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安县雷暴气候特征统计分析摘要 统计分析了万安县 19812010 年历年雷暴日数、逐月雷暴日数、初终雷资料和近 30 年来雷暴日变化、产生和消散方位特征,并通过对雷暴初(终)日保证率的计算和出现雷暴天气的形势分析,揭示出万安县的雷暴气候特征。 关键词雷暴;雷暴日;气候特征;统计分析; Abstract: This paper statistical analyzes Wanan 1981 to 2010, the number of thunderstorm days over the years, month by month thunderstorm days, the beginnin
2、g of the final mine information and thunderstorm days in the past 30 years, the generation and dissipation of the orientation feature and thunderstorms early (final) day guarantee rate computing and thunderstorms in the situation analysis reveals Wanan thunderstorms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Key word
3、s: thunderstorm; thunderstorm days;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statistical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P446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雷暴是由发展旺盛的积雨云引起闪电、雷鸣现象的局部风暴,是自然界中雷云之间或雷云与大地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其特点是电压很高、电流很大,能量释放时间短,危害性大。随着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增多和各种通讯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 万安县地处江西省中南部,吉安市南缘,属吉安地区,季风明显,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地势由南向北倾斜,东南西部有群山环抱。一年四季水汽丰富,温暖
4、多雨,热力对流和地形引起的雷暴出现频繁,处于江西省多雷暴区。雷暴活动是一个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之一,预测雷电长时间尺度对防雷减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现利用万安站19812010 年逐年雷暴日数、初终雷日、初终雷方向等资料,分析万安县的雷暴气候特征,以期为雷电预测及防雷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所有的资料来自万安国家气象观测站 19812010 年地面观测月报表。 1.2 分析方法 利用 19812010 年万安站逐日、逐月、逐年雷暴资料,所有数据采用 SPSS13.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具体计算方法:雷暴日:规定一日中只要观测到雷暴或者闻雷,无论持续时间
5、长短,均记为一个雷暴日。初雷暴日是指一年中第一次发生雷暴的日期。终雷暴日是指一年中最后一次发生雷暴的日期。雷暴初日与终日之间的日数称为雷暴持续期。日界以每日 20 时为界。年雷暴日是一年当中雷暴日的累计。年平均雷暴日是 19812010 年雷暴日的平均值。 2 资料分析 2.1 雷暴的年际变化 根据 19812010 年 30 年的雷暴统计资料表明, 万安县平均每年出现 64.7 个雷暴日,属少雷区。年际变化大,最多年份达87 个,出现在 1983 年;最少年份为 36 个,分别出现在 1989 年;80 年代(19811990 年)共出现 568 个雷暴日,90 年代(19912000 年)
6、共出现 608 个雷暴日, 20002010 年共出现 558 个雷暴日, 80 年代,年雷暴日数基本维持在 56 个左右,进入 90 年代则基本维持 60 个左右, 万安县的雷暴日有波动的变化趋势,由图 1 可以看出,年雷暴日数在 1989 年以后呈起稳上升的趋势。万安县初雷日一般在 2 月下旬出现,初雷最早出现在1989 年 1 月 7 日,最迟出现在 1999 年 4 月 25 日;万安县终雷日一般出现在 9 到 11 月份,最早出现在 2007 年 9 月 2 日,最迟出现在 1989 年 12 月29 日;最长雷暴期为 2002 年的 339 天,最短雷暴期为 1999 年的 147
7、 天。 2.2 雷暴月变化特征 雷暴日数的年内分布与气温分布趋势基本一致(见图 2)。气温升高,雷暴日数也增加,高温季节是雷暴日数最多的时期,但两者亦有不同之处。首先是高峰期不同,气温的高峰期在 7 月,而雷暴日数的高峰期在8 月。其次是增加和减少的速度不同,气温的增加和减少的速度比较缓慢,而雷暴日数的增加比减少慢,雷暴日数主要集中在 39 月,占全年的 9成以上,其中以 8 月最多,达 13.1d,这与江西省的汛期以及台风季节吻合,可见雷、雨、大风现象常常相伴发生。10 月之后,雷暴日数锐减,12 月最少,只有 0.2d;13 月雷暴日数逐月增加,3 月雷暴日数为6.5d;4 月江西进入前汛
8、期,赣中地区(万安)多受锋面低槽影响,并开始有热带气旋活动,雷暴日数增至 7.6d。 2.3 雷暴日变化特征 统计近 10 年 820 时逐时雷暴日变化资料(见图 3),得出各个时次内均有雷暴发生,1617 时为雷暴发生的高峰期,对比气温的日变化趋势可见,两者在时间上基本同步。1318 时发生雷暴占白天雷暴的近 8 成,812 时发生雷暴仅占白天雷暴的 1 成多,由此可见雷暴主要由热力条件引起。 2.4 雷暴产生和消散的方位特征 对万安逐时观测的雷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雷暴生成方位和消散方位玫瑰如图 2 所示。可以看出,在测站的 8 个方位都可能出现雷暴,以 S、SW 方向最多,分别占总数的
9、 18%,NW 次之,占总数的 14%;以E、W 方向最少,分别占总数的 8%。雷暴在测站的 8 个方位和天顶都有可能消散,其中以 NE 方向最多,占总数的 17%;N、E 次之,分别占总数的16%;以天顶消散为最少。 2.5 雷暴时伴随的天气 在冷锋、高空槽、切变线、低涡等天气系统的影响下,万安往往容易出现雷暴,并常伴有闪电、阵雨、大风等天气现象发生。而由于局地热力抬升作用的影响,还容易形成热雷暴,在水汽来源较好、湿度较大的情况下,雷暴伴随降水变为湿雷暴,否则形成干雷暴。据统计,万安雷暴出现时大多数同时伴有降水出现,湿雷暴占总数的 71%,干雷暴占20%,雷暴时伴有闪电、大风、阵雨、冰雹等天
10、气的混合型雷暴占总数的9%。 2.6 万安雷暴初(终)日保证率计算 雷暴初(终)日保证率计算可为预防雷暴灾害提供一定的依据。以经验频率公式 Pm=m/(n + 1)100 %计算雷暴初(终)日保证率,由于保证率定义为地面物体不受雷暴危害可靠程度,故 m 为雷暴初(终)日由后(前)向前(后)排列的序号,n 为样本,Pm 为保证率。由此得出万安不同保证率下雷暴可能初终日如表 1 所示。可以看出,万安 80%保证率雷暴初日出现在 3 月上旬,80%保证率雷暴终日出现在 9 月下旬,这说明 11 月下旬至翌年 2 月上旬之前出现雷暴的概率较少;80%保证率初日在 3 月初,可见初雷大多出现在 3 月上
11、旬之前。万安雷暴终日出现较晚,12 月中旬出现终日的保证率只有 10%,90%保证率日期在 9 月下旬,综合表明万安雷暴现象 1 年中任意时期都可能发生。 表 1 不同保证率下雷暴可能初终日 2.7 20052010 年雷击灾害 随着万安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遭受雷击的可能性大大增强,据不完全统计:20052010 年, 万安县共发生雷电灾害事故 28 起,受灾单位 30 多家,直接经济损失达 600 多万元,其中 2010年的一次雷暴天气就造成万安县水电厂计算机控制系统等多处设备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 6 万余元,尤其是 2008 年 7 月 13 日发生在万安县弹前乡旺坑的一起雷击灾害事故,造
12、成 1 家 1 人死亡 2 人受伤的严重后果,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当前雷电灾害多发的严峻形势。雷暴灾害已严重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雷减灾刻不容缓,且任重道远。 3 小结 3.1 万安年平均雷暴日数 64.7d,年雷暴日数自 1989 年后总体呈起稳上升趋势。 3.2 万安日内各个时次内均有雷暴发生,16 时至 17 时为雷暴发生的高峰期,对比气温的日变化趋势发现,两者在时间上基本同步。可见雷暴主要由热力条件引起。 3.3 万安雷暴出现时大多数同时伴有降水出现,湿雷暴占总数的71%,干雷暴占 20%,雷暴时伴有闪电、大风、阵雨、冰雹等天气的混合型雷暴占总数的 9%。 3
13、.4 万安雷暴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多集中在39 月份,占全年的 9 成多,其中以 8 月最多,达 13.1d;一日中 712 时发生较少,1420 时较多。午后雷暴出现次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傍晚前后达到峰值;上半夜出现次数较下半夜多,下半夜至凌晨呈下降趋势。 3.5 万安雷暴来向主要以偏西(SW-W-NW)方向居多,出现频数最多为 SW(西南)方位,是雷暴的主导方向。在城市规划建设和制定防御雷电灾害规划时,须着重考虑主导、次主导方向的来雷,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 朱乾根袁林锦瑞等.天气学原理.气象出版社.第二版. 2 马明,吕伟涛,张义军,等. 19972006 年我国雷电灾情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08,19:393-400. 3 苗甫生;高晓静;蒋海琴;钟颖颖;南京 1951-2007 年雷暴特征分析A;第七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 年 4 张敏锋,冯霞. 我国雷暴天气的气候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1998,14(2):160. 5 徐桂玉,杨修群.我国南方雷暴的气候特征研究J.气象科技,2001,21(3):299-307. 6 钟启琴;陈建军;何俊峰;近 37 年南充市雷暴的气候特征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9 年 0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