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5072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研究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研究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研究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研究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研究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研究综述摘 要 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艺术研究,主要聚焦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内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语言艺术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言艺术,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艺术的路径探索等四个方面。就现有的理论成果来看,该研究还亟待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拓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3)03-0076-05 自中国共产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以来,学术界积极跟进,对之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论探索与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截至 2012 年 9

2、 月 22 日,通过中国知网(CNKI)查询系统,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有期刊文章 1969 篇,硕士论文 120 篇,博士论文 13 篇,网上图书商城已有多部相关学术著作面世。 习近平曾强调指出: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之更好地为广大党员和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 ”1因此,加强与之相适应的语言艺术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首要工作。但是,除去个别文章或著作中零星而分散地涉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2问题之外,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语言”这两个关键词同时在中国知网搜索,当日的结果显

3、示:仅有期刊文章 10 篇,尚无以之为题的硕士、博士论文,网上图书商城也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论著。这表明: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艺术这一重要问题的研究,就总体而言还缺乏一定的理论自觉。然而,庆幸的是学术界并未对之完全忽略,其现有的理论成果主要聚焦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内涵 语言本身虽不具有直观形象性的特点,却能够给人带来无限自由的丰富想象,通过艺术性的语言描摹,能够使人获得相似的感官体验和思想共鸣。中国自古就有“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明训。黑格尔也曾说:“语言的艺术在内容和在形式上比其他艺术都远较广阔。 ”2的确,作为“思想直接表现”的语言,是不能不讲究艺术性

4、的。 有学者认为,所谓语言艺术,是指在应用有声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等表达形式的语言传播活动中,在遵循语言的一般原则和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语言产生愉悦人心的效果,并由此产生良好接受效果的方法和技巧。36973 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语言艺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只有注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研究,才能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并使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另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是对大众的一种思想和精神的唤醒、激励、肯定和提升。这就要求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注重其独特的语言艺术,以大众语言增强科学理论的吸引力、亲和力和3穿透力。唯有如此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真正成为代表大众的根本利益、融入大众的思想情感、激发大众的创造力量的伟大理论,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行动指南,成为改造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物质力量。这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特质是:学理化与通俗化的统一、灌输性与感染性的统一、意识形态性与现实利益性的统一。42224 也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艺术只是我们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因此,并不需要严格的概念性界定,也没有规定的框架、结构或公式,只要是有助于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被群众理解、接受和运用的话语体系,都属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都称得上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形式。大力倡导马克思主

6、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并非为了给马克思主义理论生硬地套上一个“语言艺术”光环,让这一理论或者这一工作更具神秘色彩,让人以仰视或崇拜的姿态来对待它,相反,我们的真正目的在于神秘色彩的“祛魅”5,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真理通俗易懂,以便更好地为大众所接受,并内化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实践活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这样才能保持和发展自身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年 6 月第 29 卷 第 3 期 袁 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研究综述也有学者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等同于艺术语言。其内涵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传播者在精准理解马克思主义要旨的前

7、提下,充分考虑受众的接受心理和语言习惯,运用修辞等艺术化手法,化抽象深奥的理论为富于美4感、生动活泼的通俗化语言。其基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艺术语言的通俗性(生活化、口语化、形象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艺术语言的审美性(音感美、语词美、句式美) 。6在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与交锋交融的局面中,马克思主义要稳居主流地位,就必须占领广播、影视、报刊、网络等各种传统与现代传媒的高地,其中尤为关键的是,要使马克思主义以通俗化、形象化、生动化的艺术化语言方式感染广大人民群众。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语言艺术的关系 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艺术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要求。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

8、义大众化,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离不开宣讲语言的艺术性。具有科学性、通俗性、生动性、幽默性的语言,能在大众化的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便于被广大群众理解和掌握,并内化为大众的价值信仰和指导思想。7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和方法,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宣传和教育,旨在把外在的理论化为人民群众内心的思想观念,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科学方法指导人民大众的新的伟大实践。理论要“化”大众,就要求理论本身要充分考虑人民大众的接受能力和思维习惯,通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等方式主动走向和接近大众,把高深的理论用

9、群众乐于接受的平实质朴语言说清楚讲明白,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化为形象的生活逻辑。42224 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艺术研究,是转换当前话语方式的必然要求。语言总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5以某种话语内容的表述方式,被作为话语主体的人所言说,这就形成了具有一定历史性的话语方式。对此,有学者指出,当前的话语方式极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主要原因是:第一,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具有 19 世纪欧洲语言文法和思维方式特点,时代的发展变化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以当代中国人普遍接受的语言文法和思维方式对之进行话语方式的转换, “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10、”第二,革命时代的话语方式,依然充盈着以和平发展为时代主题的话语空间,而伴随互联网等新兴传媒兴起的话语平等权,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关注现实社会中的“大众话语” 、 “流行话语” 、 “网络话语” ,从中升华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马克思主义话语素材,从而在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话语霸权的博弈中战胜各种“非马克思主义”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三,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与马克思主义本质要求格格不入的新“党八股”倾向:满足于注释经典、历史考据、玩弄词句的“经院文风” ;以油腔滑调华而不实的空话套话官话,作为漠视社会现实脱离人民大众作风的遮羞布,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悬空化,大众主体地位

11、边缘化。83639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研究,在以大众化的话语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播的同时,提升大众以富含时代气息的鲜活语言和符合时代特点的表达方式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能力,通过大众化语言艺术的桥梁和纽带,沟通马克思主义和人民大众双向的良性互动关系。 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艺术研究,是实现大众话语权力的基本6要求。有学者认为,所谓话语权,是指人们表达意志的权利和资格,它既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社会控制手段和整合力量,也是一种潜在的现实权力。话语权的掌控者,能通过操纵话语的筛选和发布,左右舆论走向,引导或控制他人或社会的认知,以确立和巩固其社会地位。 “统治

12、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统治阶级对话语权的垄断,挤压了大众独立的意志、主张和行为判断空间,导致人民群众陷入“自我噤声、主体虚化”的失语状态。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平等话语权,是社会民主自由的体现与保障。就现实情形而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传媒技术与手段开启了一个平等性与互动性兼容的虚拟世界,大大拓展了大众的话语空间、话语方式和话语能力, “剥夺” 、 “替代” 、 “滥用”和“占用”等种种“话语霸权”赖以存在的社会条件逐步丧失,话语权平等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和社会法则。因此,现代西方国家的政权虽然仍牢牢控制在资产阶级手中,但一般都在形式上承认人民群众言论自由权利和平等

13、话语权,这是人民群众借助科技力量同资产阶级进行博弈的一种胜利。中国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赋予广大人民群众话语权、实现大众话语权平等,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所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应自觉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于大众的话语权、话语能力及话语方式应给予高度重视。应以词句的简洁化、语言的大众化、表述的通俗化和文法的民族化为基本特征83639,实现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大众化,使科学理论以大众所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得到有效传播,用以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并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指南。 7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言艺术 世界上没有一种学说能够像马

14、克思主义那样,在科学的各个领域绽放出如此耀眼夺目的智慧之光,也很少有一种学说能够像马克思主义学说那样,被一种精确、优美、富于激情和感染力的语言所描述。当一种先进的思想和一种精当的语言结合在一起时,它的魅力将是无法抗拒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具有游刃有余地驾驭语言的能力,不仅使语言准确而生动地阐明了他们的思想,而且使他们的学说得到了最广泛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正是乘着语言的翅膀,才飞越英吉利海峡和阿尔卑斯山脉的重重阻隔,降临到世界各地的。9 和普通人一样,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卓越的语言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艰苦的砥砺磨练过程。学生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十分注重语言方面的修养,对大量文学名著的广

15、泛阅读使他们具有了良好的语言素养,对哲学的无限挚爱使他们具备了思辨的语言底蕴,对诗歌的酷爱和勤奋写作使他们锻造出了优良的语言品质,此后,把毕生精力奉献给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使他们培育出了通俗化的语言风格,这一切积极因素的共同叠加使他们孕育出了独具个人魅力的语言艺术。尽管生活异常艰辛,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他们的任何作品都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尤其是对于语言的锤炼,更是达到了精益求精的程度。10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与革命家的毛泽东,不仅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而且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发8展,对马克思主义大众

16、化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毛泽东深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中,语言艺术问题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他明确指出:“艺术技巧,这是每个艺术工作者都要学的。 因为没有良好的技巧,便不能有力地表现丰富的内容。艺术技巧是多方面的,并不只限于语言。但是,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掌握语言的能力确是非常重要的。 ”11 因此,有学者认为,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从语言形式来说,其具有语言风格中国化、语言表述大众化、语言宣传富有亲和力的特点。从语言特点来说,其语言具有表达的通俗性、比喻的形象性、宣传的普及

17、性等特点。从语言价值来说,其语言具有美学价值、时代价值和创新价值。12另有学者认为,在形式方面,毛泽东善于运用比喻,善于运用人民群众的语言,活用成语、典故、警句,同时寓庄于谐,幽默风趣。正是由于毛泽东的大力倡导和率先垂范,才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大众化、通俗化,并深入人心,成为全党的行动指南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13 还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必然伴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最早实践者。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进程中,在早期毛泽东语言风格的基础上,形成了毛泽东以大众化、通俗化的语风和直陈其事、

18、开宗明义的文风为鲜明特征的理论语言风格。毛泽东的语言风格的形成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要求,在延安整风运动中被全党广泛认同和倡导,对马克9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起到了导向、引领和示范作用,对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仍然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14 四、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艺术的路径探索 有学者指出,根据使用场合和对象的不同,马克思主义的语言有着多种表现形式,如会议语言、书面语言、口头语言等等,这些语言方式的表达效果和实现途径大相径庭,只有充分地理解各种表达形式的要点,才能事半功倍,以理服人。大体而言,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艺术的路径,应遵循这样几个原则:一是

19、鲜明的价值定位,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二是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把握;三是与现实密切联系的说服力;四是与传统相融合的自身风格;五是符合新时期媒介整合传播的要求;六是与时俱进的开放式体系。36973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宗旨的实现必须以话语作为载体,原有话语体系的弊端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建构新的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第一,立足实践发展;第二,突出民族特色;第三,展现时代精神。建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的基本路径是:变革话语内容,转换言说方式,拓宽话语领域。15 有学者主张,解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语言问题的最好途

20、径是,用中国语言讲马克思主义或者说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从理论上来说,如果一种理论只能用某种特定而唯一的语言表达,那么就不可能有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对话。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极为丰10富而深厚的思想资源,也为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16就实践方面来看,路德让圣经说了德语,中国人让佛教说了中国话。既然我们可以让佛教说中国话,当然也可以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非如此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者一直在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也就是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现代化的工作。当然,中国话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21、但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身长期形成的相对恒定要素。如果弄得面目全非,就不成其为这种语言,本民族的人也看不懂、听不懂了。所以,要以准确明快生动活泼的语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切忌生造词句,故弄玄虚, “以艰深文浅陋”17。 现代传媒资讯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有学者指出,网络信息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现实基础,而平等沟通理念是全球化时代的主旋律和不可抗拒的历史发展潮流,因此,为确保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就应把受众置于一个新的视野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不能忘却受众,而应以当代中国大众为传播本位,切实重视受众的心理诉求、接受方式和接受指向,进而建构新的契合受众生活境遇、认知能力和接受情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话语体系。18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达到网络宣传方式的通俗化、大众化,即理论宣传、普及、教育的用语不能“深奥难懂” ,要减少群众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障碍,善于学会用“群众语言” 、使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使“理论”走近大众、贴近网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