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马克思通货膨胀论的重新认识摘要: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人们普遍认为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并且误认为这也是马克思的观点。实际上,马克思并没有提出如此观点,并且这种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本文从通货膨胀基本认识出发,结合马克思关于通货膨胀的论述、通货膨胀历史案例,用理论知识加以分析,历史事例加以旁证,最后得出结论通货膨胀不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而应改为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常有现象。 关键词:通货膨胀;马克思;纸币流通 其实,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学术界就在争论通货膨胀是否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不过那时大多数学者都持有肯定看法,他们普遍认为,在金属货币时代,货币具有贮
2、藏功能,流通中多余的货币可以自动退出流通领域,转为贮藏;流通中货币不足时,贮藏的货币又可以自动地转为流通手段,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同商品需要量保持平衡。而著名钱币学家赵宁夫学者则指出,这种说法过于绝对。他认为,在一般情况下,贵金属货币是不会发生通货膨胀的,但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也有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赵宁夫学者在其论文中翔实地论证了金属货币导致通货膨胀的合理性。其中,他针对中国历史上发生的物价普遍持续恶性上涨的实例指出,如果这不叫通货膨胀,那我们要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汇来概括这种反复出现的历史事实?如果说这就是通货膨胀,那么2“通货膨胀是纸币特有的经济现象”的观点就不能成立。不过,由于人微言轻,这种观点
3、并没有为社会大部分人所接受,以致“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这一观点至今仍为主流。 一、关于通货膨胀定义的争论 对于通货膨胀的定义,学者们的看法并不统一,其中许多学者把通货膨胀局限在纸币流通范畴,并且认为只有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才会发生通货膨胀。例如,程恩富、冯金华、马艳主编的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说, “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叫做通货膨胀。 ”并且认为, “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 。 辞海?经济分册说,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由田晖编著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 “在金属货币的条件下,不会出现通货
4、膨胀。 ”由高文敏、乔榛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新编 ,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所引起的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和货币贬值的经济现象。 ”然而,还有一些学者对此比较谨慎,会有前提假设,说法并不绝对。例如,由邓海潮、杜跃平主编的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及新发展 , “在贵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发生货币量过多的通货膨胀现象。 ”由杨兰品主编的政治经济学 , “在足值金属货币的条件下,不会产生流通中货币量过多的现象,也不会有通货膨胀。 ”由罗清和、鲁志国主编的政治经济学,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一般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问题”等。 由于对通货膨胀存在诸多争议,它的定义并不相同,不过大家
5、普遍认可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即一定时期内物价普遍持续的上涨。因此现3在人们普遍接受用现象来给通货膨胀定义,即通货膨胀一般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根据李运奇学者的观点,通货膨胀的定义应该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一是货币发行量大大超出实际流通量;二是流通中的货币发生了贬值;三是物价持续的上涨。这种观点综合了通货膨胀膨胀的“物价派”和“货币派” ,应该说是比较可取的。 对“通货膨胀”中的“通货”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通货,顾名思义,流通中的货币。而货币并不等同于纸币,货币包括金属货币、纸币等,即便是现在意义上的货币也并非只是纸币,它还包括
6、汇票、银行券、支票、有价证券等。所以,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大于需求量从而引发的货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这个词汇定义从来都没有限定它所存在的历史时期。 二、马克思关于通货膨胀的论述 马克思从来都没有说过“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 ,相反,他还间接地反对这一观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是金本位时代,黄金是主流货币!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首次提到通货时,指的就是金币。他说:“这些法律规定,金币磨损到一定程度,便不能通用,失去通货资格。 ”后来,马克思更明确地指出:“我们这里所说通货的量,指的是一个国家内一切现有的流通的银行券和包括贵金属条块在内的一切硬币的总和。 ”既然马
7、克思提出的通货包括贵金属和银行券等,那么通货膨胀也就应该包含这些方面,既然如此,通货膨胀怎么可能只和纸币流通有关?又怎么可能只是一种特有的经济现象? 4当然,马克思并没有否认通货膨胀和纸币有关,他解释说:“如果今天一切流通渠道中的纸币已达到这些渠道所能吸收货币的饱和程度,明天纸币就会因商品流通发生变动而泛滥开来。一切限度都消失了。不过,如果纸币超过了自己的限度,即超过了能够流通的同名的金币量,那么,即使不谈有信用扫地的危险,它在商品世界毕竟只是代表由商品世界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那个金量,即它所能代表的那个金量。 ”“泛滥”以及“有信用扫地的危险”指的就是通货膨胀。 马克思说:“几百年来,君主不断
8、伪造货币,使铸币重量实际只剩下一个名称。 ”所以,几百年来,货币的名义价值不断高于实际价值,最终促使了信用货币的产生,因此也加快了通货膨胀发生的频率。而现代人普遍认为的“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是有来源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所说的“货币贮藏的蓄水池,对于流通中的货币来说,既是排水渠,又是引水渠;因此,货币永远不会溢出它的流通渠道”就是现代观点的基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对此的假设前提是:流通中的货币是足值的贵金属货币。所以,把“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认为是马克思的观点是片面的! 三、金属货币时代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很早就出现了,并非只存在于纸币流通时期。中国
9、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开始使用金属货币,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中国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发明了纸币交子,为更方便研究金属货币时代的通货膨胀,我们只取春秋战国时期至北宋前期一千多年的时间段。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发现物价并不是5一直稳定不变的,相反,在相当多的时间段里,物价上涨非常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在这一千多年的铸币时代里,大的通货膨胀就达 9 次,现只摘取一二。 据据彭信威先生中国货币史记述,西汉初年, “黄金一金由一镒减成一斤,减轻了百分之二十。 ”,铜钱也减重了, “铜钱的减重,如果根据官方的标准,由秦半两减成吕后二年的八铢半两,是减轻三
10、分之一。 ”与此同时,米价涨到一石五千到一万钱,马价涨到每匹百金。正常的米价为二十八钱,这时涨了一百七十到三百五十多倍。正常的马价以铜钱计为五千四百多枚,这时涨价一百八十三倍。 不光中国封建社会铸币时代发生过通货膨胀,欧美国家在铸币时代也有过通货膨胀的例子。例如“价格革命”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葡萄牙、西班牙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金银,导致欧洲物品价格大涨,货币贬值,引起了“价格革命” ,不可否认,物品价格大涨、货币贬值就是通货膨胀的现象,这就是典型的因金属货币流通过多而引起通货膨胀的例子。在金本位时期也发生过通货膨胀。1848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1851 年澳大利亚也发现了金矿,并且
11、这一时期生产黄金的效率也有了显著地提高,这使得黄金产量迅速增多。大量的黄金流入市场,使得市场上黄金的价值不断下降,物价相应不断上涨。这就是一种通货膨胀现象。所以马克思指出:“自从金矿发现以后,整个欧洲的货币流通都膨胀了” 。不过金本位时期的通货膨胀现象极其罕见! 四、金属货币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 6中国封建社会时期通货膨胀的发生有诸多原因。在中国金属货币时代里,铜钱是最主要的货币形式。作为金属铸币,铜钱有着和纸币完全不同的特质。我国古代铜钱都有其法定的重量,并且对铜钱的成色也有规定,所以,其内在价值相对来说是固定的。而封建统治者在遇到财政危机时通常采用降低铜钱成色,减轻铜钱重量来增加流通量。导致
12、铜钱的内在价值不断降低,直至远远低于其法定面值,其所代表的金属货币数量不断降低,物价大幅上涨,即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就不断增大。 为何金本位时代也会发生通货膨胀呢?在金本位时代,银行券代替着黄金的流通。银行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纸币起着流通手段的职能,而银行券是起着支付手段的职能。银行券有黄金保证和信用保证,能够随时兑现,所以在一般正常情况下,是不大容易发生通货膨胀的。但是,当黄金保证削弱,甚至与黄金完全脱钩时,银行券的稳定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就非常之大。马克思讲过:“在银行限制法实施期间(17971820 年) ,发生通货过剩” 。在信用保证部分,与经济没有联系的国家票
13、据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这种与国家纸币越来越近似的银行券是很不稳定的,它发生通货膨胀就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单从货币角度看,笔者认为通货膨胀发生的可能性与货币所执行贮藏手段的灵敏程度有关, “货币执行贮藏手段的灵敏程度”一词最先由赵宁夫学者提出,但是并没有细述。货币执行贮藏手段的灵敏程度是指当货币面值发生变化时,货币在流通领域中流出流入所能使货币归于正常价值的时间和能力,或者说,是指货币执行贮藏手段对流通中的货币量7的调节作用的大小。货币价值越高,货币执行贮藏手段的灵敏程度越大,反之,货币价值越低,货币执行贮藏手段的灵敏程度也就越小。所以,某种货币价值越高,导致通货膨胀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某种
14、货币价值越低,导致通货膨胀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一般情况下,货币流通量之所以能与商品需要量保持平衡,就在于货币贮藏手段的职能作用。但是贵金属、较贱金属、纸币三者对货币流通量反映的灵敏程度是不同的,其原因主要在于本身作为贮藏手段职能的调节作用的大小上。贵金属货币本身价值较高,它所执行贮藏手段的灵敏程度也比较大,当社会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它便能够灵活地调节社会上的货币流通量,因此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非常小。而贱金属铸币变得越来越不足值,发挥贮藏职能越来越差,最后许多贱金属铸币几乎和纸币一样,一进入流通,就不能再抛出来,全部滞留在流通领域中。在这样的情况下,贱金属铸币怎么能不发生通货膨胀呢? 马克
15、思关于货币流通的公式: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M)=待销售商品数量(Q)单位商品价格(P)/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V) 这个公式经过变换也可以写成:单位商品价格=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同名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即 P=MxV/Q,能够看出社会商品价格和货币流通量成正比,当社会流通货币量超过商品价格总额时,社会商品价格也会上升,如果过多的超出量没有及时进行调节,就容易发生通货膨胀。这是一个关于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纸币的流通规律便由此衍生而来,所以这个公式对于纸币、金属货币同样适用,所8以无论是纸币,还是金属货币都有导致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五、结语 马克思并没有明确提出“通货膨胀
16、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这一观点,相反,他的理论还间接说明了金属货币也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从历史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货膨胀存在于金属货币时期,并且也有存在的合理性,所以, “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这一说法是片面的;通货膨胀发生的可能性与货币所执行贮藏手段的灵敏程度有关,而货币执行贮藏手段的灵敏程度又与货币本身价值有关。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货币价值越高,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越小;货币价值越低,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就越大。 既然在金属货币时代也会有通货膨胀的可能,那么就不能用“特有”一词来说明通货膨胀必定发生在纸币时代,所以“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这一说法是不严谨的,可以改为“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常有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