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中国民族学的学科建设内容提要阐述中国民族学学科建设的早期历程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探讨中国民族学的学科发展问题。第一节 中国民族学的学科建设的历程w 中国民族学产生于 20世纪 30年代,在学科建设上明显受到西方模式的影响。这是因为这些民族学先驱者大多师从西方早期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家。他们学成回国后,正是应用西方民族学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然而,在这一学科的创建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理论由于政治因素的影响等原因,在学科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w 1903年,京师大学学堂出版的 民种学 一书,是国内最早翻译的西方民族学著作。一、中国民族学学科的建立1、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许多留学归来的学者将西方的人类学理论引入中国,成为中国民族学学科建设的缔造者。在他们的影响下,国内许多著名高校如燕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央大学等纷纷成立社会学系,并开设民族学人类学的相关课程。2、 1926年 12月,作为中国民族学先驱的著名学者蔡元培先生在 说民族学 一文的发表,对民族学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3、 1928年,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民族学设立,与之同时,中山大学、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语言研究人类学组民族学组也相继成立。这些研究机构的诞生标志着民族学作这一门独立学科在中国获利合法地位。4、 1928年前后,上述研究机构专门组织研究
3、人员赴云南、广西、四川等地对少数民族社会进行实地调查,这标志着中国民族学田野工作的开始。专门研究机构的成立和田野调查的开展,共同标志着中国民族学学科的诞生。二、中国民族学学科建设的早期实践1、进行学科理论的翻译和引进,展开民族学文献、文物的收集整理。2、成立民族学学会,创办民族学专业期刊。如1936年,中山文化教育馆创办了 民族学研究集刊 ,积极发表民族学学会会员的著述,推动了中国民族学学术研究的交流与发展。3、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民族学研究和学术机构纷纷转移到西南地区。民族学者大多集中于昆明、贵阳、重庆、成都等地区,他们以西南少数民族社区作为主要的田野调查点,相继出现了一批民族学、人类学的代
4、表性作品问世。4、这一时期民族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民族地区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予以高度关注。对民族地区政治、经济问题的关注,催生了 “边政学 ”的诞生。三、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传播1、 19221923年,以蔡各森这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者在上海大学讲授 “私有财产和家族制度的起源”,传播马克思、恩格斯所主张新进化论思想。1924年,蔡和森的 社会进化史 出版,对国内学术思潮产生重要影响,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的传播起重要作用。1929年,杨贤江将恩格斯一本进化理论著作翻译出版,取名为 家庭、私有制及国家起源 ,传播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学说。中国民族学学科建设的早期成就1、介绍国外学术理论与研究方法。主要有吴文藻、杨堃、戴裔煊等人。2、对民族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进行界定。3、注重民族学研究方法与理论的探讨。4、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5、应用民族学理论服务社会。例如,费孝通提出了 “以恢复农村企业,增加农民收入 ”以解决中国国农村问题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