院、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 反映工业建设 :周立波铁水奔流、雷加春天
13、来到了鸭绿江、艾芜百炼成钢、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草明乘风破浪、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 敢于正视现实矛盾 ,揭露生活的阴暗面 ,大胆 干预生活 ,触及人的灵魂 ,表现了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批判意识。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准灰色的帆篷、李国文改选、刘绍棠田野落霞 打破表现人情、人性的禁区 ,细腻地描写人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充满浓郁的人情味。萧也牧我们父母之间、邓友梅在悬崖上、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 三、茶馆的艺术创新 (1茶馆的艺术构思时独特的 ,生动而洗练地描绘了三个时代和三个社会 :戊戌政变后 的清末社会、辛亥革命失败后军阀统治的民国社会、抗战后国民党统治下的国统区。
14、(2 茶馆在艺术构思上使用侧面透露法。以小见大 ,以个别表现一般 ,考虑主题与典型 环境之间的关系。选取北京普通的一个大茶馆使三教九流的人物同时聚集在一起 ,具 有象征意味 ,是大中国的一个窗口 ,旧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3老舍有意识地舍弃中外戏剧传统编剧的一人一事法 ,采用人像展览法来结构全剧 ,展 开场面和刻画人物 ,把三个时代的各种人物都搬上舞台 ,把各种丑恶现象都淋漓尽致的呈现在观众面。 (4茶馆在艺术结构上采用了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 ,以清末至国民党统治 崩溃前的近代历史为纵线 ,以特选出来的三个时代的生活 做横截面 ,具有史与事结合、虚与实结合的优点。 (5茶馆中每一幕
15、都要穿插描写一件怪异的事。如第一幕 ,穿插写庞太监娶老婆 ;第二 幕突出描写两个逃兵准备共娶一个老婆的故事等 ,这些事件的荒诞性与怪异性 ,增添了其悲喜剧色彩。 (6茶馆是一部悲喜剧 ,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与人物的喜剧、幽默性格与剧作家的讽刺 笔法 ,让作品产生了独特的悲喜剧风采。 (7茶馆人物众多、性格鲜明 ,主要使用了个性化语言来塑造人物 ,也有在人物间偶然 碰撞出的火花中刻画人物 (第一幕中秦仲义与庞太监在对待戊戌变法的态度上发生冲突。 (8老舍精 心选择人物某几个最能体现其思想性格的闪光点 ,进行简洁的刻画 ,不重整体 介绍 ,而重棱角的表现。如秦仲义的一生 ,作者只选择了他一生中三个闪
16、光点 在王力发面前的财大气粗 ,在庞太监面前的狂傲不羁 ,败落后的自悲自悼 来刻画人物性格。 侧面透露法 (没有正面描写战争、历史 民族地方的特色 :北方茶馆 各色人等的出现 ,集体亮相 :掌柜的和伙计、受宠的太监、特务、打手等。 各色人等均可在此暴露社会矛盾 :康六卖女、太监娶媳妇等 象征意味 :茶馆本身就是一个象征 旧社会的缩影。 人像展览式 ,超越一人一事。 结构 :坐标 式的结构 二维式立体感。有纵有横 ,有虚有实 ,纵是三个时代的历史变迁 ;横是每个时代的矛盾冲突 ,三个时代的横断面。老舍的作品追求荒诞性和怪异性 ,这也是作品情节的小高潮。 “康六卖女 ”、 “太监娶媳妇 ”、 “两
17、个逃兵买一个媳妇 ”都体现了老舍家与戏剧的能力。 人物众多 ,性格鲜明 :有名有姓的有 70多个任务 ,让人一遍就记住的有 50来个人物。 艺术构思 : 使用 “反描法 ”生动而精炼地描绘了三个时代和三个社会 :戊戌变法后的清末社会军阀 统治的民国社会和抗战后国民党统治下的国统区 ,作者对他要阐发的主题 ,引而不发 ,而只在反面大 做文章 ,让观众在反面否定的感受中 ,自然趋向正面主题。 使用 “侧面透露法 ”在茶馆中既没有选取某个特殊的大家庭 ,也没有选取每个特殊的地狱 ,而是别出心裁地选择了北京一个普普通通的大茶馆 ,进而以小见大 ,以个别表现一般 ,是一种典型环境的成功的选择和描述 有意
18、识的舍弃中外戏剧传统的 “一人一事 ”的方法 ,而采用 “人像展览式 ”方法来结构 全剧、展开场面和刻画人物 ,这种方法把三个时代的各种人物都搬上台 ,展现各种丑陋现象更加淋漓尽致。 艺术结构 : 采取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 “坐标式 ”结构。三幕戏犹如三组风景画 ,三个画面 按照社 会发展时序连缀起来 ,便成为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一个缩影。作家选择了一个最有表现力的角度裕泰茶馆 ,以此展开故事。 每一幕中都要穿插描写一件非常怪异的事件 人物刻画 : 人物众多 ,且个性鲜明 ; 用 “单纯个性化语言 ”刻画人物 ,精心选择人物某几个最能体现其思想性格的“闪光点 ”, 进行简洁的刻画 语言艺
19、术 :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语言的幽默风格。 15 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四、如何评价杨朔的散文模式 ? “杨朔模式 ”:作者借鉴古典诗文的意境 ,“总要象写诗那样 ,再三剪裁材料 ,安排布局 ,推敲字句 ,然 后写成文章 ”。构思上寓大于小、寓远于近 ,意境上比兴取义、象征比附 ,结构上峰回路转、卒章显志 ,这些是杨朔散文的显著特色 ,成为当时人所称道、进人所诟病。 散文模式 :独特的抒情结构形式 ,借用古典诗歌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在现代散文中寻求诗的意境 ,即 “从写景入手 ,然后引出在风景中活动着的平凡人物 ,最后通过比兴象征将景物与人物联系起来 ,升华出人民性的颂歌这一抒情主题 ”. 杨朔散文的艺术风格 善于打出着眼 ,小处落墨 ,抓住一人一事 ,一景一物 ,生发联想和想象 ,洞隐烛幽 ,见 微知著 ,使作品的思想得到寓大于小、寓远于近的 艺术表现 ,因而具有诗的视角和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