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油田周翼新近系成藏规律摘 要: 孤岛、孤东、埕岛等以新近系为主体的大型潜山披覆构造油田是胜利油区最富集的整装大油田。这些大油田的周翼具有特殊的成藏规律:整体上依附于大油田主体存在,并作为大型潜山披覆构造带的一部分,但又有自身的独立特点。表现为:(1)半独立的构造、沉积单元;(2)半独立的成藏过程;(3)半依附的油气分布特点。因此,对该类区带应采取与其成藏规律相匹配的勘探策略。 关键词: 新近系; 半独立; 半依附; 主体; 油源断层; 成藏规律 中图分类号: P6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 (11-12)-0029-02 孤岛、孤东、埕岛等以新近
2、系为主体的大型潜山披覆构造油田是胜利油区最富集的整装大油田。多年来,随着油田老区勘探难度的不断加大,大型潜山披覆构造油田新近系一直是沾车海地区勘探的主力区带、层系之一,为胜利油田增储上产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系统分析该类大油田周翼新近系成藏规律,提出适宜的勘探对策,对于该类重点区带、层系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现以孤东油田周翼为例分析一下该类区带的油气成藏规律。 1 大油田周翼新近系成藏规律 1.1 半独立的构造、沉积单元。该类区带一般作为大型潜山披覆构造向富生油洼陷一侧的翼部斜坡或陡坡断裂带,但又有独立的内部构造特点。其古近系与大型潜山披覆构造主体具有沉积共生关系,其新近系与大型潜山披覆构造主体
3、属同一沉积体系。孤东油田西部作为孤东潜山披覆构造西翼及其和孤南洼陷、长堤潜山之间的过渡区带,其地质特征及其演化依附于孤东潜山披覆构造主体,但又有独立的内部特点,由此构成相对独立的构造、沉积、成藏单元。 区内主要发育两组北北东向、北东东向、北西西向三组断层:北北东向孤东断裂带是孤东潜山披覆构造发育的主控断层,产生于 J3K1 时期,第三纪继承性活动强,特别是沙三早期。断层活动具中间强、两端弱的特点,活动最强烈区段为对应孤南洼陷沉积、沉降中心和孤东潜山披覆构造主体的的中段,结束活动于馆上晚期。北东东向、北西西向断层晚第三纪活动最强。该组断层分为主、次两组。主断层为孤南断裂带东端、孤东南、孤东 67
4、 等主干南掉反向断层,第三纪继承性活动强,结束活动于平原期。次级断层为孤东 81 等北掉顺向断层,产生于晚第三纪,一般结束活动于明化镇晚期或平原期。 孤东油田主力储层为馆上段-砂组网状河-曲流河砂体,整个潜山披覆构造具有统一的沉积过程:南部主物源自南向北,西部次物源自西向北交汇于孤东潜山北部,最终汇聚于渤中坳陷。 在区带内,河流具体分布受控于断裂,特别是孤东、孤南等主断裂。1.2 半独立的成藏过程。该类区带一般处于富生油洼陷向大型潜山披覆构造油气运移的主要通路上。整体上与大型潜山披覆构造主体具有统一油源和统一成藏过程,但又有其独立的内部成藏特点,表现为:油源断裂带和区带构造背景控制区带成藏,总
5、体上依附于大油田主体成藏但又有相对独立的成藏过程和成藏控制因素。 (1)统一性:由于孤东油田西部新近系构造上处于孤东潜山披覆构造与孤南洼陷等负向构造单元之间的过渡带,又与孤东油田主体同处主要油源断裂两侧,它们和孤东油田主体具有相同的油源和同一成藏过程。因而孤东油田西部不能构成独立的成藏单元,而是作为孤东潜山披覆构造的翼部,和孤东油田主体属于统一的成藏整体,处于孤东油田的油水过渡带,表现出孤东油田西部油藏及与孤东油田主体形成、分布的连续性和基本一致性。 由于新近系需古近系供给油源才能成藏,而 Ed3Es1 厚巨厚区域泥岩盖层的广布,决定了绝大部分新近系油藏,特别是大型油藏,都是由大型油源断层沟通
6、古近系油源而成藏;或者由邻区大型油源断层沟通古近系油源进入馆下块砂输导层后,由区块(带)内小型晚期断层配合控制成藏。而且,大部分新近系特别是馆大型圈闭也主要是由油源断层控制形成。因此,油源断层特别是大型油源断层是控制新近系油藏形成的关键原因。 (2)依附性:因为孤东油田成藏的主体和主控因素都是孤东潜山披覆构造主体及其与其同步、密切相关发育的孤南等富生油洼陷和孤东、孤东南、孤南等主干油源断裂带,孤东西部与主体具相同油源和统一成藏过程这一特点本身即表明了前者对后者的高度依附。 (3)独立性:与孤东油田主体大规模整体富集含油不同,因孤东油田西部整体构造部位低,处于正、负向构造单元之间的过渡带,所以成
7、藏规模远小于孤东油田主体,成藏条件也远较孤东油田主体更严格、苛刻。表现为新近系油藏集中分布于孤东、孤南等主干油源断裂带和区带内部晚第三纪较强烈活动的次级断层周围。单油藏多具有油源断裂带或低幅度断鼻构造带或低幅度洼中脊的构造背景,油源断层、低或微幅度构造、河道砂体共同控制局部成藏,多形成单层系、低丰度隐蔽油藏。在斜坡带多形成低幅度构造背景下的断层岩性、岩性油藏。在复杂断裂带多形成小岩性断块油藏。纵向上多形成于具有较好盖层之下、横向较分布稳定的储层中,斜坡带一般形成单层系油藏,复杂断裂带形成多层系油藏。例如孤东 281 油藏,就是分布在孤东 281 南断层的下降盘的断鼻构造上,孤东 821 油藏分
8、布在孤东 29 南断层上升盘的断鼻构造上(见图 1) 。 1.3 半依附的油气分布特点。该类区带宏观上与大型潜山披覆构造主体含油迭合连片,整体上具有主体油田油水过渡带性质。但又有其独立的油水系统和带内油气分布特点,并作为大油田翼部油水过渡带。所以该带新近系呈现出油水过渡带的油气分布特点:表现为馆上油藏和孤东油田基本含油连片,具有大致统一的、和孤东油田主体基本一致油水界面(1375m) 。该面以上含油性好,该面以下含油性明显变差;在局部,单油藏个小、量多、各成系统:单油藏(区块)含油面积一般小于1Km2,多个小油藏成带分布,各具独立油水系统,层位上以馆上段为主。愈向油田主体方向,油气愈集中、富集
9、,反之油气越分散、丰度低。 2 特殊的勘探原则 (1)首先,针对不同的潜山披覆构造周翼和同一潜山披覆构造不同周翼的具体地质特点、具体成藏条件,精细分析各自的成藏规律和主控因素,特别是油气运移的方向、路径。 (2)其次,精细构造解释,特别是主干油源断裂带及微幅度构造和带内小断层的精细解释。 (3)最后,依据成藏规律和主控因素的分析,运用适宜的油藏描述技术精细选择、描述有利砂体,并综合判识其含油性。横向上,由主体油田边缘依次向生油洼陷扩展,类型上先断裂带后斜坡带。在斜坡带先微幅度构造及断层两侧砂体,后远离断层砂体。 a 向高部位追踪已钻井显示较好的砂体; b 无井钻遇但与主油源断层有直接或间接联系
10、的砂体; c 精细分析判识由馆下段块砂输导层运移油气,由次级断层沟通馆下段块砂而成藏的馆上段砂体。 3 勘探成果 该类区带勘探前景是最终宏观上与大型潜山披覆构造主体含油迭合连片。孤东油田自 1984 年计算储量以来,在孤东油田周缘,已累计探明馆陶组储量 3972 万吨,含油面积 21.7 Km2,占孤东油田总储量 27104 万吨的 14.7%。 参考文献: 1方旭庆.胜利油区新近系整装油田翼部的油气分布规律以孤东油田为例.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4). 2林小云,高振中,罗顺社.孤东地区下第三系成藏规律研究.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4). 3彭存仓,谭河清,武国华,刘世斌,张博.流体势与油气运聚规律研究以孤东地区为例. 石油实验地质,2003(3). 4雷利婧,丁白涛,耿相争,毛庆玲.孤东油田周边微构造圈闭油藏勘探.河南石油,2003(5). 5刘世斌.沾化凹陷孤东凸起西斜坡带馆陶组油气运聚特征研究.内江科技,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