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议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与效益【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使用自然资源上面,已经逐渐显现出过度的状况,这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并且水土资源的含量也在逐年减少,这对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对独立性集水区域小流域的治理开发,成为确保我国水土资源科学利用的关键。文章重点探讨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与效益,以期提升小流域水土治理水平。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对策;效益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小流域是将分水岭作为界限,其面积在 3km250km2 之间,其形成了完整、独立性的集水区域。大力加强对小流域开展集中、综合以及连续性的治理
2、,能切实集中力量根据各个小流域的特点进行分步实施,并且从点到面,来实现全面治理水土流失,为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流域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 小流域中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轻中度的水力侵蚀,土壤侵蚀的方式是以面蚀的方式范围逐渐扩大,并且主要为片蚀和细沟状侵蚀,由于长时间受到了地形、降水以及人为因素等多个因素的综合性作用,逐渐形成大量沟壑。水土流失会对流域内的自然生态景观造成严重的破坏,并且其长时间的侵蚀所形成的沟壑也对地貌造成严重侵蚀,进而对机耕作业产生负面影响,大大降低土地的整体利用率,制约的生产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再加上降雨相对比较集中,并且容易出现大暴雨,土壤母质黏重,蓄渗迟
3、缓,导致大量的径流直接顺坡冲刷下来,出现超渗产流,很容易出现跑水与跑肥现象。小流域本身的地势较为起伏,坡耕地的植被缺乏一定程度的保护,上游坡面江水径流未能及时实现蓄滞入渗。在遇到了大雨和暴雨的时候,坡水很容易下泄,泥沙混杂在一起,对道路、桥涵等产生严重的破坏,并且还能淤塞水利工程,对下游的农业生产以及广大人民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小流域水土流失眼汇总,将导致生态系统本身的自我平衡机制受到损害,并且生态调节功能失衡,并且容易出现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 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 从小流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对相关小流域水土治理经验上,将治理水土流失来当作是中心,并且真正做到能保
4、护并科学利用当地水土资源,在确保当前的林木植被,特别是天然的次生林基础上,对山水田林开展综合性治理,采取林草、工程以及耕作等措施并重的原则,采取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因地制宜得安排水土保持的综合性治理措施。 1.实施水土保持工程 小流域进行治理与开发的基础是建造工程措施,能够为林草措施和农业生产创造一定的条件,是防止出现水土流失,并改良、保护以及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关键,并能切实发挥好多种资源经济效益,构建好的生态环境的关键治理措施。一般来讲,实行山坡防护工程是经过对改变微地形,并保土蓄水,防涝排洪,除害兴利,注水灌溉,为大力发展农业、牧业、林业生产等创造条件。此外,沟道治理工程重点是
5、针对侵蚀较为活跃的干支毛沟,使用典型性的沟单项设计的方式,选用小流域之内的具备一定代表性沟道开展治沟综合措施配置,并且对沟头前进、沟底下切以及沟岸兼治的骨干道。具体实施是采用林草与工程措施互相结合,根据先支毛沟后主干沟,先处理坡再处理后沟,先上游后下游,以及沟坡、沟底以及沟头兼治,层层防治,镶嵌配套,以及连锁控制的基本原则来设定谷坊、沟头防护等措施。 2.实施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 水土保持农业耕作的主要措施为带状耕作、等高耕作、沟垄耕作,并保留秸秆覆盖、作物残茬,并适当减少免耕、少耕等保墒抗旱耕作的方式,来达到适当增加降水入渗,尽量减少土壤内水分的蒸发,并能达到保土、保水以及保肥的目的,进而提
6、升作物单位内面积产量。 3.土保持林草措施 林草措施能将小流域治理和开发融合有机融为一体。在小流域内,创建草、灌、乔等相互结合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系统,这能有效增加地面植物覆盖,有效减少暴雨溅蚀以及径流冲刷,有效改善土壤内的物理化学变化的基本性质,与此同时,并且能为当地人提供特定的燃料、木料、饲料、肥料或者其它林副产品。从流域情况出发,减轻水蚀,并进一步加强植被覆盖,并以适当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并根据适地适树基本原则,采用工程地造林与生态自然修复等多种方式,创建水流调节与侵蚀沟防护林。 4.人工修复和自然修复的有机结合 从小流域的资源状况以及自然条件出发,一起来对规划区修复面积进行计算,并且对土
7、层相对较薄,并且植被比较稀疏的疏林地、荒坡地开展生态修复补种等措施,采用人工修复和自然修复互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治理。一是,自然修复方面的措施。植被好的可以采用封育或者是植被本身繁育的方式来加大植被的覆盖率,起到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对山体上出现有些石质性山体和坡度较大,土层较为单薄的山体区域实行自然修复的措施。在该区域的四周设置禁壕,禁止在区域内实行多种生产和其它的生产活动,比如放牧、采伐等,要不断强化对该区域内的封禁和管理保护方面的工作,让该区域内处在自然修复状态,来不断减少活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二是,人工修复方面的措施。对疏残林开展人工补植水保灌林木来提升区域内的植被的覆盖程度,从疏林地状况
8、出发,设计补植。对封育荒坡实行草种的撒播,不断增加植被的覆盖率,并参照封育荒坡的情况,设计并种撒草籽。 三、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1.改善农村生产环境,减弱灾害程度 对小流域内进行综合治理的同时,创建经济果树林,对各个地区的环境加以绿化,改善了土地的整体利用。对专门从事单一性的粮食生产格局能起到一定的优化性作用,这对单一性粮食生产格局能起到一定的优化行作用,这能进一步促进农林牧副等各业的综合性经营,并呈现出协调性发展的良好态势。 此外,减弱灾害程度,对坡面实行修梯田、植树、栽植经济林、种草等处理实施,确保区域中的水源充足水资源。在小流域内的中上游设置蓄水池、谷坊,能对水资源使用等能起
9、到一定的控制效果。实施治理措施能让工程抗旱防洪、蓄水减沙等多个方面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2.改善水土流失,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在采取相关的措施之后,进行效果监测,并根据相关结果显示,对不同措施年有效拦蓄水径流进一步增加,并适当减少了土壤侵蚀量,进而大大降低侵蚀率。并且能有效降低自然灾害发生概率。此外,在实施小流域综合性治理之后,每一地区的水资源使用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善,切实解决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用水方面的问题,进而有效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创了农业发展的新局面。能够让更多的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且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此外,在对小流域实行综合性治理后,大大增加标准
10、农田棉结,并且大量栽植经济果林。并且在人口不断增长前提下,人均的林地、农地面积在不断增加,粮食也大面积增产。因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多地少的矛盾将会得到很好环节,人口环境容量也将大大提升。 3.社会效益分析 在小流域内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性治理工作,能提升人们对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程度,并切实做到自觉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控制乱砍乱伐现象,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真正保护土地不再出现石化、沟蚀、沙化等,并且通过小流域治理后,适当减轻了下游的泥沙危害以及洪涝灾害。通过大力开发荒沟、荒山,土地资源方面的优势逐渐转化为经济方面的优势,农林牧地的使用比例上逐渐趋向合理,并且提升了环境的整体容量,进而为创建农业典型示
11、范基地,起到一定的示范性作用,推动了当地社会的全面进步。此外,进行小流域治理后,区内的生活环境与生产条件得到改变,农作物产量大大提升,生态环境得到改变,产业结构出现大面积调整,生活质量大大提升,进一步夯实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并真正体现管理民主、村风文明、村容整洁。 总之,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土保持林草措施等,能进一步减轻水土流失,并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并大大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有效保护当地的生产环境,减少河流泥沙等多个方面能起到明显的作用。诸多流域管理能真正控制水土流失,适当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改变当地的贫困面貌,坚持走发展生产和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开展小流域管理能切实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并推动当地国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文普,赵小蓉,王昌全,王昌桃,袁晓武. 五官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J. 水土保持通报. 2010(01) 2 杨燕燕,徐项,徐国华. 浅淡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水土保持措施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17) 3 党志良,林启才,史淑娟.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与评价以丹凤县陈家沟小流域为例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4 王礼先.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概念与原则J. 中国水土保持.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