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初探.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73868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初探摘要:创新意识即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教学中,教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动机,开发创新潜能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创新意识问题意识求异思维勤奋刻苦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 A 创新意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主动开展创新活动的观念和意识,表现为对创新的重视、追求和开展创新活动的兴趣、欲望。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新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新世纪,国际竞争日趋

2、激烈。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创新的希望在青年人,只有提高青年人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中学阶段是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在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在教学中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问题意识和怀疑意识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 问题意识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不放过任何疑点,养成爱琢磨,爱钻研,勤学好问的习惯。巴尔扎克有句名言:“问号是开辟一切科学的钥匙。 ”发明创造始于问题。学习中提不出问

3、题,是学习不深入的表现,能提出问题是肯动脑的结果。生活中的现象许多人熟视无睹,而有人却善于观察,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发现问题,有所创造。苹果落地,谁也不在意,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水开了锅盖被顶起,大家司空见惯,瓦特却因此发明了蒸汽机;商品大家每天都接触,只有马克思把它作问题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处处留心皆学问,凡事能问个为什么,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培养问题意识与怀疑意识,应做到三点: (一)积疑,勤问。积疑,是指在学习时,要养成收集、记录生活学习过程中随时冒出来的疑问的习惯,准备一个专门记录疑难问题的笔记本,随时记录。每天抽出几分钟整理疑难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思考,或请教同学

4、、老师,并将思维结果记录在案。勤问就是要多问,首先是问自己,其次是问别人。许多学得好的学生都有勤问的习惯,他们经常给自己提问题,因此对事物理解就比较深刻,思想也比较活跃。在学习中,自以为懂了,没有什么好想的部分,往往正是自己理解不够深刻的部分;凡是发现问题多的,倒是自己理解较为深刻的地方。心理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性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也反映了其独立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具有同样积极的意义。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双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能疑,善问。能疑,是指要加强学习

5、,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智力水平,掌握一定的创造思维方法,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善问,是指“问”要注意方法和技巧。问人之前,自己先要细想,尽量做到有准备地问问题,否则,即使别人解释得很详尽,你也可能仍感到若明若暗,所得甚浅。问人之后,要认真研究对方的答案,想一想别人解决问题的理由和根据是什么,要充分重视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探讨别人处理问题的途径,要把别人的想法和自己原来的想法进行一些比较,善于从比较中学习。 (三)敢疑,穷问。敢疑,要有坚持真理,挑战权威的勇气。无论老师、书本、或其它权威,只要有疑问,就要敢于怀疑,不怕人笑话,不怕挨骂。有了怀疑,再去求证,去向别人请教,也许会有所创新;即

6、使证明自己错了,也会得到经验,获得进步。在求证的过程中,要敢于穷问,对自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请教别人时,也要打破沙锅问到底。穷问,是思维深刻的表现,也是创新突破的重要一环。在问的过程中,还可以开展争论,争论可以激发灵感,促进思考深入。 二、求异思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 求异就是提出问题。只有求异,才能克服原有定势的束缚,突破已有认识的局限,由已知进入未知,或把已知变为具有未知因素的有待探索的事物。求异精神的真谛是敢于和善于透过真知去发现,去开拓无知世界。培养求异思维,应注意三点: (一)联想能力的培养。根据已知条件,联想已经掌握的新旧知识及解题经验,从多角度、多方位构思解题途径。结合学生的实际

7、情况,对例题进行纵向挖掘,即通过开拓题型、题设和结论,挖掘出习题的内在联系,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有利于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启发学生对例题作更广泛、更深刻的思考。 (二)多端性能力的培养。多端性思维是发散性思维的特征,亦即根据命题的条件分析其本质属性。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灵活变换,使学生触类旁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上,有许多题目可以从同一问题演变而来,其思维方式和所运用的知识完全相同。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不同渠道探求解题的方式和方法。 (三)猜测能力的培养。猜测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是学习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属主动性思维。学生解

8、数学题,往往是从猜测开始的,即用“猜测验算再猜测”的方法。合理的猜测,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捷径,有利于开发智能,但是数学猜测是否成立必须经过严谨的证明。 三、勤奋刻苦和集中注意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保证 数学家华罗庚常说一句名言“天才出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 。他回忆:“在中学时,别人花一小时,我就花两小时。而到工作时,别人花一小时解决的问题,我有时就可能用更少的时间去解决了。 ”他培养了许多优秀学生,陈景润就是其中之一。这些科学家对基础知识下的功夫很深,像老工人熟悉机器零件一样熟悉它们,因此也可以像老工人把零件装成机器那样熟练地用它们写出新定理,完成新实验。陈景润说过:“做研究就像登山,很多人沿着一

9、条山路爬上去,到了最高点,就满足了。可我常常要试 910 条山路,然后比较哪条山路爬得最高。凡是别人走过的路,我都试过了,所以我知道每条路能爬多高。 ”这句话揭示出了陈景润何以能超过别人达到顶点的秘密。 然而,勤奋刻苦必须以能集中注意力为前提。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决定着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科学史上思想深邃的巨人都特别能集中注意力。牛顿曾在思考时误把怀表当作鸡蛋放进水里煮。因此,天才比常人能更高度地集中注意力。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勤奋工作的人,才能成为天才。华罗庚和陈景润的成功不仅是由于他们有超常的毅力、耐性和不计代价的投入,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具有这种习惯,才能感受到工作的乐趣,从而舍弃正常人的生活,愉快地把全部时间都花在工作上。 一个人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既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生理因素认为,足够的休息、适当的运动和恰当的营养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心理因素则比较复杂,例如,做自己很有兴趣的事最容易集中注意力,在极喜或极悲的状态下难以集中注意力等,所以,要让学生具备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就应该营造出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的环境,不仅从学习上加以引导,也应该在生活上、心理上加以帮助。 总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各方面着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并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地进行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才能收到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