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的经济学解释【摘要】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是一个相伴而生、难以分离的过程,二者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本文则通过新经济增长理论、新空间贸易理论及收敛性对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进行经济学解释。 【关键词】知识溢出 经济增长 经济学解释 20 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科学技术进步导致了世界性经济的蓬勃发展,而究其原因是有知识溢出的存在,从而把经济增长的创新研究从创造性研究中超越出来,加大了对知识溢出的综合研究,进而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变得密不可分,也为学术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一、知识溢出概念界定 知识的再造则衍生出了知识溢出,知识溢出是经济外部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知识递阶
2、扩散的一种形式。知识溢出概念的提出最早由Mac?Dougall(1960)在研究东道国接受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社会收益时,首次把知识的溢出效应视为 FDI 的一个重要现象提出来1。Arrow(1962)最早的解释了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将“干中学”引入新经济增长理论,提出“知识溢出概念”2。Griliches(1979)把知识溢出定义为从事类似的事情(即模仿创新)并从其他的研究(被模仿的创新研究)中得到更多的收益3。更加凸显了知识溢出作为经济外部性的重要作用。 本文认为知识溢出(Knowledge Spillover) ,是指某一组织的知识,跳过市场交易的平台与其它组织进行信息交换,
3、在不组织和行业之间被动的、无意识的、非主动的扩散、渗透、吸收和创新,而创新主体并没有给知识创造者以补偿或补偿小与知识创造的价值,造成知识创造者的边际知识收益小于边际知识成本的一种经济外部性现象。 二、经济学解释 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空间贸易理论强调国与国之间发展对外贸易不仅可以增加贸易总量,而且能够加快科技,而收敛与否则很好的解释了国与国之间发生知识溢出的有效度。知识和资本(特别是人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转移,使贸易国双方的科技。知识和资本水平得到提高,进而产生知识溢出效应。了解对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我国进行战略部署,对缩小东中西部的差距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新经济增长理论 由
4、 Arrow、Romer、Lucas 等3开启的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资本的生产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即随着知识的积累,创造知识的边际成本会下降,从而进一步把技术进步内生化,这样就提高了生产率,促进经济的长期均衡增长。通过知识溢出模型,假定知识是追逐利润的厂商进行投资决策的产物,那么由于会产生知识溢出,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才不会因固定生产要素的存在而不断降低,造成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均衡。他们提出的模型的共同点则是:经济增长不受到外生变量的影响,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的内生变量而决定的,这种决定使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形成了一种良性的自增长机制。 (二)新空间贸易理论 90 年代 Grossman 和 H
5、elpman 提出的与“内生增长理论”密切联系的动态贸易模型得到进一步发展,到 21 世纪随着空间经济学和世界技术边界的缩小,新贸易理论的研究视角应该更多的倾向于空间,因此,新空间贸易理论应运而生。这一理论将知识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特别是在国与国贸易之间,充分的通过知识解释了国际贸易,以及知识溢出也促进了当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将知识视为内生增长变量的贸易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溢出的获取途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经济活动,Arrow则将“干中学”引入增长理论,提出私人资本的积累会引起公共知识资本的增加,进而获取了知识,带来了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是自己创造出来的知识,即对知识的挖掘和再造。 (三
6、)收敛性 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存在内置关系,在经济学上,可以用知识溢出效应解释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而这种收敛与否与经济的发展程度有重要的联系。知识与人才层次和数量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并非是越高越好,越多越好,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层次不高,产业结构的低端性,知识溢出造成人才浪费现象严重,所以说经济发展具有收敛性。即知识与经济的相关性不是直线相关,是一条收敛曲线。对于发达国家,一般是后工业化国家,其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进入知识人才驱动阶段,这时的人才培养与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恰恰给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所以说不具有收敛性。因此,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收敛性可以很好的诠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7、切合度及发展状况。 三、结论 理论研究表明,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机制,它们是一对内生的过程。这种内生性现阶段还没有真正实现知识溢出或经济增长的内生化,这可以在经济学中的经验曲线去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Mac?Dougall,Gda,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Private Invest ment from Aboard:A Theory ApproachJ,Economic Record,1960. 2Arrow K.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ing 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62, (29). 3Griliches Z.Patent Statistics as Economic Indicators Survey 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79,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