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三贴近”原则在新时期中职礼仪教育中的运用策略【摘 要】礼仪教育作为加强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中职礼仪教育仍面临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的挑战。与时俱进,调整教学理念、策略、内容和方法,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是中职礼仪教育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着力点。 【关键词】中职教育 礼仪教育 “三贴近”原则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167-02 礼仪教育作为培养中职学生树立良好人际观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应的教材日益丰富,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日趋规范,如
2、何做到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三贴近”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成为新形势下中职礼仪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贴近实际,立足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中职学生社会化 贴近学生实际,首先要实事求是看待中职学生中存在的不符合现代礼仪规范的言行。当前,中职学生中存在着较多不文明行为,而这正是礼仪教育的必要性依据,简单指责学生的无知既无合理性,也是教育方法欠妥的表现。中职学生在礼仪上的不足,其根源就在于他们的社会生活,他们大部分来自农村,原有的人际环境并不需要更新更多的礼仪规2范,传统习惯已经把他们的生活规范好了,也不需要太多专门的学习和训练。而课本上的礼仪教育内容主要是服务于现代城市生活的,现实
3、存在着的巨大城乡差距决定了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远高于学生原有的社会生活。因此,在城市生活经验缺乏的中职学生群体中,新的礼仪知识和规范还不足以引起学生迫切的需求,教育者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客观看待学生中存在的“不良”态度和行为,心平气和地开展教育指导工作。 贴近学生实际,其次要求礼仪教育要落实城市化的要求。城市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系统宏大的战略目标需要全方位的推进,特别是农村建设的推进,这是把我国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这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
4、,未来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是让更多农村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掌握知识技能,实现转移就业。在中职人文素养课中开设中职学生礼仪修养课程,对中职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是组成这一基础性工程的重要方面。所以,适应城市化发展潮流,是中职学生最大的实际需要,礼仪教育必须体现城市化的要求,围绕城市化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和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贴近学生实际,最后要求礼仪教育必须兼顾职业教育。中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己任,坚持就业、社会和市场的导向,中职毕业生初到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这要求中职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3职业礼仪是素质素养的重要内容,中职礼仪教育应坚持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内
5、容上,中职礼仪教育要兼顾职业礼仪教育。普通礼仪教育与职业礼仪教育有相通之处,普通礼仪观念和技能是职业礼仪的基础,一般的礼仪教育所达成的效果,能在职业礼仪中发生迁移。在中职礼仪教育中安排职业礼仪的内容既符合学理,也是职业教育实际的需求,在教学实践上也不存在矛盾。 二 贴近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 礼仪教育既包含思想观念的教育,也包含行为能力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行为方式的养成,最终都表现为学生自身的变化。因此,礼仪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运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实际体验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提高知识和规范转化为学生素质的效率。 必须坚持
6、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原则。讲授就是在礼仪教育中向学生传播礼仪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形成科学的礼仪观念。行为能力的形成则要通过礼仪训练,通过在一定场景下的指导和练习,使学生具备在特定环境下通过言行表现一定的礼仪规范的能力,把有关礼仪的理念和知识变成行动能力。 礼仪教育最终就是要培训学生既有礼仪的意愿,又有礼仪的行为能力,训练是提高学生礼仪行为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素质、完善学生能力结构,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表现出的礼仪失范行为往往不是学生内心意愿上的失范,而是行为上的不到位,这与传统教育只重说教而忽视实际训练有着很大4的关系,这里说的传统教育不
7、仅是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方面的问题,礼仪教育必须格外重视实际操作,把具体的礼仪规范运用到具体的环境中并力求学生直接通过言行或身体语言有效表现出来。这要求教育者重视训练在礼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把训练的要求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安排中。讲授和训练在实际教学中都不可或缺,只是教育者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更注重讲授而忽视训练,因此,提出坚持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甚至侧重训练的原则,是基于当前礼仪教育的实际而言的。 坚持贴近学生的原则,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善于灵活运用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方面对教学内容作灵活的处理,明确教学内容的数量、范围和侧重点。另一方面灵活运用课堂形式,不同的
8、内容运用不同的课堂形式,或讲授,或演示,或讨论,或到室外开展实际场景训练等。教育者还可以通过图片、音像等方式展示,如今网络发达,共享资源丰富,在网络中或影视作品中寻找“真实”场景,通过展示这些真实场景,让学生对其中涉及的礼仪内容进行辨认和讨论,有利于学生将所学习的东西迁移到自身的思想观念和言行中。灵活的课堂形式,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师在学生实践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指导改进,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最终形成。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要适当增强实践教学和训练场景的真实化。课堂形式多样化,也只是部分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最终完成理论与实践的
9、结合,还必须到具体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在真实的场5景下运用所学的知识,只有做到了实践训练的真实化,礼仪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才最终完成。真实的场景可采取模拟训练的方法,通过模拟训练或角色扮演,在课堂上搭建社会舞台,变静态为动态,变被动为主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自我的真实场景则可通过组织学生到实际的生活场景中体验或到一些特定的实际工作岗位中见习、实习等实现,要求学生真正参与生活和工作场景,实践各种礼仪效果,并通过自我评价、互相观摩、互相纠正等多种方式,不断改善和提高礼仪素养。 三 贴近社会生活,让礼仪教育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
10、规范,是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载体,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开展礼仪教育,通过学校教育的影响,帮助中职学生系统学习现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涉及的交往知识和规范,在实际生活中树立平等、尊重和包容的生活理念,养成遵循现代社会生活礼仪规范的行为规范,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与他人共建文明和谐的社会。因此,礼仪是来源于社会生活、服务社会生活的,礼仪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是在生活中找根据,在生活中能运用,要坚持贴近生活的原则。 贴近生活的原则要求教学内容要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学内容应该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找到依据。如尊老的礼仪,在农业社会,尊敬老人源于农业生产需要经验,并且农业生活对具体的环境依存度高,老人有
11、着丰富的当地生产生活经验,在这样的实际需要主导下,久而久之,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社会观念和各种礼仪就会形成和丰富。从根本上讲,6现代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则更多来自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尊敬老人,既是社会文明程度高的表现,也是社会和谐的需要,人人都会老,如果老无所依、老无尊严,社会的稳定和谐甚至整个人类的生存都会成问题。如果还是以传统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来教育学生尊重老人,学生在生活中已看不出“宝”在何处,势必会使尊敬老人的观念找不到内心的依据,单单出于说教或文化及伦理上的感情需求或压力,也往往经不住社会生活实际的考验,只有源于实际的理论,才会长久,也只有根植于实际社会生活土壤的感情,才
12、能经得住生活的考验。总之,来源于生活的课堂教学内容,更能让学生明白礼仪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存在和发挥作用,要学好专业知识,也要学好礼仪。 贴近生活的原则要求教学内容应该能够直接或可预期地应用于社会生活,发挥礼仪对生活风尚的引领作用。如当前中职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言行,随口脏话、随地吐痰、乱丢垃圾、不遵守公共秩序,甚至是无视校纪校规、行为不羁,把无知当个性等,这些不良行为之所以在学生中出现,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学生认为这些言行并无不良,或按要求做了也不一定能换来外界的关注和肯定。在教学中,列举这些行为并不难,讲道理学生也能听懂,但真正让学生主动纠正行为还是应该引导学生以自身做实验,看看做出具体的改变后的感觉如何,他人的关注和评价又如何,让学生明白并体会到遵行新的行为方式所直接或可能获得的效果,学生只有明白了礼仪就在生活中,生活处处有礼仪,不懂礼仪就是不能好好生活,才会自觉按新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久而久之才能形成习惯,真正强化并提升为自身的素质。 7参考文献 1扈正淑.关于中职学校礼仪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8) 2宋素凤.浅谈礼仪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职业,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