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于多校区背景的高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构建【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多校区管理模式的运行,积极探索构建适应多校区管理实际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已经成为学生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希亟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起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积极发挥学生党员在构建和谐文明校园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关键词】多校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多校区办学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普遍选择。与单一校区相比,多校区办学拓展了院校办学空间,增强了院校办学实力,弥补了办学资源不足,但也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带来
2、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从学生党员成长成才需要出发,积极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对提升学生党员素质、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多校区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在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青年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刻苦学习、提升自我,成为地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领域的高技术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多校区教学管理造成2的空间距离,造成高职学生党员在教育管理方面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如下: (一)党建工作制度亟待健全 学
3、生党建工作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规范的领导决策机制、政令畅通的执行机制以及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评价体系,形成一个领导有力、运转高效、协调一致的组织网络。而原有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已不能适应多校区发展的需要,如在多校区情况下,各二级学院该如何设置学生党支部、如何选配好支部书记、如何对支部进行考核、如何控制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等方面缺乏全校性的指导意见;经费投入不足,组织活动难以保障;学生党员考核体系不完善,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不健全;党务人员流动性与专职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结合多校区的实际,建立、健全、修订、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使之覆盖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 (二)党建工作队伍亟待加强 目
4、前,高职院校要求入党的学生越来越多,个别班级申请入党人数能达到 90%。然而,当前高职学生思想状况总体比较复杂,有明显的多元化、个性化、现实性、功利性等特点。因此,学生入党前的培养考察、引导成长和入党后的教育管理、作用发挥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多校区的教学管理模式下,校区距离较远,学生党员分散,专职党务工作者缺乏,多数院校由辅导员兼任,而辅导员日常教育管理的任务繁重,整日拖累于事务性工作,奔波于多个校区,在学生党建和思想教育工作方面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明显不足,难以开展精细化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3作,导致学生党员教育考察效果差强人意,入党后党性意识淡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三)党员教
5、育内容、方法亟待创新 高职院校的弹性学制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带来客观难题。一般来说,在校学生从写入党申请书到被发展为预备党员至少需要两年时间,而高职院校两到三年的弹性学制使得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培养考察时间过短、掌握情况不全面、作用发挥有限等问题。随着多校区教育管理模式的运行,必然会加剧对学生党员的跟踪教育管理难度,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党性修养欠缺、模范作用不突出等问题将会层出不穷。因此,从学生党员成长成才需求出发,结合学生党员专业、年级等特点,积极探索弹性学制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内容及方法,努力提升其党性修养,增强学生党员综合素质,发挥学生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者的重要
6、研究课题。 二、多校区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构建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作用应用于多校区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实践,核心就是要以高职学生为本,以充分发挥党建在大学生思4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本,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
7、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开拓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实践,提高其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增强其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动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提供必需的保障,切实引领帮助高职学生成长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坚力量。 三、多校区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构建 高职院校特有的三年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本已给学生党建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加之面对多校区教育管理的新形势,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需要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 从制度建设
8、、队伍建设、教育管理创新等方面出发,努力探索与多校区管理相适宜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 (一)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建设 管理是育人的重要手段,制度是管理的根本保证。面对多校区办学,单一校区原来的党员教育管理规章制度已无法满足现实需要,高职院校应结合多校区和高职学生实际,对原有党建制度进行有机整合,按照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原则, 根据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实践,建立、健全、修订、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在制度建设过程中,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做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整体规划,从大局上把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政治方向。二是发挥各校区的主动性、创造性,在统一的规章
9、制度下制定适合校区的教育5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和落实。三是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干部责任落实机制,明确工作职责,把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实效纳入各级党组织达标考核内容。 (二)加强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 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乐于奉献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后盾。多校区办学背景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分散、精力有限,因此,必须加强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首先,提升学生党建工作队伍自身素质,强化人才队伍工作能力。一方面需要建立严格的人才选拔机制,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有一定学生工作经验的老师和政工干部担任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需要积极为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创设学习交流平台,
10、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升工作实效。其次,强化激励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积极性。拓宽队伍发展途径,健全晋升机制,为队伍的专业化、专职化的提供坚实的机制保障。 (三)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内容、方法创新 以学生为本,是党员教育管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为本”思想,就是要在多校区办学的复杂条件下,积极为学生党员提供成长成才的必须条件,把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实践的终极目标。 1. 以人为本,创新管理形式 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精华和骨干,是学校党组织与青年学生联系最紧密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在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中,应坚持用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思想武装大学生党员的头脑,
11、以人为本,创新管理形6式,强调以人为本所具有的春风化雨功效,激励大学生党员的自主教育和自发提高。因此,在教育管理目标上,应立足于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立足于加强大学生党员的自律能力,立足于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教育管理方法上,应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自主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党组织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实现学生党员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夯实大学生党员的组织基础,坚定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 2. 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 在多校区学生分散,党务工作者流动性大,教育管理难度加大的情况下,要坚持不断创新教育培养载体,积极将党员日常
12、思想政治教育与主题党日活动相结合,党建活动与党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结合,利用有效载体,调动学生党员积极性,增强活动效果。 (1)党课教育“网络化” ,充分发挥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在多校区办学背景下,过去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内容的集中教学方式将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如交通问题、教室问题、与专业教学时间相冲突、与学生活动冲突、顶岗实习等问题。因此,必须进行对教学方式进行有效调整,积极构建“学院-系科-班级”三级党课教育网络,形成以学院业余党校为主导,系级业余党校为主体,班级党章学习小组为基础的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的分层推进的培训教育体系,实现学生党员教育的无缝对接。
13、(2)党员教育“信息化” ,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在新媒体7时代,高职院校应充分运用 QQ、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发挥网络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这样一方面能有效突破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造成的时空限制,另一方面也为同学们随时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建立党建理论学习、研讨的门户网站,占领党的理论、政策宣传的网络阵地;开展党员干部教育教学的网络远程教学;实施党内信息统计“信息化” 、党内信息管理“网络化”工程,提高党内信息动态管理的效率,实现跨越时空障碍的、平权的、匿名的、互动的宣传、动员和服务。 (3)党员活动“主题化” ,增强党员教育管理实效性。结合多校区运行模式,各支部应努力使党
14、员活动“主题化” ,围绕活动主题,结合年级、专业特点,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相结合,将过去以集中开会、参观为主的活动形式拓展为分散学习、专题报告会、政策研讨会、工作调研、科技下乡、学术交流等,提高学生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的兴趣,增强党组织活动的参与度、渗透度和实效性。如面向校园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做一件实事,为党旗争辉” 、大学生党员公益岗、大学生党员风采展示等,以具体的行动服务身边的同学,以优秀的形象展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同时接受教师、同学的评价和监督;如面向社会的主题教育活动,可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结合学生专业实践,成立大学生党员服务团、便民服务队
15、、青年志愿者等,深入工厂、农村、社区和学校,开展社会调查、文化帮扶、科技卫生和敬老助残等活动,增强党员历史责任感,增强提高自身本领的紧迫感。 8多校区办学背景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面临诸多难题。因此,高职院校应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根据校区特点和学生实际,从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出发,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去研究、解决多校区办学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做出积极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爱民.科学发展观与高职院校党建工作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 周静.基于多校区模式下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机制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 年 05 期. 3 田明,王宇红,姚永平.高校新校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实证研究J.高教论坛,2011 年 07 期. 4 高黎.多校区高校学生党建制度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 年 04 期. 5 严冰,产佳.多校区大学学生党建工作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 年 03 期. 6 蔡立斌.多校区办学高校党建模式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 作者简介:王文峰(1982- ) ,男,山西阳泉人,硕士,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生化系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