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土地整理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82049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土地整理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我国土地整理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我国土地整理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我国土地整理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我国土地整理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我国土地整理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摘 要: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只有合理整理,才能提高使用效益。在快速城市化的今天,土地利用状况成为了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也会对土地利用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对土地整理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土地整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D912 文献标识码: A 土地是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是一定区域空间内的气候、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动植物等自然要素与人类过去和现在的劳动成果相结合的一个自然生态经济综合体,具体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众所周知,人类的生存空间、人类的生产活动等

2、无一不与土地发生联系。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一、土地整理运作程序分析 第一,选择土地整理区域。包括收集有关土地利用的自然、社会、经济情况,分析研究土地整理的潜力,准备土地整理的资金和技术条件,确定土地整理的目标和要求。经与初选区域有关单位、个人充分协调,取得理解和支持后,选定开展土地整理的区域,并予以公告。 第二,进行土地整理规划和设计。根据选定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要求,编制实施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并广泛征求土地整理参与者的意见,修改完善规划和设计后,申请批准。 第三,通过法律程序批准土地整理实施。依据制定的法律或政策性规定,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审查土地整理规划

3、、设计,经批准并向社会公告后才准许其实施。 第四,组织土地整理实施。按照批准的土地整理规划和设计,在区域范围内动员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土地整理活动。土地整理实施通过调查和测量确定权属,进行工程建设,经过土地评估并重新配置后,最终以登记发证的法律手段,确认整理成果。 第五,宣布土地整理结束。在完成土地整理预定目标后,开展地籍更新、资料汇总和归档等工作,形成报告,经法律规定的程序审查验收。最后,宣布土地整理结束。 二、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土地整理理论缺乏,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不够。土地整理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土地整理的科学体系尚不够健全,缺乏其自身的理论基

4、础,土地整理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 2.政府官员片面追求形象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强。将土地整理等同于土地平整。时下,土地整理形象土程的政绩标志在地方官员的心里已经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片面的追求数量,忽视了对质量的重视。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需要大量的开发整理土地,而结果是很多地区整理出的耕地质量低劣,即新开垦的耕地质量远低于被占用的耕地质量。 3.土地权属紊乱,整理时纠纷不断。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土地制度历经变迁,当前,相当一部分为农用地的土地所有权不明确,实际使用者与登记的使用者不一致,有些甚至根本未进行过确权登记。有些土地使用证记载的权属界线模糊,不能准确反映权属界址,在土地整理过程中,

5、由于土地带来增值收益,造成土地所有者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偶尔造成冲突。 4.土地整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土地整理需要投入较大数量的资金,尽管国家实行土地整理专项资金制度,但是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在实践中土地整理大多体现为政府行为,土地整理的资金来源匮乏,土地整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 5.土地整理政策法规缺乏配套,权属调整难以进行。土地整理必然涉及土地类型、数量、用途等要素的变更,有时还会发生跨权属单位的土地置换,这就涉及单位之间土地权属的重新调整、补偿,于是,清理和明确土地权属关系、避免权属纠纷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土地整理的对策分析 1.宣传土地整理,加强社会对

6、土地整理的认识。正确认识和对待土地整理,为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打好社会基础,提高农民对土地整理的参与性和自觉性,争取群众强有力的支持,形成良好的群众基础。 2.按照共同责任原则,落实土地整理各参与方的责任。理顺体制,进一步明确责任。目前,项目实施所在县(市) 、乡(镇)政府和村相应的责任和权利不够明确, 造成了土地整理工作责、权、利不清。为全面推进土地整理工作,解决“两保”难题,政府应成立土地整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加强领导,齐抓共管。把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成效作为县(市) 、乡(镇)和村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土地整理中的职责,做到齐抓共管,

7、责、权、利相一致,形成市、县(市) 、乡(镇) 、村四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同时,出台鼓励政策,调动各级尤其是基层积极性。发挥地方人大、政协监督职能,有意识地组织代表、委员深入项目区督促检查,监督政府把实事做好,把好事做实。 3.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的公众参与制度。公众参与土地整理项目,可直接了解项目各方面的情况,提出意见,起到弥补设计人员的不足,使规划方案更加可行,设计更加科学,实施更为顺利,效果更加理想。 4.严把项目选择、前期论证关。立项前的准备工作直接影响到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在项目选址过程中,要认真组织、现场踏勘,邀请相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充分听取当地领导、群众的意见,在认真分析土地开发

8、整理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确定项目区位置、范围、投资规模、新增耕地比例和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全面分析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和农民收入的影响。严把规划设计关。严格挑选规划设计单位,进行项目规划设计,充分听取当地群众意见,征得项目区大多数农户同意。规划设计成果,必须经过相关部门专家技术评审,确保设计成果科学、合理。总之,土地整理项目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实施,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效益统一。 5.完善制度,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土地开发整理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达到以制度管人,以规范管事。 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一)

9、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下降从目前土地总的利用情况来看,用于农林牧草的土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垦殖率少于世界平均数,更少于亚洲平均数; 2.土地利用结构有待调整存在农作物结构不合理、城市人均用地不平等等情况。 3.土地利用不合理,土地质量退化、损毁严重如盲目毁林、毁草,陡坡开荒,使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耕地质量不断退化;人为的滥樵、滥垦、滥牧、破坏天然植被,造成土地风蚀沙化;毁林滥垦、过度采伐、重采轻造,导致领地面积减少、木材蓄积量降低等。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1.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合理利用资源 (1)对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

10、耕地的动态平衡。严格制定和实施规划,确保现有基本农田数量。 (2)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土地后备资源趋于枯竭的条件下,必须首先确保基本耕地和生态用地数量,对有规则的大块农田,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治理,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另一方面,对于配置城镇建设用地,则应立足于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配置、提高效益、重点依靠挖掘存量土地再利用的潜力来满足需求。 (3)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林、园、田”的立体农业土地利用模式。形成“山上林草、山腰林果、山脚良田”三条带立体种植结构。这样既考虑保持水土,又考虑农业生产。 采用科学间作套作,共处互利的农业利用模式。这样既保持地力、又充分利

11、用土地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出。 大力推广“庭院生物链”土地利用模式,通过实施生物链工程,达到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以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和农业清洁生产的目的。种养业之间养分循环,大大提高了有机肥的施用量,同时也减少了化肥的使用,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能源和环境保护高度结合起来,使资源合并并充分利用,克服了普遍存在的种养分离、能环分离造成的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除了对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林地等进行充分的规划,应该同时包括城乡、区域一体化的规划内容,充分考虑城乡和区域整体的土地资源优势和问题,制定可持续的发展的土地利用方针。 2.技术智力支持

12、(1)农业科技体制创新:将农业科技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相互分割的关系转化为相互衔接配套的关系;将农科教分离,产学研相互结合、产学研一体化。 (2)强化技术推广和科研成果转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进入产业化阶段后,不能局限于种植业产中阶段的推广服务,要逐步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技术服务和其他的社会化服务,又由单程向全程、由高产向高效、由粗放向集约、由速度向效益、由一业向多业、提高单项技术向全面提高产业化的多项综合整体技术水平迈进。 (3)推广农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3.政策、制度支持 建立健全各项和土地有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对于耕地给以最严格的保护。对于土地保护得力的要给与奖励。形成监察与奖励相一致的政策支持。 四、结语 总之,土地整理工作在未来的不断发展和实践中,将从建立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估,明晰土地整理收益分配,利用高科技发展现代农业,通过“挂钩”和土地,置换等方式挖掘存量土地、重视整理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积极推进土地整理的公众参与等方面,更好地促进土地整理工作,为缓解人地矛盾,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土地产出率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郑拥军,孙鹏举.土地整理研究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08) 2许恒周,郭忠兴.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5(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