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康与疾病,课堂目标,识记 WHO的健康定义、疾病的定义、四维健康观的概念、病人角色的概念、现代疾病观的特点及要求。领会 微观健康与宏观健康、WHO的健康测量标准、影响健康及亚健康的因素、生存质量的概念及衡量标准、两种疾病模式、影响个人对疾病的因素、病后主要的心理反应、常见的病人角色适应不良及心理原因。应用 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护士在帮助病人角色适应中的作用、预防疾病的措施。,第一节 健 康,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个人成就,家庭幸福、社会安定、经济发达、国家富强的基础标志。,健康的微观概念 健康就是没有疾病,传统的生物个体健康观健康是人们感到身体舒适,从功利主义角度来认识健康健康
2、是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古老但抓住了健康的重要特征健康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健康(health)的概念,健康(health)的概念,健康的宏观概念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978年,WHO在阿拉木图宣言 “健康不仅是疾病与赢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1989年,WHO: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从微观的角度:躯体健康是生理基础,心理健康是促进健康的必要条件,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可有效地调整和平衡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复杂多变的
3、关系。,宏观角度:WHO “道德健康”的概念,强调从社会公共道德出发,维护人类的健康。要求每个社会成员不仅要为自己的健康承担责任,而且也要对社会群体的健康承担社会责任。,优点:对健康的解释从过去局限于生物学范围,扩大到生物、心理、社会及经济等;健康是动态的变化过程;个体健康群体健康;健康是医务工作者的目标,也是国家和社会的目标。,不同学科的健康概念,学科观点健康定义流行病学观点宿主对环境中致病因素具有抵抗力的状态生物医学观点身体在结构、功能上的良好状态生态学观点人和生态间适应协调关系的产物社会学观点个人身体和或行为状态符合社会规范道德生物心理躯体结构与功能正常、心理社会医学观点和社会适应状态良
4、好经济学观点一种可以通过购买健康服务而获得的商品,亚健康状态,当一个人的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临床查检无明显疾病,但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新陈代谢过程活力降低,表现为身心疲劳,创造力下降,并伴有自感不适症状时,这种生理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具有动态性和两重性,其结果是回归健康或转向疾病。,影响健康的因素生物学因素生物性致病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物理环境社会环境社会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引起亚健康状态的因素脑力和体力超负荷不良生活习惯心理失衡衰老疾病前兆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健康的测量指标,WHO健康水平测量研究小组:与健康有关
5、的指标体系与某地区特定人群和全体人群健康状况有关的健康指标与健康状况直接有关的环境因子指标与健康服务有关的指标,如医院设备有使用情况等。,健康的测量指标,WHO健康水平测量研究小组:与疾病及卫生政策有关的指标(宏观及微观)社会经济指标预防性卫生服务指标健康状况指标卫生政策指标心理健康指标个人身心功能健全的健康指标,个人身心功能健全的健康指标,健全的自我照顾能力。不会时时刻刻关切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或某个特定的器官部位。感觉轻松、乐观。 活力充沛、体能的协调与效率良好。享受人生,觉得生活过得愉悦、踏实。面对问题时,能平静松弛,适时放松心情,思考合宜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偏食、食欲佳。维持恒定的体重。睡
6、眠和休息规则而充分。日常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情绪平稳良好而充分的社交生活,生存质量,生存质量的概念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亦称生活质量或生命质量。 社会学意义上QOL的研究有两个层面:宏观层次、微观层次宏观层次指研究人口群体的生存质量;微观层次指研究个体、家庭人口的生存质量。,生存质量,WHO定义1993年:“生存质量是指个体在其所处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生存的标准、理想、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对其目前社会地位及生存状况的认识和满意程度”,它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生存质量的判断标准及模式,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躯体状态心理状态社
7、会关系环境独立程度精神/宗教/个人信仰等生存质量测量的两种类型:一般量表综合范围广泛,可用于不同人群的比较,但不精确。 特殊量表只针对特定病人,内容狭窄,不易于病人组间比较,但敏度较高。,促进健康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是通过护士的努力,使公众建立和发展促进健康行为的活动促进健康的行为日常健康行为保健行为避免有害环境行为戒除不良嗜好行为预警行为求医行为遵医行为病人角色行为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内容,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控制、干预和预测人的健康问题,去除或减少不健康行为。,促进健康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生理领域采取一定的措施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疼痛与不适保证周
8、围环境的安静,使病人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帮助满足饮食、饮水、排泄等方面的需要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疾病,疾病的概念古代的疾病观疾病是鬼神附体疾病是机体阴阳的失衡希波克拉底: “液体病理学”,认为人的健康取决于其体内四种基本流质,血液、粘液、黑胆汁和黄胆汁,疾病是四种流质不正常的混合和污染的结果。,疾病,疾病的概念近代疾病观疾病是由医生治疗的、不符合人类需要的一种状态疾病是不适、痛苦和疼痛生物医学疾病是社会行为特别是劳动力丧失或改变社会学疾病是机体功能、结构、形态的异常生物医学模式疾病是机体内稳态的破坏整体观疾病是机体对有害因子作用的反应哲学观点,患病、疾病状态与疾病的概念,
9、患病(illness) 病人本人或他人对其疾病的主观感受。,患病、疾病状态与疾病的概念,疾病状态(sick)是对各种病状进行测量或测定的一种表述,是用病理生理等各种医学术语及解释的可观察、可感知的现象,患病、疾病状态与疾病的概念,疾病(disease)根据医学科学对疾病状态所作出的病理生理学解释和说明,患病、疾病状态与疾病的概念,疾病的科学定义,疾病是机体身心在一定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所引起的一定部位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损伤的整体病理过程,是机体内部及机体与外部环境平衡的破坏和正常状况的偏离和终结。护理的角度:疾病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感情受损的综合表现,是人类无
10、数生态因素和社会因素作用的复杂结果。,a.生物性b.化学性c.物理性d.营养性,(病原)A,H(宿主),E (环境),疾病三角模式图,(1)环境、宿主与病原三者达平衡状态(健康),A,H,H,H,H,H,A,A,A,A,(2)病原增强疾病发生,(3)宿主易感性增强,(4)环境改变有利病原,(5)环境改变宿主易感性增加,疾病轮型模式生态模式,遗传基因 Gene,宿主(Host),社会环境(风俗习惯、 社会文化、 政治经济 等),生物环境(传染病源、感染窝、散播媒介、 动物、植物等),物理环境 (光、热、空气、水、放射线、化学物质声波、压力等),缺乏运动摄取过量饱和脂肪酸 肥胖 压力 抽烟及胆固醇
11、糖尿病 高血压 高血脂 冠状动脉硬化,麦克.马洪等,网状模式 1970,患病行为及心理,影响个人对待疾病的因素疾病的严重程度年龄及性别感情和精神因素疾病本身的特点文化背景及宗教信仰,影响个人对待疾病的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过去的患病经验社会经济状况病人的社交团体医疗设备情况。,患病行为及心理,患病后的行为反应不采取求医行动或延迟求医采取求医行动踌躇徘徊采取对抗行为。,患病行为及心理,患病后病人的主要心理反应焦虑及恐惧依赖性增强自尊心增强猜疑心加重主观感觉异样,患病后病人的主要心理反应情绪易激动孤独感习惯性心理害羞和罪恶感心理休克及反常行为,角色与病人角色,角色的概念,是对某特定位置的行为期待与行为要
12、求,是一个人在多层面、多方位的人际关系中的身份和地位。病人角色当一个患病时,就获得了病人的角色。病人的角色的特点:脱离或减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角色及义务病人对于其陷入疾病状态没有责任,有权利接受帮助病人有恢复健康的义务病人有配合医疗和护理的义务。,角色与病人角色,常见的病人角色适应不良及心理原因病人角色行为冲突病人角色行为强化病人角色行为缺如病人角色行为异常病人角色行为消退。护士在帮助病人角色适应中的作用常规指导随时指导情感指导,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对个人的影响正性影响负性影响身体方面的影响,患病后由于身体组织器官的病理生理改变,病人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心理方面的影响,一些心理方面的反
13、应,使病人的身体心像发生改变身体外观的改变身体功能的丧失和障碍。,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疾病对家庭的影响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家庭成员的精神心理压力增加家庭成员情绪的变化。疾病对社会的影响降低社会生产力浪费或消耗社会医疗资源造成传染,预防疾病的措施,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主要采取自我保健方法及特殊保护措施;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健康问题,即“三早”预防;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期预防,即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并采取各种促进身心健康的措施,以防止
14、疾病进一步恶化或出现伤残,最大限度地恢复健康。,疾病过程的自然史,早期诊断适当治疗 限制残障 复建,疾病阶段 病原前期 病原早期,一段 二段 三段,预防级数介入方法,促进健康特殊的防护,可诊断的早期疾病,恶性或明显的疾病,复原期,时间,死亡慢性疾病残伤治疗,未被觉察的疾病,未成型的疾病,结果,临床诊断,诊断,不明显疾病,侵入,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健康疾病连续相,死亡,健康极劣,健康不良,正常,健康良好,高度健康,最佳 健康,认为人的一生,从生命开始到结束,是由健康与疾病构成的一种线形谱,一端是良好的健康状态,另一端是衰老及死亡状态。,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可能都处在这种健康与疾病所构成的线形谱的某一点
15、上,而且处在不断动态变化之中。,任何时期都包含着健康和疾病成分,哪一方面占主导,就表现出哪一方面的现象与特征,所以健康与疾病是相对的,是动态变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健康与疾病可在个体上同时并存。,极安适,健康,生病,死亡,压力源影响,健康疾病的连续线,死亡,健康轴,极端健康,恶劣环境,健康不良(环境良好),良好环境,环境轴,健康良好(环境优良),健康良好(不良环境下),健康不良(不良环境下),健康与环境相互影响坐标,第三节 医疗卫生方针及保健体系,1993年,世界银行在其世界发展状况报告指出“大部分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应该由护士及助产士承担,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此种趋势将逐渐扩大”。,世
16、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使全世界人民获得最高水平的健康,战略目标是“2006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一)目标提出的背景世界卫生状况,发展很不平衡社会经济问题,发展差距大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不佳社会发展趋势,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非传染性疾病呈日益增长的趋势构成了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1977年5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做出决定,世界各国政府及世界卫生组织在未来20年中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1978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阿拉木图宣言:“2000年人人享
17、有卫生保健”标志着全世界卫生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主要战略目标,基本政策确认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政府应对人民健康负责人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参加卫生保健计划的制定和和实施各国发展卫生事业,主要依靠自力更生,但也需要国际支持与合作确认卫生是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必须充分利用利用世界资源来推动卫生工作及其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主要战略目标,具体目标至少都能获得基本的卫生保健和一级转诊设施积极参加自我保健与家庭保健工作、社区的卫生行动都能与政府共同承担对其成员的卫生保健责任所有政府对其人民的健康都担负起全部责任有安全的饮水和环境卫生设备人民都得到足够的营养儿童都接受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发展中国家传染病的
18、严重程度,到2000年不超过发达国家在1980年的水平来预防和控制非传染病并促进精神卫生人人都得到基本的药物。,初级卫生保健概念及意义,概念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 ,PC)是人们所能得到的最基本的保健照顾,包括疾病预防、健康维护、健康促进及康复服务。意义初级卫生保健处于国家卫生保健体系服务于个人、家庭及社区的第一线,初级卫生保健是贯穿整个卫生保健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策略及必不可少的具体措施。初级卫生保健既是达到健康的手段,也是卫生保健的策略,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卫生体制是否健全及全民健康素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初级卫生保健特点,特点普及性综合性整体性参与性持续性。,初级
19、卫生保健原则,初级卫生保健的原则公平(epuity)可获得性(accessibility)充能(empowerment)文化感受性(cultural sensitivity)自我决策(self-determinism),初级卫生保健主要政策,任务教育社区民众如何面对和防治当前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改善食物供给和提供合理营养提供充足的饮水和基本的环境卫生提供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提倡预防接种,做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预防和控制地方性流行病提供常见病和外伤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基本必需的药物,初级卫生保健主要政策,工作内容预防性服务保护健康的服务促进健康的服务。,初级卫生保健检查及评价指标,最低标准人人享有健康
20、的策略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已建立相应的卫生政策实施机构至少5%的国民生产总值用于卫生事业应用于地方、卫生保健中心或诊疗所的卫生经费在整个卫生经费中所占比例恰当卫生资源分配公平人人健康的策略明确,资源分配具体,初级卫生保健检查及评价指标,最低标准全体公民都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儿童的营养状况应该达到活产婴儿死亡率在5(千分之五)以下平均期望寿命在60岁以上成年男女受教育率超过7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500美元。,达到以下标准:(1)家庭内在步行15分钟有安全用水和适当的卫生设备,(2)接受免疫接种(3)在步行或行车1小时内有卫生保健机构(4)有助产人员协助分娩,未满一岁的儿童可以得到儿童保健,(1)90
21、%以上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超过2500g(2)90%以上儿童体重符合WHO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1979年公布的营养影响的测定所规定的年龄标准体重,中国的医疗卫生方针,中国医疗卫生保健的总目标经过不断深化改革,到2000年,初步建立起具体中国特色的包括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卫生执行监督的卫生体系,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国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医疗卫生方针,中国医疗卫生保健的总目标到2010年,在全国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比较完善的卫生体系,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欠发达地区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
22、,中国的医疗卫生方针,中国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三个转变:从注重城市医疗卫生研究到全面重视城乡社区医疗卫生保健研究;从注重疾病诊治到对生命全过程的健康监测,重预防、治未病;从注重机体本身研究到环境、社会、心理与机体交互作用综合研究,新时期医疗卫生保健总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中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医疗卫生保健体系是指以医疗、预防、保健、医疗教育和科研工作为功能,由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机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我国卫生行政组织的体制,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城市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小结,健康与疾病是医学科学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本质及
23、质量的一种反映。四维健康观, 1989年,WHO: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健康到疾病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动态过程 ,当一个人的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临床查检无明显疾病,但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新陈代谢过程活力降低,表现为身心疲劳,创造力下降,并伴有自感不适症状时,这种生理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小结,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诸多因素均会对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生存质量是人们客观健康水平提高和主观健康观念更新背景下产生的评价健康的指标体系,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 疾病是机体身心在一定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所引
24、起的一定部位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损伤的整体病理过程,是机体内部及机体与外部环境平衡的破坏和正常状况的偏离和终结。,小结,疾病的发生不是一个独立的事件,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健康和疾病是一种连续的过程,健康和疾病可在个体上同时出现,并处于不断变化中。为了使全世界人民获得最高水平的健康,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是“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复习思考题,何谓健康?为什么说的四维健康观对健康认识的深化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何谓亚健康?为什么说护士的职责之一就是研究人体的亚健康问题?影响健康的因素有那些?何谓生存质量?那些护理活动可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存质量?结合实际叙述古代、近代及现代疾病观,明确疾病的本质。,复习思考题,患病的人可有那些行为、心理反应?疾病对个人、家庭及社会有那些影响?何谓病人角色?护士应如何帮助病人适应病人角色?何谓三级预防?主要预防措施是什么?结合实际,叙述健康疾病连续线,区别患病、疾病状态、疾病的概念。谈谈你对“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认识。简述中国卫生保健的总目标、中国医疗卫生保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