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上册知识点训练题5.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539930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上册知识点训练题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一地理上册知识点训练题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一地理上册知识点训练题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一地理上册知识点训练题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一地理上册知识点训练题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章末整合提升学生用书 P95专题一 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 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于哪种类型( 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2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自然原因分析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

2、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2)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3)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3环境问题的后果与危害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4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和建议(1)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2)生态破坏问题:治本

3、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3)资源问题:要从“开源”( 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 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 两方面入手。1下图是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 森林破坏严重” “河流污染严重” “酸雨” “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破坏”五大环境问题中,图中 A 地区的主要问题是_。C 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_。(2)简述图中 A 地区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3)图中 B 地区环境问题的危害有哪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图中 A

4、地区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入手分析。B 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环境问题主要是过度砍伐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其造成的危害需从整个长江流域进行考虑。C 地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会影响地球生物的生存。答案:(1) 土地荒漠化 臭氧层破坏(2)自然原因: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脆弱;人为原因: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和垦荒。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3)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长江生态环境恶化。专题二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1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异项

5、目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资源利用 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 多次利用,利用率高废弃物处置 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排放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物质流动 物质单向流动 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结果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2循环经济的具体形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是循环经济,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生态农业。其具体内容如下:循环经济含义特征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高效回收,综合效益突出,实现良性循环生产模式在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6、,把对人类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工业:清洁生产含义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原理 生态系统原理方式调整生产结构,发展大农业,协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目的 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具体形式农业:生态农业 典型代表北京“留民营”模式南方山区立体农业珠三角基塘农业,2下图是我国某地生态农业系统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a粮食 b养畜c秸秆 d发电A BC D(2)关于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有利于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业

7、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A BC D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生产链可以判断出 a 是农作物秸秆等为畜牧业提供了大量饲料;b 是牲畜粪便;c 表示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为沼气池提供原料,而沼渣、沼液可以为农田提供肥料;d 表示沼气的发电、照明。第(2)题,该地农业生态系统降低污染,净化环境,改善农田施肥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解决了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答案:(1)D (2)D教师用书独具1(2013高考大纲全国卷)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 (3)题。(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8、)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赤潮的主要形成原因,即海水富营养化和气温高。第(1)题,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影响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氮、磷等营养物的废水排入海水中,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可见 B 项正确。重金属盐、固体废弃物和泄漏的石油虽然可造成海洋污染,但不能被赤潮生物吸收利用,因而不

9、会引发赤潮,故排除 A、C、D 三项。第 (2)题,水温高,赤潮生物繁殖生长快;风力小,易于赤潮生物聚集。因此水温高、风力小的海域易暴发赤潮,故选 C 项。第(3)题,赤道附近水温高、风力小,但含氮、磷的污水排入少,故 A 项错误。大洋中部远离海岸,陆地上排放的含氮、磷的污水难以到达,故 B 项错误。中、低纬近海水温较高,陆地污水排入较多,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故 C项正确。高纬近海水温低,不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故 D 项错误。答案:(1)B (2)C (3)C2(2012高考海南卷)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 1999 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 19992007 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

10、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 题。土地覆被类型面积/万hm2沙地 468.7草地 58.8盐碱地 32.1耕地 16.6沼泽地 10.7建设用地 1.4(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2)该区域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 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解析:第(1)题,由图表信息可知,该区域沙地面积在各类土地中占优势,而且耕地面积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开垦草地得来的,所以该区域改善生态环境首先要退耕还草。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可能位于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内

11、蒙古高原西部。答案:(1)B (2)D3(2013高考江苏卷) 2013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 1995 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 100,下图表示 2010 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回答(1)(2)题。 (双选)(1)19952010 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A大量消耗资源 B大量排放污染物C科教投入不足 D人口增长缓慢(2)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A社会保障建设 B经济基础建设C农业基础建设 D生态与环境建设解析:理解各支持系统的关系和读懂坐标图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1) 题,由图可知,发展支持系统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的发展,单纯经济快速发展势必大量消耗资源和排放污染物。第(2)题,要想保障各支持系统的协调发展,必须保强促弱,要加快环境支持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