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口腔颌面部感染第一节 概论概念:指由各种生物性因子在宿主体内繁殖及侵袭,在生物因子与宿主相互作下导致机体产生以防御为主的一系列全身及局部组织反应的疾患。 炎症 各种因素 防御为主的局部反应 感染外源性 -致病微生物侵袭内源性 -菌群失调口腔颌面部感染特点有利于感染发生发展的因素有利于感染发生发展的因素 消化道、呼吸道始端 颜面皮肤暴露,存在毛囊、腺体等 颜面及颌骨周围潜在筋膜间隙(危险三角区) 血循环丰富 淋巴系统丰富有利于感染控制的因素 血循环丰富,抵抗力强 易于发现 易于治疗一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途径及病原菌(一)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途径: 牙源性:龋齿、牙周病、智牙冠周炎等引起,是主要
2、来源2 腺源性:淋巴结感染引起3 损伤性:继发于损伤4 血源性:化脓性病灶通过血循引起5 医源性: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二)病原菌: 混合感染(需氧菌厌氧菌) 化脓性感染 特异性感染(结核、梅毒、放线菌等)转 归1 感染局限2 感染扩散3 急性慢性影响转归因素影响转归因素1 机体抵抗力机体抵抗力2 细菌毒力细菌毒力3 治疗措施治疗措施二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表现急性与慢性 局部与全身 (一)局部症状: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淋巴结肿痛等。如:嚼肌区 张开受限口底、舌根区 进食、吞咽、语言、呼吸困难等 (二)全身症状: 畏寒、发热、头痛、不适、血象升高等三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诊断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如:红、肿、热、痛局部炎症波动感、 压痛点、凹陷性水肿 脓肿形成辅助检查如:穿刺、 B超、 X线片、 CT等行深部检查四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原则: 1、仔细检查并判断感染的程度。 2、评估宿主的全身状况,了解其免疫能力。 3、关键是局部和外科处理。 4、全身支持治疗。 5、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6、及时评估患者的全身、局部情况和治疗效果, 根据评估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