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后金融危机时代公允价值应用问题研究摘要 衍生金融工具的盛行、物价的波动推动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在全球范围的确立。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又把公允价值计量推到了风口浪尖。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渐退去,经济复苏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论也渐趋平息。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值得探讨与反思,完善和改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也应该有新的思路。 关键词 公允价值;后金融危机时代; 公允价值计量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率先使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产品。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公允价值计量能让公众尽早地获知金融机构所面临的财务困境。2007 年以来,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房屋价格的急速下跌,美国出现了次级
2、房屋信贷危机。这次次贷危机直接导致了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并迅速向其实体经济和全球金融领域传导,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在美国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备受关注。一些银行家、金融业人士和国会议员将矛头指向美国会计准则,认为公允价值是此次危机的帮凶,更有甚者认为它是导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然而,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是错误的贷款决策、不合理的风险管理和当前监督方式的弱点,而不是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德勤领导人菲利普?哥特曾这样说过:“公允价值只是把情况表现出来,但次贷2危机并不是它引起的。会计准则尽其所能做到信息透明性,一旦透明,这个信息可能有点刺耳,但正是其目的所在。通
3、过市场不断调整,让大家正确对待这个问题。而改变会计准则停止使用公允价值,正如起火后,关掉火警警报,火不会自己灭掉一样。 ”可见,公允价值计量并不是此次金融危机的诱因。但需承认,公允价值确实在金融危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导致的传递作用。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资产必须依据市价进行调整。市价急剧下跌时,账面价值也大幅缩水。在此次危机中就导致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降低,从而限制了银行的放贷量。信贷紧缩、持续的通货膨胀加上上升的失业率严重削弱了消费者的购买力,破坏了生产企业的资金循环。金融风暴由此从虚拟经济席卷实体经济,引发经济危机。 (二)市价计量导致的
4、放大作用。公允价值对市场的有效性有极高的要求,只有完善合理的市场才能提供准确的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由于价格的剧烈波动,使市价处于失灵状态。此时确认的亏损更加大,使得投资者失去信心。这样他们会选择大幅抛售资产,导致亏损进一步扩大,形成恶性循环。这种非理性的抛售行为扩大了金融资产市价的下降范围和幅度。继而扩展到其他实体经济和主权国家。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不足之处 (一)首先,公允价值计量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它可能会诱发顺周期性效应和短期行为。公允价值计量要求在会计期末对资产的账面价3值进行调整使其符合市价,这就可能存在顺周期效应:经济增长时,企业价值被高估;经济衰退时,企业价值被低估。如此往复
5、,会使企业因为无法解决流动性不足而破产,同时延缓了经济复苏。再有,企业的未实现损益会在期末反映在财务报表中,长期持有某项金融资产会导致损益的波动性,加大财务风险。企业为避免此种风险,可能不会将资产持有至到期,而是积极套期或通过其他方式将风险转移给其他企业。这就会导致短期行为频发。 (二)其次,公允价值计量增加了财务报表的波动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当经济环境和风险状况发生变化时都会引起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在市场形势有利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以在账面上获得大量利润,然而这些利润并没有真的流入,持有的资产在交易前仅仅是停留在账面上。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机构或企业要根据市场价格确认资产负
6、债的账面价值,这就导致了巨额的资产减值。企业利润大幅地波动,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增加了金融风险。正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 Laurence Meyer 所说:当资产负债表中的大量项目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那就意味着有意或无意的偏见将会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报告公允价值将会可能导致管理部门的自我吹捧,其结果是企业只通过对估价进行表面上看来很小的更改就可以实现对利润和资本的操纵。 (三)还有,相关准则的制定也存在一定的不完善。只有在完全有效的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然而,完全有效的市场条件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的局限性。期末对金融资产计价的市价有时并不能完全合理公允地
7、反映资产或负债的价值。 4对我国来说,因为我们引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时间很短,有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例如,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解决了在某些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中,何时应当采用公允价值的问题,但要求或允许采用公允价值后如何计量公允价值却仍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还有,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成本较高。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动态属性,对相关资产和负债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就意味着在每一个会计期间都要对这些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计量。这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目前,由于我国市场化程度尚不是很高,很多要素市场还不成熟,企业大多数资产和负债项目无法直接取自活跃市场上的公开标价,通常只有通过资产评估的方式才可获得广泛认可的公允
8、价值。再如,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我国目前还没有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相关文件。公司披露与否,披露多少都是公司自己决定,没有统一的披露形式。这些是我们在日后运用中应该不断完善的方面。 三、公允价值发展的几点刍议 如今,危机渐去,全球经济正在缓慢复苏,有关公允价值计量存废的争论也偃旗息鼓,公允价值计量必将得到继续应用和扩大。但是,如何反思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准则,确保公允价值会计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在金融危机的爆发及传递的过程中,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问题表现在“透明度” 、 “可操作性” 、 “可靠性”等方面。 那么,完善我国相关会计准则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企业内
9、部控制和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信息披露 全面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履行受托责任,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公5允、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极为重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同时在公允价值计量尚不完善、没有达到普遍接受的情况下,还应该增加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信息的披露。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增加公允价值披露能在质和量两方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加信息透明度,使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能够充分获得和理解相关会计信息。 (二)推进公允价值的估价示范 我国新会计准则只是规定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确定原则,而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没有详细指导。例如,对于估值过程中怎样选择模型和相关参数估计。同时,市场普遍缺乏诚信,企业
10、自身进行的估值因为难以消除主观性也未必能够取得市场信任,两方面的原因都不利于我国发展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因此,专业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就成为企业取得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的重要选择。也可以采用构建全国统一的实时数据平台和相应的信息网络,使会计人员在进行确认和计量时减少工作量。 (三)完善的税收征管法规和合理的盈余管理 公允价值估计存在三个层次,而税法只承认前两个级次;还有,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税法上也不予以承认。所以,应加强税法的完善,使税法与会计能够更好的衔接。如果相关机构在税收立法和实施上加强力度,那么企业想在公允价值计量上操纵利润就变得困难,这也在
11、客观上为提供良好的会计环境、减少舞弊行为创造了条件。公允价值不可避免地涉及盈余管理问题,合理的盈余管理和惩罚制度可以保证公允价值计量更好地运用。 当然,理论研究的逐步完善和实践的影响,会使公允价值计量的发6展,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过后这个大背景下,越来越明晰,绝不会像有些言论所指的那样,在未来暂停甚至废除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应用发展面临两方面的压力。第一,市场因素。我国的经济环境并不具备公允价值运用的全部市场条件,由于深度和广度不够,基于市场的资产估价就变得十分困难。第二,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公允价值计量理论是以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为基础的,
12、FASB 等在进行定义时也包含了对金融市场的假定。所以,我国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上一定要立足国情,符合实际,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模式。如果正确处理好以上两点,公允价值计量必将日益成熟。 参考文献: 1黄世忠.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的改革与重塑J.会计研究,2010(06):1319 2贾建军,丁小云,任海峙,李绍敬.次贷危机后公允价值会计国际发展趋势J.财会通讯,2011(12)下:1518 3张明强.完善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建议J.财会研究,2011(09):2728 4刘忠,许琛.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的反思与改革J.财会通讯(综合) ,2012(02)下:1214 5刘友夫,潘鹏芬.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属性的审视J.财会月刊,2010(03)上: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