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及简介11901 年 伦琴X 射线的发现1901 年,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lhelm Konrad Ro tgen, 1845-1923), 以表彰他在 1895 年发现 的 X 射线。1895 年,物理学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它的几个主要部门-牛顿力学、热力学和分子运动论、电磁学和光学,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理论,在 应用上也取得了巨大成果。这时 物理学家普遍认为,物理学已经发展到顶了,以后的任务无非 是在细节上作些补充和修正而已,没有太多的事情好做了。 正是由于X 射线的发现唤醒了沉睡的物理学界。它像一声春雷,引发了一系列重 大的发现,把人们的注意力
2、引向更深入、更广阔的天地,从而揭开了现代物理学的序幕。1902 年 洛伦兹 塞曼塞曼效应的发现和研究190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荷兰莱顿大学的洛伦兹(Hendrik Antoon Lorentz, 1853-1928)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塞曼( Pieter Zeeman, 1865-1943),以表彰他们在研究磁性对辐射现象的影响所作的特殊贡献。磁性对辐射现象的影响也叫塞曼效应,是塞曼在 1896 年发现的。它是继法拉第效应和克尔效应之后又一项反映光的电磁特性的效应。塞曼效应更进一步涉及了光的辐射机理,因此人 们把它看成是继 X 射线之后物理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洛伦兹是荷兰物理学家,他的主
3、要 贡献是创立了经典电子论,这一理论能解释物质中一系列的电磁现象,以及物质在电磁场中运动的一些效应。由于塞曼效应发现时 及时地从洛伦兹理论得到了解释,由此所确定的电子荷质比与 J.J.汤姆孙用阴极射线所得数量级相同,相互间得到验证,因此 1902年洛伦兹与塞曼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塞曼也是荷兰人, 1885 年进入莱顿大学后,与洛伦兹多年共事,并当 过洛伦兹的助伦琴洛伦兹塞曼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及简介2教。塞曼对洛伦兹的电磁理论很熟悉, 实验技术也很精湛,1892 年曾因仔细测量克尔效应而获金质奖章,并于 1893 年获博士学位。他在研究辐射对光谱的影响时,得益于洛 伦兹的指导和洛伦兹理论,从而
4、作出了有重大意义的发现。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及简介31903 年 贝克勒尔 皮埃尔居里 玛丽居里放射性的发现和研究190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授予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Antoine Henri Becquerel ,1852-1908),以表彰他发现了自发放射性;另一半授予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 居里(Pierre Curie ,1859-1906)和玛丽 斯可罗夫斯卡居里(Marie Sklodowska ,1867-1934),以表彰他们对贝克勒尔发现的辐射现象所作的卓越贡献。亨利贝 克勒尔是法国科学院院士,擅长于荧光和磷光的研究。1895 年底,伦琴将他的初步通信:一种新射线和一些
5、 X 射线照片分别寄给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其中包括法国的庞加莱(H.Poincare)。庞加莱是著名的数学物理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1896 年 1 月 20 日法国科学院开会,他带伦琴寄给他的论文,并展示给与会的科学家。这件事大大激励了亨利 贝克勒尔的兴趣。他问这种穿透射线是这样产生的?庞加莱回答说, 这一射 线似乎是从阴极对面发荧光的那部分管壁上发出的。贝克勒尔推想,可见光的产生和不可 见 X 射线的产生或 许是出于同一机理。第二天他就开始实验荧光物质会不会产生 X 射线。然而,贝克勒尔最初的一些实验却是失败的。正在这个时候,庞加莱在法国一家科普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介绍 X 射线的文章,文章
6、有一次提到荧光物质是否会同时辐射可见光和 X 射线的问题。 贝克勒尔读到后非常很受鼓舞,于是再次投入荧光和磷光的实验, 终于找到了铀盐有这种效应,他用厚黑纸包了一张感光底片,纸非常厚,即使放在太阳下晒一整天也不至于使底片变翳。他在黑 纸上面放一层铀盐,然后拿到太阳下晒几个小时, 显影之后,他在底片上看到了磷光物 质的黑影。然后他又在磷光物质和黑纸之间夹一层玻璃,也作出同 样的实验,证明这一效应不是由于太阳光线的热使磷光物质发出某种蒸气而产生化学作用所致。于是得出结论:铀盐在强光照射下不但会发可见光, 还会 发穿透力很强的 X 射线 。贝克勒尔居里夫妇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及简介4贝克勒尔这一结论
7、并不正确,一次偶然的机遇使他作出了真正的发现。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及简介51904 年 瑞利氩的发现1904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皇家研究所的瑞利勋爵(Lord Rayleigh ,1842 -1919),以表彰他在研究最重要的一些气体的密度以及在这些研究中发现了氩。瑞利以严谨、广博、精深著称,并善于用简单的设备作实验而能获得十分精确的数据。他是在 19 世纪末年达到经典物理学颠峰的少数学者之一,在众多学科中都有成果,其中尤以光学中的瑞利散射和瑞利判据、物性学中的气体密度测量几方面影响最为深远。1905 年 勒纳德阴极射线的研究190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基尔大学的勒纳德(Phil
8、ipp Lenard ,1862-1947),表彰他在阴极射线方面所作的工作。1888 年,当勒纳德于海德堡大学在昆开(Quincke)的指导下工作时,就在阴极射线方面作了最初的研究。他研究了赫兹关于这种射线与紫外线相似的观点。为此他做了这个实验, 观察阴极射线是否能象紫外线一样通过放大电管壁的石英窗。他 发现阴极射线不能穿过。但是 1892 年,他在波恩大学担任赫兹的助手时,赫 兹让他看了自己的一 项新发现:将一块被铝箔包着的含铀玻璃片放入电管中,当用阴极射线轰击这块铝 箔时, 铝箔下面 发出了光。当 时赫兹以为可以用一片铝箔将空间隔开,一边是按普通方法 产生的阴极射线; 而在另一边则是纯粹
9、状态下的阴极射线。 这个实验以前从未做 过。赫 兹太忙了,没有时间做这个实验,就让勒纳德做,就这样,勒 纳德作出了“ 勒纳德窗”重大发现。瑞利勒纳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及简介61906 年 J.J.汤姆孙气体导电1906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剑桥大学的 J.J.汤姆孙爵士(Sir Joseph Thomon,1856-1940),以表彰他 对气体导电的理 论和实验所作的贡献。J.J.汤姆孙对气体导电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最重要的结果是发现了电子,这是继 X 射线和放射性之后又一重大的发现。人们把这三件事称为世纪之交的三大发现。汤姆孙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及简介71907 年 迈克耳孙光学精密计量和
10、光谱学研究190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芝加哥大学的迈克耳孙( Albert Abrham Michelson ,1852 -1931),以表彰他对光学精密仪器及用之于光谱学与计量学研究所作的贡献。迈克耳孙是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他以精密测量光的速度和以空前精密度进行以太漂移实验而闻名于世。他发现的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干涉仪至今还有广泛的应用。1908 年 李普曼照片彩色重现1908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巴黎大学的李普曼(Gabried Lippmann ,1845-1921), 以表彰他基于干涉现象用照片重现彩色方法所作的贡献。李普曼 1845 年 8 月 16 日生于卢森堡的霍勒利希(Ho
11、llenrich),双亲是法国人,后来他的家迁到巴黎,他在家中接受了早期教育。1858 年他进入拿破仑中学,十年后进入综合师范大学。他的学业并不是很好,因 为他只注重他感兴趣的科目,不重视他不喜欢的课程,因此他没有通过教师资格的考试。1873 年,他被任命为政府的科学使节,到德国学习科学教育方法。在海德堡曾随库恩(Kuhne)和基尔霍夫一起工作,在柏林曾和亥姆霍兹一起工作。迈克耳孙李普曼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及简介81909 年 马克尼 布劳恩无线电报190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伦敦马克尼无线电报公司的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克尼(Guglielmo Marcoin ,1874-1937)和德国阿
12、尔萨斯州特拉斯堡大学的布劳恩(Karl Braun ,1850-1918),以承认他们在发展无线电报上所作的贡献。布劳恩 马克尼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及简介91910 年诺 范德瓦尔斯气液状态方程1910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范德瓦尔斯(Johannes Diderik van Waals,1837-1923),以表彰他对气体和液体的状态方程所作的工作。19 世纪末,分子运动逐步形成一门有严密体系的精确科学。与此同时实验也越来越精,人们发现绝 大多数气体的行为与理想气体的性质不符1911 年 维恩热辐射定律的发现 191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乌尔兹堡大学的维恩(Wilh
13、elm Wien ,1864-1928),以表彰他发现了热辐射定律。热辐射是 19 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它的研究得到了热力学和光谱学的支持,同时用到了电磁学和 光学的新技术,因此发展很快。到 19世纪末,这个领域已经达到如此顶峰,以至于量子 论这个婴儿注定要从这里诞生。1912 年 达伦航标灯自动调节器191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瑞典斯德哥尔摩储气器公司的达伦(Nils Gustaf , 1869-1937),以表彰他发明了用于灯塔和浮标照明的储气器的自动调节器。有文献记载,这一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原来拟授予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和特斯拉线圈的发明者特斯拉(Nikolai Tesla)。这是继 190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马可尼与布劳恩之后从技术应用方面考虑顺理成章的事,但是据说特斯拉拒绝与爱范德瓦尔斯维恩达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及简介10迪生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经跟爱迪生在经济问题上发生过纠纷,因此诺贝尔物理学奖转而授予了达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