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中语文逆向教学设计探索以“家园亲情”古诗词单元教学为例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朱洁文摘要:本文以高中语文第五册“家园亲情”单元的古诗词教学为例,依据美国学者格兰特 威金斯和杰伊 麦克泰格提出的逆向教学设计方法,围绕设计理念、重点问题、设计阶段等进行了成果导向理论下的逆向教学设计探索,为把设计者的教学研究从传统经验型转向实证型、把教学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核心素养为本”提供方法参考和借鉴价值。关键词:逆向设计 学习结果 评估证据美国教育评估专家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和杰伊麦克泰格(Jay McTighe)在其著作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1(Understanding by De
2、sign )一书中提出了“逆”于常态教学设计的“逆向设计”方法,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关注学习本质的设计方法。受此启发,我以高中语文第五册“家园亲情”单元的古诗词教学为例进行了逆向教学设计的尝试。一、什么是逆向设计逆向设计(Backward Design)强调课堂、单元和课程在逻辑上应该从想要达到的最终的学习结果导出,而不是从我们所擅长的教法、教材和活动中导出。学习从教师(最好还有学生)期望的结果开始,然后逆向运行到学生开始上课的状态。也就是说,教学设计是从“终点” (学生的学习结果)出发,逆推到教学活动。而非一般的语文教学设计从“起点” (依据教学内容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出发,然后设计教学活动,
3、最后通过作业或者单元测验进行检测。逆向教学设计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是:学习目标达成的预期学习结果(Desired Results)究竟是什么?哪些评量证据(指标)能证明学生取得了预期的学习结果?设计哪些学习体验和活动能帮助学生取得预期的学习结果?二、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我在高三第五单元的古诗词教学中,使用逆向设计模板来进行这个单元 5 个课时的整体设计,设计分为三个阶段。阶段 1:确定预期的学习结果这个阶段要确定学习结果,包括以下要素:1.预期的迁移;2. 学生将要持续思考的问题;23.预期的理解;4.将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5.学习结果依据的标准。为了保证学习结果的科学和严谨,对于要素 5,我依据语
4、文学科核心素养和上海市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实验本) 2来确定学习结果,从有利于学生获得学科核心素养、达到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角度来思考教学。同时,为了学习内容与要求更为集中,我将这一单元的文言文篇目调出,将第六册课本中的国殇合理下移,最终单元由国殇 、 采薇 、 诗词三首三篇课文构成。本单元的学习结果如下。1.预期的迁移能够调动阅读积累对没有学过的同类诗歌进行拓展性准确地解读,能够模仿本单元的诗作,发挥想象,虚实相生,选取恰当的意象,用律诗或绝句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完成探索式的写作练习。【依据的核心素养目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运用语言文字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具有创新意识。【依据
5、的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古诗阅读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形成阅读古诗的语感。 】2.学生将要持续思考的问题在交通不便、通信艰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古人的家园亲情具体有哪些丰富内涵?【依据的核心素养目标】: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依据的教学基本要求】:理解作品内容及其情感内涵。3.预期的理解(1 )理解和分析作品中蕴含的人物形象和多重情感;体会同一单元主题“家园亲情”在三篇作品中的不同表现。三篇课文在情感上都指向家园亲情,但具体内
6、容又有区别。 国殇以一场失败的战争表现出征战士为国捐躯的悲壮和忠诚;采薇则塑造了一个更为丰满立体的战士形象,他走在回家的路上,又饿又渴,充满伤悲,再也无法抑制对亲人的思念,深深感慨那征战的残酷折磨,他也许隐隐担忧家中亲人是否安康,还夹杂着类似于“近乡情怯”的复杂感受;月夜抒发诗人对妻子儿女的离情,含蓄蕴藉,诗人身陷囹圄,望月思家,感人至深。 夜雨寄北明白如话又独具特色,诗人反复使用“巴山夜雨”这一意象,既带来音韵上回环往复的美感,又表达出诗人归家前的孤寂感伤,在想象之中,归家絮语是那么的温暖美好。 水调歌头词前小序云“兼怀子由” ,词中怀人之意也表达得很明显,但“兼怀3子由”说明诗人之意不仅止
7、于此,还有诗人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矛盾徘徊终归于旷达洒脱的心路历程。(2 )预期的理解:理解和鉴赏三篇课文在艺术形式上的异同。三篇课文都体现出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现实充满种种束缚,然而借助想象或回忆虚写却可以“想落天外” ,完成对现实的告慰,对未来的期盼,对往日的追忆。但国殇中的虚写是基于历史史实的想象, 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战士对往日的回忆, 诗词三首中的虚写则多是由期盼引发的想象;同时,三篇课文又有不同的艺术特色、各具佳处, 国殇悲壮慷慨的风格、 采薇中意象的丰富与统一等等这些都值得引导学生细细体味。【依据的核心素养目标】: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和探究活动中运
8、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和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应该能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语言和文学作品,分析其思想情感和语言特点。文化传承与理解初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依据的教学基本要求】:理解作品内容及其情感内涵;结合语境,理解作品中重要词句的含义。分析作品常用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4.将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1 )学生将深入体会和掌握这些文体特点与文学常识:楚辞善用 “兮”字抒发情感、形成节奏;诗经多用四言的语言特点以及结构上的重章叠句;律诗中间两联对
9、仗的特点和绝句的押韵;相关三位诗人生平身世的了解。(2 )能够背诵采薇最后一节和 诗词三首 ,增加名句积累。【依据的核心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依据的教学基本要求】:背诵并默写一定数量的名篇、名句;了解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基本特征,区分诗、词、曲的形式特点;了解课文涉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与之相关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阶段 2: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这个阶段主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判断学生已经达到了预期结果?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逆向设计需要我们根据收集的评估证据来思考单元或课程,而不是简单地根据要讲的内容。本单元逆向设计阶段
10、2 的内容包括:41.表现性任务(Performance task )学生能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从自己的课外阅读诗作中选取三首诗词,自编一篇名 1为诗词三首的课文。所选取的诗词能够在题材、写作手法、意象意境等多个维度上有相似性。 (预期的迁移)创意写作。学生应能够模仿本单元的诗作,选取恰当的意象营造意境,发挥想象、 2创造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用律诗或绝句的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预期的迁移)撰写短文。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分析“家园亲情”主题的相关作品所表 3达的丰富情感。 (学生将持续思考的问题)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朗读时能够注意到诗作的形式特点,并准确把握诗作的情 4感内涵。
11、(将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2.根据预期结果,需要收集的其他证据(Other Evidence)小测验能够准确完成本单元诗作的理解性默写。 (将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1问答题在课堂上能否积极思考,并准确回答老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来的有关 2诗作内容理解的问题。如:“何当共剪西窗烛”一句中“烛”经常在默写时被同学误写做“竹” ,请你从意象和意境的角度谈谈为什么应该是“烛”而非“竹” 。 (预期的理解)作业关于诗作内容理解的巩固性和拓展性作业。 (预期的理解) 3如:本单元诗作国殇直接描写战场上的厮杀和战斗的惨烈,本学期学过的小说荷花淀则以诗意的笔触淡化战争,两种写法都获得了艺术上的成功,请你从写作意
12、图的角度说说两位作者为何会选择这样不同的写法。3.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馈学生从“我的态度” 、 “我的行动” 、 “我的成果”三个维度自评编写的课文诗词三 1首 。组内互评上传的两次朗读录音和组内成员创作的诗作。重点关注前后两次朗读在情 2感把握上有没有进步阶段 3: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现在,我们要根据前两个阶段的设计进行思考设计哪些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活动的顺序如何安排才有助于学生获得预期结果?为了便于把学习和教学活动按照优先次序进行排列,逆向教学设计以 W、H、E、R、E、T 、O 等字母为活动编码。这些字母的含义是:5W=了解学习的方向(Where )或者学习的结果(What)H= 把握
13、(Hook)学生情况和保持(Hold )学生兴趣。E1= 体验(Equip)主要观点、探索(Explore)问题。R=反思(Rethink)和修改(Revise) 。E2= 允许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Evaluate ) 。T=根据学生需求、兴趣和能力进行个性化设计(Tailored)O= 组织(Organized)教学,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持续参与的热情。本单元的学习活动顺序如下:1. 以一些联系实际的问题如(你有过思乡或思亲之情吗?你是怎么抒发自己情感的?古人行程不便,他们的家园亲情似乎更为浓重和普遍,如何能把这种普遍的情感抒发得拥有感染他人的力量?)切入主题,引起学生对文本
14、内容的好奇和兴趣。H2. 介绍和讨论本单元的最终表现性任务(上传两次录音、完成课文编写、拓展写作) W3. 组织学生在早读课上以齐读、自读、分组朗读等多种形式朗读本单元的诗作,感悟诗作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并在课后上传第一次朗读录音到校园网络平台。E14.开展课堂教学,探究文本。引导学生感悟诗作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感受相同主题的个性化表达;了解本单元诗作共同运用虚写的写作特点,掌握从意象入手赏析诗作意境的方法,完成考察诗作内容理解的巩固性和拓展性作业。E1,R5.进行诗句默写的小测验。E16. 自编一篇名为诗词三首的课文并完成自评。活动描述:假设你寒假将为前来参加本校冬令营的小学高年级孩子们上一节古
15、诗词鉴赏课诗词三首 ,你打算从自己的课外阅读诗作中选取哪三首?为什么?简要说明你的理由。E1,T,O,E27. 完成表现性任务 3,并进行小组互评。活动描述:住校的这段日子里,你是否有过思念亲人或朋友的体验?请你模仿本单元的诗作,发挥想象,虚实相生,选取恰当的意象,用律诗或绝句的形式表达你的情感。E1,T ,O ,E28.完成拓展写作并进行组内和小组间互评。活动描述:本单元的主题是“家园亲情” ,请你以“归与不归”为话题写一段 400 字左右的短文,结合你的阅读谈谈“家园亲情”主题的相关作品所表达的丰富情感。E1,T ,O ,E29. 再次充满感情地朗读自己喜爱的诗作,录音并上传,组内互评。R
16、 ,O,E2三、逆向教学设计的关键启示6经过“家园亲情”单元的逆向教学设计探索,我的教学设计思维方式也发生了三个“逆向”翻转。1.“教学目标”与“学习结果”的逆向翻转以往的教学设计看重教学目标的确定,却很少思考教学目标的最终产出学习结果。逆向教学设计在第一阶段就要求设计者首先思考学生将会得到什么(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打算教什么(教学目标) ,以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为起点来设计教学活动,引导老师从核心素养培育和课程标准的角度来思考学习结果的确定,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而非教师的教学思想。2.“教学活动”和“构建评估”的逆向翻转在逆向教学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先思考如何开展评估,
17、确定了合适的评估证据之后再设计教学活动,而不是在一个单元学习即将结束时才构建评估,从而使预期结果和教学体验之间产生更大的一致性。3.教学活动优先次序的标准逆向翻转在逆向教学设计中,教学活动安排的次序确定的主要标准是,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建构某识,必须先让他们学会那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依据学生的能力发展阶梯来确定教学活动的优先次序,而不是根据教师教学的偏好和教学习惯。1【美】格兰特 .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著.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8.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9此文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 年 1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