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现代消费观下的俭德内涵摘要:俭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具有重要道德价值,节俭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俭作为一种生存理性,是人类永恒的美德。它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现代俭德在继承传统俭德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责任,是现代俭德的出发点;公德,体现了俭德规范领域的扩展;生活方式,是俭德的现代诠释:节俭标准则是俭德不可或缺的依据。 关键词:责任;公德;生活方式;节俭标准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3)01-0155-04 消费主义对现代消费观产生了巨大影响,伯纳德曼德维尔认为:私欲的“恶之花”结出的是公共利益的善果,
2、个人节俭的美德,会导致消费不足,使经济发展疲软,个人奉行的节俭美德与刺激需求,发展经济的社会效应之间存在冲突与矛盾。凯恩斯提出的“节俭的悖论”则指出:储蓄与消费是此消彼长的,节俭增加储蓄,必然使消费减少,必然压低消费品的价格,减少目前的投资需求,影响投资者的收入。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做,势必使总收入减少,其结果是使储蓄与消费两者都减少。由此引发的一些极端思想甚至主张:浪费就是一种美德。 然而,这一理论本身是建立在人类资源有充足供应和人类环境有无限的承担能力的前提下,这显然背离了现实。人类已经开始品尝严重的2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造成的恶果。同时,这一理论的贯彻也会导致大量社会问题。如世界上不同国家因资
3、源争夺而陷入战争、贫富分化更加严重等问题。另外,人的道德价值和经济价值不同,经济只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方面,人的道德不能建立在经济主义之上。人的自身价值是以其道德本性来呈现的。 一、责任 科技发展迅速,经济全球化。有效推动了社会发展。同时,这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整个人类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最根本的表现是资源危机和环境破坏。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观念成为人类共识。当代的节俭观念不再局限于个人的省吃俭用,而是对整个人类环境、资源状况所担负的责任,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道德品质。 1.自然资源面临枯竭危机。人类要生存就要消耗资源,资源构成了人类生活的主干。2000 年联合国世
4、界能源评估指出:“生命其实就是一个能源转化和转变的持续过程”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人有能力进行大规模开发、掠夺自然资源。资源开采以惠及个体或集团为目标,忽视了人类的整体利益,从而造成了地球整个环境持续遭到破坏。地球资源是有限的,探测表明:很多种类的不可再生资源正面临枯竭。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 2 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时间不超过 95年。在 2050 年之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煤炭。其后在2250 到 2500 年之间,煤炭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面临枯竭;淡水资源危机,造成了普遍的世界缺水现象,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目前3世界上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
5、 28 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预计到 2050 年缺水的城市人口将会增长到 24 亿:另外,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等,都对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与此相对,世界人口却不断增长,更加加剧了资源的紧张。 2.环境破坏严重。自然资源被滥采,人类生存环境破坏严重。目前威胁人类生存的环境破坏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严重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臭氧层遭到破坏,无法阻挡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酸雨,受酸雨危害的地区越来越多,使这些地区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
6、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问题;垃圾成灾,全球每年产生垃圾近 100 亿吨,而处理垃圾的能力远远赶不上垃圾增加的速度,使垃圾越来越多;有毒化学品污染,涉及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事件日益增多,直接对人造成了伤害,并且潜在着更大的危险。 3.人们必须担负起节俭责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资源的丰富程度应该以人类的占有总量进行衡量。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和发达国家的均能源消耗量一样的话,整个地球资源显然是无法负担的。不能以发达国家的能源充足而认为整个地球的能源仍然丰富。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在发展,力求达到更高的消费水平,这只能会使资源越来越紧张。过度消耗资源不但是对当代整个人类不负责任,而且是对人类后代不
7、负责。把容易开采而又珍贵的资源全部消耗掉,就是对后代的掠夺。当人们把自然资源都变成对人类有害的垃圾时,地球就不再是乐土,人类将面临灭亡。 4资源匮乏、环境破坏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消费无度所造成的。尤其是奢侈浪费,对环境的破坏是双重的:人们的过度消费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消费所产生的废弃物。又加重了环境的污染。浪费就等于是直接将自然资源转换成污染垃圾,对人丝毫没有产生效益,而这些人为的浪费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另外,我们认识到消耗资源是破坏环境,实际上,良好的生存环境,本身也是珍贵的“消费品” 。环境恶化即表明人已经开始为这一“消费品”买单。空气、水源、阳光等遭到严重污染,给人的生命造
8、成了危害。人们现在获得物质享受之时,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有朝一日,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和煦的阳光都会成为人类的奢侈品。 二、公德 关于公德的概念,罗国杰教授在伦理学中指出, “关于社会公德,历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说,凡是个人私生活中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道德,以及与个人品德、作风相对的反映阶级和民族共同利益的道德,通称为公德。 ”而“从狭义上说,社会公德就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 ”“社会公德本身指的就是社会成员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所应共同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规范”从这些定义中可以看出。公德指的是在公共生活中的行为,其对象
9、是全体公民,社会公德是维持社会正常秩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俭经常被看作私德,在现代生活中,节俭不仅是私德而且还是公德的重要内容。俭德作为公德在整个社会得以推行,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节俭意识,培养节俭精神,养成节俭光荣,浪费可耻5的社会风气。 1.公共生活中的俭德。传统俭德在古代就已经在社会中具有公共事务内涵:尚书太甲中:“慎乃俭德,惟怀永图。 ”尚书康诰中“无康好逸豫” 。这表明在很早就对统治者提出了俭的要求,俭德成为统治者的重要德性。这一思想在历史上得到了继承,孟子认为:“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 。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三国时期的桓范说:“历观有家有国,其得之也,莫不阶于俭约,其失之也,莫
10、不由于奢侈。俭者节欲,奢者放情,放情者危,节欲者安。 ”政要论节欲在这些论述中,都把俭作为治国之要。任怀国认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最早提倡“俭”与历来大力提倡“俭”这一品德的人,并不是穷人而是富人,是社会的统治者。 ”这说明了古代俭德在公共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统治者本身并不因为物质匮乏而推行节俭,所起的是典范引导作用。 随着现代化社会在我国的形成,公共行为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组成部分,公共物品成为人们消费的重要内容,节俭也必然贯穿其中。首先,对管理公共事务的政府来说,公务人员的俭德至关重要。政府是公共物品使用决策者和执行者,从道德层面来看,公务人员必须更加严格遵守爱护公物的要求,他们
11、不仅要遵守公德,不破坏公物。更深层次来讲,要使公共物品得以发挥最大效用,杜绝浪费。然而在当前社会中,政府部门的公款消费、盲目投资、形象工程等都是对公物的严重浪费,成为了奢侈浪费风气盛行的根本原因,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对个人来说,现代社会公共物品的扩大化,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为爱护公共物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公共物品消费的节俭行为体现6的是更高的道德境界,人们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消费中保持节俭,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2.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的道德规范。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在公共场合都要遵守的道德规范,节俭是社会公德的要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
12、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为社会公德建设提出了基本的内容。其中,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都要求勤俭节约,反对浪费,都包含了节俭内容。俭表现了公共生活中的个人素质。节俭有度是个人品德评价的重要标准。首先,俭表现了对别人的尊重。人类的消费活动中,消费品大部分是他人的劳动产品。消费他人的劳动成果是正当的,其本身就是对别人劳动的认可。但是,浪费则是对他人劳动的不尊重。如在公共场所,将一碗没有动过的米饭扔到垃圾箱内,这种行为往往引起周围人的反感,这种反感就建立在对劳动价值的尊重之上。消费和浪费不同,浪费是指人们脱离自身的实际需要,对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用得不当或没有节制,浪费是一种可耻
13、的行为。不管收入和经济状况如何,浪费都是恶行。在公共场所的节俭行为表达是责任心和爱心,是现代社会中的文明行为,俭是对整体利益的尊重,有利于人类的长远发展,形成稳定的发展秩序。 三、节俭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指不同的个人、群体或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生活方式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7极其重要的价值。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生活俭朴、有序,杜绝奢侈浪费。人们大吃大喝,没有节制,不但浪费资源,而且对人的健康有害。据医学专家研究,在现代社会中不良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生命的主要杀手之一。因此,节俭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够
14、节约资源,而且对人本身有重要的意义。 1.节制有度。纵观历史,中国古代帝王大多过着极其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中很多人却因骄奢淫逸而早早殒亡, “据统计,从秦始皇到清末帝宣统共有 335 个帝王。如果不包括南北朝时期的五胡十六国和五代时期的十国君王,帝王数字就为 235。其中寿命在 20 岁以下的有 28 人,20-40 岁之间的有 83 人,40-60 岁之间的有 77 人,60-80 岁之间的只有36 人。 ”俭通过对人的物质欲望的节制,能够养成在生活其他方面的约束行为,宋朝的罗大经认为俭可以养德、养寿、养神、养气。他在鹤林玉露中说:“余尝谓节俭之益非止一端,大凡贪淫之过,未有不生于奢侈者。
15、俭则不贪不淫,是可以养德也。人之受用,自有剂量,省啬淡泊,有久长之理,是可以养寿也。醉醴饱鲜,昏人神志,若疏食菜,则肠胃清虚,无滓无秽,是可以养神也。奢则妄取苟求,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 。 现代意义上的俭不仅表现在对物质享受的节制,而且还表现为节约时间,甚至是精神上的俭约。对于人的生命来说,时间是最为宝贵的,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节约时间等于延长了生命,是量的增加。而精神上的俭约则是生命之质的提高,精神上的俭约,是指不放纵自己的情感欲望,理性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使自己处于一种平和的精神状态巾。8现代社会中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给人的精神带来了巨大压力,很多人寻求精
16、神上的刺激以应对社会中的压力,形成了空虚和强烈刺激相互交替的情感泛滥。加之各种媒体的商业化渲染,整个社会处于一种狂躁之中。俭就像生活中的镇静剂,通过克制自己,使自己主动地过一种俭朴的生活,保持平静的心态,体悟生活的幸福。 2.生活有序。节俭的生活方式内涵着秩序、高效,是生活中的理性表现。远古时期节俭思想的出现,是源于生活物品匮乏。通过俭合理的安排消费品,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其中就有有序、有效性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古人提出了量入为出的观念,根据收入来确定自己的消费。礼记王制篇:“量入以为出。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从治家的角度论述了量入为出的重要性,他在居家杂仪中开篇就规定了家长以俭持家的重要职
17、责,要求“制财用之节,量入以为出。称家之有无,以给上下之衣食,及凶吉之费,皆有品节,而莫不均一。 ”通过这一节俭观将生活安排的合理有序。 而在现代社会中。节俭思想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俭的功能趋向于社会化,过去生活中需要个人厉行节俭的行为由社会来代理,如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体系的不断完善,体现了俭的社会化趋势。使整个社会能够建立一种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体系,降低风险。而落实到个人的现实的生活中,就是有序安排消费,始终以节俭意识来指导行动,以俭的方式来提高生活质量。 3.消费合理。良好的生活方式,主要内容就是要合理消费。首先,要适度消费。适度消费是既要满足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要求,又
18、体现节俭;既要促进经济的良好发9展,又要避免奢侈、浪费。这就要求有度的把握。处理好节俭和消费,节俭和发展的关系。实际上,俭和提倡消费并不矛盾,人们对消费品合理使用,没有浪费,最终结果是可以获得更多消费品。相反,浪费反而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在现代社会中崇尚俭德就是要求做到合理消费,合理消费内含着俭的精神。同时,俭和发展也可以相互促进的,节俭精神能够促进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我们国家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就体现了以俭促进发展的思路。 其次,提倡绿色消费。环保专家把绿色消费概括成 5 个 R,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 ;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 ;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
19、use) ;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 ;保护自然,和谐共存(Rescue)等方面。也就是说,消费者在消费时尽量选择无污染、无公害,有助于健康的绿色产品,把购买绿色产品视为一种时尚。同时,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从而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不仅购买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还要把个人消费和身心健康、居室环境质量、区域生态环境和全球环境问题联系起来考虑。 四、节俭标准 节俭是适度,不同社会对节俭有不同的要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在使用财物时有三种品质:挥霍、吝啬和慷慨。挥霍是指对财物运
20、用的过度,而吝啬是不及。挥霍和吝啬的中道(适度)是慷慨,他把慷慨看做是好的德性。和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俭德相比较,慷慨的特征10是把财物给予适当的人。传统俭德更注重自身节制,尤其是自己消费财物时的节约。相同的是二者都认为俭是适度,主张有一个适当的标准。儒家以中庸为则,以礼为度来规定俭。颜之推为俭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以合礼来规定俭:“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者奢,俭者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颜氏家训治家俭是节省约束,但是要以礼为中心。在现实中,好善乐施往往陷于奢侈之中,而俭又易流于吝啬,做到不奢不吝才是俭。我们借鉴古代的节俭标准,结合现代社会的
21、特征,认为现代节俭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符合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突出责任感。当代节俭观注重资源节约,尽最大可能地降低消耗地球资源,尤其是稀有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增加全球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通过各种节能措施,改变对资源过度利用和浪费现象,有效缓解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地球资源有限性的矛盾。因此,社会全体成员都应该从节约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既要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消费需求。建设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为后人利益着想。这一观点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也是当代俭德观鲜明的时代特色。 2.坚持量入为出。这一标准体现了居安思危的长远眼光,不仅是古代适用的俭德标准,对于新的时代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当今所提倡的俭德是合理计划消费,以消费者的经济水平为标准,依据收入决定开支限度,消费支出符合自己的收入水平,就是俭;消费大于自己的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