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视角下乌蒙山区贫困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69291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元视角下乌蒙山区贫困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多元视角下乌蒙山区贫困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多元视角下乌蒙山区贫困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多元视角下乌蒙山区贫困问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多元视角下乌蒙山区贫困问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多元视角下乌蒙山区贫困问题研究摘 要:经过实地调研发现珙县的贫困问题主要表现为贫困人口基数大、整村贫困和少数民族贫困问题突出。自然生态贫困、基础设施贫困、物质生活贫困、人力资本贫困和文化贫困是其贫困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些贫困问题,就需要从生态扶贫、产业扶贫、 教育扶贫和转移支付等方面采取措施。 关键词:生态贫困 基础设施贫困 人力资本贫困 文化贫困 一、珙县乌蒙山区的贫困现状 珙县是国家乌蒙山片区扶贫攻坚计划“两中心四走廊”成渝毕节贵阳经济走廊的重要“门户” 。目前,珙县乌蒙山区贫困的状况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深度较深 由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原因,造成珙县

2、乌蒙山区贫困人口较多,贫困深度较深。以 2011 年为例,全县人口 42.18 万人,以2300 元的新扶贫标准计算,全县尚有贫困人口 6.12 万人,贫困发生率达到了 18.54%。这些贫困人口中,普遍存在着教育水平低、营养和健康状况低、自我发展能力低等“三低”状况。 (二)连片或整村贫困问题突出 珙县乌蒙山区贫困区的一大特点是整村连片特殊贫困问题十分突出。全县 262 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就有 42 个,占比达到了 16.03%。整村贫困的典型特征是:基础设施差,即约 39.69%的行政村没有完成沥青或水泥路的铺设;村内通组路和“入户路”尚未完成;水利设施工程老化;村级标准化医疗室的达标情

3、况不足 50%;农村青壮年文盲率和半文盲率达到了 4.42。 (三)少数民族贫困问题突出 珙县是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山区县。全县的贫困人口多发生在少数民族聚集区,且少数民族老年人贫困问题突出。这些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还呈现了教育水平低、老年人居多、贫困者成区域分散居住等特点。 二、珙县乌蒙山区贫困的原因探究 珙县乌蒙山区贫困的原因可以从 5 个角度来分析: (一)自然生态贫困 自然生态环境恶劣是造成珙县乌蒙山区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生态贫困的表现是:一是生产环境,尤其是农业生产环境恶劣。不规则和贫瘠的土地严重制约了山区农业的发展。二是自然灾害较多。滑坡、泥石流、旱灾、冰冻和洪涝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山区人

4、口的生产和生活,因灾致贫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基础设施“贫困” 珙县乌蒙山区贫困村的基础设施贫困具有典型性,如前文所述,珙县约 39.69%的行政村没有完成沥青或水泥路的铺设;村内通组路和“入户路”工程还未全面实施;水利设施工程老化;区域内通信设施和电力设施等有待完善;人畜饮水工程尚需加大投资(其中饮水困难人口占农村人口的 56%) ;村级标准化医疗室的达标情况不足 50%;部分中小学危房问题继续解决等。珙县乌蒙山区贫困村基础设施的贫困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三)物质生活贫困 珙县乌蒙山区贫困人口的物质型贫困主要表现为人均 GDP、人均地方性财政

5、预算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均较低。造成珙县乌蒙山区贫困人口物质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收入来源受限。在贫瘠的山地上,传统的农业由于受自然地理、种植技术、土地面积等限制,不具有比较优势和规模优势;由于劳动力素质偏低缺乏劳动能力,山区贫困人口不能进城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受制于地方财政状况,不能获得更多的转移性支付。另外,贫困人口由于没有物质资本的积累,更没有财产性收入。 (四)人力资本贫困 珙县乌蒙山贫困区的贫困人口一般都是人力资本存量较低的人群。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健康状况欠佳,如各种类型的残疾或重病人员缺乏从事生产生活的基本的能力。因为治病(尤其是急病和慢性病等)等原因导致家庭

6、破产或者是过度负债等。第二是教育水平偏低、技能培训不足或缺乏。在少数民族贫困人口中,人力资本偏低的现象更为突出。 (五)文化贫困 珙县乌蒙山区连片贫困区的文化贫困问题是很突出的,主要表现为:1.价值观念落后。山区贫困人口往往处于封闭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其生存观、生活观等较为保守落后。一些山区中的懒惰、赌博、吸食毒品等价值观念和行为是其典型表现。2.生产和生活方式保守落后。一些居于山区的人家,生产方式上仍然保持原始了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方式,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保守落后,以偏居于山区的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最为突出。3.文化的交流通道阻塞。文化贫困的典型的原因之一就是文化交流的通道被阻塞。 三、珙县乌蒙山区

7、扶贫的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对珙县乌蒙山区贫困原因的分析,本文提出政策建议: (一)生态扶贫和产业扶贫相结合 一方面,需要加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预防和治理自然、地质灾害等,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另一方面,需要发展生态产业,依据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可以实现产业片区,或者是一乡一产业,或者是一村一品,逐步实现以相关产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来实现整村或者是整乡的发展。 (二)加大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现整村连片扶贫开放 过去的扶贫对象主要是个体或者家庭,通过发放补助等物质型扶贫政策实施贫困救助。这种“单兵式”的扶贫策略的惠及面较窄,效果相对较小。目前,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指导下,整村连片开发式扶贫模式值得推广

8、。整村连片扶贫开发,应该重点资助贫困人口集中的村子,投资于道路、学校、输电网络、医疗卫生站、敬老院、水利工程等设施建设。(三)家庭生命周期分层次扶贫 基于贫困家庭中人口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现状,可以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人口进行分层次式的扶贫政策。具体来说,就是对贫困家庭中的幼年,尤其是学龄儿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儿童)等资助其接受优质教育;资助贫困家庭中的青少年接受职业和技术教育;引导贫困家庭中的中年人接受一定程度的培训,帮扶其解决就业问题;对于贫困家庭中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则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政府专项补助为其提供生活来源,帮助其维持基本的生产和生活。 (四)教育基础设施与物质基础设施扶贫相结合

9、在贫困地区,最需要投资的就是提高人力资本的教育和培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需要创新现行的教育制度,逐步实现城镇和农村教育公共资源的均等化,实现义务教育重心的上移,即有步骤地推进小学教育向乡镇集中,中学教育向市县集中,以利于教育资源的集中和优质教育资源使用的均等化。加强物质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实施通村入户公路工程、水利设施修建工程、通信和电力设施架设工程、人畜饮水工程、村级标准化医疗室建设工程和村小危房改造工程等。 (五)建立产业和资源开发型扶贫基金 珙县乌蒙山贫困区虽然是个多山的地区,但也是一个煤炭等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在开发资源性产业的同时,可以建立产业型和资源开发型扶贫基金,为当地扶贫项目筹

10、集资金。扶贫基金的来源可以采取募捐的形式,也可以在资源税收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扶贫基金,实现区域资源开发收益为当地居民共享的经济发展新机制。 参考文献: 1许飞琼.中国贫困问题研究J.经济评论,2000(1). 2Sen,Amartya,1981,IngredientsofFamine Analysis: Availability and Entitlement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92:433-464. 3林伯强.中国的政府公共支出与减贫政策J.经济研究,2005(1). 4刘穷志.转移支付激励与贫困减少基于 PSM 技术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9). 责任编辑:张莉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