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生顺利就业的思考.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58084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生顺利就业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生顺利就业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生顺利就业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生顺利就业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生顺利就业的思考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未来社会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关心中职生就是关注未来的建设者。近年来,中职学生的就业率在多数地方稳步上升,但在我国的西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一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就业或不愿就业,探究原因主要是部分学生在就业时存在心理障碍,无法适应社会的生存和挑战,导致就业失败,本文从我实践的角度出发 旨在对中职学生的就业心理状态进行剖析,提出对策,以期对中职生顺利就业有所帮助。 下载 一、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生的心理障碍及表现 我国广大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 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于中东部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开发较迟,人们的思想、思维

2、与沿海发达地区大不相同,既有自己特殊的民族特征,又有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即心理障碍,这在少数民族中职生身上也有所表现,据笔者分析,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生的心理障碍大致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害怕与恐惧心理。少数民族地区交通相对闭塞,形成了人们相对封闭的心理状态,他们害怕在外面被骗,如山西黑砖厂黑煤窑事件的媒体报道、深圳富士康连续跳楼事件的媒体曝光让他们心存余悸,于是形成了就业恐惧心理,表现为不愿外出打工就业,或一定要到有熟人的厂子 就业上班,学校和劳务部门组织的劳务输出,他们一概不相信。 (二)焦虑心理。焦急疑虑心理主要出现在签定合同时,少数民族中职生一会儿对自己估计过高,期望值过高,一会儿消极自卑

3、,把自己看得过低,高不成低不就,困惑、矛盾,烦燥不安,顾虑重重。表现在就业时,他们急切地想就业,又怕工资不高,或专业不对口,下不了决心,止步不前,不能顺利签约,例如,他们会经常问 “ 我们何时进厂打工? ” 、 “ 工资待遇怎么样? ” 、 “ 不知道工作环境好不好? ” 等等。 (三)依赖心理。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缺乏独立的、自主择业的思想和能力 ,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认为进厂打工和实习,那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自己不做思想准备和技术准备,消极等待,这就是依赖心理在就业过程中的表现。他们要求学校一定要找一个专业既对口、工资待遇又好的厂子,否则不去实习与就业,或认为是学校推荐不力,工

4、作无能,埋怨学校和老师,这种心理往往造成遇上机会没有抓住,错失就业良机。 (四)攀比心理。在就业过程中,部分学生不能准确给自己定位,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比如我校的学生,他们先在广东惠州的 4S 店从事汽车维修实习,嫌那儿工资低、地位低,一周后又跑到汕头动 漫公司去实习,到了汕头几天又觉得专业不对口,于是又跳槽了广州,到了广州又不如意,干脆回家,结果一事无成。如此折腾,攀比心理暴露无遗。 (五)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就是盲目随大流,就业扎堆儿,一窝蜂上,结果出现就业难,没有显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英雄无用武之地。表现在就业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听说哪家厂子待遇高条件好,大伙结伴儿一起去应聘,不顾自己的专

5、业特长,结果面试时一问三不知,败下阵来,无法实现就业梦。他们不知道不同的企业,对员工和技术有不同的要求,只有那些专业对口,有个性特长的人员,他们才能上岗。 (六)怕吃苦心里。现代的中职生都是上世纪 90 后出生的,平时很少从事体力锻炼,不能吃苦耐劳。从我校近几年中职生赴沿海实习或就业统计资料显示, 60%的学生存在挑三捡四的现象;在工厂里一个月内能坚持下来的学生为 75%;三个月后能坚持下来的只有 60%;一年后能坚持下来的只有45%左右。 二、心理障碍与学生的就业关系 出现心理障碍的人,不能与外界进行充分的沟通,也不能与大众和谐相处,无法实现从学生角色向工人和劳动者角色的转换,不能完成自己社

6、会化的过程,肯定适应不了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少数民 族学生的心理障碍,对他们的就业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影响,害怕恐惧心理导致学生无法就业,无法走向社会,焦虑心理使学生不能及时就业,依赖心理和从众心理使学生无法实现个性化就业,对就业不满意,攀比心理使学生无法实现稳定就业,怕吃苦心里使中职实习或就业无法稳定,这就是心理障碍产生的负面影响。总之,中职生因心理障碍不能顺利就业,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是中等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三、消除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措施和对策 针对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出现的就业心理障碍,作为学校,有何良策消除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心 理障碍,从而实现学生充分就业和个性化就业,使家长和学生

7、满意、学校满意、企业满意、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入手。 (一)成人是本,育人为先。学生能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国家有用之才,这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和宗旨。父望子成龙、师望生成才,这是一个共同的心愿,但成才德为先,常言道 “ 有才无德不是才 ” 。智育抓不好出次品,体育抓不好出废品,美育抓不好出低档品 ,德育抓不好出危险品,这里道出了德育的重要性。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中职生到职校来很多是双差生,思想道德素质较低,有人格缺陷或心理障碍,这 就要求我们学校、老师、家长在教育学生时把品德放在首位,教育他们热爱劳动、遵纪守时、服从安、这也是企业招工的最低要求,试想一个在家不守家规,不听

8、从父母的安排,不服从老师管教的学生,哪个工厂的人事部门会要他,所以要先学会做人,再要求成才,只有德才兼备、吃苦耐劳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顺利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放低期望值,树立大就业的观念。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会横挑鼻子竖挑眼、挑三捡四、事事不顺意,这就是期望值过高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教育学生改变和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大就业的新观念。何谓大就业观 ,就是先找到一份工作,有固定收入,不管专业是否对口,不管用人单位的性质,就是我们平常说的 “ 先生存,后发展 ” 、 “ 先就业再择业 ” ,要知道不是社会适应我们,而是我们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不适应社会,最终会被社会边缘化,会被社会发

9、展所淘汰,所以要求学生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要让学生明白,在社会生活中能生存才是最重要的,能就业是第一位的,能养家糊口才是最现实的。年轻人中流行的 “ 工作要最轻松,工资要最高 ” 的就业理念是错误的。 (三)加强就业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老师要运用心理学原理,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询问, 给予疏导,进行思想方面的引导,达到调整心态,解除思想压力的一系列教育活动。而心理咨询则是让老师或专门的辅导员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与他们商议,解答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疑惑,鼓励他们走出就业误区,在他们就业受挫时给予抚慰,消除偏激心理的这样一系列活动。心理咨询与辅导最好同时进行。比如举办就业实习动员大会,让

10、学生了解外面的世界,鼓励他们走出大山,走出封闭,消除恐惧焦虑心理,举办就业心理讲座,介绍中职学生就业时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倾向,让学生了解求职、面试、签约进厂等就业流程,降低期望值,找到既能稳定上班 ,又能展现个性特长的工作场所。总之是解难答疑、解出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使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合格的建设者。 (四)培养学生抗挫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现在的少数民族中职生,大多是 “90 后 ” 的独生子女,他们在长辈的百般呵护下长大,事事称心如意,没有遇上什么困难和挫折,缺乏抗挫折的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遇上职场的失败,他们就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失去参加工作的信心,在就业前要进行艰苦奋斗和抗挫折

11、的教育,要让他们知道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在就业过程中要让他们知道一次性成功的事是很少的,失败了可 以再来,关键是要顶住困难,吃一堑,长一智,走出阴影,顺利就业。 (五)塑造和谐健康人格。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健康的人格,和谐健康人格应具备这样的内涵: 良好的人际关系, 较高的道德修养, 良好的行为习惯, 科学的认识方式 较为丰富的知识, 正确的价值导向, 清晰的人生目标。 那么,怎样塑造和谐健康的人格呢? 1.重视和谐观念的灌输。少数民族地区的中职生年龄还小,大多在 1719 岁,他们接触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时间少,对儒家的和谐思想知之甚少,所以要在灌输和谐思想观念上下

12、 工夫。要让学生知道,中国自古以来提倡 “ 和为贵 ” ,和才能团结,团结才有力量, “ 和 ” 是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重视人际关系,教会学生与他人和睦相处。和谐健康的人格,要求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就是要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同学之间团结互助,宽容理解,才能共创美好生活。反映在就业上就会相互帮助,求职办事就容易多了。 3.开展集体协作性的文娱活动。开展集体协作性的文娱活动,有利于培养中职生的团队精神,有团队精神,有协调沟通的能力这是很多企业招聘工人的标准之一,中 职学校在二年级实习之前应开展这类集体性的文体活动,比如足球、篮球,多人踏板行进,合唱、集体体操比赛、接力赛、野炊等,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能力,有利于矫正孤僻、怯懦等不合群心理障碍,有助于和谐健康人格的塑造。 消除心理障碍,实现学生顺利就业,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共同课题,需要大家共同来破解,通过上述五个方面的工作,加上学校、家庭的疏导,社会的关心与学生的自我调适,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一定能战胜自我,消除障碍,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沉着应付,抓住机遇,实现个性发展和顺利就业的双赢,实现和完成个人理想和社会理 想的完美结合,达到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贵州省黎平县职业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