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回族传统制度文化变迁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0844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回族传统制度文化变迁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当代回族传统制度文化变迁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当代回族传统制度文化变迁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当代回族传统制度文化变迁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当代回族传统制度文化变迁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当代回族传统制度文化变迁研究【摘 要】回族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正是因为其受到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从而区别于其它民族,这点从回族的丧葬习俗上面一览无余。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员,它同其他民族一样,回族群众分散的分布在中国的各个地方,虽然在举行葬礼的过程中遵循的都是约定俗成的几个步骤,但还是存在一些不同。文章从南北方分别选取四川和宁夏为例,从回族丧葬习俗形成的历史背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等方面来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回族;制度文化;葬俗;变迁 人的一生遵循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而死亡对于回族来说似乎是人生中的一件喜事。 古兰经中说:“凡有气血者,都要尝死的滋味。我以祸福考验你们,你们只被召

2、归我。 ”伊斯兰教认为:死亡是任何人都不能逃脱和避免的,虽然死亡是肉体的消失,但却是灵魂的重生和“后世”的起点。 中国回族居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大杂居、小聚居” ,散居在全国的各个角落。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从而使得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造成丧葬习俗上面的“大同小异”的这种现象,而这种“小异”又以南北方的差异性较为典型。 一、回族丧葬习俗的历史传承 回族的丧葬礼是回族民俗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一生结束、2肉体归真后亲友邻里前来纪念、祈祷的一种方式。谈到回族丧葬的整个过程就不得不提到回族丧葬习俗的来源。 回族主要是 13 世纪前后迁入的中亚各族人、波斯人

3、和阿拉伯人, 包括 7 世纪以来侨居东南沿海某些高埠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的后裔在内,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吸收蒙古、维吾尔等各族穆斯林而形成的民族。在回族群体成型之前,他们在丧葬的过程中主要是依照着伊斯兰教的丧葬制度。 到了宋末元初,已经有详细的文字记载关于回族人依照伊斯兰教处理亡者的习俗丧葬。 “回回之俗,凡死者专有浴尸之人,以大铜瓶自口灌水,荡涤肠胃,秽气令尽。又自顶至踵净洗,洗讫,然后以帛拭干,用拧丝或绢或布作囊,裸而贮之,始入棺殓,棺用薄松板,仅能容身不置一物也,其棺即日便出。瘗之,或闻有至瘗所,脱去其棺,赤身葬于穴,以尸面朝西。 ”周密记载的回族先人的丧葬习俗虽然存在很多不实之处甚至有些地方

4、还是错误的,但是大体上面还是和现在的回族丧葬是如出一辙的。例如“大铜瓶自口灌水” 、 “自顶至踵净洗”还有用布缠身等习俗就可以看出来,当时的穆斯林用汤瓶灌水来洗尸,给亡人“着水” ,并且用白布缠身,卡凡匣子抬尸送葬,和现在的回族丧葬习俗几乎是一样的。 元、明时期记载回族丧葬习俗的史料比较多,而且记载的都比较详细。有“大殓和小殓”的说法,用汤瓶洗尸“从头至足,浇洗三次”的做法等记载。明代回族著名学者李贽生前留遗嘱对回族丧葬说的也比较详细,据续焚书载:“倘一旦死,急择城外高阜,向南做一坑,长3一丈,阔五尺,深至六尺即止然复就中复掘二尺五寸深土,长不过六尺有半,阔不过二尺五寸,以安予魄。既掘深了二尺

5、五寸,则用芦席五张,填平其下,而安我其上,此岂有一毫不清净者哉”李贽遗言中所说的方法即“倘一旦死,急择城外高阜”作坑安葬,而且于“气已散”时,必须安排人挖坑,第二天埋葬,这是回族人强调的“葬不过三日”的速葬习俗最好的体现。另外李贽要求要“向南”挖坑和“长一丈,阔五尺,深至六尺”的长、宽、深规格,并且要在坑底“复掘二尺五寸深土,长不过六尺有半,阔不过二尺五寸”的尺码,这体现了回族人挖坟坑独特的习俗,而且其他土葬的民族都未曾有过这些要求,这样的葬法和现在回族的葬法大致上是相同的。 到了清代,回族开始稳步发展。清政府虽然对回族实施严格的封建专制统治,但承认回族宗教与习俗的合法性。清雍正帝在上谕中说:

6、“数年来屡有人具折密奏回民自为一教,异言异服,且强悍刁顽,肆为不法,请严加惩治约束。 等语,朕思回民之有教,乃其先代留遗,家风土俗,亦犹中国人之籍贯不同,嗜好方言亦遂各异。是以回民有礼拜寺之名,有衣服文字之别,要亦从俗从宜各安其习,初非作奸犯科、惑世诬民者比,则回民之有教无庸置疑也。 ” 丧葬作为回族人生活习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受到伊斯兰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就像伊斯兰教学者金吉堂在其回教民族说一文中所言:“回族之教训不仅示人以幽冥之理、深实之玄学与做人之准绳,实包有组织社会之一切制度,如经济、婚姻、丧葬等。 ” 伊斯兰教在中国大发展的时期就在清代,回族人的丧葬习俗受伊斯兰教所制约,但也在

7、发展与继承中前进。 4二、回族丧葬程序 在伊斯兰教的教义中规定人去世后一定是三天之内必须要埋葬而且在丧葬的过程中一切从俭且要保持安静等。 古兰经中说:“我从大地上创造你们,我使你们复返于大地,我再一次使你们从大地上复活”由此可以得出真主创造了所有的穆斯林群众,即从大地而来终回大地而去。回族的丧葬过程主要由念“讨白” 、停“埋体” 、探“埋体” 、着水、穿“卡凡” 、转“费特尔” 、站“者那则” 、入土八部分组成。 (一)念“讨白”就是在病人弥留之际请阿訇前来为病人念,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代替病人向真主祈祷忏悔病人生前所做的一些有罪之事,若病人意识还在清醒状态的话,口中也必须要默念“清真言” 。家人

8、要提前为病人准备后事,如准备打坟用的土胚或石料(忌用火烧的砖块) 、“乜贴” (散的赎金,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而定)作为亡人生前所欠的拜功、斋功等功课的赎罪金。 (二)停“埋体”就是病人归真后,有亲人和阿訇替亡人迅速脱去一切衣服、鞋袜,使其肢体平躺,手指伸展,口眼闭合,把“埋体” (尸体)从炕上或者床上停放在通风、凉爽的堂屋或者大厅的干净的地上、木板上,头北脚南,面向西,用洁净白单遮盖“埋体” ,由亲人轮流守候,直到送葬以前,不能离人。 (三)探“埋体”又叫“善面” ,就是前来探望亡人的至亲挚友和乡邻,守候在亡人身边的亲人要揭开亡人头上的白布单,让来人看看亡人的遗容,并向亡人家属表示慰问。亡人家属

9、要向前来探“埋体”的人分散孝帽。如果亡人当日未能埋葬,则还要“守夜” ,一般守夜的成员有阿5訇和自己的直系亲属组成。 (四)着水即洗“埋体” 。男人归真后,多请阿訇着水;女人归真后,多请有经验、有教门的老年或中年妇女着水。着水是要准备好浴床(一般是干净的门板) 、汤瓶、毛巾等。着水用的水必须是温水,过程中需要三个人,其他人不得入内,一人专门往汤瓶里面装水,一人负责倒水,一人清洗埋体。洗时,要遮住羞体,先小净,而后由上至下,先左后右,洗遍全身。冲洗三遍,最后用浴巾擦干净,然后将“埋体”移到准备好的“卡凡”布上。 (五)穿“卡凡” 。 “卡凡”是阿拉伯语裹尸布之意,是用纯白棉布做成,三丈六尺长。一

10、般男亡人的“卡凡”有三件,第一件形似衬衣,无领,长短从颈下部至膝盖,用一幅白布做成;第二件用一幅半白布做成,长短与亡人身体相等;第三件用两幅白布做成,要长于身,女亡人除以上三件外,还须有裹胸布和包头布(也叫盖头)各一件。裹胸布长三尺左右,宽一尺左右;包头布长三尺宽二寸许。 (六)转“费特尔”即为赎罪。请阿訇、满拉及念经人围成一圈,有的教派用古兰经 ,有的教派用钱转“费特尔” 。转时由亡人的儿子或孙子双手捧钱贴在胸前,口念“太斯米” ,同时将钱捧给阿訇,阿訇接过,贴心低念后,再送回。转钱后亡人家属要把其中的一部分散发掉,这样才能赎掉罪过。 (七)站“者那则”即举行殡礼,是亡人入土前的最后一道仪式

11、,也是生者代亡者做的最后一次礼拜。站“者那则”一般在清真寺或平静平坦的地方举行。参加者必须是穆斯林,且必须带有大小净,均为男性,女性不参加。站完“者那则”后,将“埋体”放在“卡凡匣子”内,由6亡人直系亲属四人或八人轮番抬送,中途可以换人,但“卡凡匣子”绝对不能落地。 (八)入土。回族的坟坑均为南北走向的长方形竖穴土坑,一般深五六尺,若土质松软则可以更深一些,长六尺宽三尺,直坑挖好后,还要再挖一个侧洞:一种是从坑底向西挖一长洞,俗称“偏堂” ;一种是从坑底向北挖一洞穴,俗称“撺堂” 。当“埋体”抬到坟地开始下葬时,阿訇、满拉跪在坟坑上方诵经,亲属及其他送“埋体”者跪听。下葬时,亲人在坟坑上下站立

12、,将“埋体”用白布袋子从头、腰、腿三个部位提起,缓缓入进坟坑,已在坟坑的人用手托起“埋体”慢慢移入坟堂内。葬礼结束后,亡人家属将亡人衣物散给洗“埋体”的人、亲友或其他有困难的人等。 三、南北方回去丧葬存在的特点、差异及其原因 纵观回族的丧葬,凸显出来的特点就是土葬忌火葬,薄葬速葬,平等互助。世人不论社会地位再高,寿命再长,终有一天都会面临死亡,而不同的地方回族丧葬还是在细微之处存在差异。 (一)在宁夏回族人去世后,家里亲人开始通知阿訇以及家里的亲朋好友,然后将亡人停在屋里或者屋外的空白地方,不挂任何物品。而四川回族则将亡人停在“水床”上面后就要挂“孝幔” , “孝幔”是采用棉布做成的,中间是白

13、色的,两边是绿色的,孝幔上面写有经文。 (二)宁夏回族在给“埋体”着水的过程中,在“埋体”身上不撒任何东西,只是在“卡凡”上面撒一些用以除虫祛湿的药物。四川的回族去世后,阿訇会用七颗麦粒分开用棉花包裹,每包一颗就要在口中默7念一段经文,放入干净的小盘内,然后放入亡人的七窍当中。 (三)宁夏回族去世后当通知各亲友来送亡人最后一程时,来送亡人者都必须身上要带有大小净,其他什么都不用准备。而在四川有些地方的回族,来送亡人的时候,每个人手里要拿三柱香,这个香并不是敬亡人,而是有益于空气清新和环境卫生。 (四)宁夏回族将亡人抬至坟地入土直至葬礼结束,就直接回家去。而在四川,当亡人入土后,阿訇在一旁开始敬

14、颂古兰经 ,念完经后亡者亲属将炸好的下土油香发经阿訇和帮助的人,人们在墓地上吃,不带走。 (五)在亡人去世后,每逢忌日亲属就会去上坟,一般俗称“游坟” 。在宁夏,去游坟时一般在坟上阿訇带领亲属跪于亡人坟前,诵读古兰经 ,最后接“杜阿” 。而在四川,回族人游坟时在坟上是不下跪的,而且当阿訇念完之后要在亡人坟前插满芭兰香,修建坟头的杂草。 其实从某些方面来说,回族的丧葬习俗是大同小异的,只是说,在一些小地方存在差异,而造成上述这些差异的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中国,回族这个民族的居住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而宁夏作为唯一一个回族自治区,回族群众自然比较多且也比较集中,而且伊斯兰教的风俗习惯

15、也保持的比较好,相反四川的回族,由于四川省自身就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一个省份,再加上四川的回族相对来说较少,很多回族都是和一些藏族、羌族混居的一块儿,经过时间的磨合以及其他民族思想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的就会出现一些当地特色,如前面提到的挂“孝幔”就是很好的例子。其次,在中国回族主要分为格底木8(老教) 、依赫瓦尼(新教) 、西道堂三个派别,宁夏和四川一样,由于穆斯林信奉的教派不一,所重视的教俗也就存在很多的不同,比如老教和新教就不一样,老教比较注重形式,而新教则不是特别重视形式,从而也会造成上述的差异性。最后,宁夏位于中国西北部,而四川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从耕种和生活习惯上面来说,南辕北辙,存在很大的不同,从而也造成了地域性差异。 参考文献 1 杨惠云.中国回族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3. 2 周密.癸辛杂识M.中华书局,1991. 3 李贽.续焚书M.中华书局,1975. 4 王伏平著.宁夏回族史话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8. 5 马尚林著.四川回族历史与文化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马楠(1989- ) ,女,回族,宁夏银川人,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专门史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