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讨摘 要:充分就业是各国政府所强调的宏观调控目标之一。大学生就业群体作为劳动力市场专业人才的生力军,倍受社会关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其就业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通过对大连市用人单位与在校大学生的双向调查,分析就业能力的供需差距,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与指导。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双向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110-02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心为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进入 21 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心逐步由增
2、加数量转变为提高质量。究其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内涵,应不囿于努力培养高精尖的科技人才,还应该关注数量占多的实用性人才培养。因此,基于就业问题,我们进行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实施 为了了解高校开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本情况及其与市场的匹配程度。通过对辽宁省大连市部分用人单位以及大连市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来对比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情况。本次调查以直接发放问卷和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双向调研,采用 EXCEL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及分析调查数据。 在本次调查中,针对用人单位发放问卷 100 份,有效问卷 90 份,其中,国有企业 10 份,事业单位 23 份,民营企业 30
3、 份,外资企业 13 份,个体工商户 14 份。针对高校大学生发放问卷 500 份,有效问卷 473 份,其中,大连理工大学 90 份,大连海事大学 91 份,东北财经大学 99 份,辽宁师范大学 102 份,大连交通大学 91 份;男生 232 名,女生 241 名。本调查遵循规范的调查程序,科学设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能够保证调查问卷与调查实施的有效性。 二、调查结果统计 (一)对用人单位调查的结果分析 1.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总体评价 观察图 1,仅有 3 家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工作的整体评价是“不满意” ,占总体 3.4%。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相当高的可塑性,而这种潜能可能在很大程度
4、上是源于高等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图 1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总体评价 2.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能力 图 2 用人单位最看重的 5 种就业能力 被试者需选出其最看重的 5 种就业能力,如图 2 所示,依次为应变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对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精神与能力等(图中所示数字为做出本项选择的用人单位数)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的一种标准。 3.大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 图 3 大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 要求被试者选出大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如图 4 所示,依次为 “不能很好地利用专业技能解决具体问题”
5、、 “应变能力较差” 、“不能很好地领会上级意图,执行方案” 、 “合作协调能力较差” 、 “缺少对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精神与能力”等(图中所示数字为做出本项选择的用人单位数) 。可见,大学生虽然能够得到用人单位的总体好评,但在实际工作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有赖于就业后所在单位给予适当的培训和指导。 (二)对高校大学生调查的结果分析 1.毕业后的打算 图 4 毕业后的打算 通过观察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近一半被调查者毕业后选择了就业,选择毕业后创业的比例最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教育中创业教育相对不足,故而除了继续深造的选择之外,直接就业就成为大多数学生认可的出路。那么,大学生是否具备了符合
6、市场需要的就业能力呢?这是他们能否顺利实现就业的关键因素。 2.对就业能力的理解 图 5 对就业能力的理解 图 5 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能够近似正确地理解就业能力的内涵,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此问题理解有偏差。 3.对自我职业规划的认知 图 6 大学生对自我职业规划的认识 图 6 显示: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开始关注到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规划问题,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前途没有设想,事实上即便有规划的学生也未必能够合理地、有计划地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设计,所以高校职业规划课程的开设实有必要。 (三)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1.高校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最注重的 5 个方面 如图 7 所示,被试在校大学生认为其所在
7、学校在培养就业能力方面最注重“学生个人道德和品质的培养” 、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 “专业技能培养” 、 “鼓励学生取得优异的专业成绩” 、 “综合能力的培养”等。可见,各高校对就业能力培养的侧重点虽有所差异,但主要方向还是一致的。而最为关键的问题是高校注重培养的就业能力是否契合了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图 7 高校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最注重的 5 个方面 (2)高校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图 8 高校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从图 8 可以看出,307 名被试者认为其所在学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这一途径进行就业能力培养,虽然大部分学校也开设与就业和就业能力相关的实践
8、课程,但此类课程的课时有限,相应的能力培养没有实现常态化。 3.高校培养就业能力的实用性 图 9 高校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实用性 从图 9 中可以看出,大多数被试者对于高校培养就业能力的实用性方面的判断持有不确定态度,只有极个别学生认为是非常实用的。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启示 基于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我们得到如下结论与启示。 1.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这为大学生实现就业提供了可能,但刚刚步出象牙塔的大学生尚存在就业能力的欠缺,难以很快地胜任工作。 2.用人单位所看重的就业能力和大学生经过大学教育培养所形成的就业能力依然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这造成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问题。 3.高等学校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有待通过高等教育改革扭转这一局面。各高校亟须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与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将理论知识学习课程与社会实践课结合起来,并使其常态化,以实现理论学习实践探索认知提升实践应用的就业能力培养阶梯,最终建立起与市场多样化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责任编辑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