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地下空间规划研究摘要:当前我国地下空间规划实践主要集中于地下空间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而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对于地下空间规划研究显得不足,导致相关规划难以真正有效控制引导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本文从控制性详细规划角度对地下空间进行了初步规划研究。 关键词: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 中图分类号:P756.8s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地下空间规划主要在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设计)层面有一定的实践,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城市已编制了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结合地铁、城市中心、综合体等建设开展的地下空间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的规划,一定程度指导了城
2、市的地下空间建设。但由于受总规层面的宏观特性和修规方面的局部特性的局限,使得两个层面的规划难以有效指导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建设,急需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详)阶段的地下空间的规划引导,特别是城市地下空间重点开发地区,因其一般地下空间开发面积较大、地上地下和各类设施关系比较复杂,更加需要控详层面规划对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控制和引导。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地下空间规划研究 1、竖向分层与功能设置 2国际惯例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层次分为三档:30 米以上为浅层、30 至100 米为中层、100 米以下为深层。 研究结合我国多数城市建设状况及发展阶段,将城市地下空间分为浅层、次
3、浅层、深层三个层次,规划期内着重开发利用的是浅层和次浅层地下空间(表 1) 。 表 1:地下空间竖向分层及功能构成 2、主要影响因素 在适合建设地下空间的地段,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地面控详用地功能布局 地面土地使用性质直接影响地下空间使用功能,公益类公共设施用地的地下空间多为公益性使用设施,如结合绿地、广场等用地的地下空间多为公共空间;居住用地的地下空间更多考虑的是为自身进行设施配套,如停车设施、市政(水电气)设施等;大规模商业金融用地的地下空间主要用于停车设施配套、商业设施配套、市政设施配套等。 (2)轨道交通建设 近年来,我国的地铁建设积极促进了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在地
4、铁换乘中心有限的空间内人流高度集中、交通流量大。结合轨道站点可进行地下空间的分层开发,建设地下商业综合体;通过合理组织地下人行系统与设置地面联系接口,建设立体化、多样化的交通枢纽。 (3)地下空间现状分布 3地下空间开发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开发形成,很难进行再改造,故在进行规划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地下空间的现状分布,进行详细调研。 (4)城市中心体系规划 城市中心体系规划影响的则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模,如市级中心、地区级中心的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很大,地下空间倾向于成片开发,而且功能复杂,多是大规模综合体,有独特的地下空间人行系统,如南京的新街口地区、深圳的福田中心、北京中关村等。 3、单元层面规划
5、3.1 地下空间分布引导 结合城市中心体系,依托有利地下空间发展因素(如轨道交通)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串联单体建筑地下空间,做大地下空间规模,体现集聚效应,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网络状的地下空间结构。 3.2 开发强度(深度)引导 根据开发利用的条件,将地下空间分为重点发展区、一般发展区、其他发展区,并对各个分区的开发重点、开发深度等提出具体要求。 3.3 功能分区引导 对不同开发强度的地区提出其地下空间开发主导功能,重点开发区可以进行量化指标的测算。同时,应提出混合功能的种类,便于对其开发功能进行主次引导。 4、图则层面规划 在管理单元、具体地块两个层面针对地下空间重点发展区、一般发展区提出
6、相应的强制性或引导性指标要素,重点地区强制性指标居多,4一般地区引导性指标居多。 (1)管理单元 涉及指标要素:地下空间总建设规模、平均容积率、主导属性、人防占比、联系通道(数量/宽度)等。 (2)具体地块 涉及指标要素:用地功能、规模(开发面积) 、地下容积率、地下空间占地率、开发深度、退让用地边界距离、出入口、联系通道(方向、数量) 、人防配套等。 重点地区采用控制图则与表格结合的方式予以控制引导,一般地区采用附表的形式引导即可。 5、规划成果表达(纳入地面控详成果) 5.1 文字表达 在规划说明中应增加地下空间专项规划,说明其现状及具体规划的内容;在文本中应增加地下空间单元规划的内容并注
7、明相关指标的属性。5.2 图纸表达 图纸表达包含单元规划图纸与控制图则。单元规划图纸包含地下空间规划布局结构、开发强度引导、功能分区引导等;控制图则针对具体地块提出控制引导,仅针对地下空间重点开发片区。 5.3 附表表达 附表含规划管理单元控制导则一览表与功能兼容表。重点地区、一般地区因为其控制引导要求不同,需分别列表。 56、小结 当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有很多,如管理混乱、法律法规缺失等。同时,通过研究当前地下空间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在规划技术层面(控详阶段)研究问题解决方法,笔者认为地下空间控详应与地面控详同步编制,研究成果纳入城市地面控详的成果体系,融入地面控详成果的总则、说明、执行细则中,真正实现控规对于地面、地下空间的全方位控制引导,便于管理。但是相关指标如何科学测算以及具体控制图则的表达方式笔者并没有提出,后续将作重点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志龙,蔡夏妮. 基于规划控制过程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控制与引导J.上海市地下空间综合管理学术论文集,2006 2刘晶晶,周晓路等.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方法初探J.江苏城市规划,2007 3汪瑜鹏,尹杰.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下的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初探以武汉市武泰闸地区为例J. 城乡规划.园林景观,2011 4徐国强,郑盛.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有关地下空间部分的控制内容和表达方法J.上海市地下空间综合管理学术论文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