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下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63117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危机下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际金融危机下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际金融危机下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国际金融危机下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 本文为泸州市 2008 年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泸州农业与农村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 ” 下载 引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对于增加农民家庭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农村劳务经济受到的冲击不断加深。为此,通过对泸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问题的调查,提出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泸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泸州市是四川省劳务输出大市,泸州市劳动力资源丰富,存在

2、“ 三多 ” :人口多、劳力多、剩余多。 2007 年全市共有乡村总人口 413, 61 万人,乡村劳动力资源数 254, 78 万人,占乡村人口的 61, 60。截止 2007 年 12月底,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 120多万人,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 50左右。据不完全统计,以有外出务工的全部农户家庭为基数,户均外出务工收入已占到其家庭收入的近 6成。有相当农户的家庭收入几乎全部来自外出务工收入。 2008 年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出现农民工 “ 返乡潮 ” 现象, 2009 年春节前全市返乡农民工约 16, 12 万人。其中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工 6, 8 万人。这场

3、危机对泸州市农 村劳务经济的影响正日益显现,农民收入增长受到较大影响。 二、泸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泸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凸现 “ 三化 ” 特征:异地化、特色化、年轻化。 1、异地化: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跨省外出务工所占比率稳定在 70以上,就业的主要去向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他们中过半数的农民外出务工首选地是沿海地区,占 56, 34,其次是西南大中城市。占15, 17,在泸州附近打工的仅占 25。 2、特色化:泸州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纺织服装行 业和其他制造行业上。建筑业已成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战场,占 30以上。 3、年轻化:中青年人有体

4、力、有技术、有文化,是我市劳务输出的主力军。 2007 年农村劳务输出的中青年 (18-45 岁年龄组 )劳动力外出率高达90以上,占绝对优势。 泸州市劳动力转移面临 “ 三低 ” 的突出矛盾:整体素质低、组织化程度低、稳定性差。 1、整体素质低:近几年来,通过加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但就整体而言,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 (1)文化素质 偏低。从泸县的典型调查剖析:转移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的占 73,高中占 13, 2,小学占 12,大专以上仅占 1, 8。 (2)劳动技能低。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民工劳动技能的培训和提高,仅 2007 年中央财政投

5、入 9 亿元,培训农村劳动力 350 万人,实现转移 303万人。 “ 阳光工程 ” 培训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了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就业稳定性。据调查泸州市输出的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占 28,未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占 72,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比重由 2001 年的 17上升到 2007 年的 28 。尽管如此,近几年向经济发达地区输出的农村劳动力,就业范围依然越来越受到技能因素的制约,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和市场意识,大量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多从事脏、苦、累的非技术性或技术性差的职业,在与城市劳动力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在泸县抽样调查的 3个镇 9个村资料反映,劳务输

6、出的 173个劳动力岗位分布的情况是:业主 9 人占 5, 2,管理人员 4 人占 2, 3,技术人员 8 人占 4, 6,工人 141 人占 81, 5,其他 11 人占 6, 4。 2、组织化程度低。目前,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多处于自发状态,主要依靠亲帮亲、邻 帮邻、以地缘与血缘关系为纽带的 “ 连带关系 ” 而实现转移,有相当一部分尚属于无组织、无目标、无保障的自发外出闯荡。据调查, 2007 年 33的农民工是通过自发方式外出就业的,有 65的农民工是通过亲友介绍外出就业的。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中, 20 30接受过就业服务, 10通过政府单位组织输出。有组织地外出的农民工,就业相对稳定,

7、收入也相对较高。农民工通过组织方式外出的比例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 3、稳定性差。到 2008 年为止,农民工连续外出 1-3 年的最多,占 43,42;其次是 5 年以上的,占 21, 31;第三是 3-5 年的,占 18, 89;不到一年的占 16, 38。 2009 年春节前泸州市农民工返乡率为 69, 09,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原因主要:一是回家过春节,二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向型企业订单减少,生产下降,停产甚至倒闭,用工需求减少而返乡。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泸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加深。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沿海地区外向的、高度的劳

8、动密集型产业受到严重冲击,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失业。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新形势,针对泸州市农村劳动 力现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由劳动就业部门机构进一步摸清和掌握劳务输入地经济状况、企业生产情况、限停状况,开展好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统计监测,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结构、输出地、输入地、职业、技术能力、工资水平等进行调查,通过建立 “ 农民工就业需求档案 ” 、 “ 农民工再就业台帐 ” 等,了解农民工的就业愿望、择业需求、劳动报酬、福利保障、职业特长等信息,制作专门的档案卡,再结合收集或掌握的用工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农民工,促劳务双方 “ 结良缘 ” 。 二是进一步提供农村劳动力

9、素质,进一步开展转 移技能培训,实施培训转移输出 “ 一条龙 ” 服务。加大政府在培训资金、人才、项目上的扶持力度,使培训真正 “ 有米下锅 ” ,组织实施好 “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 、“ 阳光工程培训 ” 、 “ 新型农民培训 ” 、 “ 品牌工程培训 ” 、 “ 劳务扶贫培训 ” 、 “ 温暖工程培训 ” 六大有关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程,在项目方面和资金方面的整合,切实加强培训管理,改变培训观念。提高培训实效,调整充实培训内容,延长培训时间。最好是开展定单培训,适当增加现代农业技术和农业科技的培训比例,着力组织好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提高劳务者的素质和技能,真正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受培 训者

10、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稳定性,让更多的农民工真正受益,加快劳务经济开发力度,并有组织地将他们输送出去。 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创业,引导农民就地就业。有的农民工在外就业期间学到了技术、学到了管理、积累了资金,积极引导他们就地就业,通过自身创业解决就业,制定创业扶持优惠政策,可将创业技能培训项目同创业贷款发放和政策扶持结合起来,使两者互补,达到双赢;可鼓励农民工通过合伙方式申请创业贷款;可建立由政府、村社集体经济组织、银行组成的 “ 风险利益及担保集合体 ” ,分散贷款风险,将政府信用、集体组织担保和银行资金 有效整合,促进创业贷款发放,从而实现带动创业;政府科技部门,要为创业的农民工提供必要的技术信

11、息,带科技项目、带科技技术下乡;政府经济部门要政策支持,使创业农民工享受城市下岗职工创业各的项优惠政策,促使农民工安心创业、正常创业、理性创业,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此外,对农民工实行 “ 来去自由 ” 的灵活方式,即农民工在城镇就业的,享受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城镇下岗失业职工相同的政策:农民工返回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和其他农业、手工业的,则享受国家有关 “ 三农 ” 的政策扶持。 参考文献: 吴敬琏:中国 增长模式的抉择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6 杨杰:英国小市镇与乡村工业化的协调发展,中国期刊网 李友根:中国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M,中国农业出版社 杨克文、肖俊、黄正平、刘勋男:四川省泸州市农民工返乡问题初探,泸州市府统计分析 2009第 29 期 张红宇孙立刚张海阳李伟毅李娜: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判断,中国经济时报 2009 年 02 月 09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