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于角色典型活动分析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摘 要 文章介绍了基于角色典型活动分析的网络课程开发模式,并描述了利用此模式进行的面向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开发过程。在经过近一年的使用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该网络课程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以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为依据对网络课程的修改和完善提出建议。最后,基于本网络课程的开发实践总结分析了基于角色典型活动分析的网络课程开发模式应用的关键点:(1)以扎实的角色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做好需求分析;(2)以具有紧密逻辑关系的角色知识体系为依据构建内容框架,以相对松散的方式展现课程内容;(3)以“十字交叉形”的资源呈现方式表征复杂知识;(4)以良
2、好的学习活动设计为桥梁建立知识与能力的连接。 关键词 角色典型活动分析; 网络课程; 设计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郭炯(1972) ,女,甘肃兰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研究。E-mail:。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为了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在总结十年教师培训丰富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英特尔 R 未来教育项目提出“培训、应用、研究一体化”的教师发展战略。结合这一发展战略,我们研究团队策划并设计了“应用型课题研究促进英特尔 R 未来教育基础课程理念向教师教学能2力迁移研究”项目,提出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引领成果进入课堂,实践过程促进反思、
3、推动项目深度应用”为宗旨的实践创新之旅。这一新理念得到英特尔公司的认可,并经过国际专家的论证后获准在中国实施。项目通过自愿申请的方式选定包括吉林、安徽、湖北、宁夏等全国15 个省、市、自治区的 32 所基础课程项目学校的 358 位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教师参与项目的实施。这里的“应用型课题”以与日常教学和学科内容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共性和研究价值的教育教学问题为主要内容,是连接培训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情境的桥梁,也是将教师培训、科研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的载体。让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来对待工作,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学理论与现实问题,使工作本身变成一个研究过程。 但在课题实施前期的调研
4、中发现,有 56%的教师从未开展过课题研究,70.6%的教师认为“缺乏研究方法的相关知识” 。这些数据说明中小学一线在职教师缺乏教育研究的经验,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相关知识掌握不足。为了使教师胜任“教学研究者”这一角色,在分析其所应有的行为和活动方式以及遵循规范的基础上,我们采用基于角色典型活动分析的网络课程开发模式,以其参与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活动所需能力结构(知识、技能、态度、思维方式等)为基本单位,在强调以实践为主的角色活动整合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教育研究方法”网络课程。教师通过完成课程中的与一定情境相联系的各种活动任务(包括智力性和操作性任务) ,学习教育研究方法,从而具备教学研究者应有的能力
5、。 二、基于角色典型活动分析的 3网络课程开发模式及应用 基于角色典型活动分析的网络课程开发模式如图 1 所示,其中概括了网络课程开发的主要环节,并描述了各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角色典型活动的分析结果是课程知识分析操作的输入。知识分析作为课程开发的决策基础,使得课程目标在生成时就与达到它所需要的知识、能力联系起来,并形成课程内容体系。教师实践类知识的学习并非按照“知道理解应用”的认知过程逻辑,而是遵循实践能力形成的实践逻辑,因此在内容组织环节强调以实践为主的学习活动与角色活动的整合。课程评估是改进课程方案、检验并保证培训效果的重要环节,它融于课程开发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内容选择、课程内容框
6、架设计、课程内容组织设计各环节过程的正确与否。1 图 1 基于角色典型活动分析的网络课程开发模式图 (一)需求分析 网络课程设计中的需求分析是指在设计与开发一门网络课程时,为了确定网络课程的目的、功能所做的工作,是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人员确定学习者需求的过程。 “在知识、技能、意识、文化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分析,直接作用于课程的知识体系、内容(案例、重难点等) ,从而在微观层次影响课程。需求分析直接影响网络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框架的确定。 ”2 杨开城教授认为课程开发中的社会需求分析就是对角色及其关系的认知。角色分析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社会特定领域的角色构成以及角色现状及其发展需要。角色分析的最终结果是
7、典型或关键活动的特征表格以4及代表角色形象的角色属性特征表格。角色分析所确定的有关角色的关键知识、关键能力和关键价值观是知识分析的起点。3可以说角色的每一能力结构作为课程基本单位,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组织,既可以确保该角色能力集合的完整,又可以设计出形态丰富的课程。4 面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促进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这一实践知识的生成。因此使用角色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作为本网络课程的社会需求分析工具,对一线教师在应用型课题研究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学研究者,及其能力进行分析来完成需求分析。主要从角色所参与的典型活动、行为规范、角色能力、角色思维方式以及角色的思想观念等方面分析和界定角
8、色能力需求,从而得出学习者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知识。以角色分析为核心的需求分析获得的是角色以及胜任这些角色所应有的能力,对这些能力进行筛选聚类,从而形成课程目标体系。 1. 角色特征分析 角色特征分析是对教学研究者从角色行为、角色能力、角色行为规范、交流方式等方面进行描述的过程,从而形成对角色的总体认识。表1 是本网络课程在需求分析阶段所形成的教学研究者特征表格。 表 1 教学研究者角色特征 2. 典型活动特征分析 典型活动特征分析是对角色所参与的典型活动从目的、内容、流程、使用的资源和操作规范、活动改良方向等方面进行描述的过程。例如,“教学研究者”的典型活动包括:A1 发现教学问题;A2 研究设
9、计(建立5研究假设、选择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等) ;A3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数据资料的搜集和数据资料的分析) ;A4 研究反思(研究方法的反思、研究过程的反思和研究成果的反思) ;A5 撰写研究报告(研究过程性资料数据的整合、撰写研究报告以及整理和校对) 。表 2 是 A2 研究设计选择研究方法的典型活动特征分析表,就研究设计中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流程、与其他典型性特征活动的关系、完成典型活动所需要的资源、方法和工具,使用的语言文字、典型活动的操作规范及评价标准和改良方向等所进行的分析。 表 2 活动 A2 研究设计选择研 究方法的典型活动特征分析表 3. 知识分析 “角色分析获得的只是
10、有关角色的离散、局部信息、经验型知识,有些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需要在前期角色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分析,将获得的知识、能力要求和已有的学科系统作为操作对象进行知识建模,建立各种知识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形成以角色为中心的知识体系。 ”5知识分析一方面能补充前期需求分析阶段获得的信息的遗漏,另一方面确定知识间的联系和顺序以形成一个完整连续的知识体系。本研究在角色特征分析和典型活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习者特征,从实体性理论、实践规则、策略性知识、操作性知识和态度等五个方面进行知识分析,见表 3。在知识分析的基础上将形成课程内容框架。 表 3 研究设计选择研究方法知识分析表 4.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
11、者是网络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特征的不同,将直接影响网6络课程的内容组织策略。本研究中的学习者是在职一线教师,兼具远程学习者和成人学习者的特征。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实践者,他们的学习动机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在进行应用型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运用“教育研究方法”的相关知识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这一实践性知识的获得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积累。教师实践知识获得的过程是学习过程和实践过程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不断修正和彼此提升的过程,因此为了促进教师实践知识的生成,网络课程的内容选择和组织应不同于传统的知识获得型或知识应用型课程,而更应体现学习者能力生成的过程。 同时,据课题组前期调查表明,参与
12、课题研究的教师大多毕业于师范类专业,学习过教育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也有部分教师曾参与过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经验。这一特征提示我们在进行课程内容组织时,可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减弱模块之间的连带性,学习者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寻找相应模块进行专项学习,使网络课程具有辅导手册的功能。 (二)网络课程内容框架的设计 网络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决定了学习者以什么样的结构来获取知识。本网络课程的学习是为了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它的功能性、思维具体性、情境性、复杂性、动态性和任务逻辑性等特点决定其学习需要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学习目标应该是在记忆、辨别、理解的基础上达到应用的
13、层次。因此本研究采用以任务为中心的网络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将教学研究工作过程中的实际任务抽象成学习任务,它承载着7角色知识体系(学习者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实践规则以及它们的组织结构) ,隐含着学习内容的丰富知识。学习任务应以角色活动为基础,同时将学习任务辅以相应的情境、联系和评价,从而形成学习活动,这样就完成了学习内容向学习活动(学习任务是其核心)的转化,通过学习活动建立理论知识与实践规则之间、理论知识之间和实践规则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教师实践知识的生成。 例如,以需求分析阶段得出教学研究者应具备的知识体系为依据,构建网络课程的内容框架时发现,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时需要两大部分的知识保障,一是“教育
14、研究者”所需要具备的知识体系,二是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的知识。通过角色特征分析形成了教学研究者这一角色的五项典型活动(选题、研究设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研究反思和撰写研究报告)和与之相应的知识体系。课程内容的组织则以五项典型活动特征为主线,辅以相应的情境、联系和评价的学习活动为主要载体。课程内容框架如图 2 所示。 图 2 “教育研究方法”网络课程内容框架图 (三)网络课程学习活动设计 以学习活动为载体来组织和连接网络课程的内容,其中的学习活动体现了角色特征,活动的完成也是能力形成的过程,活动也是有效促进和激发学习者学习的方式。本研究根据威廉?霍顿(William Horton)的划分,将网络课
15、程的活动分为吸收型活动、做的活动和联结型活动等三种类型。6 1. 吸收型活动 8吸收型活动通常由信息以及学习者从这些信息提取和领会知识的行为两部分组成。它主要包括陈述、讲故事、阅读和实地考察等。其最大的特点是向学习者提供知识和信息,是其他两类活动的重要基础。在本网络课程中吸收活动主要设计了表 4 所示的类型。 吸收型活动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了激励和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在设计吸收型活动时,需要注重信息输出,在知识的学习后安排讨论、反思、作业等环节。例如表 4 中的文档阅读的活动举例, “行动研究”主题是为了介绍行动研究与一般研究的不同,使学习者了解行动研究的特点,要求学习者阅
16、读资料“行动研究与一般教育研究的比较.pdf” ,并在完成阅读任务后,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哪些问题适合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进行解决?”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习者运用阅读材料中的知识思考问题。如果不阅读材料,就很难进行讨论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2. 做的活动 做的活动是通过实践将吸收型活动中获取的信息转换成为知识和技能。做的活动的常见类型有:练习活动、发现活动以及游戏和模仿。做的活动通过付诸行动,使得学习者从被动地读、看转变为积极地探索、选择并创造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本网络课程中做的活动的具体类型见表 5。 3. 联结型活动 联结型活动的设计目的是将学习者的所学与所知
17、联系起来,将已经学过的内容联系起来,促进学习内容的应用。它起到桥梁作用,联结所9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工作中去。常见的类型有:沉思活动、研究活动和原创活动。 表 5 做的活动的具体类型 在研究中网络课程的联结活动是促使学习者将知识在实践中进行应用的关键,一方面通过联结型活动将知识应用于一线教师的研究实践中,促进课题的进行;另一方面帮助教师解决研究中的困难,从而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因此“教育研究方法”网络课程中联结型活动设计的特点是与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紧密结合,以网络课程的学习推进课题的进展。例如在课程学习中请教师结合其课题组所选择的课题,形成一个课题研究的流程草图,提交到分享区。 在整
18、个活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案例先行的活动设计原则,先阅读相关案例,形成感性认识,再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向学习者展示理论知识,最后请学习者结合自身参与的课题进行思考和设计。如图 3 简要呈现了教育研究方法中的模块“行动研究法”的活动设计概要。 (四)网络课程的实现 从实用性和可行性方面考虑,课题组依托 Moodle 课程平台,开发实现了“教育研究方法”网络课程。从辅助学习者学习以及支持学习活动的完成两方面考虑,本网络课程设计了九个功能模块:(1)课程说明,从整体上阐述课程的内容、课程结构及资源、学习建议和本网络课程的学习目的;(2)学习目标,某模块或主题的学习目标;(3)学习计划表,用以呈现主题内容、
19、活动形式和活动时间;(4)内容结构图,用思维导图呈现本模块或主题的内容结构,使学习者了解某主题的知识点及10相互间的关系;(5)学习提示,用以说明学习方法、学习重点的相关提示;(6)学习活动呈现区,呈现活动描述及资源;(7)讨论区,供学习者以发帖和跟帖的方式发表观点;(8)共享区,用于展示学习过程中的个人或小组作品;(9)作业区,提交作业的通道。 三、基于角色典型活动分析的网络 课程开发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1 年 11 月本网络课程对学习者开放,目前已使用近一年的时间,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向“应用型课题研究促进英特尔 R 未来教育基础课程理念向教师教学能力迁移研究”的课题参与教师,从使用情
20、况、使用效果、满意度与评价等三个维度对“教育研究方法”网络课程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 201 份,调查数据结合问卷星的统计结果和 EXCEL 软件进行分析。 (一)网络课程应用效果分析 提交有效问卷的教师来自于包括吉林、安徽、湖北、宁夏等全国 14个省、市、自治区的 29 所项目学校,调查对象来自于中小学各学科一线教师,其中教授语文、数学、英语的教师比例较大,占总调查对象人数的 69.15%。 1. 网络课程的学习较好地推进了课题的进行 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 70%的学习者认为通过“教育研究方法”网络课程的学习提高了自身的研究能力,为课题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推进作用,这一点正是本网络课程最主要的设计目的之一。认为学习网络课程对课题研究“非常有帮助”和“有帮助”的比例高达 93.03%。通过网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