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跨文化主题式教学的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2502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跨文化主题式教学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跨文化主题式教学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跨文化主题式教学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跨文化主题式教学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跨文化主题式教学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关于跨文化主题式教学的研究摘 要:学习运用一门外语需要对于其文化的了解, 大学生除了学习语言结构外,也要了解文化背景知识,这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和切实提高交际能力很重要。为期三个学期的跨文化系列主题报告内容涉及英美风俗文化,英语诗歌,小说和戏剧以及自由选题等,试图探索一了解和比较两种文化为切入点的跨文化教学法,帮学生开启文化视野,促进学生课堂角色转变,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语言和文化 跨文化交流 主题报告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044-02 语言是文化载体,是理解文化核心的钥匙。语言跟文化关系密切,它能够保持国家

2、和民族的身份。语言不仅是一种用于交流的符号、规则和系统,而且还是人们用来思考和创造现实的手段。 “语言不仅反映文化,而且还是个人进入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途径。因此,在人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上,语言的影响举足轻重。 ”1所以,语言不可能从文化中被剥离开来。反过来,脱离文化,孤立地学习语言也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 对于许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 大学英语课程多事大班授课, 学生人数众多, 课堂口语活动参与机会很有限, 课堂教学多局限于知识性内容, 比如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如何在课程教学中, 利用有限的2口语实践和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进行文化的了解和交流, 帮助学生更加贴近现实地进行英语学

3、习, 笔者认为是大学英语教师要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那么在日常教学中, 努力把文化信息融入课堂, 而不局限于单纯的语言知识灌输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 我们进行了为期三个学期的持续的以文化背景介绍和文化交流为主题的一系列课堂教学实践, 特在此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 一、课堂跨文化报告的介绍 1.操作方式 每月或每两个月一个主题, 分小组作文化主题报告,每小组自己在老师规定的主题范围内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相关内容,制作 PPT 或 FLASH文件,并作口头报告,每组四分钟左右,课后提交报告电子版并存至班级公共邮箱,教师评分计入平时成绩; 2.操作频次: 每周每班两次课,课前进行,每次两组(两个班合班上课

4、,每班出一组每组三人) ,共计每周四组; 3.操作时段: 2011.12012.012 ,共三个学期。 4.内容说明 于 2011 年 10 月主题为自我介绍,要求每名同学报告自己的英语名字的历史由来并与中国姓氏名字由来作比较,为完成此任务提供给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延伸内容是常见英语姓氏的资料;1112 月主题为英国文化习俗系列,各组选取的主要为英国建筑文化、茶文化和王室婚礼等内容,并和中国文化中相关方面作比较,报告后给学生提供了英国国旗、酒吧文化和乡村情结的扩展阅读资料;2012 年 2-3 月份的主题为美国文3化习俗系列,学生报告了牛仔文化、好莱坞电影文化和黑人文化方面的内容,课后提交了书面报

5、告;45 月主题为小说欣赏,学生按书单阅读并报告了金银岛 、 老人与海 、 德伯家的苔丝 、 傲慢与偏见等内容和读后感;6 月主题为戏剧欣赏,学生欣赏并报告了仲夏夜之梦 、皆大欢喜 、 哈姆雷特和麦克白 ,课后提供更多书目供学生课余选读;9-10 月为诗歌欣赏,学生选取 Love (Thomas Brown) , A grain of sand (William Blake).等朗读并报告阅读感受;11-12 月为自由选题,学生报告了诗歌 I like for you to be still (Neruda) , ;I would I were a careless child(George

6、Gordon Byron)和服饰文化:About Cheongsam 等内容并提交书面报告。 注: 由于内容繁多,表中仅列出最主要并有代表性的主题和内容; 二、报告效果调查分析问卷,投放和回收情况以及对问卷结果的分析 1.问卷内容 你觉得这些报告促进了你的语言学习兴趣吗? A 是 B 否 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或哪几个“板块”的内容? A 英国风俗文化系列 B 美国风俗文化系列 C 小说系列 D 戏剧系列 E 诗歌系列 你最不感兴趣的是哪个或哪几个“板块”的内容? A 英国风俗文化系列 B 美国风俗文化系列 C 小说系列 D 戏剧系列 E 诗歌系列 4你觉得这些文化报告中了解到的内容对你的语言学习

7、有帮助吗? A 有 B 没有 如果有帮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 词汇 B 语法 C 发音和口语表达 D 写作 E 了解文化和积累背景知识 你是否愿意下学期继续做这样的文化报告? A 是 B 否 你对于报告的内容和主题有何意见和建议? 你对于报告的操作形式和流程有何意见和建议? 你对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含义和重要性理解是什么? 2.问卷投放和回收情况: 参加问卷调查的所在班级人数总计 241 人,其中一人缓考缺席, 其余全部投放问卷,即投放 240 份,回收 229 份。 3.问卷结果分析 对于前五个问题的选项统计结果显示:229 人中 201 人认为报告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占 87.8 箛,

8、认为对于词汇和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很有帮助这 198 人,达 86.5 箛;229 人中 166 人对于英国文化风俗最感兴趣,达 72.5 箛;183 人对于美国习俗板块最感兴趣,达 79.9 箛;122 人对小说系列感兴趣,约 53.3 箛;101 人对戏剧系列感兴趣,约 44.1 箛;96 人对诗歌系列感兴趣 41.9 箛;对诗歌板块不感兴趣者较多;185 人赞成继续进行此类文化报告课堂内容,约 80.8 箛; 对于报告的意见主要集中在这几方面:课堂时间有限,了解属于浅尝辄止;只能在规定5选题内做规定动作,自由度不够; 班级人数多, 轮换慢, 一个学期每组只能做一至两次报告;有些选题不是太有

9、兴趣, 例如诗歌系列; 对于报告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希望有更多的自由选题;希望能分配给各个小组的报告时间更合理;跨文化课堂活动的形式可以更加灵活,除了主题报告法之外,还可以讨论,研讨,角色表演等; 多数同学认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很重要,希望在课堂内能了解更多的有关常识,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以便服务于将来的留学或工作需要; 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掌握文化背景知识除了实用,也很有效率,了解到的信息不会像语法和词汇那样轻易遗忘。 三、关于文化主题报告实践活动的结论 由于内容的选择和流程的设计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这样的文化主题报告活动也产生了很多不足,例如, 时间的分配和控制的问题突出, 课

10、堂时间有限,有些小组课前的组织有欠缺, 现场报告效果差强人意且时间过长;课后的延伸阅读由于挤占课外时间,只有部分同学完成,所以加深相关选题的了解的作用体现得有限;只能在规定选题内做规定动作,虽然提供了话题解决了无话可说的问题但也多少抑制了部分学生的兴趣和自由发挥;每次课的报告不一定能和教材有机地联系,相互补充,有机融合。 但是,基于以上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显示,这一系列的课堂跨文化报告实践整体效果较好, 体现在学生的整体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气氛活跃, 课堂内容充实,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产生了可观的“心理后涉”效应,即对后续的教材内容的学习有刺激和促进作用;笔者认为6该届学生的语言学习意愿和动

11、机表现得尤为强烈的情况说明,专题的文化内容更多的进入课堂是向学生学习兴趣点倾斜和靠拢的一种可行方法,也满足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语言,了解文化,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实际需要, 所以我们认为从文化的角度去充实和切入课堂不失为一种提高课堂效果的操作方法。 因此,笔者觉得文化报告法有这么一些值得关注之处:第一,从报告的内容上来看,文化的主题对于语言形式背后的文化意义的深入理解很有帮助。语言学习最终是为了通过使用另一种语言和文字, 和说不同语言的人们的交流, 进行文化和知识的沟通和交流。面对复杂的文化交流, 语言是多么有限的一种交流媒介。单纯依靠语言交流, 并不能确保文化双方交流畅通。第二,从报告的形式上来

12、看,完成报告需要的是综合各种英语运用能力。我们知道运用英语包括 4 种能力:听、说、读、写。认为听和说才是交际的能力的观点是不客观的。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不能只是训练听和说的能力。实际上,读和写也属于交际能力。当我们在调查资料和准备这一系列的报告时,在阅读作品时,我们与作者在交流;当我们写作报告时,我们与读者在交流。教师们需要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不只是注重其中的一方面或两方面能力。第三、从报告的参与者来看,报告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也鼓励教师的角色转变。许多中国学生习惯接受老师用传统的语法讲解和课文翻译来被动地学习语言。如果要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学生应该增强主动性和参与性。要求学生做文化报告,有助

13、于学生改变自己的角色,从一个被动听者转变成一个积极参与者;而作为一名教师,他必须从知识传授者转化为课堂组织者,7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而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对于英语教学方法,多年来教育学者和教师们一直在研究和实践。美国的语言学家 Norm Chomsky 提出:“当我们学习语言的时候,我们必须辨认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的区别。 ”2他认为人们掌握了高级的抽象的语法规则,就可以造出海量的句子,充分地表达思想。但是, 事实并不是这样。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直接法、听说法以及情景教学法都很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重视教学生掌握语言结构,而不太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交际场合学生仍然无法游刃有余地

14、听说,不能流畅地与英语国家的人们交流。而美国的人类学家 D?Hymes 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交际能力是用我们学过的语言知识来有效而正确地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中和不同的人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这里,交际能力的概念不仅包括潜在的语言知识和能力,还包括交际场合。一个人的语言掌握得程度如何,不仅仅取决于他是否会自如构造符合语法的句子,也取决于他是否能在参与社会活动过程中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3 所有这些不是单纯依靠语言知识的学习可以获取的。这就要求英语课堂内容要扩展,要充实和多样,要以语言知识为依托,学习更多语言背后的意义和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和本国的文化进行比较,当能更加深入的认识两种语言和文化。 当然,注

15、重交际和交流能力只是一种想法或理念,而并非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语言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尝试和运用多种方式,去摸索发展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以期更加有效地教授语言。 笔者尝试从文化的角度切入语言学习,毕竟由于人民、国家、世界在自然和社会方面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 跨文化的交流几乎无时无刻无8地不在发生。人们日益置身于来自多样文化与群体文化的人们的交往当中。如果要在这个世界中应付自如, 就必须具备同背景, 世界观和行为方式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交流的能力。所以,对于当今大学生而言, 所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就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而有效率的跨文化交流者。 另外,跨文化交流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流的一种情

16、境。它的重要之处在于, 文化的不同, 交流者原有的背景, 经历都会使交流变得不太容易, 有时甚至根本无法进行。这种交流方式的关键因素是文化以及文化对人们的交流行为的影响。文化几乎无所不在,不仅决定了人们的信仰, 价值观和世界观, 也决定了人们使用的语言, 人们的非语言行为和与他人的联系方式。 文化是复杂的和多维度的,可以说每一种文化都塑造一种完整的生活方式。4所以,学习语言必须了解其文化,而了解文化反过来又可以促进语言的学习,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体悟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希望能从文化的角度关照语言学习,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S.Nanda and R. L.warms, Cultural Anthropology.M.6th ed. Belmont: Wadsworth, 1998:69. 23郑仰南,交际教学法述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0. (3). 4拉里A萨莫瓦, 理查德E波特,闵惠泉等译, 跨文化传播. M. 第四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9作者简介:王丽娜,女,汉族,河南省济源市人,湖南师范大学英语教学部讲师,硕士,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传播与交流方面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