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54298 上传时间:2019-02-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摘要 全球资源与气候环境变化,使低碳经济成为各国发展的焦点。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目前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此,本文认真分析了目前我国碳排放的实际情况,指出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思想观念滞后、政府政策体系尚不完善、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碳金融发展缓慢等,进而提出在碳排放约束下推动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下载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化 碳排放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碳排放量问题日益突出。作为 GDP 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014 年,中国发布首部全球环境竞争力报告( 2013),在全球133 个国家排名中,中国环境竞争力排在第 87 位, 2016 年

2、中国第二部全球环境竞争力报告( 2015)中,中国排名比 2012 年上升 2位,全球排名第 85 位。可见,中国环境问题并不乐观,鉴于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程度,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一、我国碳排放置现状 随着中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及 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能源消费节节升高。虽然中国在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上有所升高,但也仅占 8%左右,其中 6.4%是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比重仍很低,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尚未真正得到改变。以下是中国近几年碳排放量情况。采用学术界通用计算方法,运用各类能源消费量乘以各类能源碳排放系数,加总求和。即碳排放量 = 能源 i

3、的消 ?M 量 ?能源 i 的排放系数( i 为能源种类)。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见表 1)采用 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中的数据。 根据表 1 中的数据估计得出 2000 年 -2013 年我国碳排放量,见表 2。 从表 2 中可以看出,伴随着中国 GDP 总量的增长,能源消费总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能源结构的 “ 低碳化 ” 调整尚未见到明显的成效,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的减排任务仍十分艰巨。 二、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思想观念滞后 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发生转变。目前北京、上海、天津的人均碳排放已经跃居世界前列。而这种现象的造成,有企业原因,也

4、有个人原因。如:部分企业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比较陌生,不愿意增加对低碳技术、 低碳产品的开发投入,致使消费者在市场上很难买到低碳产品。并且在认识上存在误区。部分百姓和企业人把低碳产业认为是高新产业、低碳技术就是高新技术,因此,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高新技术开发投入较大,却不重视低碳技术的发展,以致于在高新产业中高碳的情况屡有发生。而且市民也并未真正了解 “ 低碳 ”内涵,普遍认为低碳消费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与普通民众无关;在日常生活中忽视低碳环保的健康生活理念,粗放的消费方式占主导地位,未对企业尽快向低碳生产方式转型起到推动的作用。 (二)政府政策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我 国低碳经济发展还

5、处于起步阶段,政府现有的政策和手段并不足以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政府推出的现有政策主要倾向 “ 节能减排 ” 。尚未制定系统的、有效的、专门性的低碳经济制度与政策,仅推出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低碳技术研发。对财政、税收、金融、外贸、信息指导等经济手段的间接运用有所忽视。大规模低碳技术项目的投资主要依靠政府临时拨款、政策贷款及国际机构的捐款和贷款,未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金融机构对低碳经济发展缺乏信心,不愿提供资金支持,阻碍了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最后,政府原有的一些观念一时还难以改变,如片面追求 GDP增长的观 念,过于注重经济增长、轻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等,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

6、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根据何建坤等人提供的研究,现阶段中国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率仅为0.31,这一水平远低于经济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日本)的平均水平。尽管中国国把低碳经济作为发展战略目标,但在技术开发中还存在很大不足:首先,企业在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中,经常性优先选择经济效益,对低碳技术(污染治理、清洁生产、废弃物利用等)和低碳产品的开发投入较少。因此,目前中国企业申请与低碳技术有关的专利项目还较少 。其次,企业低碳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较低,多采用向发达国家直接购买、国际合作或 FDI的方式完成产品升级换代。最后,企业缺乏低碳经济高端管理人才、复合型研究人才等,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撑不足,致使发展

7、低碳经济的工作、管理、研发能力不强。 (四)碳金融发展缓慢 目前,中国碳金融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金融机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呈现 “ 概念热、融资冷 ” 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经济发展从 “ 高碳 ” 向 “ 低碳 ” 的转型。政府没有给予金融机构相应的发展碳金融的激励政策,未建立对低碳金融高风险性的有效 风险补偿机制,使得金融机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度较低,金融结构整体发展不平衡,无法保证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再次,碳交易市场不成熟。虽然国内目前已有 7家环境能源交易机构,但仍处于试点阶段,业务基本停留在环保技术转让层面,交易产品的认证核

8、准以及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尚待探索。最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目前国内熟悉低碳金融业务的专业机构和能效技术评估的专业人才不多,大多数银行缺乏对碳金融方面的业务了解,致使在项目开发、审批,以及运作模式、风险管理、交易规则和利润空间等不能很好的开 展。 三、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推行低碳消费方式 首先,政府要加大低碳消费的宣传力度,发挥媒体作用的同时,通过环保组织、社区、学校等机构的组织、策划,强化消费者的低碳意识;同时建立举报制度,强化公众社会责任意识。其次,企业要具有减排的社会责任意识,开展低碳生产的同时,也要建立低碳营销理念,通过树立企业低碳形象,建设环保品牌。再次,公众注意理性消费、

9、低碳消费、绿色消费,在思想认知上自觉接受并积极参与低碳社会建设,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与观念。 (二)逐步完善相关政 策体系 政府作为主导者、管理者和参与者,首先,应结合中国研发低碳技术的实际情况,依据国际标准,制定低碳技术标准,健全监督实施机制、管理体系等手段。其次,完善低碳财税机制。通过碳税、能源税、排放交易机制等财税政策约束碳排放。在财政上要增加常规财政预算资金投入,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不断扩大对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的政府采购范围,率先使用节能减排型设备和办公用品等。再次,健全投融资机制。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低碳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并 ?定此类信贷资金的比例;对寻求低碳发展的企业

10、,应采取有限核准的方 式,帮助他们获得一定资金支持。最后,保障创新人才,特别是低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鼓励大学和科研机构在企业中实施 “ 人才工程 ” ,采取 “ 产学研 ” 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人才向企业流动。 (三)创新企业低碳技术 企业应重视低碳核心技术的研发。整合现有研发资源,并积极参与国际低碳技术关键领域的合作开发项目,加强国际间低碳技术成果的转让和资源共享。企业要充分利用政府专项资金和市场资本,以保证企业低碳技术研发资金。企业设立自己 R&D部门,与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进行低碳技术研发,将高校及科研机构现有成熟的低碳 研发成果转入生产,减少企业研发资本投入,规避风险。企业内部注重培育

11、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实干精神、组织能力。积极引进培养低碳技术研究和高层管理人才,鼓励企业对管理和一线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组建一支高水平低碳研究队伍。另外,全面提升企业低碳管理水平。在管理中发现企业自身存在的节能减排潜力,通过对内外环境因素分析,改进工艺、生产流程,减少资源消耗和碳排放量。 (四)加速低碳金融体系建设 创新多样化的低碳金融服务内容。借鉴国际碳交易机制经验构建交易平台,建立环境产权交易所、能源交易所等多元化、多层 次碳交易平台。规范 CDM项目资金的运作方式、途径与程序,积极拓展 CDM项目开发领域,向高污染、高能耗和新能源开发等领域推广;发行碳金融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引导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投资绿色环保类金融产品;推行绿色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为碳交易项目企业分担资金风险。同时,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必须加快专业化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对现有服务人员的职业培训力度,力争打造一批熟悉低碳经济前沿知识、能效技术评估和掌握新型模型化风险计量技术的高端专业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