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新课改要求教师实行素质教育,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训练他们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为将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只要我们从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灌输的被动局面中摆脱出来,倡导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学会”为“会学”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一、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1. 制定教学目标。目标一要明确,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二要具体,要提出通过教学要达
2、到的具体目的;三要恰当,即符合学生实际,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掌握;四要多样化,既要有认知目标,又要有智能目标,还要有情感目标。 2. 落实教学目标。第一,以认知目标为主线,分层落实。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和成就感;第二,以智能目标为核心,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第三,以情感目标为动力,和谐渗透。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完成的。其中,情感目标的和谐渗透对认知、智能目标的达成起着2催化作用。因此,教师要以热心和爱心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营造和
3、谐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智能与情感的共同提高。 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初学英语时兴趣一般都很浓厚,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逐渐遇到一些困难,如单词记不住,语音、语调掌握不准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学习成绩也会随之降低。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认知领域里学会动脑,传授可供思考的知识,避免死
4、记硬背。比如通过拼读规则引导学生读、记单词,采用放录像、挂图配合录音等新奇而具有“刺激”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维持兴趣。同时在情意领域里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材料,明确学习目的,以提高学英语的理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目标体系,指导学生寻求达成一个个目标的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克服困难,磨炼意志,积小胜,成大胜,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大、更持久。 三、优化学习氛围,创设英语学习环境 人的认识总是要从外部丰富多彩的世界通过感官抽象概念化而形成的。所以语言环境在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方面显得十分重要,创设一3个良好的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
5、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所谓英语学习环境是指学生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和嘴里说的尽可能是英语,这个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眼睛看到的主要指的是硬环境,就是在室内设置英语墙报、英文标语、英语画刊等,以此体现和强化一种外语氛围;耳朵听到的和嘴里说的主要指的是软环境,一种语言的学习目的主要是听得懂、说得出,这需要教师的主观努力,去引导、营造环境和创造机会。首先,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多用英语、少用母语,有的学生开始时也许听不懂,但教师可以通过采用直观手段,如实物、图片等,创设语境,同时利用眼神、口形、手势和其他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 四、深入了解学生,客观分析教学内容,创造性
6、地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对教材的理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了解教学的对象学生,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讲授,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起点,班级内不同的学生又有不同的起点,在课堂实际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重点、难点也会有所变化。教师在具体施教过程中应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五、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 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课文教学中,我不断地摸索,试图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4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
7、益。 2. 善于设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 ”疑难是创造之师,无数事实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设计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此类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的氛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经常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用自己的独特见解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实践证明,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可以达到素质教育、主体教育的目的。我们应当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片面灌输的教学模式,尊重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索、发现、创造的机会,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外国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